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頁
五
真田丸之戰結束後,真田幸村的武名在德川方士兵中留下了恐懼的烙印。家康也意識到強攻大阪城很難奏效,把戰術方針改變為圍困。戰事從此陷入了膠著狀態,雙方都不願主動出擊,而是靜靜的等待。
大阪冬之陣在經過了近一個月的對峙之後,豐臣方終於在德川方的炮擊威脅下簽訂和和談條約。
根據史料《難波戦記》的記載,1614年12月中旬,遭受了炮擊的豐臣方領導層召集所有主要將領討論對議和的意見。會上後藤基次和真田幸村兩位主要軍師代表所有浪人武將表達了意見。後藤基次堅定的說:
“如今守城作戰的武士們都曾深受已故太閤的大恩,對於家康這等忘恩背主之臣無不同仇敵愾。如今敵軍的彈藥、糧草有限,而且補給困難,正當一鼓作氣將其擊敗之時,和談之議實不可取!”
真田幸村也贊同道:
“方今之時,三軍用命,將士戮力,即使沒有外援,大阪城也決不會陷落!何況五日前之戰(真田丸攻防戰),我軍士氣已令敵軍膽寒,只需堅守,敵軍內部必自生變亂。而此時德川方所提出的和談,根本就如同渡口往來之舟,反覆無常,毫無誠信可言,斷不足取!”
他們的論述被整理後交給豐臣家的家老們以及淀姬和秀賴母子討論。對此,豐臣家的家老重臣織田長益和大野治長也向淀姬陳述了自己相反的意見:
“御親子殿下(指淀姬和秀賴母子)如果不想在雜兵的幫助下自殺,接受和談是唯一的機會……”
最終,被連日來的廝殺、圍困和炮擊折磨的心神不寧的淀姬含著淚說道:
“城中的兵力果然是不足以禦敵。當年,源賴朝公困頓之時曾在朽木的樹洞之中藏身,最終成為天下之主。我兒秀賴乃是太閤殿下嫡子,古人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今日暫且隱忍一時,將來還會有東山再起的機會吧……請對將士們說,秀賴已經同意和談之事了……”
就這樣,豐臣方同意了和議,同時也全部接受了和議的條件——包括拆除大阪城外全部防禦工事。
這樣的結局令那些歷盡千辛萬苦進入大阪城奮戰的浪人武將們扼腕嘆息,而看到自己辛苦建立的城防體系以及“真田丸”被德川方拆除,幸村父子更是痛心不已。
而同樣是根據《難波戦記》的記載,在和議達成之後,也就是1614年12月25日,德川聯軍中的兩大諸侯伊達政宗與藤堂高虎找到了德川家康近側的謀臣本多正純,提出:
“如今雖與豐臣家和睦,但最後的決戰仍然不可避免。不如趁現在大阪城外圍防禦工事都被拆除,一舉攻入城中,必將大獲全勝……此乃天賜良機呀!”
然而當德川家康聽到這一提案之後,不禁長嘆一聲道:
“諸殿此言差矣……違背誓約,此等不義之行必受天遣,這樣的例子自古以來也不在少數。最近的一次便是天正五年關原一戰,秀吉公屍骨未寒,石田治部少輔便背主忘恩,糾集四國、九州以及畿內諸大名意圖謀反。豐臣秀賴公年少無知,也參與其中,想要討伐像我家康這樣的忠臣。然而邪不勝正,石田三成等逆賊一戰而潰,終於伏誅。當時便有將士提議殺害秀賴公,但我考慮到已故的太閤秀吉公,心懷慈悲,並沒有對秀賴治罪。如今的討伐,我等也是替天行道,秀賴若是在議和之後能夠棄惡從善,我想還是與他世代和睦下去。倘若他仍然護惡不悛,多行不義必自斃,乃是天罰他豐臣家。
“此正所謂‘自業自得’之故。當年織田信長公以下克上,放逐大將軍足利義昭,可謂不義。最終,信長公之子被明智光秀所殺,織田家也日漸衰落。
“當年甲州之武田信玄公,乃是威震天下之名將,卻在少年時放逐其父信虎,可謂不義。結果在三河野田之戰身中流矢,不得善終。家業傳於不肖子勝賴,一代而終。
“秀吉公深受信長公之恩,卻篡其家業逐其子孫,可謂不義。如今其子秀賴行事顛倒,正應前世之報。
“這樣的例子,古今中外可謂多矣。我當年與信長公共同作戰,當秀吉公吞併信長公家業之後,我也曾為支持織田信雄殿下而不惜與天下大名為敵,一戰而勝。與秀吉公和睦之後,我作為豐臣盟軍的一員作戰,消滅國中強敵履立戰功,從無二心——以至於有人認為我家康是豐臣家的家臣,這其實是錯誤的……但是,即便沒有君臣之義,我仍然一再的原諒秀賴所犯的罪行,此次和睦之後,如果他在起謀反之心,乃是自取滅亡……我家康行事,不敢有違天理人倫,願上天佑我子孫百代天下永保,血脈存續不絕……”
家康的這一番言論,令在場聞之者無不感嘆動容……
六
在和平期間,德川、豐臣雙方軍中許多舊日相識的武士們開始來往。其中,根據《難波戦記》記載,有一名叫做原貞胤的武士前來拜訪真田幸村。
這位原貞胤乃是武田信玄的舊臣之一,武田家滅亡後,作為浪人流落鄉野。但他當年的武勇剛強之名遠播於外,被越前大名松平忠直招募至帳下,成為其“黒幌衆”的一員。此次合戰,原貞胤聽說真田幸村在大阪方效力,一直想去拜訪但沒有機會,直到和談期間才得到了松平忠直的許可,興高采烈的前往大阪城與幸村會面。
真田丸之戰結束後,真田幸村的武名在德川方士兵中留下了恐懼的烙印。家康也意識到強攻大阪城很難奏效,把戰術方針改變為圍困。戰事從此陷入了膠著狀態,雙方都不願主動出擊,而是靜靜的等待。
大阪冬之陣在經過了近一個月的對峙之後,豐臣方終於在德川方的炮擊威脅下簽訂和和談條約。
根據史料《難波戦記》的記載,1614年12月中旬,遭受了炮擊的豐臣方領導層召集所有主要將領討論對議和的意見。會上後藤基次和真田幸村兩位主要軍師代表所有浪人武將表達了意見。後藤基次堅定的說:
“如今守城作戰的武士們都曾深受已故太閤的大恩,對於家康這等忘恩背主之臣無不同仇敵愾。如今敵軍的彈藥、糧草有限,而且補給困難,正當一鼓作氣將其擊敗之時,和談之議實不可取!”
