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組織科幻協會,一定要堅持活動為先的原則。把組織活動當成第一要務。如果在組成協會之前,發起人不能預先計劃好半年甚至一年內可以開展的活動,那麼最好不要貿然發起組織。當然,將活動排滿半年或一年,並不是需要月月、周周有活動,一般對於學校內的社團,剔除寒暑假時間,有六次活動就可以保證一年的日程安排。平均一個多月組織一次活動。如果是成人科幻協會,會員有固定收入,一年可以組織八到十次活動。這其中活動周期很有學問:周期短了占用精力太多,不易安排;周期長了容易使協會變得鬆散。

  適合科幻迷團體組織的活動主要有以下幾類:請科幻作家作報告。由於目前國內的科幻創作還未形成體制,不象純文學作者那樣各市各縣均有,因此這類活動只能根據條件開展,就近邀請。搞作品評價,這應該是現階段科幻迷團體活動的主要內容。一般以娛樂休閒為目的的閱讀常是不深入的,而開討論會,則會促使大家深入探討,從作品中發現許多以前沒有看到的東西,得到新的收益。而且,目前的科幻作者缺乏與讀者溝通的正式渠道,他們迫切地希望得到讀者反饋,以便改進自己的創作。如果能以某個作者的作品為主題舉辦不同的討論會,並與作者建立聯繫,對於雙方都是很大的收穫。搞科幻宣傳。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在周轉的環境中造成影響,讓以前不了解科幻的人接觸它,進而喜愛它。北京、天津、成都、長沙、長春等地的科幻迷都舉行過"科幻節"之類的活動。這種大型活動可以對外造成影響和聲勢。對外聯繫,與周邊地區的科幻協會進行交流也是一種重要活動。科幻協會不應變自我封閉,搞成本地區,甚至本校本班的小團體。通過科幻藝術廣交朋友,開闊眼界,應該是辦科幻協會的主要目的。

  具體活動列舉如下:一 創作類活動1 組織創作研討會。2 分工組織系統的刊評和書評。3 集體投稿。二 宣傳推廣類活動1 請科幻作者、編輯、出版人員舉行講座。2 向當地媒體介紹科幻藝術。3 尋找並發展新的聯繫制會員。4 開展與非科幻類的相關社會團體的交流,如當地作協、科協等。5 參與開辦與科幻市場有關的商業機構。三 交流類活動1 製作本組織的網站或刊物。2 聯合通信。3 與其它科幻迷組織形成情報交流機制。4 組織相鄰科幻團體之間的聚會。5 派代表參加大型科幻藝術集會。

  以上這些活動穿插進行,一般可以保證一年六到八次的水平。不少科幻迷協會的負責人認為資金籌措是個大問題。其實這只是表面現象。以上這些活動加在一起,搞成普通規模和等級,所需資金一年總共不超過千元,一個協會內部就有足夠的消化空間。關鍵是組織的活動讓協會成員覺得有價值有意義,這樣大家才容易慷慨解囊。活動有意義有計劃,找合適的贊助人也不成問題。

  第三,保證協會的適度規模,切忌過於追求名分。

  以往科幻迷團體在成立時,喜歡為自己加一個很大的頭銜,從"華夏……"、"中華……"到"某某省科幻協會"的招牌都有人用過。組織者的初衷大概是為了便於吸引會員。但在名不符實的情況下,這種想法很難成為現實。會員一旦加入就會知道大帽子底下空洞無物的事實,反而使組織人很被動。而且,在沒有相應民政部門審批的情況下,起這樣的名字也有違法規。

  其實,一個科幻協會最吸引人的仍然是它的活動。活動適量且有特色,協會自然有凝聚力。另外,過大過重的招牌也會增加負擔。由於目前郵政通訊費用不低,跨省市組織活動代價很高。即使是一個城市內,如果超過百萬人口,組織活動也很不便。一個民間的科幻團體最好以本單位為"勢力範圍",藉助本單位即有的組織體制進行活動。這樣事半功倍,且無合法性問題的擔憂。如果有餘力且有必要發展,再走從小到大,逐漸擴張的路。不過以筆者的看法,一個民間科幻組織,如無商業考慮,搞很大的規模實無必要。另外,稱號上與其仿效行政體制掛省市之名,不如起能體現科幻色彩的名字更有意義。

  第四 處理好辦刊與組織活動之間的關係

  不少科幻迷協會為了宣傳自己,辦有科幻迷刊物。由於想不出協會要組織什麼活動,就把辦刊當成協會的基本活動,甚至刊物編輯人員與協會混為一體。這是一條死胡同。刊物有其自身發展規律:刊物必須有特色才能生存,而刊物要想有特色,編輯人員越少越好,否則辦出來的刊物就成了大雜繪。而協會的生存基礎則是不斷擴大交流範圍,人越多越有聲勢越好。這兩者之間是很難統一的。

  因引,大家必須有所取捨,是辦好刊物,還是辦好協會活動?如果大家一定要兩者兼顧,也要安排好主次,是讓協會為刊物服務--擴大稿源,擴大宣傳;還是刊物為協會服務--宣傳協會活動內容,成為協會的窗口。各類科幻迷刊物中,目前只有《星雲》一家生存下來並有長足發展,就是因為其創辦人姚海君後來放棄了科幻協會的組織工作,專心於辦刊的結果。

  第五 爭取得到事業性或商業性組織的支持

  科幻迷協會要力爭與科幻圈裡的事業性或商業性組織建立聯繫,尋求支持。一方面這些機構的資源可以保證協會開展活動之需,另一方面協會也為這些機構開展活動進行了宣傳,雙方各有所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