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領兵入滇事與《滇考》所載幾乎完全相同。

  ① 康熙十二年《石屏州志》卷十三《志補》。

  ② 《明末滇南紀略》(又名《滇寇紀略》)卷二。咸豐二年《南寧縣誌》卷六《人物·忠烈》記:“蔣懋

  勛、蔣世勛、張英、陳允濟俱衛世職。流寇至,詭言黔國公復仇之師,四人率眾迎之。及至,始知其詐。

  順治四年)三月二十五日,大西軍占領平彝(今富源縣),進入雲南省境③。

  同月二十八日攻克交水;次日移兵曲靖,殲滅沙定洲所設守軍五百名,俘獲

  明雲南巡按御史羅國..④。為了迷惑沙定洲,孫可望等占領曲靖後,不是向西

  進攻省會昆明,而是南下直趨阿迷州(今開遠),在蛇花口擊敗沙定洲援軍

  一千名。沙定洲見兵力不敵,又誤認大西軍確係焦氏家族所召援兵方能熟知

  地理先攻其老家,就在四月十八日主動放棄昆明,逃回蒙自故里佴革龍①。行

  前命部將杜其飛把軟禁於貢院的明大學士王錫袞殺害②。留在昆明城內的明朝

  巡撫吳兆元等人終於弄明白了入滇的並不是什麼焦家救兵,而是大西軍,然

  而他們手頭無兵,只有聽任紳民投降。四月下旬,大西軍經宜良順利地進入

  昆明。“二十四日,孫、李諸軍入城,秋毫無犯”③。

  大西軍進入昆明以後,經營雲南面臨許多複雜情況,需要加強核心領導。

  五月,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以事權不一,推可望為帥”④。孫

  可望以“盟主”的身分不失時機地部署兵力平定雲南各處叛(即依附沙定洲

  的勢力)、頑(指效忠於明黔國公沐天波和楊畏知的勢力)集團。李定國帶

  領一支精兵於五月十九日抵達沙定洲重點防禦的臨安府(府治在建水縣),

  二十二日採取挖掘坑道直至城牆下面填塞火藥的“放迸法”轟倒東南面城牆,

  迅速占領全城①。臨安距離沙定洲的家鄉阿迷州(今雲南開遠市)很近,大西

  軍本來可以趁勝進攻阿迷,不料原昆陽知州冷陽春和晉寧舉人段伯美發動叛

  亂,定國惟恐後方有失,立即“星夜回兵”,於六月二十三日平定了兩州的

  叛亂②,沙定洲才得以苟延殘喘。

  寇迫使降,不屈,同聲罵賊,遂遇害。”按,南寧縣即雲南曲靖府附郭縣,不是現在的廣西省南寧市。

  ③ 康熙四十四年《平彝縣誌》卷二《沿革》記:“四年三月,流寇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自黔

  入滇,詭稱援師,二十五日屠平彝,二十八日屠交水,二十九日屠曲靖。”

  ④ 李恩揆《丁亥紀略》,見《滇系》卷八,又見《滇粹》。

  ① 康熙十二年《阿迷州志》《人物誌·叛亂土司》記蛇花口作蛇誇口。其文云:“丁亥,孫可望至滇,假

  言為沐國公報仇,定洲兵至曲靖迎敵,敗走,歸駐蛇誇口。李定國襲之,沙兵復潰,不敢據阿迷州,遁入

  佴革龍。李定國等兵破臨安,探知定洲潛逃,直抵阿迷,屠戮士民,拆毀城垣而去。定洲、萬氏復收敗卒

  於佴革龍,豎立木城為自守計。”嘉慶四年《臨安府志》卷四《疆域》記:“蛇花口在阿迷州北,為州境

  之險。有佴革龍山勢險惡,逆酋沙定洲恃以為固。”

  ② 昆明無名氏輯錄《滇南外史》;康熙五十三年《鶴慶府志》卷四《沿革》。

  ③ 南沙三餘氏撰《南明野史》卷中。馮甦《滇考》記大西軍由陸涼、宜良入省,“宜良知縣方興佐率眾持

  羊酒迎可望,賊喜,不入城。至省,巡撫吳兆元等迎於郊”。

  ④ 康熙五十四年《新興州志》卷二《沿革》。《明末滇南紀略》也記載大西軍入昆明之初,“四寇共議推

  孫可望為盟主,一切諸務皆聽令焉”。

  ① 雍正九年《建水州志》卷十一,藝文記下,楊德沛《佴氏先塋表義碑記》。

  ② 康熙三十五年《雲南府志》卷五《沿革》記:“昆陽知州冷陽春與晉寧舉人段伯美率兵守城拒賊。時定

  國攻沙定洲黨湯嘉賓於臨安,聞陽春等起義,星夜回兵,屠二州,盡焚民居房。”道光二十年《晉寧州志》

  卷十一《補遺志·事略》記:“順治四年四月,流寇孫可望等入滇,李定國追沙定洲至晉寧,秋毫無犯,

  百姓具牛酒犒軍,定國大喜,信宿乃去。去後驛使往來有婪索者,邑舉人段伯美率眾殺之,又割其從者耳

  鼻縱之去。定國方攻臨安,聞之大怒,撤兵回,遂屠州城。拘男婦於營門,令各出其手以待截,按男左女

  右;有誤出者,並兩手截之,慘不可言。既而定國亦以太甚,命開東、西二門,自東門出者生,自西城出

  者殺之。署知州冷陽春及伯美俱遇害。”

  劉文秀統兵由昆明北上,經富民收取武定州、和曲、祿勸等地③,然後向

  西推進,占領鶴慶、麗江、劍川,平定了滇西北地區④。孫可望在八月間親自

  領兵經祿豐進攻楊畏知、沐天波據守的楚雄、大理等滇西地區。楊畏知的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