真田幸村也贊同道:
“方今之時,三軍用命,將士戮力,即使沒有外援,大阪城也決不會陷落!何況五日前之戰(真田丸攻防戰),我軍士氣已令敵軍膽寒,只需堅守,敵軍內部必自生變亂。而此時德川方所提出的和談,根本就如同渡口往來之舟,反覆無常,毫無誠信可言,斷不足取!”
他們的論述被整理後交給豐臣家的家老們以及淀姬和秀賴母子討論。對此,豐臣家的家老重臣織田長益和大野治長也向淀姬陳述了自己相反的意見:
“御親子殿下(指淀姬和秀賴母子)如果不想在雜兵的幫助下自殺,接受和談是唯一的機會……”
最終,被連日來的廝殺、圍困和炮擊折磨的心神不寧的淀姬含著淚說道:
“城中的兵力果然是不足以禦敵。當年,源賴朝公困頓之時曾在朽木的樹洞之中藏身,最終成為天下之主。我兒秀賴乃是太閤殿下嫡子,古人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今日暫且隱忍一時,將來還會有東山再起的機會吧……請對將士們說,秀賴已經同意和談之事了……”
就這樣,豐臣方同意了和議,同時也全部接受了和議的條件——包括拆除大阪城外全部防禦工事。
這樣的結局令那些歷盡千辛萬苦進入大阪城奮戰的浪人武將們扼腕嘆息,而看到自己辛苦建立的城防體系以及“真田丸”被德川方拆除,幸村父子更是痛心不已。
而同樣是根據《難波戦記》的記載,在和議達成之後,也就是1614年12月25日,德川聯軍中的兩大諸侯伊達政宗與藤堂高虎找到了德川家康近側的謀臣本多正純,提出:
“如今雖與豐臣家和睦,但最後的決戰仍然不可避免。不如趁現在大阪城外圍防禦工事都被拆除,一舉攻入城中,必將大獲全勝……此乃天賜良機呀!”
然而當德川家康聽到這一提案之後,不禁長嘆一聲道:
“諸殿此言差矣……違背誓約,此等不義之行必受天遣,這樣的例子自古以來也不在少數。最近的一次便是天正五年關原一戰,秀吉公屍骨未寒,石田治部少輔便背主忘恩,糾集四國、九州以及畿內諸大名意圖謀反。豐臣秀賴公年少無知,也參與其中,想要討伐像我家康這樣的忠臣。然而邪不勝正,石田三成等逆賊一戰而潰,終於伏誅。當時便有將士提議殺害秀賴公,但我考慮到已故的太閤秀吉公,心懷慈悲,並沒有對秀賴治罪。如今的討伐,我等也是替天行道,秀賴若是在議和之後能夠棄惡從善,我想還是與他世代和睦下去。倘若他仍然護惡不悛,多行不義必自斃,乃是天罰他豐臣家。
“此正所謂‘自業自得’之故。當年織田信長公以下克上,放逐大將軍足利義昭,可謂不義。最終,信長公之子被明智光秀所殺,織田家也日漸衰落。
“當年甲州之武田信玄公,乃是威震天下之名將,卻在少年時放逐其父信虎,可謂不義。結果在三河野田之戰身中流矢,不得善終。家業傳於不肖子勝賴,一代而終。
“秀吉公深受信長公之恩,卻篡其家業逐其子孫,可謂不義。如今其子秀賴行事顛倒,正應前世之報。
“這樣的例子,古今中外可謂多矣。我當年與信長公共同作戰,當秀吉公吞併信長公家業之後,我也曾為支持織田信雄殿下而不惜與天下大名為敵,一戰而勝。與秀吉公和睦之後,我作為豐臣盟軍的一員作戰,消滅國中強敵履立戰功,從無二心——以至於有人認為我家康是豐臣家的家臣,這其實是錯誤的……但是,即便沒有君臣之義,我仍然一再的原諒秀賴所犯的罪行,此次和睦之後,如果他在起謀反之心,乃是自取滅亡……我家康行事,不敢有違天理人倫,願上天佑我子孫百代天下永保,血脈存續不絕……”
家康的這一番言論,令在場聞之者無不感嘆動容……
六
在和平期間,德川、豐臣雙方軍中許多舊日相識的武士們開始來往。其中,根據《難波戦記》記載,有一名叫做原貞胤的武士前來拜訪真田幸村。
這位原貞胤乃是武田信玄的舊臣之一,武田家滅亡後,作為浪人流落鄉野。但他當年的武勇剛強之名遠播於外,被越前大名松平忠直招募至帳下,成為其“黒幌衆”的一員。此次合戰,原貞胤聽說真田幸村在大阪方效力,一直想去拜訪但沒有機會,直到和談期間才得到了松平忠直的許可,興高采烈的前往大阪城與幸村會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