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
很多人認為,真田幸村本身並不看好後藤基次的計劃,因此故意遲到以保存實力,希望能在自己預想的戰場天王寺進行最後的決戰。但也有史料記載,幸村在到達藤井寺村、得知後藤基次戰死的消息之後,曾痛苦的自責說:
“我要向後藤隊那樣突擊,就這樣戰死算了……”
而毛利勝永勸慰他說:
“遲到並不是貴殿的錯,而魯莽的戰死也於事無補。不如明日就在秀賴公面前奮戰至死,方顯忠臣本色!”
但真田幸村並不甘於就此敗退,而是從藤井寺村向南進發,以求接應前軍的殘兵,並在古市村一帶遇到了伊達家的先鋒精銳部隊——由片倉重綱率領的騎馬鐵炮隊。
片倉重綱乃是伊達家第一智勇雙全之將、片倉小十郎景綱的長子,正值少壯之年,繼承了其父的武勇,初次上陣,便在小松山一戰擊斃了名將後藤基次,此刻正是意氣風發。他所率領的騎馬鐵炮隊(騎鐵),乃是伊達政宗獨創的精銳部隊,兼備了騎兵的機動力和火槍兵的遠程殺傷力,在小松山一戰中顯示了極大的威力。
面對名揚天下的真田幸村,片倉重綱顯得初生牛犢不怕虎,當即指揮部隊進攻,由騎兵隊、步兵隊和騎鐵隊正面突擊,步兵鐵炮隊在兩翼分散射擊。
面對片倉軍騎鐵部隊的進攻勢頭,幸村命令部隊後撤避其鋒芒,待其接近後再一齊攻擊,同時鐵炮隊向左右延伸,成雁形陣形射擊。
雙方很快展開混戰,槍炮隆隆,殺聲震天。伊達軍的裝備精良,在這一戰中所使用的鐵炮達8000挺之多,火力很猛。在亂戰中,幸村的長子真田幸昌和大將渡邊紀先後中彈負傷,推出戰鬥,但真田幸村仍然指揮對攻一步不退。最終,片倉隊由於從夜裡就連續作戰,士兵比較疲勞,為了避免昂貴的騎鐵隊受到過大損失,重綱下令撤出了戰場。真田幸村本想乘勝追擊,無奈敵軍的增援部隊出現,本方損失也不小,也向西撤回了藤井寺村。
這一戰,自成年以來未嘗敗績的真田幸村認識到了年輕的武將片倉重綱的實力,同時二人也相互間產生了惺惺相惜的感情。以至於有傳說講,當天夜裡幸村曾出城約見重綱,並把自己的女兒託付給他照料,而這個叫做“梅”的女子後來就成了重綱的妻子……
下午四時,從河內方面傳來了長宗我部、木村兩軍戰敗的消息,藤井寺村的豐臣諸軍也不得不向大阪城撤退,真田幸村與毛利勝永一齊擔任了殿後的任務。而德川軍各路人馬由於連續作戰比較疲憊,並沒有進行追擊,豐臣軍得以安然撤兵。期間,真田幸村面對不敢追擊的德川聯軍,留下了“關東雄兵百萬,竟無好漢一人!”的豪言。
八
1615年5月6日晚上,大阪城中瀰漫著絕望的氣息。在大阪夏之陣以來,豐臣軍連受挫折,損失了眾多優秀的將領,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不得不背水一戰了。
當夜,真田幸村獨自找到首席家老大野治長,講述了自己最後的作戰方案,即全軍出擊,在天王寺到岡山口一帶與德川軍正面作戰,在擊破德川軍先陣之後在由豐臣秀賴親自出馬,長驅直入德川家大本營,一舉擊殺德川家康。會談中間,毛利勝永也加入進來,對真田幸村的計劃表示了堅決的支持。
