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注釋

  〔1〕曹聚仁:《與周啟明先生》。

  〔2〕周作人:《〈雜拌兒之二〉序》,《周作人自編文集·苦雨齋序跋文》,120頁,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寫在〈墳〉後面》,《魯迅全集》1卷,282頁、287頁。

  〔4〕《〈窮人〉小引》,《魯迅全集》7卷,104頁。

  〔5〕《魯迅先生》,收《胡風全集》7卷,65頁,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6〕許廣平:《欣慰的紀念·魯迅和青年們》,收《魯迅回憶錄》“專著”上冊,344頁,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

  〔7〕《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魯迅全集》3卷,513頁。

  〔8〕《兩地書》,《魯迅全集》11卷,200頁。

  〔9〕以上分析採用了我與薛毅聯合署名的《〈孤獨者〉細讀》一文的部分觀點,原載《魯迅研究月刊》1994年7期,而此文是薛毅執筆的,並已收入他的文集《無詞的言語》(學林出版社,1996年版),特此說明。

  〔10〕《〈朝花夕拾〉小引》,《魯迅全集》2卷,230頁。

  〔11〕汪暉:《反抗絕望——魯迅及其文學世界》,311頁,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2〕《我要騙人》,《魯迅全集》6卷,485—489頁。

  本講閱讀篇目

  《在酒樓上》(收《彷徨》)

  《孤獨者》(收《彷徨》)

  《傷逝》(收《彷徨》)

  《長明燈》(收《彷徨》)

  《頭髮的故事》(收《吶喊》)

  《故鄉》(收《吶喊》)

  《范愛農》(收《朝花夕拾》)

  《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收《而已集》)

  《寫在〈墳〉後面》(收《墳》)

  《記念劉和珍君》(收《華蓋集續編》)

  《我要騙人》(收《且介亭雜文末編》)第五講詭奇、荒誕的背後:魯迅的另一類小說第五講詭奇、荒誕的背後:

  魯迅的另一類小說

  ——讀《鑄劍》及其他[KH3*9/9〗還是從一件小事情說起:1999年12月,我曾和一些中學生就魯迅作品的閱讀做過一次網上討論。一位學生發來了這樣一個“帖子”:“當我初一時還喜歡些輕鬆一點的東西,我接觸了《故事新編》,第一次發現魯迅大師除了怒罵,還會嬉笑。第一遍哈哈一笑就過去了,而後漸漸明白了一些,這些故事為什麼要‘新編’,因為這些新編的荒謬故事正是當時社會的寫照。比如《採薇》,大約是諷刺那些‘遺老’們,不周山里惟一不‘搞笑’的大禹,才是中國真正的希望。可是《鑄劍》我始終看不懂,請老師指點。”我於是做了這樣的回應:“你關注到魯迅的《故事新編》,我很高興。人們對魯迅的作品的認識,有一個過程。有很長一段時間,大家都關注魯迅的《吶喊》、《彷徨》和他的雜文,對魯迅的《野草》、《故事新編》都覺得難懂,也不太重視。到了20世紀80年代以後,人們對魯迅的《野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到90年代,學術界越來越重視《故事新編》了。這樣的讀者接受重心的變化,是很有意思的。而在我看來,1936年1月出版的《故事新編》是魯迅留給我們的最後一部重要的作品,很值得注意。”

  因為是網上的現場討論,很多問題都不可能展開。現在,我們就繼續往下說吧。

  這位中學生首先注意到《故事新編》的題意,這確實是閱讀與理解這部小說集的一個關鍵。魯迅在《故事新編》序言中說得很清楚:他的目的是要從“古代”採取題材來作短篇小說,所“拾取”的多是“古代的傳說之類”。在《〈自選集〉自序》里,更是明確指出,《故事新編》是“神話,傳說及史實的演義”,〔1〕也就是說,要將古代神話、傳說及史實,加以點染、虛構(“演”),以傳達某種歷史和現實精神(“義”)。如果說“故事”(神話、傳說、史實)是我們民族歷史早期對外部世界及自身的一種認識,“新編”就是身處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作者對這種認識的再認識,一次重寫,一次古人與今人的精神相遇與對話,其間自然要滲透新的時代精神,以及作者個人的某些內心體驗。——我們今天讀《故事新編》,所要注意的正是魯迅怎樣把握古今的相通,在古老的“故事”中注入了怎樣的時代的與個人的“氣息”。

  一

  那麼,我們就從那位中學生讀不懂的《鑄劍》讀起。

  魯迅曾說自己寫《故事新編》是“只取一點因由,隨意點染,鋪成一篇”,“敘事有時也有一點舊書上的根據,有時卻不免信口開河”。〔2〕但談到《鑄劍》卻說自有出典,而且“我是只給鋪排,沒有改動的”。〔3〕魯迅自己回憶說“是取材於幼時讀過的書”,“也許是在《吳越春秋》或《越絕書》裡面”。〔4〕據查,在《吳越春秋·閡閭內傳》與《越絕書·越絕外傳記寶劍》里均有《鑄劍》故事的記載。而在魯迅輯《古小說鉤沉》中所收錄的相傳為魏晉時曹丕所著的《列異傳》中也有記載——

  干將莫邪為楚王作劍,三年而成。劍有雄雌,天下名器也,乃以雌劍獻君,藏其雄者。謂其妻曰:“吾藏劍在南山之陰,北山之陽;松生石上,劍在其中矣。君若覺,殺我;爾生男,以告之。”及至君覺,殺干將。妻後生男,名赤鼻,告之。赤鼻斫南山之松,不得劍;忽於屋柱中得之。楚王夢一人,眉廣三寸,辭欲報仇,購求甚急,乃逃朱興山中。遇客,欲為之報;乃刎首,將以奉楚王。客令鑊煮之,頭三日三夜跳不爛。王往觀之,客以雄劍倚擬王,王頭墮鑊中;客又自刎。三頭悉爛,不可分刎,分葬之,名曰三王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