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16〕《記念劉和珍君》,《魯迅全集》3卷,376頁。

  〔17〕《〈吶喊〉自序》,《魯迅全集》1卷,419頁。

  〔18〕雁冰:《讀〈吶喊〉》,原載1923年10月8日《時事新報》副刊《學燈》,收《魯迅研究學術論著資料彙編》第1卷,36頁,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5年版。

  〔19〕《記念劉和珍君》,《魯迅全集》3卷,376頁。

  〔20〕孫伏園:《魯迅先生二三事·〈藥〉》,收《魯迅回憶錄》“專著”上冊,79—80頁,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

  〔21〕《俄文譯本〈阿Q正傳〉序及作者自敘傳略》,《魯迅全集》7卷,81頁。

  〔22〕《〈吶喊〉自序》,《魯迅全集》1卷,419—420頁。

  〔23〕《致許廣平·兩地書·第一集·五》,《魯迅全集》11卷,23頁。

  〔24〕《〈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序》,《魯迅全集》6卷,239頁。安特萊夫,魯迅又譯為安特列夫、安德列夫,俄國作家。

  〔25〕《書信·351116·致蕭軍、蕭紅》,《魯迅全集》11卷。老王婆,系蕭紅小說《生死場》中的一個人物,有人認為她身上有股“鬼氣”。

  〔26〕《致許廣平·兩地書·第一集·四》,《魯迅全集》11卷,20頁。

  〔27〕《復仇(其二)》,《魯迅全集》2卷,114頁。

  〔28〕參看《偶成》,《魯迅全集》4卷584頁;《鏟共大觀》,《魯迅全集》4卷,105—106頁。

  〔29〕《太平歌訣》,《魯迅全集》4卷,103頁。

  〔30〕《逃名》,《魯迅全集》6卷,396頁。

  〔31〕《吃教》,《魯迅全集》5卷,310頁。

  〔32〕《世故三味》,《魯迅全集》4卷,590—591頁。

  〔33〕《“尋開心”》,《魯迅全集》6卷,272頁。

  〔34〕《馬上支日記》,《魯迅全集》3卷,328頁、326頁。

  〔35〕《燈下漫筆》,《魯迅全集》1卷,217頁。

  〔36〕《幫閒法發隱》,《魯迅全集》5卷,273頁。

  本講閱讀篇目

  《示眾》(收《彷徨》)

  《孔乙己》(收《吶喊》)

  《藥》(收《吶喊》)

  《狂人日記》(收《吶喊》)

  《阿Q正傳》(收《吶喊》)

  《祝福》(收《彷徨》)

  《長明燈》(收《彷徨》)

  《理水》(收《故事新編》)

  《鑄劍》(收《故事新編》)

  《採薇》(收《故事新編》)

  《復仇》(收《野草》)

  《復仇(其二)》(收《野草》)

  《淡淡的血痕中》(收《野草》)

  《娜拉走後怎樣》(收《墳》)

  《記念劉和珍君》(收《華蓋集續編》)

  《馬上支日記》(收《華蓋集續編》)

  《太平歌訣》(收《三閒集》)

  《鏟共大觀》(收《三閒集》)

  《宣傳與做戲》(收《二心集》)

  《世故三味》(收《南腔北調集》)

  《偶成》(收《南腔北調集》)

  《現代史》(收《偽自由書》)

  《推》(收《准風月談》)

  《“推”的余談》(收《准風月談》)

  《踢》(收《准風月談》)

  《爬和撞》(收《准風月談》)

  《幫閒法發隱》(收《准風月談》)

  《吃教》(收《准風月談》)

  《“尋開心”》(收《且介亭雜文二集》)

  《逃名》(收《且介亭雜文二集》)第四講“最富魯迅氣氛”的小說第四講“最富魯迅氣氛”的小說

  ——讀《在酒樓上》、《孤獨者》及其他[KH3*9/9〗1956年,時在香港辦報的曹聚仁到北京訪問周作人,一見面就談起魯迅的小說。曹聚仁告訴周作人,他最喜歡《在酒樓上》;周作人表示欣然同意,他說,我也認為《在酒樓上》寫得最好,這是一篇“最富魯迅氣氛”的小說。〔1〕

  周作人的評價,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觀察魯迅小說的很好的視角。所謂“氣氛”,周作人還有一種說法,叫做“氣味”;在《〈雜拌兒之二〉序》里,他這樣寫道,寫文章要追求“物外之言,言中之物”,“所謂言與物者何耶,也只是文詞與思想罷了,此外似乎還該添上一種氣味。氣味這個字仿佛有點曖昧而且神秘,其實不然。氣味是很實在的東西,譬如一個人身上有羊膻氣,大蒜氣,或者說是有點油滑氣,也都是大家所能辨別出來的”。〔2〕因此,我理解所謂“魯迅氣氛”,主要是指魯迅的精神氣質在小說里的投射。而談到魯迅的精神氣質就不能不注意到魯迅和他的故鄉浙東文化與中國歷史上的魏晉風骨、魏晉風度的精神聯繫。這就提示我們:要從魯迅小說與魏晉文人、魏晉文學與玄學的關係的角度來討論“魯迅氣氛”的問題。在這方面做了最早的探討的,是王瑤先生在20世紀50年代寫的《論魯迅作品與中國古典文學的歷史聯繫》,他發現了《在酒樓上》、《孤獨者》和魏晉風度、魏晉風骨的內在聯繫。王瑤先生說,《在酒樓上》的呂緯甫和《孤獨者》的魏連殳的塑造,跟魯迅對魏晉時代的某些人物的看法有類似之處。他強調呂緯甫性格中的那種頹唐、消沉,他的嗜酒和隨遇而安,都類似於劉伶;而魏連殳則具有一種稽康、阮籍似的孤憤的情感。——現在,我們就沿著王瑤先生開拓的思路,做更具體深入的賞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