幸村之所以一再要求秀賴親自出戰,主要是考慮秀賴作為豐臣家的當主、朝廷的右大臣,又是天下之主秀吉的親子,一旦出現在陣前一定能鼓舞本方鬥志,也許還會使地方陣營中部分受過太閤大恩的諸侯回心轉意,瓦解德川聯軍的士氣。而就秀賴本身來說,雖然已經成年(22歲),但從未上過戰場,甚至沒有出過大阪城一步,要他指揮大軍作戰是根本行不通的。而在當時的情況下,大野治長已經無計可施,只能一口答應了幸村的計劃,以求各路將領能夠用心作戰,但淀姬是否真的能同意秀賴出戰,或者說秀賴是否真的能親自來到戰場之上,他心裡也完全沒有把握。
5月6日上午10點左右,德川、豐臣兩軍一南一北,與大阪城南的天王寺——岡山口一帶對圓了陣勢,日本戰國最後的大決戰一觸即發!(具體布陣情況詳見前作《毛利勝永》)
這一戰,豐臣家總兵力五萬左右,而德川聯軍則超過十五萬,兵力的差異一目了然。雙方的陣營中,各色旌旗遮天蔽日,眾多的武士鬥志昂揚。真田幸村的部隊再加上下屬部將渡邊紀、伊木遠雄等人的部隊共5500人,與另一名勇將毛利勝永的隊伍一齊,位於天王寺戰場的最前沿。
真田幸村的隊伍採用武田流兵法編制,以騎兵為主,士兵都身穿紅色鎧甲,背紅地百邊“六文錢”旗幟,在戰場的陽光下如同烈火一般!真田幸村與其子、十五歲的真田大助幸昌也意氣風發,心無牽掛的投入人生最後的大戰。
決戰在正午開始。
首先是德川軍的先鋒本多忠朝隊向豐臣軍射擊,而與其正面相對的毛利勝永軍立即予以還擊,隨後兩軍展開了激戰。
在戰爭的開始,真田幸村並沒有急於加入戰鬥,而是按兵不動,因為他有著明確的戰術目標,那就是德川家康的項上人頭!
“以戰場上的兵力而言,豐臣軍必敗無疑。但只要殺死兩代將軍(德川家康和秀忠),戰局就會逆轉!……如果秀賴公能夠親自出馬,那取下德川家康的首級也不是沒有可能吧……”這便是幸村當時的想法。
“我要向後藤隊那樣突擊,就這樣戰死算了……”
而毛利勝永勸慰他說:
“遲到並不是貴殿的錯,而魯莽的戰死也於事無補。不如明日就在秀賴公面前奮戰至死,方顯忠臣本色!”
但真田幸村並不甘於就此敗退,而是從藤井寺村向南進發,以求接應前軍的殘兵,並在古市村一帶遇到了伊達家的先鋒精銳部隊——由片倉重綱率領的騎馬鐵炮隊。
片倉重綱乃是伊達家第一智勇雙全之將、片倉小十郎景綱的長子,正值少壯之年,繼承了其父的武勇,初次上陣,便在小松山一戰擊斃了名將後藤基次,此刻正是意氣風發。他所率領的騎馬鐵炮隊(騎鐵),乃是伊達政宗獨創的精銳部隊,兼備了騎兵的機動力和火槍兵的遠程殺傷力,在小松山一戰中顯示了極大的威力。
面對名揚天下的真田幸村,片倉重綱顯得初生牛犢不怕虎,當即指揮部隊進攻,由騎兵隊、步兵隊和騎鐵隊正面突擊,步兵鐵炮隊在兩翼分散射擊。
面對片倉軍騎鐵部隊的進攻勢頭,幸村命令部隊後撤避其鋒芒,待其接近後再一齊攻擊,同時鐵炮隊向左右延伸,成雁形陣形射擊。
雙方很快展開混戰,槍炮隆隆,殺聲震天。伊達軍的裝備精良,在這一戰中所使用的鐵炮達8000挺之多,火力很猛。在亂戰中,幸村的長子真田幸昌和大將渡邊紀先後中彈負傷,推出戰鬥,但真田幸村仍然指揮對攻一步不退。最終,片倉隊由於從夜裡就連續作戰,士兵比較疲勞,為了避免昂貴的騎鐵隊受到過大損失,重綱下令撤出了戰場。真田幸村本想乘勝追擊,無奈敵軍的增援部隊出現,本方損失也不小,也向西撤回了藤井寺村。
