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魯迅一開篇即描繪了一幅人類社會進步發展的圖景:“自然之力,既聽命於人間”,“交通貿遷,利於前時,雖高山大川,無足沮核;飢癘之害減;教育之功全;較以百祀(百年)前之社會,改革蓋無烈於是也”。他把這一切都歸於一點:“多緣科學之進步。”他由此而對科學的本質、作用、影響做出了如下概括與預言——

  蓋科學者,以其知識,歷探自然見(現)象之深微,久而得效,改革遂及於社會,繼複流衍,來濺遠東,浸及震旦(古代印度對中國的稱呼),而洪流所向,則尚浩蕩而未有止也。

  魯迅是以一個改革家的眼光來看待科學,把科學的發展和社會的改革與變化聯繫起來,並且預感到科學的洪流對20 世紀的遠東與中國將形成巨大的衝擊,產生深遠的影響,因而召喚國人奮起應對這一“浩蕩而未有止”的科學潮流的挑戰。——這大概就是魯迅寫作《科學史教篇》一文的動因所在吧。

  他的方法仍然是“索其真源”,把思考引向歷史的追蹤,接著就講述了一部從希臘羅馬開始的西方科學發展的歷史。我們遵循“科學史的教訓”這一題目的提示,著重討論魯迅在歷史敘述中引出的“教訓”。——在我看來,魯迅依次討論了五個問題。

  一科學的本質是什麼?

  魯迅這樣概括古希臘的科學研究:“其精神,則毅然起叩古人所未知,研索天然,不肯止於膚廓”,又這樣比較“希臘羅馬之科學”與“亞剌伯之科學”:“蓋希臘羅馬之科學,在探未知,而亞剌伯之科學,在模前有,故以註疏易徵驗,以評騭代會通,博覽之風興,而發見(現)之事少”,而正是後者導致了“科學隱,幻術興,天學不昌,占星代起”。這裡已經說得很清楚:在魯迅看來,科學的本質就在於“探索未知”,並有自己的“發現”。如果只是一味地模仿前人已有的成果,為之作註疏,不做新的試驗探討,停留於一般的評論、闡述,而不能在融會貫通基礎上進行新的創造,而以博覽他人著述以自炫,這都會遠離科學研究的根本。因此,他在下文中,就引述了13世紀英國哲學家洛及培庚(通譯羅吉爾·培根)的觀點,指出“失學”無知的原因有四:“曰摹古,曰偽智,曰泥於習,曰惑於常。”這裡最根本的問題正是思維為古人、習慣、常規所拘,既無探索的欲求,更無獨立創造發現的能力,即使飽有所謂知識,也不過是一種“偽智”。

  二“科學與美藝(文學與藝術)”、“知識與道德”的關係

  在許多人的眼裡,科學與道德、宗教、文學、藝術,都是截然對立,不能相容的。因此,有人“謂人之最可貴者,無逾於道德上之義務與宗教上的希望,苟致力於科學,斯謬用其所能”——這是以道德、宗教來貶低、否定科學。也有人認為,“知識的事業,當與道德分者”——這又是鼓吹與道德無關的所謂“純科學”。貌似兩個極端,本質卻一:都是把科學與道德、宗教、文學、藝術看做是非此即彼的東西。而魯迅正是要強調“蓋無間教宗學術美藝文章,均人間蔓衍(發展)之要旨,定其孰要,今茲未能”。而魯迅在同時期所寫的《破惡聲論》里,更是強調了作為人類精神現象的科學、宗教、文學、藝術彼此的相通。在本文中,魯迅則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命題——

  蓋科學發見(現),常受超科學之力。

  他引述闌喀(通譯蘭克)、赫胥黎等學者的話,強調“真知識”的獲得,常來自“非科學的理想”,而發現則“本於聖覺”(靈感)。“故科學者,必常恬淡,常遜讓,有理想,有聖覺,一切無有,而能貽業績於後世者,未之有聞”。這裡,魯迅就從科學發展的歷史中,發現了“科學”與“非科學(道德、人格精神的力量)”,“理性”與“非理性(聖覺靈感)之間的相通,而且在他看來,要探討科學發現的“深因”,是不能不考慮後者對前者的滲透與促進的。

  三關於科學研究的方法問題

  魯迅在本文中對在西方科學史上很有影響的培庚(通譯培根)的歸納法與特嘉爾(通譯笛卡爾)的演繹法進行了具體的討論。在魯迅看來,這是人的兩種思維方式,是探討自然現象的兩種方法:“初由經驗而入公論,次更由公論而入新經驗”,“蓋私慾揣事業者,成以手,亦賴乎心也”。科學研究當然要重視“實歷(實踐經驗)”,但“懸擬(假設)”也“有大功於科學”。而無數科學史的事實都證明,歸納法與演繹法是應該而且也可以相互補充與統一的:“二術俱用,真理始昭,而科學之有今日,亦實以有會二術而為之者故。”

  四關於科學的作用與價值

  魯迅是從兩個視角來討論這一問題的。首先仍然是民族的角度,即討論“科學與愛國”的問題。他以1789年法國大革命為例,當全歐洲都來圍攻,法國面臨著嚴重的民族危機時,“振作其國人者何人?震怖其外敵者又何人?曰,科學也。其時學者,無不盡其心力,竭其智能,見兵士不足,則補以發明,武具不足,則補以發明,當防守之際,即知有科學者在,而後之戰勝必矣”。其次,從人性的角度看,科學作為人類的精神現象,真正的科學家“僅以知真理為唯一之儀的(目的)”,“擴腦海之波瀾”,“因舉其身心時力,日探自然之大法”,它是能顯示人的一種精神力量的。魯迅由此而得出一個重要結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