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十一章 鐵面柔情(4)

  游七感到委屈。張居正揮手讓他先回去,明天一定要把分給的胡椒蘇木全部賣掉。游七道:「聽說不大好賣,胡椒、蘇木本是緊俏貨物,但一下子放出這麼多來,變得很不值錢了。」張居正聽了微怔:「哦,我怎麼就沒想到這一層?京城裡那些中小官員,本來俸祿就低,這一下豈不更慘?」

  看來這桌酒席是沒法陪玉娘一起吃了,張居正再三道歉,玉娘的臉上掩飾不住失望:「你是朝廷重臣,不可能像凡人一般悠閒,我早就料到這一點。」

  「你這首輔,我這戶部尚書,都是受命危難之際,太后不體諒我們的難處,反而袒護那些錦衣玉食的皇親國戚,這事兒,我想不通!罷罷罷,這頂烏紗帽,我還給你。」王國光說著取下頭上的烏紗帽,放到几案上。張居正看了看王國光的額頭,說:「汝觀兄,你頭上的傷口結痂了。」他把烏紗帽撿起來,鄭重地戴在王國光頭上,深情地說:「你想不通,難道我就想得通?汝觀兄,你我的志向是在推行萬曆新政。所謂萬曆新政,就是為朝廷謀利益,為百姓謀福祉,只要能做到這兩點,受點委屈又算什麼呢?」王國光道:「如果受點委屈能辦成事情,也還罷了,但太后又讓皇上繞開內閣直接下旨,這讓您這個首輔怎麼當?」張居正說:「我們做大臣的,理所當然應該做到善則歸君,過則歸己。那幾位皇親國戚串通一氣,跑到太后跟前告狀,如果你是太后,你又會如何處置?國家國家,皇上既要治國,又要治家,家事摻到國事之中,國事就難辦了。」

  一個武清伯,一個附馬都尉,都是富甲一方的人物,根本不在乎那點月俸銀,至於他們為何要在胡椒蘇木一事上大做文章,恐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張居正當了首輔,有些人心裡頭不舒服。那些貪官、庸官,以及以魏廷山、王顯爵為首的高拱那些死黨,還有一堆人,老在背地裡搗鬼;煽風點火之人,就在他們之中。現在只有一條路,向李太后說明實情,爭取她的支持。張居正決定試一試。此外,他讓王篆連夜去刑部尚書王之誥家,向他傳諭,近日由他主持三法司開堂會審,立即判處章大郎死罪。王篆還覺得此事要三思而行,張居正卻說:「什麼三思而行!殺人者償命,擾政者也必得嚴懲!」

  王篆剛出門,劉朴匆匆進門,告訴張居正玉娘帶了一些行裝出門去了,攔都攔不住。張居正讓大家稍候,自己匆匆出門,終於在積香廬外攔住了玉娘,他急切地看著她,問:「你為何這麼做?」玉娘說:「你們的談話我聽到了,大人,您這首輔當得如此之難,我哪能再給您添麻煩呢?」 張居正生氣道:「玉娘,這是兩回事,你留下,不會給我添什麼麻煩。你要是走了,倒真是給我添麻煩了。」他告訴玉娘,綁架她的綁匪至今還沒有下落,她要是一回尼姑庵,被他們察覺,再把她綁了怎麼辦?玉娘倔強地說:「我會準備一把剪刀,如果再有人綁我,我會就此了卻此生。」張居正道:「傻丫頭!你怎麼那麼死心眼!你難道不知道,你在我心中的位置嗎?我喜歡你,已經無法將你拋下!」

  玉娘聞言大怔,兩個眼睛都含了淚,她扔下包袱,撲入張居正懷中。張居正渾身一震,也緊緊摟著她。遠處的李可見狀背過身去。張居正慢慢推開她,懇求道:「回去吧!回積香廬,我會常來看你的。」

  李太后坐在妝檯前,容兒上前小心翼翼替她取下頭上的簪子,門外傳來敲門聲。李太后問:「誰?」馮保說:「太后,是奴才。有要事向太后娘娘稟告。」李太后詫異道:「深更半夜的,又出什麼事了?」馮保道:「張先生在會極門外急著求見。」李太后皺眉道:「有啥事明日說,不行嗎?」馮保說:「張先生說,此事關乎國家大政。」李太后想了一想:「那好,讓他在會極門外等著,我去見他。」

  會極門外,李太后在容兒服侍下走出轎門,張居正跪行叩見太后,李太后讓他平身:「聽馮公公說,先生為胡椒蘇木折俸的事,要連夜見我?」張居正道:「是。」他剛說了請太后收回旨意,讓皇親國戚同所有京官一樣執行實物折俸,李太后便斷然說:「這不可能!」歷朝歷代,皇親國戚都是受到優待,可萬曆皇帝剛剛登基,皇親國戚不但沒有得到實惠,反而連月俸銀也被取消了,好多皇親國戚都發牢騷,說皇上寡恩呢。尋常百姓人家,三親六戚之間出了個什麼事兒,也都知道幫襯幫襯,何況皇親國戚,怎麼能對自家的親戚這麼無情無義呢?

  張居正跪稟道:「太后與皇上關心皇親國戚的利益,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原不值得非議。但文武百官效命於朝廷,也是皇上的骨肉,理應一視同仁。皇親國戚的月俸銀,也得靠國庫發放,跟百官無什麼不同。」李太后說:「國庫再窮,總不至於缺這點銀兩吧?」張居正說:「太后,臣冒昧請您前往太倉一看。」李太后猶豫,馮保在旁說:「深更半夜,太倉就不用去了吧。」張居正說:「太后若去了太倉,依然堅持您的旨意,臣甘願受罰。」

  第十一章 鐵面柔情(5)

  一間一間庫房被打開。一個一個銀匣被抽開,全部都空空如也。李太后一行走進最後一間庫房,一連抽出幾個銀匣,都是空的。眼看要走到庫房的盡頭,李太后問:「還有庫房嗎?」王國光說:「太后,這是最後一間庫房。」李太后嘆道:「沒想到,國庫如此空虛。」王國光說:「是的,我這個戶部尚書,甫一上任,就唱起了空城計。」張居正說:「太后,臣與王大人之所以要推行實物折俸,實乃是因為朝廷財政,幾乎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因此,臣希望全體臣工能夠體察國情,共度危艱,相反,有些人想利用實物折俸動搖皇上實施萬曆新政的決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