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的確,“先驅者的命運”的思考幾乎貫穿了魯迅的一生。魯迅在很多文章里都談到了先驅者“要救群眾,而反被群眾所迫害”的悲劇。〔26〕這恐怕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普遍存在,魯迅一再地記起耶穌被以色列人殺害的悲劇,在《野草》里的《復仇(其二)》里,就寫到了耶穌被釘殺時心中充滿了對愚昧的以色列人的“悲憫”和“咒詛”,〔27〕與夏瑜連聲說“可憐”確有相通之處。魯迅還一次次地寫到中國現代史上一再出現的先驅者“梟首陳屍”,只“博得民眾暫時的鑑賞”的場面,〔28〕他還引用南京的民謠:“叫人叫不著,自己頂石墳”,以為這是“包括了許多革命者的傳記和一部中國革命的歷史”。〔29〕先驅者(夏瑜們)與群眾的關係,本來是一個“啟蒙者與被啟蒙者,醫生與病人,犧牲者與受益者”的關係,但在中國的現實中,卻變成了“被看”與“看”的關係;應該說,這是魯迅充滿苦澀的一大發現:一旦成為“被看”的對象,啟蒙者的一切崇高理想、真實奮鬥全都成了“表演”,變得毫無意義,空洞、無聊又可笑。而且這樣的“被看\看”的關係,還會演變為“被殺\殺”的關係:《藥》所描寫的就是這樣一個啟蒙者(夏瑜)被啟蒙對象(華老栓一家)活活吃掉的慘烈的事實。而他的反思、質疑則是雙向的:既批判華老栓們、看客們的愚昧、麻木與殘忍,又反省啟蒙者夏瑜們自身的弱點。而我們知道,魯迅也是一個啟蒙主義者,因此,無論他對夏瑜悲劇命運的發現,還是他對啟蒙主義者的反省,最終都是指向自身的:他的憂憤的格外深廣,也正在於此。

  以上我們通過《示眾》、《孔乙己》、《藥》等作品的細讀,對“看客”現象,“看\被看”模式的兩種類型做了詳盡的分析,現在可以略做一點小結。魯迅的這些小說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即是對中國國民性的批判。魯迅在他的雜文中有一系列的概括與發揮。他說,中國是一個“文字的遊戲國”,〔30〕這裡一個最致命的問題,就是在中國沒有真正的堅定的信仰,“自南北朝以來,凡有文人學士,道士和尚,大抵以‘無特操’為特色的”,〔31〕對於所想與所說、所寫,都“並不真相信,只是說著玩玩,有趣有趣的”,〔32〕魯迅說“玩玩笑笑,尋開心”這幾個字“就是開開中國許多古怪現象的鎖的鑰匙”。〔33〕因此,在中國,沒有真正的“信”而“從”,只有“怕”與“利用”,最多的是“做戲的虛無黨”,所謂“戲場小天地,天地大戲場”是寫盡了中國的特點的,這是一個“頗有點做戲氣味的民族”。〔34〕不但自己做戲,也把別人的言說與作為都看做做戲。也就是說,整個中國就是一個“大遊戲場,大劇場”,一切真實的思想與話語一旦落入其中,就都變成了供看客鑑賞的“表演”。魯迅在他的小說中反覆描寫的“看客”現象,就是一種全民族的“演戲”與“看戲”。這樣的全民表演,是一種極其可怕的消解力量:下層人民(祥林嫂、孔乙己們)真實的痛苦,有理想、有追求的改革者、精神界戰士(夏瑜們)真誠的努力與崇高的犧牲,都在“被看”的過程中,變成哈哈一笑。正是這全民的狂歡,“以凶人的愚妄的歡呼,將悲慘的弱者的呼號遮掩”,於是“大小無數的人肉的筵宴”得以繼續排下去,〔35〕“人世卻也要完結在這些歡迎開心的開心的人們”,〔36〕這些“看客”們之中。

  注釋

  〔1〕參看姚丹:《西南聯大歷史情境中的文學活動》,135—140頁,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2〕《我怎麼做起小說來》,《魯迅全集》4卷,512頁。

  〔3〕《徐懋庸作〈打雜集〉序》,《魯迅全集》6卷,290—291頁。

  〔4〕《〈故事新編〉序言》,《魯迅全集》2卷,342頁。

  〔5〕汪曾祺:《短篇小說的本質》,《汪曾祺全集》3卷,29頁。

  〔6〕《〈故事新編〉序言》,《魯迅全集》2卷,342頁。

  〔7〕孫福熙:《我所見於〈示眾〉者》,原載1925年5月11日《京報副刊》。收《魯迅研究學術論著資料彙編》第1集,93頁,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5年版。

  〔8〕《娜拉走後怎樣》,《魯迅全集》1卷,163頁。

  〔9〕孫福熙:《我所見於〈示眾〉者》,載1925年5月11日《京報副刊》,收《魯迅研究學術著作資料彙編》第1卷,94頁,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5年版。

  〔10〕《〈黯淡的煙藹里〉譯者附記》,收《魯迅全集》10卷,185頁。

  〔11〕孫伏園:《魯迅先生二三事·〈孔乙己〉》,收《魯迅回憶錄》“專著”上冊,83頁,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

  〔12〕《我之節烈觀》,《魯迅全集》1卷,124頁。

  〔13〕孫伏園:《魯迅先生二三事·〈孔乙己〉》,《魯迅回憶錄》“專著”上冊,85頁,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

  〔14〕《我怎麼做起小說來》,《魯迅全集》4卷,512頁。

  〔15〕《淡淡的血痕中》,《魯迅全集》2卷,221頁。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