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頁
漢王會意,立即意識到自己剛才失態了,佯裝生氣,大聲呵斥道:“男子漢大丈夫能平定諸侯,就該做真王,為何還要做假齊王呢!”使者這時才明白過來,漢王不是真的生韓信的氣,而是喜愛他,剛才的驚恐消失了,面容呈現輕鬆的模樣。
漢王又對使者道:“你趕快回去告訴大將軍,讓他等著冊封吧。”信使樂顛顛地回去了。
張良和陳平又詳細向漢王陳說了利弊,漢王更加明白了。第二天,漢王派張良帶印赴齊。
韓信派出信使後,心中也是嘀嘀咕咕不安坦。漢王的脾氣他是知道的,向漢王要功要賞,漢王會怎麼樣,他做了各種設想,也做好了準備。最壞的結果就是漢王派兵攻打他,這一點他不怕。雙方對陣,無論從軍事指揮還是從兵力上來講,漢王都比他弱。而且,他想漢王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對他動武的,眼下正是楚漢相爭的關鍵時刻,他覺得自己功勞如此卓著,應該得到封賞。漢王如果真的信任他,應該答應他的這個請求。這一生,他的目標是取得侯王之位,有一個安逸榮華的生活。以前漢王也曾對臣下們示意過,將來要用關中以東的土地封賞有功之人,這不是一次兌現麼?
正在千思萬轉之際,信使從漢王處回來了。韓信聞訊大喜,心中的一塊石頭也落了地。張良到來後,即代表漢王授予韓信印綬,正式封韓信為齊王。韓信歡喜萬分,盛情招待張良。張良乘機督促韓信儘快攻楚,韓信一一應承了。
直到送張良踏上回程之路,韓信才獨自靜下來享受受封的歡樂。看看手中的侯王印綬,往日的一切一一浮現在跟前,尤其是少年時的悲酸辛苦,凝固在前面,怎麼也揮不走。
韓信被封為王,全軍歡喜。左右舉酒祝賀,韓信微笑接受,對眾人道:“漢王對我恩深,我等只好全力攻楚予以報答。一旦打敗楚軍,我會一一重賞各位!”
眾人道:“大王英名,天下皆知,我等能跟隨大王,十分榮幸,且大王給我們賞賜的金銀夠豐厚的,大王不必多慮。”韓信笑道:“漢王都能賞罰分明,我會心中沒數麼!”
正在說笑間,一個軍吏快步走進來,大聲道:“項王使者前來求見!”
“是何許人也?”韓信吃驚地問。
“是武涉。”軍吏回答。
韓信暗想:我和楚軍乃是敵對雙方,項王為何派使者前來?噢,想必是來作說客的。我心中有主張,任憑他怎麼說也不會怎麼樣。他會說些什麼,我倒要聽聽。“傳他進來!”韓信道。
須臾,武涉快步走入。韓信看這武涉,乃是一白面書生,一表人材,看上去是個有主意的人。
“恭賀齊王新封大喜!”武涉倒身便拜。看來,他已知道漢王封賞的消息了。
韓信起座答禮,微笑道:“你不是專程來為我祝賀,是為項王做說客的吧!”
