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恰好這時流民首領王如內外交困,走投無路而歸順了王敦,王棱又把王如當成寶貝攬到了自己帳下。王棱根本不知道王如是個很難駕馭的手下,他的多忌而焦躁的性格也不允許對方有什麼越軌,這就必然造成雙方的相互仇視,最終同室操戈。惡果很快就初見端倪,王如好幾次因為比賽射技而動手傷人,被王棱賞賜一頓大棒,他為此眼睛大為出血。

  王敦聽到這個消息樂不可支,暗中教人在王如的怒火里再加了一捆乾柴,並且告訴他王棱遲早要將他連灶帶鍋一起端掉。

  王如到了此時就是不想動刀子都不行了,他趁王棱設宴的當口,效法楚漢鴻門宴舞刀助興,殺了王棱。

  王敦假意悲不自勝,下令捕殺王如替王棱償命,完成了一石二鳥的計劃。

  一箭雙鵰之例說——史思明因騙升官

  史思明本是少數民族突厥人,原名干。憑他的騙術,一躍而成唐朝的將軍。

  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干因欠官府債款走投無路,逃亡到北邊的奚族地區,被一向排外的奚族人捉住。奚族人想殺死這個外地人,可干裝出一本正經樣子說:“我是大唐王朝派來與買王和親的使者,你們殺了我,如果惹下大禍將會影響你們的民族。”奚王看干一副氣度非凡的派頭,還真當成了大唐派來的使者,於是以貴賓禮節接待他。

  奚王畏懼唐王朝的勢力,決定派100人跟隨干去朝拜大唐皇帝。干對奚王說:“你派去的人雖然不少,但我看多是淺薄之徒,這樣的人怎能去見大唐皇帝呢?聽人說,你手下有一個才華超群的瑣高(將領稱號),何不讓他去呢?”奚王不敢違抗,便讓瑣高和他手下300人跟隨干去朝拜大唐皇帝。

  他們一行人快走到平盧(今遼寧朝陽)時,干先派人欺騙平盧守將裴休子說:“奚族人派瑣高和精銳將士一起來了,他們嘴上說是去朝拜天子,實際是來偷襲平盧,你應該做好準備,不等他們動手就先幹掉他們。”裴休子信以為真,在奚人進入平盧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將瑣高手下的300人殺了個一乾二淨,單單留下個瑣高。

  干把瑣高捆綁好押送到幽州節度使那裡。節度使見奚人最有才能最有威望的瑣高被捉來了,非常高興,認為是給唐朝立下了大功,當即在給朝廷的奏摺中大大地稱讚干。干因此官運亨通,先當果毅(官職名),又升將軍。後來他與唐玄宗談及此事,越發得到賞識,便賜給他一個漢名——史思明。

  一箭雙鵰之例說——張居正一石二烏奪大權

  明神宗朱翊鈞即位時才10歲,朝廷大權,由三個人分掌,宮內有太監馮保,宮外有內閣大學士高拱和張居正。其中數張居正最為詭計多端,為了獨攬大權,他想出一條一石二鳥的毒計。

  他先與馮保套近乎,拉關係,稱兄道弟。明代一開始便接受唐宋兩代宦官亂政的教訓,前期對太監限制很嚴,太監名聲不佳。馮保見張居正與自己親近,自然喜不自禁,視為知己,遇事都與張居正商議。

  第一步成功了,張居正就開始了第二步。他派一死黨扮作太監模樣,混進宮去,在上朝的半路上裝作要刺殺神宗,嚇得神宗哇哇大叫。眾太監拿住刺客,但無論怎麼審訊,那刺客都不講誰是主使。馮保無奈,只好向張居正求教。

  張居正裝模作樣地說:“這刺客扮作太監模樣,分明是要嫁禍於您。權要大臣中,您與誰有過結呢?”馮保想了一下,權要大臣就是指張居正和高拱了。對,是高拱!馮保想起高拱對自己輕蔑的眼光和與自己的幾次爭辯,分明是他想要整死自己。於是他點點頭,計上心來,回去繼續審問。

  回去升堂,馮保對刺客說:“我已知是高拱派你來的了。只要你招出高拱是主謀,我便不殺你,還保你做官。”刺客一見馮保已按張居正預先估計的那樣來套供,忙點頭承認,畫押寫供。

  神宗見刺客之供,心中生氣,但念高拱是前朝老臣,於是暗示他告老隱退了。

  張居正並不就此罷手,又暗中派人讓刺客翻供。神宗聽說刺客翻供,親自審問。刺客說他原先的供詞是一太監審問時教給自己說的。神宗忙問是誰。刺客指一下站在神宗身旁的馮保說:“就是他!”馮保啞口無言,跪在地上請罪。神宗嫌馮保拿刺殺皇上的案子當兒戲,竟用來作打擊政敵的圈套,心中生厭,自此也疏遠了馮保。

  這樣一來,朝廷大權便落在張居正一人手中。他巧設計謀,一石二鳥,挑撥離間,用刺殺事件先搞倒高拱,同時設下圈套讓馮保上當。而後又利用原先的圈套搞倒馮保,從而實現了自己的計劃。

  一箭雙鵰之例說——梁啓超充當“槍手”

  為了抵制日益高漲的革命風潮,1905年9月,清政府專門派載澤、端方等人為出洋考察政治大臣,到東西洋各國考察立憲政體是否適合於中國,要求他們考察完了交出有見解的考察報告和奏議。

  可是,載澤、端方等人是些不學無術的庸碌官僚。他們願意出國,因為出國可以體味異國情趣,遊山玩水;他們也害怕出國,因為出國有艱巨的考察任務,尤其使他們怵頭的是要寫考察報告和奏議。載澤等人根本就不懂究政法理,其隨從參贊對此也知之甚少,因此很難寫出有分量的考察報告和奏議來。怎麼辦呢?這夥人正點子不多,歪點子不少。他們打算在海外尋覓既了解西學,又通曉憲政的人,替他們撰擬各項考察報告、奏議等,即尋找充當考政大臣的“槍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