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頁
兩人乃是舊相識,見面後寒暄問暖,把酒言歡,談論逝去的光陰,心馳神往,不由得都有幾分醉意了。席間,幸村道:
“和議不過是一時的權宜之計,再度開戰是不可避免的。我幸村身為一方的大將,不得不考慮生前身後之名聲,再度開戰之日必將戰死沙場,恐怕與您是難以再會了……我身為武士,戰死沙場不過是本分而已,可惜的是我的長子幸昌,在渡過了十四年的浪人時光之後,卻要遭此命運,實在是不應該呀……”
這位令德川數萬大軍膽寒的勇士,其言語之中卻流露出傷感失落之意,原貞胤也不禁默然無語了……
接著,幸村用手指向桌頭放著的一隻頭盔道:
“那邊的裝飾有鹿角的頭盔乃是我家世代相傳的家寶,當年由先父交到我手中。將來上戰場,我就戴著它去戰死吧……如果你要是在戰後見到了這件兜,就請把它當作我幸村的首級供奉吧……”
原貞胤聞言慨然道:
“戰場之上有誰能確保生還呢?如果我也戰死,那咱們便在黃泉再見吧!”
隨後,幸村又牽出一匹名為“白河原毛”(有白色條狀斑紋)的駿馬,馬身上裝備著白色的鞍韉,其上裝飾著金色的真田家家紋“六連錢”。幸村翻身上馬,昂然對原貞胤說道:
“我這匹寶馬,可以與古代中國周穆王見西王母時所稱之八駿匹敵!”緊接著,幸村抬手向南一指,“如今大阪城外的防禦已經被破壞,決戰必然是在南面的平野地方展開,我就乘坐此馬與德川的大軍交戰吧!可惜的是它還沒有留下後代……這匹馬可是我的秘藏之寶呀……”說罷,幸村翻身下馬,神色黯然……
晚飯之後,原貞胤返回本營,從此再也沒見過真田幸村的面。第二年五月,在天王寺的決戰中,據說幸村就是頭戴上面所說的鹿角盔、乘坐著駿馬“白河原毛”壯烈戰死的。
七
正如真田幸村、後藤基次等人當初所預料的,和談不過是德川的障眼法。第二年夏天,也就是1615年4月,德川家康終於再次下達了討伐豐臣家的命令。
這一次,豐臣家的領導層不得不下定決心決戰到底。由於大阪城外的防禦工事和壕溝都已被破壞殆盡,豐臣軍決定主動出擊作戰。然而由於指揮不利,在4月中無論是對大和郡山城的攻擊還是對紀伊和歌山城的攻擊都以失敗告終,還折損了塙團右衛門直之等猛將。
4月30日,為了應對步步逼進的德川大軍,大阪城舉行了重要的軍事會議。會上,真田、後藤兩位軍師再次表達了相左的意見,並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後藤又兵衛認為,德川方主力很可能由大和路進攻,而小松山則是其必經之路。小松山口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如果在那裡設伏也許會有機會一舉擊斃家康本人,從而扭轉整個戰局。
而真田幸村認為,如果全軍在小松山口布陣離城太遠,如果敵人從河內路的八尾和若江進攻則會難以防備,而且一旦小松山陣地被突破,大阪城也難以防守。不如等到德川軍全部集中在大阪城下,豐臣軍也全部出擊,就在大阪城南天王寺到岡山一帶的寬闊平原地帶展開正面決戰,由真田、毛利的先鋒部隊擊潰德川聯軍的先頭部隊,再由豐臣秀賴親自率旗本軍出城作戰,一狙擊潰家康本陣,同時派遣明石全登帶領奇襲隊從後路包抄,趁亂砍下家康的首級。
爭論的結局,最終還是確定採納了後藤基次的方案。有人認為,真田幸村最後放棄堅持自己的計劃,是由於在冬之陣中後藤基次曾經把“真田丸”的建造工程讓給自己。
但豐臣家的高層還是充分的考慮了真田幸村的意見,於是決定由木村重成、長宗我部盛親等將領率領城中近一半的軍隊(兩萬餘人),從河內路出擊,防備德川軍從八尾地方進攻。同時,把大和路的部隊分為兩部分——後藤基次、薄田兼相作為第一隊,在小松山埋伏,真田幸村、毛利勝永作為第二隊,在天王寺布陣,作為後援,如果第一隊作戰不利可以及時撤退以保留兵力。
總的來說,大阪方這種首鼠兩端的用兵方法很令二位軍師不以為然——在這種緊要關頭都不能果斷用兵孤注一擲,本來就兵力不足還要分兵數路,只能導致被各個擊破。但軍令如山,各路將領也只能分頭行事去了。
5月5日傍晚,豐臣方大和路方面軍的後藤基次、真田幸村、毛利勝永三員主將在平野的後藤陣地把酒話別,約定第二天凌晨在道明寺會合,共同伏擊德川軍。隨後,真田、毛利返回天王寺陣地,後藤基次則獨自作著出征的準備。
沒想到,當夜天將大霧,毛利和真田兩隊在集合過程中發生了混亂,在加上本來就對當地地理不熟,行軍十分緩慢。當第二天(5月6日)上午十點左右,毛利勝永隊到達藤井寺村(在石川西岸、小松山以西)時,已經傳來後藤基次薄田兼相戰死、前軍全面潰退的消息。毛利軍立即停止了前進,又過了一個小時,真田幸村及渡邊紀兩隊才姍姍而來。真田、毛利兩軍的遲到,可說是後藤基次戰死的主要原因,但從後來的情況來看,即使後續部隊加入戰鬥,最多也只是能擊敗德川軍的先頭部隊,並不能達到一舉擊斃德川家康的目的。(詳見前作《後藤又兵衛基次》)
“和議不過是一時的權宜之計,再度開戰是不可避免的。我幸村身為一方的大將,不得不考慮生前身後之名聲,再度開戰之日必將戰死沙場,恐怕與您是難以再會了……我身為武士,戰死沙場不過是本分而已,可惜的是我的長子幸昌,在渡過了十四年的浪人時光之後,卻要遭此命運,實在是不應該呀……”
這位令德川數萬大軍膽寒的勇士,其言語之中卻流露出傷感失落之意,原貞胤也不禁默然無語了……
接著,幸村用手指向桌頭放著的一隻頭盔道:
“那邊的裝飾有鹿角的頭盔乃是我家世代相傳的家寶,當年由先父交到我手中。將來上戰場,我就戴著它去戰死吧……如果你要是在戰後見到了這件兜,就請把它當作我幸村的首級供奉吧……”
原貞胤聞言慨然道:
“戰場之上有誰能確保生還呢?如果我也戰死,那咱們便在黃泉再見吧!”
