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唐初嘛,首要的還是打仗。說到對於對手薛舉父子的戰爭,第三場也就是唐朝正式開國的第一場大戰,居然是一場大敗,難免有點不吉利,差點關中都不保。李淵心中必定十分焦急氣憤,但氣沒撒在李世民身上,卻把劉文靜、殷開山免職了。這也是李淵不罰或輕罰親信重罰外人的開端,日後對元吉、裴寂似痛非痛似癢非癢的小懲小戒更是把這個特點發揚光大。而李淵曾經的仇家,則是在刀刃上過活,比如李靖就是這樣。

  和薛舉同時而稍晚被消滅的李軌,本來是向唐王朝求和的,但由於不去帝號,招致滅亡。我們也只有為李軌無奈,就算他真去帝號而歸唐,下場也不過如此。歸唐的杜伏威又如何呢?他主動請求入朝避免了李淵下詔要他進京伴駕,可是最後也免不了一死。反正實力不如唐的話,那麼除了一拼到底,就是坐以待斃。反與不反,都是一樣的。

  對付王世充時,唐軍一度陷入困境——當然比起困在城中的鄭軍不知要好多少了。可持久戰不是誰都受得了的,唐軍里也有人有撤退的傾向,這都是正常的,能有幾個人像李世民那樣堅持下來?不然李世民的評價也不會是“忍酷”了。出於擔心,李淵也曾讓李世民撤軍,但沒有公開下詔,而是密敕。看來李淵撤軍的主意也不是很堅決,打這麼一次仗不容易,怎能輕易就撤?李世民則大有“將在外,軍命有所不受”之勢,寫了一道表,又打發封德彝去做說客,說得老爹回心轉意。後來李世民一舉拿下王世充、竇建德,李淵打心眼裡高興。這場大仗過後,唐朝基本平定了天下,大局已定,而李淵對世民的褒獎更是空前——居然想出“天策上將”這麼個名堂。另一方面,王世充、竇建德落到了李淵手裡,自然都別想活。李淵非要置敵人於死地,與他有著五十年壓抑的官場生活和政治經驗有關,而李世民則一直生活在燦爛的陽光中,不曾有人背叛過他(這時是沒有,封倫之叛是後來才知道的),當然和他爹不一樣了。古今殺降最多者,李淵算其一。劉邦夠狠吧,但沒殺子嬰,李淵這裡是一個不留,統統殺掉,說有點殘忍都不為過。——要是李淵有決心把這用在自己的家事上,結果又會如何呢?

  天下平定之時,也是李氏自家爭端的開始。李淵其實是個慈父,他給兒子們的權力都是很大的,管理又很鬆,如果不是發生兄弟之爭,李淵可能也不會想要結束這種做法。自古以來,藩王更多的是到封地去,“出閣”一詞即來於此(這個詞我最初是看《紅樓夢》里說姑娘出嫁,後來讀唐史看到是說諸王就封,感覺有點彆扭)。而唐初李淵諸子(主要是長大的兩個嫡子,建成是太子當然不能出去了)則都留在了京城。不但如此,還可自由出入上台、東宮,帶什麼東西也不管,如此寬鬆的條件真是少有。還有,平陽公主死後李淵硬是打破女子不得有鼓吹的慣例,給公主舉行了一次盛大的送葬儀式。其實人都有這種傾向:我受過的罪,決不讓我的孩子再受。李淵早年喪父,史曰:幼失怙恃,算是精準地描述了。在以男子為一家之主的封建社會,沒有父親的小孩子是很可憐的,李淵大約也嘗盡苦頭,所以會有“我一定要讓我的孩子過好”的想法。而事實上,他不只是對他們“好”,簡直到了溺愛的程度。如前所言,即是一例。李淵還准許秦、齊二王鑄錢,每人各二爐。漢代鄧通曾有過自己鑄錢的榮寵,他是寵臣;別人很少能這樣,即使是皇子也不行。有功大賞、有罪不罰,還有這些特殊待遇,如果老老實實地做親王,也是件不錯的事情。此外唐初親王手中都有兵,只是護衛就有“左右六護軍”、“左右親事”等多種花樣——天下未定這還好說,可是天下平定了,又是在都城長安,誰還敢對皇帝的兒子不利,難道是怕兒子被綁架?還有,他們可以隨便出入上台、東宮,甚至身帶刀劍都沒事——那要是放在別人身上可是死罪啊。權力、身份、地位,只要李淵能給兒子的,他都給了。然而這些溺愛的後果就是為爭端開創了條件。

  痛並快樂著·李淵(3)

  李淵處在幾個兒子當中進退兩難。如果再退一步的話,難道還嫌不夠亂,任其亂下去一發不可收拾嗎?而要再進一步,自己出面強行結束這場爭鬥,不是不可以,也不是不可能,可是,這就意味著他必須徹底站在一方而毫不留情地向另一方下手——他捨不得。世民,那是他一直喜愛的兒子。李世民九歲時得了場大病,應該是很嚴重的,以至於李淵親自到寺中祈求平安,事後的一篇《草堂寺為子祈疾疏》雖寫得簡樸但讀來很真切,不飾雕琢更顯情深:“鄭州刺史李淵,為男(男是兒子的意思)世民因患,先於此寺求佛。蒙佛恩力,其患得損。今為男敬造石碑像一鋪,願此功德資益弟子男及合家大小,福德具足,永無災障。弟子李淵一心供養。”再加上四歲起名這些事,可見李世民一直是跟在李淵身邊的,太原之行更是他獨自跟在父親左右——晉陽起兵建成、元吉當然不可能參加,首義之功無從談起,他們沒有李世民的先決條件嘛。很多人都相信李淵一直是很喜歡次子的,從現有這些記載來看,沒有問題,很多其他作品中也是這樣描述的,只有傳統的一些小說里才會把世民寫得處處被動。最讓人受不了的就是“宮門帶”事件,可說是登峰造極了。可不同版本程度也不同,最糟的是《說唐》,把李淵、李世民叫來看一看,估計他們都得氣得發昏。那麼李世民受父親偏愛,要李淵下決心處置他真是得花費好一番功夫。而李建成,這位大唐帝國首任名正言順的太子(長子的身份,在世民還沒有建立足以壓過他的功勞前,已經足夠成為太子了),這些年來一直在這個位子上,也沒有什麼過失。無過更不可輕易廢立太子,歷朝歷代的教訓還不夠多嗎?李淵不想冒險。因此,在兩人之中要做出選擇很難,只要有一線希望,李淵不想失去任何一個兒子。在處理家事上,當然不能像對反王那樣,李淵的辦法一直是極力緩和矛盾。這樣做了幾年,毫無效果,而事態卻是愈演愈烈。此時李淵一定也很鬱悶,無論幹什麼,甚至就連去仁智宮避暑都會出事。被諸多煩惱困擾的他一定想起了當初全家團圓和睦的日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