第8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六 爭取建立起完備的規章制度。

  目前,各地的科幻迷團體都是以某個組織者為核心創辦的,其發展大多依靠組織者的個人能力和社會關係。這就使得這些科幻迷組織的發展處於相當薄弱的基礎上,一旦這個組織者對科幻失去興趣,或其精力不足以維持過多的無償勞動,該組織總不免要癱瘓。迄今為止各地科幻迷團體中那些已經停止活動的,基本上都是出於這個原因;那些仍在活動的,也還沒有一個建立起能夠保證其持久活動下去的制度體系。這應該是各地科幻迷集大家的智慧去解決的重要問題。

  從長遠角度看,成立一個制度完備範圍廣泛的全國科幻愛好者的公開機構是中國科幻事業的大熱所趨。而今天存在於各地的那些科幻小團體為這樣的機構成立進行了經驗上的探索和人員上的準備。(參見附錄四、六)

  對於一些專業科幻機構來說,扶持各地的科幻迷團體應該被列為他們的主要工作之一。一些專業科幻工作者認為,目前中國民間科幻組織大多為學生組織,能量有限,對推動科幻事業作用不大。這是一種將現狀凝固化的看法。西方國家的科幻迷組織多為成人組織,成人的經濟地位獨立,且有許多社會關係可供利用,因此西方國家的科幻迷活動可以搞得有聲有色,不僅可以自辦科幻雜誌和科幻出版社,甚至可以成立專門獎項來影響科幻創作。一年一次的"世界科幻大會"實際上也主要是一個世界各地科幻交流和遊藝的聯歡會。

  在我國,一些地方已經出現了成人科幻團體的萌芽。在這方面,專業科幻機構應該有意識地進行扶持與協作。即使是學生中的科幻迷組織,也是科幻事業的一個很大的後備隊伍。

  第十四章 中國科幻的職業化建設

  回總目錄

  第一節:職業化建設的意義

  第二節:科幻作家的專業素質

  第三節:閱讀與積累

  第四節:科幻工作者的評定標準

  第五節:職業作者體制的建設

  第六節:建立全國性科幻推廣中心

  一節 職業化建設的意義  第十四章

  筆者長期從事科幻藝術的宣傳工作,經常聽到科幻迷們問這樣的問題:中國科幻作品為什麼與外國科幻作品有那樣大的差距?解答這個問題可以從許多方面找原因,但根本原因只有一條,那就是中國科幻領域尚未建立起職業作者體制。我們是拿游擊隊與別人的正規軍進行比較。

  六十多年前,顧均正先生出版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說集。如果顧先生能持續創作三十年,不斷地積累經驗,突破自我,或許也能成為與阿西莫夫比肩的一代大師。但時代並未給他這樣的機會。中國科幻不斷地產生一項又一項"第一":新中國第一篇科幻小說,文革後第一篇科幻小說,老舍先生十萬字的《貓城記》出版四十年後,又有了新中國第一部長篇科幻小說的出版。乍看上去,每個"第一"都預示著一個令人振奮的新開始。其實,真正反映出的,只是中國科幻的發展進程一次又一次被打斷,一次又一次地低水平重複,一次又一次地"冷啟動"的悲哀。

  不斷地外力"剎車",給中國科幻帶來的最大惡果,就是我們沒有形成一個能一門心思搞科幻的專業隊伍。科幻作者們不僅只能是"高級票友",而且還要時時為自己的生計找出路。因為除了極個別作者外,創作科幻不足以維持生活,更談不上積累和提高。老作者把這一點當成經驗傳授給年青作者:別在科幻一棵樹上吊死,將來不允許發科幻你幹什麼去?編輯們大多也只能把在職權範圍內發科幻作品當成對科幻的支持,或者當成一種刊物促銷手段。大家沒有時間鑽研科幻這門學問。不少發過作品的"科幻作者",搞過"科幻專欄"的編輯,對科幻的接觸和理解還不及科幻小說讀得多的科幻迷,提到科幻史上的名家名作,只能"顧左右而言它"。中國科幻就是在這樣一個沙地上開始搭建自己的蝸居。

  科幻藝術自誕生至今已有一個多世紀的歷史,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自身規律和專業性。業餘創作無論在作品質量上還是數量上都無法保證。而最無法保證的,是作者因為無法靠寫科幻為業,無法在連續創作中積累經驗,提高自己的水平。八十年代早期的葉永烈、魏雅華,晚期的吳岩、姜雲生,九十年代早期的何宏偉、孔斌等人,都因為忙於本業而在黃金年齡上淡出科幻創作。這樣的現象實在太多,以致於科幻雜誌的編輯們開會時常互相詢問,某某某又有多少年沒寫科幻了?某某某不知又幹什麼去了?

  這種現狀使得大陸科幻作品有典型的業餘創作的痕跡:有優秀的創意和靈感,但就是難以把它們變成優秀的作品,總是欠缺豐滿和完整。有寫作經驗的人都知道,為寫一部好作品,費時最多的不是創作,而是創作前的資料積累和創作後的反覆修改。業餘作者缺乏的正是這兩塊時間。不少大陸科幻作品其實都可有再加工的價值,條件是作者獲得必要的創作時間。

  也正是沒有形成專業化體制,科幻創作無法吸引外界成熟的人才參與,處在一種人才淨流失的狀況。"我呼籲科學家們和文學家們支持科幻事業,依憑你們淵博的知識和生花妙筆,寫出能引人入勝的高層次科幻作品,讓孩子們讀後能擴展胸襟。增加知識、識別善惡、熱愛科學。"(潘家錚《大家都來關心科幻事業》)。這樣的呼籲言辭懇切,但如果沒有專業體制建設,類似的呼籲不可能起到什麼作用。因為職業科學家和職業文人當然要對投入科幻創作考慮利弊得失,而目前的科幻界實在沒有什麼吸引他們的有利條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