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魯迅又自慰自己還有點“記性”,保留了許多記憶,可以將“見了我的同輩和比我年幼的青年們的血而寫”出的歷史的經驗,奉獻給現在以及將來的年輕人。〔18〕這幾乎是他惟一能做的,也是魯迅思想中特別有價值的部分。

  我們就來看看:這是怎樣的血的經驗。

  在1925年“五卅慘案”之後,魯迅寫了一系列的文章,總結經驗,對年輕一代提出了一系列的忠告。——我們就從這裡說起。

  這是魯迅在《忽然想到》之十里的一段話。他指出,“中國青年負擔的煩重”是“數倍於別國的青年”的,“因為我們的古人將心力大抵用到玄虛飄渺平穩圓滑上去了,便將艱難切實的事情留下,都待後人來補做,要一人兼做兩三人,四五人,十百人的工作”。魯迅由此而提出一個重要的戰略思想——

  假定現今覺悟的青年的平均年齡為二十,又假定照中國人易於衰老的計算,至少也還可以共同抗拒,改革,奮鬥三十年,不夠,就再一代,二代……。這樣的數目,從個體看來,仿佛是可怕的,但倘若這一點就怕,便無藥可救,只好甘心滅亡。因為在民族的歷史上,這不過是一個極短時期,此外實沒有更快的捷徑。〔19〕

  這裡提出的中國的“抗拒,改革”的長期性,必須經歷幾代人的“奮鬥”的思想,是建立在對中國問題的特殊複雜性、艱巨性的清醒認識基礎上的;從魯迅說這話的1925年到現在,已經經過了近八十年的奮鬥(遠遠超過了魯迅說的起碼“奮鬥三十年”的時間),但距離當初的目標也還依然遙遠,恐怕真的還要“再一代,二代……”地奮鬥下去。我們也終於明白,魯迅當年所說的“現在青年的使命”——“走出瞞和騙的大澤”、“掀掉這人肉的筵宴”、“結束奴隸時代”,是一個長期奮鬥的戰略目標,也依然是今天的青年的使命,而且很有可能是以後很多代的中國青年的使命。如果說魯迅時代的青年開始了這樣的奮鬥,我們今天的任務就是“堅持”下去,敢於面對新的問題,做出新的“抗拒,改革,奮鬥”,並且把這樣的奮鬥精神一代一代地傳下去。

  正是出於這樣的“長期奮鬥”的戰略思想,魯迅提倡一種“韌性戰鬥”的精神。他因此批評“真誠的學生們”的“一個頗大的錯誤”:“開首太以為有非常的神力,有如意的成功。幻想飛得太高,墮在現實上的時候,傷就格外沉重了;力氣用得太驟,歇下來的時候,身體就難於動彈了。”針對這樣的“五分鐘熱”,魯迅告誡青年——

  自己要擇定一種口號——例如不買英日貨——來履行,與其不飲不食的履行七日或痛哭流涕的履行一月,倒不如也看書也履行至五年,或者也看戲也履行至十年,或者也尋異性朋友也履行至五十年,或者也講情話也履行至一百年。記得韓非子曾經教人以競馬的要妙,其一是“不恥最後”。即使慢,馳而不息,縱令落後,縱令失敗,但一定可以達到他所向的目標。〔20〕

  魯迅在很多文章里,都反覆申說這一點——

  無論愛什麼,——飯,異性,國,民族,人類等等,——只有糾纏如毒蛇,執著如怨鬼,二六時中,〔21〕沒有已時者有望。但太覺疲勞時,也無妨休息一會罷;但休息之後,就再來一回罷,而且兩回,三回……。血書,章程,請願,講學,哭,電報,開會,輓聯,演說,神經衰弱,則一切無用。

  我們聽到呻吟,嘆息,哭泣,哀求,無須吃驚。見了酷烈的沉默,就應該留心了;見有什麼像毒蛇似的在屍林中蜿蜒,怨鬼似的在黑暗中奔馳,就更應該留心了:這在豫告“真的憤怒”將要到來。〔22〕

  世間有一種無賴精神,那要義就是韌性,聽說拳匪亂後,天津的青皮,就是所謂無賴者很跋扈,譬如給人搬一件行李,他就要兩元,對他說這行李小,他說要兩元,對他說道路近,他說要兩元,對他說不要搬了,他說也仍然要兩元。青皮固然是不足為法的,而那韌性卻大可以佩服。〔23〕

  沒有呻吟、嘆息與哀求,也沒有無用的請願、開會……,卻有“糾纏如毒蛇,執著如怨鬼”的、“鍥而不捨”的、持續的、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韌性戰鬥,這才是真正有力量的。

  魯迅因此提倡“壕塹戰”。——

  對於社會的戰鬥,我是並不挺身而出的,我不勸別人犧牲什麼之類者就為此。歐戰的時候,最重“壕塹戰”,戰士伏在壕中,有時吸菸,也唱歌,打紙牌,喝酒,也在壕內開美術展覽會,但有時忽向敵人開他幾槍。中國多暗箭,挺身而出的勇士容易喪命,這種戰法是必要的罷。但恐怕也有時會逼到非短兵相接不可的,這時候,沒有法子,就短兵相接。〔24〕

  所謂“壕塹戰”有兩個要點。首先是要懂得並善於保護自己。這背後有兩個理念。一是深知“戰士的生命是寶貴的。在戰士不多的地方,這生命就愈寶貴”;“所謂寶貴者,並非‘珍藏於家’,乃是要以小本錢換得極大的利息,至少,也必須買賣相當。以血的洪流淹死一個敵人,以同胞的屍體填滿一個缺陷,已經是陳腐的話了。從最新的戰術的眼光看起來,這是多麼大的損失”,“不肯虛擲生命”,正是為了準備長期的戰鬥。其二還要深知自己的對手:“正規的戰法,也必須對手是英雄才適用”,〔25〕中國鬼魅正多,處處是陰謀詭計,“必須時刻防備”,“和朋友在一起,可以脫掉衣服,但上陣要穿甲”,〔26〕赤膊上陣是要吃大虧的。因此,魯迅說:“恕我引一個小說上的典故:許褚赤體上陣,也就很中了好幾箭。而金聖歎還笑他道:‘誰叫你赤膊?’”〔27〕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