這一戰,自成年以來未嘗敗績的真田幸村認識到了年輕的武將片倉重綱的實力,同時二人也相互間產生了惺惺相惜的感情。以至於有傳說講,當天夜裡幸村曾出城約見重綱,並把自己的女兒託付給他照料,而這個叫做“梅”的女子後來就成了重綱的妻子……
下午四時,從河內方面傳來了長宗我部、木村兩軍戰敗的消息,藤井寺村的豐臣諸軍也不得不向大阪城撤退,真田幸村與毛利勝永一齊擔任了殿後的任務。而德川軍各路人馬由於連續作戰比較疲憊,並沒有進行追擊,豐臣軍得以安然撤兵。期間,真田幸村面對不敢追擊的德川聯軍,留下了“關東雄兵百萬,竟無好漢一人!”的豪言。
八
1615年5月6日晚上,大阪城中瀰漫著絕望的氣息。在大阪夏之陣以來,豐臣軍連受挫折,損失了眾多優秀的將領,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不得不背水一戰了。
當夜,真田幸村獨自找到首席家老大野治長,講述了自己最後的作戰方案,即全軍出擊,在天王寺到岡山口一帶與德川軍正面作戰,在擊破德川軍先陣之後在由豐臣秀賴親自出馬,長驅直入德川家大本營,一舉擊殺德川家康。會談中間,毛利勝永也加入進來,對真田幸村的計劃表示了堅決的支持。
幸村之所以一再要求秀賴親自出戰,主要是考慮秀賴作為豐臣家的當主、朝廷的右大臣,又是天下之主秀吉的親子,一旦出現在陣前一定能鼓舞本方鬥志,也許還會使地方陣營中部分受過太閤大恩的諸侯回心轉意,瓦解德川聯軍的士氣。而就秀賴本身來說,雖然已經成年(22歲),但從未上過戰場,甚至沒有出過大阪城一步,要他指揮大軍作戰是根本行不通的。而在當時的情況下,大野治長已經無計可施,只能一口答應了幸村的計劃,以求各路將領能夠用心作戰,但淀姬是否真的能同意秀賴出戰,或者說秀賴是否真的能親自來到戰場之上,他心裡也完全沒有把握。
5月6日上午10點左右,德川、豐臣兩軍一南一北,與大阪城南的天王寺——岡山口一帶對圓了陣勢,日本戰國最後的大決戰一觸即發!(具體布陣情況詳見前作《毛利勝永》)
這一戰,豐臣家總兵力五萬左右,而德川聯軍則超過十五萬,兵力的差異一目了然。雙方的陣營中,各色旌旗遮天蔽日,眾多的武士鬥志昂揚。真田幸村的部隊再加上下屬部將渡邊紀、伊木遠雄等人的部隊共5500人,與另一名勇將毛利勝永的隊伍一齊,位於天王寺戰場的最前沿。
真田幸村的隊伍採用武田流兵法編制,以騎兵為主,士兵都身穿紅色鎧甲,背紅地百邊“六文錢”旗幟,在戰場的陽光下如同烈火一般!真田幸村與其子、十五歲的真田大助幸昌也意氣風發,心無牽掛的投入人生最後的大戰。
決戰在正午開始。
首先是德川軍的先鋒本多忠朝隊向豐臣軍射擊,而與其正面相對的毛利勝永軍立即予以還擊,隨後兩軍展開了激戰。
在戰爭的開始,真田幸村並沒有急於加入戰鬥,而是按兵不動,因為他有著明確的戰術目標,那就是德川家康的項上人頭!
“以戰場上的兵力而言,豐臣軍必敗無疑。但只要殺死兩代將軍(德川家康和秀忠),戰局就會逆轉!……如果秀賴公能夠親自出馬,那取下德川家康的首級也不是沒有可能吧……”這便是幸村當時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