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公元907年,隨著唐朝走進了歷史的篇章中,唐代詩人們一代接著一代傳唱不息的唐之韻,落下了帷幕……然而,餘音繞樑,這一繞便是千年……

  唐詩由初而盛,由盛而中,再由中而衰,留下了近五萬首詩歌。在文學的長河上,唐詩猶如一艘華美而雄壯的大船,滿載著斑斕星輝,縱情放歌,在歷史的天空中迴蕩,迴蕩……

  笑倚清風立秋水·詩人王維(1)

  笑倚清風立秋水

  ——詩人王維

  璀璨的大唐詩歌的天空,有這樣一顆星,它時而熱烈,時而清冷,它華麗雍容典雅高貴卻不穠麗,它幽遠淡雅清高卻不孤傲。我喜歡這顆星,每每仰望大唐詩空之際,總不忘向那裡看一眼——

  【詩情畫意】

  也許大家都不陌生這樣一位詩人——王維。

  小學就學過《少年行》:一身能擘兩雕弧,虜騎千重只似無。偏坐金鞍調白羽,紛紛射殺五單于。

  後來才知道,這只是這組詩中的一首。而前面兩首更令我心折。喜歡“相逢意氣為君飲”的豪爽,喜歡“縱死猶聞俠骨香”的慷慨。讀過之後,當真意氣風發,頓時精神抖擻,令人不禁發起“少年狂”來。

  王維十七歲就寫出膾炙人口的佳句“每逢佳節倍思親”。多麼簡樸的詩句,卻是最深情的。只有簡樸的詩句,不加雕飾,沒有絲毫做作,才飽含真情。因為,真情是不需要雕飾的,它渾然天成,雖不華麗,但最能打動人心。這也就是這句詩千百年來深入人心的原因吧,不知它牽動過多少遊子的心。

  喜歡“大漠孤煙直”的描寫,更心醉於“長河落日圓”的美景。有了這首詩,我們才知道,原來塞外的景象並不只是單純的蕭索,也不只是梨花紛落般的八月大雪。我們看到了太陽,在長河盡頭,不吝惜一絲陽光,給這荒涼的大漠帶來了幾多溫暖,幾多光明。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簡簡單單的二十字,然而卻有不簡單的效果。那無盡的相思,正蘊在“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這有限的文字中。這首詩造就了紅豆,從此,紅豆成了相思的代稱,就連大才子曹雪芹都不能“免俗”“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

  還有,傳唱至今的古曲《陽關三疊》,那優美的旋律徘徊於腦海中,不自覺地就唱了出來“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唱罷,詩與曲久久縈繞心頭,那對友人的款款深情深深地感染著歌者,直讓人羨慕被送別的友人元二,能得到這麼純樸這樣深厚的友情,夫復何求?

  當然,王維最拿手的還是“本行”——山水田園詩。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詩人欣賞著山中夜景,卻不忘讓我們也享受其中之樂。他一邊陶醉般地望著眼前的畫卷,一邊對我們描述。詩從詩人口中緩緩道出,仿佛不假思索,卻分明是一首優美的詩!景美如畫,詩美如畫!

  可為什麼說是畫呢?因為在我的腦海中,不單有著詩,更有著一幅優美的山水畫。

  這就是蘇東坡贊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原因吧。

  且慢,詩中有畫我們看到了,可是畫中有詩呢?

  畫史上,王維以南宗畫派開創者的身份名垂青史,更以文人畫的始祖而倍加受到後世文人的稱道。米芾素顛,然於王維之畫卻不吝一分讚美;秦觀才子,睹王維之畫幾日,竟覺病癒……還是蘇軾,在看過王維和吳道子的畫後,覺得吳道子的畫雖妙絕,“猶以畫工論”,而王維則得之於象外,如“仙翮謝籠樊”。連蘇軾這樣的大才子,都“於維也斂衽無間言”。

  雖然如今我們可能無緣再睹原作的真面目,只能看到幾幅可能還是贗品的作品。然而,從留下來的資料我們可以看出,那些畫不但畫技高超,更當之無愧地做到了畫中有詩。元好問、黃子久等人都曾觀畫而詩,寫出“江雲滉滉陰晴半,沙雪離離點江岸”、“歸來一笛杏花飛,亂雲飛散長天碧”的佳句。

  即使那些畫不是真品,但是觀之亦覺奇妙無比。單以《江山雪霽圖》來講,筆墨清潤細膩,山、樹錯落有致。畫中積雪千里,果然一片雪白世界。然觀此雪景,卻無落寞蕭索之感,有的卻是素雅恬淡與那一份安寧。仿佛置身其中,漸有寒意,不禁想起“戶牖風驚竹,開門雪滿山”……那麼,真品,只有比這個還好。

  一、少年行

  王維,字摩詰。

  有人說,“維摩詰”其實在梵語中是這樣的意思:“維”是降伏,“摩詰”是妖魔。於是王維的名字便是“降伏妖魔”。如果大家都以字稱呼他的話,其實是在喊“妖怪”——這是文人的幽默。其實佛教中的維摩詰是一位居士,但是卻與佛平起平坐,其本意為:“淨名”、“無垢稱”。

  維九歲能屬文,是位早慧的詩人。

  是啊,如果不早慧,何以以十七之齡而吟“每逢”之句?而又有老將、桃源之作?還有那梁帝筆下的洛陽女兒,在王維筆下則妝成只是薰香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