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漢子——……你把我弄得精赤條條的,活轉來又有什麼用?叫我怎麼去探親?包裹也沒有了……(有些要哭,跑開來拉住了莊子的袖子,)我不相信你的胡說。這裡只有你,我當然問你要!我扭你見保甲去!

  莊子——慢慢的,慢慢的,我的衣服舊了,很脆,拉不得。你且聽我幾句話:你先不要專想衣服罷,衣服是可有可無的,也許是有衣服對,也許是沒有衣服對。鳥有羽,獸有毛,然而王瓜茄子赤條條。此所謂“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你固然不能說沒有衣服對,然而你又怎麼能說有衣服對呢?……

  漢子——(發怒,)放你媽的屁!不還我的東西,我先揍死你!(一手捏了拳頭,舉起來,一手去揪莊子。)

  哲學家的相對主義遇到鄉下人的現實主義,就一籌莫展,陷入十分狼狽的境地了。

  待到漢子要求莊子實行他的“衣服可有可無”的高論,剝下道袍時,莊子又以“要見楚王”為由拒絕了:他自己原也不準備實行。莊子相對主義哲學“赤條條”地當眾出醜,就只得狂吹警笛,求救於他的真正崇拜者巡警局長和巡士,並在後者的保護下落荒而逃。

  《起死》全篇圍繞“赤條條”展開,用最荒唐、粗俗的形式來揭示精緻化的莊子哲學的實質,將多少有些神秘的哲學戲謔化,這本身就顯示了魯迅的一種眼光和膽識。

  我們已經逐一地讀完了《故事新編》,這可是一個漫長的文學之旅。最後再略說幾句吧。這是一次不斷讓我們感到驚異的閱讀經驗。我們首先讚嘆不已的是整本小說處處顯示出魯迅非凡的想像力,我們甚至感到那些層出不窮的、出乎意外的奇思異想仿佛要溢出文本,給我們以說不盡的驚喜,並引發出我們自己的新的想像與新的創造。我們猜想,這樣的想像力,可能就與作者所取材的中國文學的神話傳統與子書(例如《莊子》)傳統有關;而有的研究者還由此引發出這樣的議論與感慨:“就與小說文體的發生最接近的淵源來看,小說與子書,小說與神話,小說與史書的關係最為接近”,但由於長期對子書、神話中的想像力,特別是內在於想像力中的“精神深度和激情”的忽略以至“遺棄”,就“使得小說思維空間逐漸被史書所占據。中國小說偏離了自己的源頭,而徘徊,依附於史傳的邊緣”,想像力不足,就成為中國現代小說的一個痼疾。〔21〕你也許並不贊同這樣的觀點,但從想像力的開拓這一方面去把握魯迅的《故事新編》在20世紀中國小說史上的意義,仍是一個有意思的角度。

  當我們注意到《故事新編》八篇中有五篇寫於魯迅生命的最後時期,同樣感到驚異。面臨死亡的威脅,處於內外交困、身心交瘁之中,《故事新編》的總體風格竟然顯示出從未有過的從容、充裕、幽默與灑脫。儘管骨子裡仍藏著魯迅固有的悲涼,卻出之以詼諧的遊戲筆墨。這表明魯迅在思想與藝術上都達到了超越的境界。這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成熟與自由。“小說家的魯迅”以《故事新編》結束,是很有意思的。

  注釋

  〔1〕《〈自選集〉自序》,《魯迅全集》4卷,456頁。

  〔2〕《〈故事新編〉序言》,《魯迅全集》6卷,342頁。

  〔3〕《書信·36021致徐懋庸》,《魯迅全集》13卷,312頁。

  〔4〕〔5〕〔8〕〔10〕《致增田涉(1936年3月28日)》,《魯迅全集》13卷,659頁。

  〔6〕許廣平:《欣慰的紀念·略談魯迅先生的筆名》,收《魯迅回憶錄》“專著”上冊,327頁。

  〔7〕《流氓的變遷》,《魯迅全集》4卷,155頁。

  〔9〕高遠東:《〈鑄劍〉解讀》,收《走進魯迅世界·小說卷》,303頁、302頁,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11〕參看《墳·娜拉走後怎樣》,《魯迅全集》1卷,158—164頁。

  〔12〕參看《野草·死後》,《魯迅全集》2卷,209—213頁。

  〔13〕參看馮雪峰:《回憶魯迅》,收《雪峰文集》4卷,142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年版;《兩地書·第一集·四》,《魯迅全集》11卷,20頁。

  〔14〕《中國小說史略·第二篇·神話與傳說》,18頁,《魯迅全集》9卷。

  〔15〕《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魯迅全集》6卷,118頁。

  〔16〕《十四年的讀經》,129頁、128頁,《魯迅全集》3卷。

  〔17〕〔18〕《〈出關〉的關》,《魯迅全集》6卷,521頁。

  〔19〕《寫在〈墳〉後面》,《魯迅全集》1卷,285頁。

  〔20〕《漢文學史綱要·第三篇老莊》,《魯迅全集》9卷,364頁。

  〔21〕鄭家健:《被照亮的世界——〈故事新編〉詩學研究》,139頁、140頁,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本講閱讀篇目

  《鑄劍》(收《故事新編》)

  《復仇》(收《野草》)

  《復仇(其二)》(收《野草》)

  《雜憶》(收《墳》)

  《偶成》(收《南腔北調集》)

  《死》(收《且介亭雜文末編·附錄》)

  《補天》(收《故事新編》)

  《〈故事新編〉序言》(收《故事新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