隨後,幸村又牽出一匹名為“白河原毛”(有白色條狀斑紋)的駿馬,馬身上裝備著白色的鞍韉,其上裝飾著金色的真田家家紋“六連錢”。幸村翻身上馬,昂然對原貞胤說道:
“我這匹寶馬,可以與古代中國周穆王見西王母時所稱之八駿匹敵!”緊接著,幸村抬手向南一指,“如今大阪城外的防禦已經被破壞,決戰必然是在南面的平野地方展開,我就乘坐此馬與德川的大軍交戰吧!可惜的是它還沒有留下後代……這匹馬可是我的秘藏之寶呀……”說罷,幸村翻身下馬,神色黯然……
晚飯之後,原貞胤返回本營,從此再也沒見過真田幸村的面。第二年五月,在天王寺的決戰中,據說幸村就是頭戴上面所說的鹿角盔、乘坐著駿馬“白河原毛”壯烈戰死的。
七
正如真田幸村、後藤基次等人當初所預料的,和談不過是德川的障眼法。第二年夏天,也就是1615年4月,德川家康終於再次下達了討伐豐臣家的命令。
這一次,豐臣家的領導層不得不下定決心決戰到底。由於大阪城外的防禦工事和壕溝都已被破壞殆盡,豐臣軍決定主動出擊作戰。然而由於指揮不利,在4月中無論是對大和郡山城的攻擊還是對紀伊和歌山城的攻擊都以失敗告終,還折損了塙團右衛門直之等猛將。
4月30日,為了應對步步逼進的德川大軍,大阪城舉行了重要的軍事會議。會上,真田、後藤兩位軍師再次表達了相左的意見,並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後藤又兵衛認為,德川方主力很可能由大和路進攻,而小松山則是其必經之路。小松山口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如果在那裡設伏也許會有機會一舉擊斃家康本人,從而扭轉整個戰局。
而真田幸村認為,如果全軍在小松山口布陣離城太遠,如果敵人從河內路的八尾和若江進攻則會難以防備,而且一旦小松山陣地被突破,大阪城也難以防守。不如等到德川軍全部集中在大阪城下,豐臣軍也全部出擊,就在大阪城南天王寺到岡山一帶的寬闊平原地帶展開正面決戰,由真田、毛利的先鋒部隊擊潰德川聯軍的先頭部隊,再由豐臣秀賴親自率旗本軍出城作戰,一狙擊潰家康本陣,同時派遣明石全登帶領奇襲隊從後路包抄,趁亂砍下家康的首級。
爭論的結局,最終還是確定採納了後藤基次的方案。有人認為,真田幸村最後放棄堅持自己的計劃,是由於在冬之陣中後藤基次曾經把“真田丸”的建造工程讓給自己。
但豐臣家的高層還是充分的考慮了真田幸村的意見,於是決定由木村重成、長宗我部盛親等將領率領城中近一半的軍隊(兩萬餘人),從河內路出擊,防備德川軍從八尾地方進攻。同時,把大和路的部隊分為兩部分——後藤基次、薄田兼相作為第一隊,在小松山埋伏,真田幸村、毛利勝永作為第二隊,在天王寺布陣,作為後援,如果第一隊作戰不利可以及時撤退以保留兵力。
總的來說,大阪方這種首鼠兩端的用兵方法很令二位軍師不以為然——在這種緊要關頭都不能果斷用兵孤注一擲,本來就兵力不足還要分兵數路,只能導致被各個擊破。但軍令如山,各路將領也只能分頭行事去了。
5月5日傍晚,豐臣方大和路方面軍的後藤基次、真田幸村、毛利勝永三員主將在平野的後藤陣地把酒話別,約定第二天凌晨在道明寺會合,共同伏擊德川軍。隨後,真田、毛利返回天王寺陣地,後藤基次則獨自作著出征的準備。
沒想到,當夜天將大霧,毛利和真田兩隊在集合過程中發生了混亂,在加上本來就對當地地理不熟,行軍十分緩慢。當第二天(5月6日)上午十點左右,毛利勝永隊到達藤井寺村(在石川西岸、小松山以西)時,已經傳來後藤基次薄田兼相戰死、前軍全面潰退的消息。毛利軍立即停止了前進,又過了一個小時,真田幸村及渡邊紀兩隊才姍姍而來。真田、毛利兩軍的遲到,可說是後藤基次戰死的主要原因,但從後來的情況來看,即使後續部隊加入戰鬥,最多也只是能擊敗德川軍的先頭部隊,並不能達到一舉擊斃德川家康的目的。(詳見前作《後藤又兵衛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