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是啊,如果不早慧,何以身為岐王的李范願意帶著他到“興闌啼鳥換,坐久落花多”的楊宅游賞,又何以有《集異記》中生動的一幕……

  年輕的王維在岐王的帶領之下來見太平公主(還有人說是玉真公主。不過,這位公主能掌握試官大權,而且開元初沒有別人吧,應該就是那位太平公主——關於這一點,學術界也在爭論,暫且以太平公主來寫吧)。這是怎樣的一個少年呢?“妙年潔白,風姿都美”,“風流蘊藉,語言諧戲”,文雅而不失靈活。當他詠誦自己的詩作時,公主大驚:想不到一直被自己以為是古篇的佳作,卻皆出於這個少年之手!

  笑倚清風立秋水·詩人王維(2)

  然而王維的表演並沒有結束,因為,他不只有著詩情畫意,也是位音樂家。一曲《郁輪袍》聽得眾人如痴如醉,滿座動容。詩畫樂俱工俱佳,即使是歷史上也沒有很多這樣的極品文人。以這樣的才華,解頭(解元)自然非他莫屬——其實,這才是他們此行的本意,就是要和張九皋那個事先定好的“解頭”爭一爭。

  有人說這是作弊。然而在唐朝,這是再正常不過的“干謁”。干謁,就是自己推薦自己。

  這有什麼不好?這有什麼不對?這是對自己的肯定,是對自己的認可。連自己都不敢正視自己,那麼自身價值何在?韓愈不也曾為千里馬甘老於枯廄而悲而嘆而憤——世上哪裡會處處都有伯樂呢?於是唐朝人充滿自信,踏上干謁之途。自然,到後期干謁的味道越來越不純正,那是後來的變質,然而在開始,這卻是一個很好的自薦途徑。

  王維以自己的多才多藝贏得了這次干謁的勝利。如果沒有真才實學,又怎麼會扳動小有名氣的張九皋,怎麼會讓公主改變初衷……

  經過幾年洛陽之旅,加之成功地取得了解頭,王維以二十歲的年齡便走上仕宦之路。學而優則仕,當時進士人數並不多,“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王維二十左右便成為進士,這在唐朝也算是少數了。

  既然當了官,那麼作為家中長子的王維無可推卸地承擔起撫養弟妹的義務(王維的父親早亡),從此告別少年時代,邁出了人生的第一步。

  二、前路白雲外,孤帆安可論

  初入仕途的王維便碰了釘子。看來他畢竟還不老道。

  可是,老道、圓滑又有何用?因為他很可能捲入的是政治的傾軋。

  不就是舞黃獅嗎?哪有這麼嚴重。

  是啊,單是舞黃獅當然沒有這麼嚴重。可是,如果有政治因素呢?唐玄宗雖有和兄弟關係不錯的名聲,可是“自今已後,諸王、公主、駙馬、外戚家,除非至親以外,不得出入門庭,妄說言語!”的一份詔書卻透露出他到底還是不放心的。這時王維就作為一個和諸王關係不錯的人被清理出長安了。

  這很出乎王維的預料吧,因為只得意了這麼短的時間,便嘗到了貶謫的滋味。他去了濟州。

  王維在濟州生活了十年。

  這十年中,他的髮妻去世了,他從此孤身度過了餘下的三十年。這十年,他由當初的一個意氣風發的少年轉為漸明世事的成熟男子。十年中,他的好友祖自虛去世了,十年中……總之,這十年中發生了太多的事。

  十年後,他終於可以再次回到長安,再續少年時的舊夢。

  當他看到了文人宰相張九齡時,他的政治熱情一下子高漲起來。他寫詩給張九齡“賤子跪自陳,可為帳下不?”這是多麼大膽的自薦!多麼坦率多麼真誠!比之於扭扭捏捏明明想做卻又不敢說出來的人來豈不痛快!

  張九齡欣然接納了他。有一次,當時朝中的中高級官員們舉行了個聚會,王維雖然官不大,但也參加了。這次聚會大有東晉時那次有名的蘭亭集會的意味:曲水流觴,把酒吟詩。之後,又讓王維寫了一篇序。這說明王維已經融入在他們之中了,當然,是相同的政治主張把他們緊緊連在一起。

  然而,歷史等待著他們的又是什麼呢?

  三、秋日平原好射鵰

  歷史不容許假設,可是我們假設一下,如果歷史接著這麼發展下去,也許我們今天知道的王維會大大不同。

  然而,這時,歷史的舞台上出現了一個扳道員——李林甫。於是,歷史奇妙地轉了方向。

  張九齡終於敗下陣來。從此,開元盛世逐漸走向了天寶危機。

  李林甫得意地上台,得意地打擊原來的舊黨,有的死,有的貶。王維呢,則被趕到了邊塞。

  不知道王維心裡是怎麼想的,但是,他好像沒有沮喪,倒似乎為了能夠遠離是非而欣慰。

  單車問邊,就這樣來到了邊塞,看到了大漠中直線般的狼煙,還有在長河盡頭圓圓的太陽。靈感就這樣來了,和那個蕭關相逢的使者一起來了。

  王維到了邊塞後,沒有馬上回去。不知是不能呢,還是不願?總之,他留了下來。是啊,回去幹什麼呢?

  唐朝的文人其實和後世的文人有很大不同,他們才不是手無縛雞之力呢。王維,別的不知道,馬術大概還是頗精的“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

  更有意思的是,他的兩首詩中都提到了射鵰:“回看射鵰處”,“秋日平原好射鵰”。如果沒有親身經驗,何以寫得如此傳神?至少,他是參與過打獵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