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博洛回京之前,確實利用了鄭芝龍的聲望招降其舊部,奉芝龍之命降清

  的有武毅伯施福、澄濟伯鄭芝豹和部下總兵十員,兵將十一萬三千名④。當李

  成棟由吳淞總兵奉調由浙江、福建入廣東時,清方不僅利用了鄭芝龍“平國

  公”的牌劄招撫了白沙、甲子等廣東東部沿海地帶,而且原屬鄭芝龍部下的

  總兵施郎、梁立、黃廷、成升、洪習山還由武毅伯施福帶領率兵馬五千名跟

  隨佟養甲、李成棟進軍廣東,在撲滅順德縣“海寇”和鎮壓東莞、增城地區

  的張家玉抗清義師中起了不小的作用①。直到順治五年(永曆二年)三月“□

  (虜)鎮撫施福、耿獻忠大小船數百號上梧州”②,即在李成棟指揮下一直攻

  入廣西東部,對南明的危害是相當嚴重的。由於李成棟對南方兵將存在歧視

  心理,在奏疏中說從福建帶來的施郎等官兵“脆弱不堪,無資戰守”③,甚至

  伺機剪滅和解散。施福、施郎、黃廷、洪習山等人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忍

  氣吞聲,大有懷才不遇、有功不賞之感④。順治五年李成棟反清復明,他們收

  到鄭成功從鼓浪嶼(今屬福建省廈門市)發來的邀請,決定擺脫李成棟部將

  潮州總兵郝尚久的控制,率部乘舟投奔鄭成功。

  ④ 《清世祖實錄》卷三十四。

  ① 《清世祖實錄》卷三十四;施郎(後改名施琅)、黃廷和副將洪習山在順治四年十月參加進攻增城的戰

  役見《明清史料》丙編,第七本,第六三九頁,順治四年十一月初七日清兩廣總督佟養甲揭帖。

  ② 魯可藻《嶺表紀年》。

  ③ 順治四年五月二十五日提督總兵官李成棟揭帖,見《明清史料》丙編,第七本,第六○一頁。

  ④ 施福曾給清廷上疏奏報“剿撫粵寇之績”,疏中自稱“總督廣東陸師原武毅伯施福”,兵部“查施福原

  系孛羅王(即博洛)發與佟養甲、李成棟酌用。今據自稱總督,且廣東經制久行佟養甲議定未到,應令將

  施福並議於經制之內,報部覆可也。”(順治五年閏四月兵部揭帖,見《明清檔案》第八冊,A8—92 號。)

  從這件奏疏里也可以看出施福等人對自己功績、地位的評價和清廷的冷遇。

  第二節 鄭成功的早年生活和起兵抗清

  鄭成功是鄭芝龍的長子,母親是日本女子田川氏,中國文獻稱為翁氏①。

  1624 年(天啟四年)七月十四日鄭成功生於日本長崎縣平戶川內町千里濱②,

  七歲以前隨母居住日本。1630 年(崇禎三年),鄭芝龍派人把他接回福建安

  平,給他取名森,字明儼,號大木。一些史籍記載1644 年鄭成功曾經入南京

  國子監,拜讀於錢謙益門下,大木即為錢氏所賜字,如黃宗羲《賜姓始末》

  記:“朱成功者,鄭芝龍之子也,母為夷女,初名森,弘光時入南京太學,

  聞錢謙益名,贄為弟子,謙益字之曰大木。”③鄭成功入南京國子監就讀以及

  同錢謙益之間的關係尚有待研究①。明朝末年武將跋扈的情況雖然已經司空見

  慣,但武官重視子嗣文化教育的風氣並沒有改變。因此,鄭芝龍延請了飽學

  之士給鄭森講解經史,終於使這個異國歸來的兒子在崇禎十一年五月通過了

  考試,成為泉州府南安縣學的一名生員。他少年時讀書的朋友有惠安縣生員

  張若、晉江縣人楊於兩。“鄭成功為諸生時,每自南安來惠(安),主若濠

  濮齋,論文賦詩,風雨聯床,不稍間也”②。楊於兩是成功妻家董■先的表侄,

  劉獻廷曾聽楊於兩親口說過“於兩與賜姓(即成功)幼同筆研”③。1642 年

  (崇禎十五年)鄭森十八周歲,曾往省會福州參加鄉試④。當時他父親鄭芝龍

  已加官都督,“富擬王者,遠交朝貴,近懾撫按,灸手可熱”。鄭森也完全

  是一副貴公子的派頭,“自泉入福,郵傳館舍皆有司備設。及入棘闈(即考

  場),監臨交遣小吏詣號舍致寒溫,預選同捨生代為起草。珍果佳肴,絡繹

  傳送。森竟日飲啖而已。漏下便已出闈,傳呼歸館舍,共赫奕如此”。福建

  提學副使郭之奇看得不順眼,不讓他中舉。次年(1643)二月歲考,儘管文

  章寫得頗通暢,仍被郭之奇評定為二等,不得食餼為廩生①。

  隆武帝即位之後,鄭芝龍已成為定策元勛,鄭森才在父親的帶領下拜見

  ① 鄭克塽撰《鄭氏附葬祖父墓誌》作“曾祖母翁”,見《鄭成功族譜三種》,福建人民出版社1986 年版,

  第一百頁。其他中國文獻也均寫作“翁氏”;日本文獻作田川氏。一種說法謂成功母是歸化日本的泉州冶

  匠翁笠皇從日本人田川氏領來的養女,參見《鄭成功全傳》,台灣史跡研究中心1978 年版,第三十七頁。

  ② 參見何廷瑞《日本平戶島上有關鄭成功父子之資料》,台灣淡江學院1977 年版;上引《鄭成功全傳》作

  “誕生於日本平戶河內浦千里濱”。美國司徒琳著《南明史》英文版第一一八頁說鄭成功出生於日本平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