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奔月》(收《故事新編》)

  《理水》(收《故事新編》)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收《且介亭雜文》)

  《採薇》(收《故事新編》)

  《十四年的讀經》(收《華蓋集》)

  《出關》(收《故事新編》)

  《〈出關〉的“關”》(收《且介亭雜文末編》)

  《非攻》(收《故事新編》)

  《起死》(收《故事新編》)

  《文人相輕》(收《且介亭雜文二集》)

  《再論“文人相輕”》(收《且介亭雜文二集》)

  《三論“文人相輕”》(收《且介亭雜文二集》)

  《四論“文人相輕”》(收《且介亭雜文二集》)

  《五論“文人相輕”——明術》(收《且介亭雜文二集》)

  《六論“文人相輕”——二賣》(收《且介亭雜文二集》)

  《七論“文人相輕”——兩傷》(收《且介亭雜文二集》)第六講對宇宙基本元素的個性化想像第六講對宇宙基本元素的個性化想像

  ——讀《死火》、《雪》、《臘葉》及其他[KH3*9/9〗我們已經在《故事新編》的閱讀中領略了魯迅不尋常的想像力;而把魯迅的想像才能發揮得最為充分的,無疑是《野草》。《野草》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僅屬於魯迅的世界,人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進入;在這一講里,我們還是先從“魯迅式的想像”這裡切入吧。

  而且我們要討論的,是“對宇宙基本元素的想像”。

  魯迅在《科學史教篇》一開始就談到了古希臘人對形成宇宙的基本元素的認識與想像:泰勒斯認為水是世界萬物的本原,阿那克西米尼則認為是空氣,赫拉克利特認為是火。〔1〕

  我們所生活的宇宙,確實有一些基本的物質元素與生命元素。人類對之有著大致相同的體認,但在不同民族、地區,不同的文化傳統之間,又存在著某些差異。就我們中華民族而言,我們所理解的宇宙基本物質元素、生命元素,主要是指:金(礦物)、木(植物)、水、火、土。

  於是,就有了關於金、木、水、火、土的文學想像。有人說,這是對“高度宇宙性形象”的想像。

  而且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不同時代、不同個性的作家,對於這些宇宙基本物質元素、生命元素的想像是不同的。

  或者說,這是一個最具挑戰性的文學課題,同時也是思想的課題、生命的課題。每一個有創造力的作家,都要力圖創造出不同於他人、前人,獨屬於自己的“新穎的形象”。

  這就意味著,對於宇宙生命的一種新的想像,對於“存在的本質”的一個新的發現。

  這還意味著,對現有語言表現力的一個新的突破,並嘗試著開闢語言的新的未來。

  因此,每一個關於宇宙基本元素的“新穎的形象”的創造,都會帶來存在的喜悅,語言的喜悅。〔2〕

  魯迅活躍的自由無羈的生命力註定他要接受這樣的挑戰,並且會有出人意外的創造。

  一

  不妨設想一下:一個文學夢想者,面對原始的火,將會引起怎樣的想像?

  在閱讀魯迅的《死火》以前,我們先來讀兩篇關於“火”的散文。

  這是從美國作家梭羅的《瓦爾登湖》里節選出來的一個片斷:《室內取暖》。〔3〕作者一再深情地寫到“壁爐里燃燒的火”——

  在一個冬令的下午,我出去散步的時候,留下了一堆旺盛的火;三、四個小時之後,我回來了,它還熊熊地燃燒著。……好像我留下了一個愉快的管家婦在後面。住在那裡的是我和火。……

  每當我長久地暴露於狂風之下,我的全身就開始麻木,可是等到我回到滿室生春的房屋之內,我立刻恢復了我的官能,又延長了我的生命。……

  火光投射的影子……在椽木之上跳躍……這種影子的形態,……是更適合於幻想與想像的……

  於是就有了爐火之歌——

  光亮的火焰,永遠不要拒絕我,

  你那可愛的生命之影,親密之情。

  向上升騰的光亮,是我的希望?

  到夜晚沉淪低垂的是我的命運?

  ……

  是的,我們安全而強壯,因為現在

  我們坐在爐旁,爐中沒有暗影。

  也許沒有喜樂哀愁,只有一個火,

  溫暖了我們手和足——也不希望更多;

  有了它這堅密、適用的一堆火,

  在它前面的人可以坐下,可以安寢,

  不必怕黑暗中顯現遊魂厲鬼,

  古樹的火光閃閃地和我們絮語。

  這是典型的西方人的火的感受與想像:“爐火”使人的軀體處於溫暖中(“取暖”,“恢復官能,延長生命”),更使人在心理上獲得安全感與舒適感(“我們安全而強壯”,“可以安寢”);因此,“火”就意味著“滿室生春的房屋”,使人聯想起“古樹……絮語”,還有那“愉快的管家婦”。在“火”里尋找、發現的正是這樣一個隱秘在心靈最深處的家園,以及背後的寧靜的宇宙生命的想像與嚮往:存在的本質就深扎在這古老的安適之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