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人也稱讚道:“孫可望等立法甚嚴,兵民相安。”②

  加強軍隊建設和訓練:大西軍進入雲南以後,因地勢僻遠,同內地各方

  面勢力都脫離了接觸;然而,孫可望等人卻始終密切注視著國內極其尖銳復

  雜的階級搏鬥和民族征戰的進程,隨時準備奔赴疆場,重顯身手。因此,他

  們以雲南為基地,秣馬厲兵,軍事訓練抓得很緊。史籍記載,大西軍平定雲

  南全省之後,“擁兵三十餘萬,家口倍之”③,兵員數量顯然比入滇之初有較

  大的增長,其中既包括了對原明朝官軍的改編,也吸收了不少當地少數民族

  的軍隊。為了操練士馬,在昆明徵發數萬民工,擴建教場,“日夕操練士卒,

  三、六、九大操”④,從而為不久以後出滇抗清準備了一支訓練有素的隊伍。

  改善軍隊供應:孫可望等人決定“將各州縣田地分與各營頭,即令彼處

  坐就食。凡兵丁日支米一大升,家口月支米一大斗,生下兒女未及一歲者,

  月給半分,至三歲者如家口。給馬分三等:頭號者,日支料三升;二號者,

  日支料二升;三號者,日支料一升。不時查驗,瘦者責治有差”⑤。軍需供應

  也作了妥善的安排:“安雜造局四所,不論各行匠役,盡拘入局中打造。凡

  兵之弓箭、盔甲、交槍之類有損壞者送至局內,掛下營頭、隊伍、姓名,三

  日即易以新什物。每賊兵有家口者,每冬人給一袍子;無家口者,一袍之外

  人給鞋襪各一雙、大帽各一頂。如是養兵,果士飽馬騰。”①

  ② 《明末滇南紀略》卷四《政圖治安》。

  ① 《明末滇南紀略》卷四《政圖治安》。

  ② 《明末滇南紀略》卷四《政圖治安》。

  ③ 康熙十二年《石屏州志》卷一《沿革志》。

  ④ 《明末滇南紀略》卷三《沐公順賊》。同書卷四《政圖治安》一節又記:“兵馬三日一小操,十日大操,

  雨雪方止。”

  ⑤ 《明末滇南紀略》卷四《政圖治安》。

  ① 《明末滇南紀略》卷三《沐公順賊》。馮甦《滇考》卷下記:“取各郡縣工技悉歸營伍,以備軍資。”

  四,在社會治安方面,大西軍初入雲南時,為了防止官紳和土司的破壞,

  一度沿襲在成都時期的戒備措施,對昆明的居民實行嚴格的戶籍制度和行動

  限制:“戶設一牌,書大小男婦姓氏懸之門首,以備查核。嚴門禁,不許婦

  女出入;凡男人出入,各以腰牌為據,牌上寫本身年貌住址。城外入城者持

  腰牌掛於月城之左廊,事畢出仍取去,門上放出。城內出者持腰牌掛於月城

  之左廊,事畢入仍取去;有牌,守卒始放入。遠來者面上列印為號,有印,

  門卒始放出。若是之嚴,總賊畏土司之眾多,恐有不測,深防若此。”②至於

  各府、州、縣,雖然委任了文職印官,但實權大抵掌握在分布各地的武將手

  里。隨著形勢的穩定,社會生活日趨正常,孫可望等大西軍領導人不失時宜

  地放鬆了對居民的軍事管制。如昆明原歸都督王尚孔領導的四城督捕管轄,

  大約一年以後即撤銷四城督捕,“百姓皆歸昆明縣管理”③。到己丑(1649

  年)元宵節,在昆明“大放花燈,四門唱戲,大酺三日,金吾不禁,百姓男

  婦入城觀玩者如赴市然”④。自明末以來多年不見的昇平景象,竟然在大西軍

  進滇不到兩年時間裡就出現了,連原先心懷敵意的士紳也為之讚嘆,稱之為

  有“熙皞之風”①。

  為了爭取地主士紳的支持,孫可望等相當注意爭取他們的合作。入滇之

  初,孫可望就在八月間親自去文廟祭祀孔子,接著命吏部尚書兼管翰林院事

  的嚴似祖主持考試生員,“取士三十三名,觀政選官”②。對於生活有困難的

  士子還給予關懷,“開倉賑濟寒生,每人谷一斗焉”③。這些措施使主要出身

  於地主階級的知識分子感到出頭有日,大大減少了牴觸情緒。到1650 年大西

  軍出兵“以復中原”的前夕,孫可望等還選派馬兆羲“考試滇南生童”,意

  在吸收知識分子出任收復地區的官職。當時,孫可望親統大軍出征,李定國

  留守雲南,“馬兆熙(羲)考試畢,率雲、武二府生童赴李定國府謝。定國

  賞錢三百串,面云:‘諸生用心讀書,不日開復地方,就有你們官了’,等

  語。諸生謝出。由是文教漸復興也”④。1651 年(順治八年,永曆五年)以

  後,劉文秀北出四川,李定國東出兩廣、湖南,所占地方派設了不少官員,

  其中相當一部分就是從雲貴人士中選拔的⑤。

  五,對於雲南少數民族和宗教在政策上也作了比較妥善的處理。孫可望

  等人利用明封黔國公二百多年在各土司中享有的威信廣行招徠,注意籠絡各

  少數民族的統治者。只要不持敵對態度就承認其統治權,並責成土司提供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