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項王聽到這裡,已是滿心舒服。這一生,他就是個吃軟不吃硬的脾性。況且,自己的軍隊也是處境不佳,不如就勢退兵再說。“既如此,本王就依從漢王的請求了。”項王話語中已含溫和,召項伯道:“至於議和條款,你和漢王使者商議而定就是了。”

  項伯坐在一邊,巴不得項王這一聲令下。當下就與漢王使者相對而議,達成了約定。以滎陽東南二十里外的鴻溝為界限,以東為楚,以西為漢,從此各不相擾,各自為政。項王派使者隨侯公前往漢軍,同漢王商討。漢王贊同,兩下才簽字畫押,立下盟約。一切訂立後,侯公才到楚軍中迎接太公呂后。項王讓人放出了太公、呂后及劉家的舍人審食其,送他們上路,也舒了一口氣。

  當太公、呂后到達漢王軍中時,漢王悲喜交集自不必說,心頭的一件大事也落了下來。得知項王已開始東歸,漢王也下令全軍整理行裝,即日西歸。

  ◎敗了!今日敗了!

  此時已是深秋九月,雖然西風勁吹,寒冷刺骨,太公和呂后卻感到格外溫暖。

  老實巴交的太公見到漢王時,老淚縱橫,卻一句話也說不出。看著兒子也在流淚的臉,他關心的是當時項王要烹他的那個場面。那個時候,他真有點恨兒子,不明白為什麼他不力救自己的老父,還要項王分一杯羹給他喝。現在,一切都過去了,兒子最終還是想法把他救出來了。

  呂后卻是另一種感覺。她知道劉邦是會救他們出來的,也相信將來得天下的是她丈夫。這幾年,日子在動盪飄泊中度過,她卻從來沒有喪失過信心。她相信爹的那個預言。“快送我去見我的孩兒!”

  剛剛抹完相見的淚水,她就急不可待地對漢王說。

  漢王立即派專人護送太公和呂后,一面派使者迅速告知蕭何,讓蕭何派人從那邊迎接。

  “你們先行一步見孩兒,我隨後就會返回,與項王的約定早定下了。”漢王一邊扶太公上車,一邊叮囑道。

  看著車輛漸走漸遠,漢王回到帳內,即令軍吏收拾行裝。這時,張良和陳平卻一同來到他的帳內,齊聲道:“大王切不可就這麼西歸了!”

  漢王吃驚地問:“我和項王已立下和約,項王帶兵走了,我還留在這兒做什麼?”

  張良道:“我二人請大王與項王議和,乃是為了救出太公、呂后,這是權宜之計。”“如今太公與呂后已經歸來,大王就該與項王決戰。天下土地大半已在大王足下,天下諸侯也都歸向大王,而項王是兵疲力盡,這是上天賜予大王的最佳時機!”陳平滔滔不絕,“若是放走了項王,就是放虎歸山自留遺患啊!”

  漢王心中為之一動,令二人入座,詳細敘談。到了掌燈時分,漢王已改變主意,決定留下攻楚了。

  第二天,天空飄起了細碎的雪片。為了安撫人心,漢王下令大宴三日,將士可以縱酒而歡。因為,新的一年也快到來了。

  三天過後,漢王率兵向東迸發,一路馬不停蹄,直至固陵。他令軍隊安營紮寨,就地而息,一心只等韓信和彭越到來。

  在決定攻打項王之日,漢王已分派使者,一個往韓信處,一個往彭越軍中,讓他們儘快前來合兵擊楚。

  一天,兩天……好幾天過去了,仍不見韓信與彭越的人馬,漢王不禁有些擔心:只憑我現在的人馬,很難戰勝項王,這可如何是好!正在憂慮之間,飛馬來報:

  “項王大軍殺回,距離固陵只有幾十里了。”

  漢王頭上頓時冒出一層冷汗,他心中叫苦不迭:這下要壞事了!原來,項王拔營之後一路向東而行,根本沒想到漢王會反悔。等漢王大軍駐紮到固陵,他才得知消息,當下真是惡向膽邊生,怒從胸中起,當著眾將士破口大罵:

  “這個劉邦真不是人養的,前面說話後邊擺手,我又被他欺騙了。如此不仁不義之徒,我竟放了他許多回!不殺此賊,我誓不為人!”

  當下命令全軍:“隨我殺回去,宰了劉邦那個老賊!”

  將士們也是義憤填膺,紛紛道:“漢王不是人,我家大王太仁慈了,竟聽信了他的一派詭言!”

  “大王放了他老子和女人,他轉過臉來就要打我們,這是只咬人的狗哩!”

  “劉邦的話沒有一句是真的,大王相信他真是大錯特錯了!”

  “殺回去,徹底除掉他,這天下就太平了!”

  “這人哪,為了得到天下就可以什麼都不顧及麼?”

  “沒有誰比劉邦更奸詐了,我家大王吃虧在太輕信他了!”“每逢不利之時,他就做出一副可憐相,誰能看得破他呢!”項王火在胸中燒,飛馬來到固陵城下。漢王知項王此時狀況,為防全城傾覆,他連忙率兵出城迎戰。

  眼見得項王向自己逼來,漢王再也不敢多留,急令將士撤回城中。驚魂未定之時,軍吏報上說,方才損失了幾千人馬,將領死了好幾十個,漢王不禁暗暗叫苦,忙不迭地大聲道:“關緊城門!關緊城門!”

  回到營中,他一邊大口喘息,一邊想:為什麼彭越和韓信還不來到呢?

  左思右想半天,他也找不出答案。於是,召張良、陳平進帳。他滿面不安地問:“我已召韓信、彭越前來相助,他們卻遲遲不至,該如何是好?”

  “這也難怪。眼看楚國將敗,韓信與彭越卻沒有得到封地,怎會前來相助呢?”張良道。

  “我已封韓信為齊王,拜彭越為魏相國,怎麼說是他們沒有封地呢?”漢王大惑不解地問。

  “韓信雖為齊王,卻不是大王主動封予,是他自己請求所得,彭越攻下樑地許多城邑,大王卻讓他去輔佐魏豹。如今魏豹死了,彭越難道不想為王麼?大王至今卻沒有吐口說要加封他,他心中自然不快。”

  漢王聽張良這麼一說,深感有理,又問:“依你之見,我該如何調動他二人?”

  “大王如果能把睢陽北部直至咨城,封給彭越,把由陳以東至東海封給韓信,只怕他二人跑得比兔子還快,幾日就到了。”張良說到最後笑了。

  略想一會兒,漢王深以為有理,立即派使者前往二人之處,傳達封地之令。

  第三天,漢王的信使傳達漢王封地的旨意,眾將如夢初醒,歡歡喜喜地向彭越道賀之後,渾身是勁,隨彭越踏上征程。數日後,韓信與彭越幾乎同時到達。

  來到固陵,卻見漢兵深藏壁壘之中,已不見了項王大軍,一問漢王,才知項王剛走。便料定項王兵疲食盡,實在無法支撐了,已東歸回都。

  漢王帶了二位大將的軍隊,立即又來了精神,直向東追去。剛走了幾十里,又見淮南王英布與劉賈帶著許多九江兵來到。漢王更是喜不自勝,笑對韓信與彭越道:“二王前來,我萬事皆順,連楚大司馬周殷也降我了。”

  原來,漢王加封彭越、韓信封地之後,靈機一動,一下子想到了九江的楚國大司馬周殷:若是我能招降周殷,占有九江,楚王不就孤立了麼?當此之際,若是強敵,必將分散我的兵力。九江是英布的故地,派他前去,定能成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