“大王既然一語道破,我就直言不諱了。很久以來,天下人都被秦王害苦了,所以,陳涉揭竿而起,各路英雄就同心協力攻打秦朝。秦王滅亡之後,諸侯軍將領們按功勞大小,劃分土地,分封為王,士卒才得以休息,百姓得到安寧。但是,漢王如今又興兵東進,侵占人家的國土,侵犯人家的王位。他已把三秦拿到手,卻還要再領兵出函谷關,糾集諸侯的軍隊向東去攻打楚國。他的心意很明了,是不占領全天下誓不罷休,真可謂是貪得無厭,永不知足,就為人來說,那漢王是靠不住的。回首往日,他曾多次淪落項王手中,項王憐憫他每次都給他留一條生路,放他一馬。然而,只要一脫身,他就會背棄盟約,轉身攻打項王,這種人能讓人親近信賴麼?現在,表面上看您和漢王交情深厚,大王,要知道這是你自己以為的。你替他賣命,殫精竭慮地去為他用兵打仗,將來有一天,你會被他拿下的。漢王對你早有殺戮之心,你之所以能苟活到今天,完全是由於項王存在。單就一對一來說,漢王哪裡是項王的對手?誰都看得清楚,目前楚、漢二王成敗之事,關鍵就在於足下。足下向西依附漢王,漢王就會獲勝;向東投靠項王,項王就能成功。倘若項王今日遭受滅頂之災,那麼下一個就輪到足下了。回想往日,您跟隨項王多時,項王不曾虧待過足下,為什麼如今不反叛漢國來和楚國聯合,將來三家瓜分天下呢?!現在放過這個良機,跟著漢王來攻打楚王,這不是一個智者的選擇。”
韓信道:“我事奉項王的時候,官職不過是個郎中,地位不過是個持戟的衛士;平時說話項王不聽,所獻的計策項王不用,為此我才棄楚歸漢的。漢王授給我的,則是上將軍的官印,撥給我幾萬人馬,甚至脫下他的衣服讓我穿,送過他的食物給我吃,對我是言聽計從,以至使我達到今天的位置。人家如此親近我,信任我,我要再背叛人家,那就違背天理了。明白告訴你,即使死,我也不會改變跟隨漢王的主意!只好請你向項王替我道歉了。”武涉凝視韓信良久,心中道:想不到韓信對漢王如此忠貞,這就可以看出漢王與項王的不同。漢王善於用人,使人樂於自己被用。但是,韓信你真的了解漢王麼?說起義字,漢王比項王差多了。我真不明白韓信這種堅決的態度是可喜還是可悲!看來,大凡軍事家對政治都是陌生的,漢王正是靠這種手腕收買人心的。將來天下太平了,漢王用不著你了會怎麼樣,你想過麼?武涉還想再說些什麼,但韓信熱情地命左右招待他,然後客客氣氣送他出了軍營。
◎令英布截斷楚軍後路
廣武山上,不知不覺又是幾十天過去了。漢王盼望著韓信到來,卻一直不見韓信的影子,心中萬分著急。同張良、陳平商討一番後,他派出使者,帶著印綬到了英布處,封英布為淮南王,令他火速趕赴九江,截斷楚軍後路。英布心中高興,爽快地答應了,即日就帶兵上路了。與此同時,漢王又派人前往彭越軍中,讓彭越深入梁腹地,繼續想方設法截斷楚軍的輜重運輸。
初秋來臨,廣武山上草木開始變黃,原本綠色蔥蘢的一切漸漸呈現了衰敗模樣。地上開始有落葉,空中開始有飛飄的黃草葉兒。一日黃昏,漢王獨立在一塊大石頭上,看著前邊的一片樹林發呆。那是一個很大的原始樹林,遮天蔽日的蒼天大樹擋住了陽光,樹林裡一片昏暗。成群結隊的鳥兒不時地飛進來飛出去。仔細一看,鳥兒每次從外面飛向樹林,嘴上都銜著東西。有的是一片乾草葉兒,有的是一個松果,有的是一根結種子的草杆,有的是一隻小蟲子。漢王就坐在林子邊上,它們卻一點也不害怕。“它們這是在準備過冬的東西哩。”漢王想,“它們的窩裡一定有老鳥,有小鳥。它們要積存食物,加固窩兒,為全家老小安全過冬而忙碌。”忽然間,他悲從中來,“連鳥兒都知道顧及家小,何況人呢?我的老父親,我的老妻都還在項羽軍中,他們怎麼樣了?冬天將近,項王的糧草快盡了,他會怎麼做呢?如果要不得不撤離,他會把我的老父、老妻怎麼樣?”
他坐不住了,起身回到營帳,召來了張良和陳平,說了自己的心事。最後,眼中含淚道:“若是項羽那廝急了,要了我老父和髮妻的性命,我該如何對一雙兒女交待啊!”
漢王又對使者道:“你趕快回去告訴大將軍,讓他等著冊封吧。”信使樂顛顛地回去了。
張良和陳平又詳細向漢王陳說了利弊,漢王更加明白了。第二天,漢王派張良帶印赴齊。
韓信派出信使後,心中也是嘀嘀咕咕不安坦。漢王的脾氣他是知道的,向漢王要功要賞,漢王會怎麼樣,他做了各種設想,也做好了準備。最壞的結果就是漢王派兵攻打他,這一點他不怕。雙方對陣,無論從軍事指揮還是從兵力上來講,漢王都比他弱。而且,他想漢王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對他動武的,眼下正是楚漢相爭的關鍵時刻,他覺得自己功勞如此卓著,應該得到封賞。漢王如果真的信任他,應該答應他的這個請求。這一生,他的目標是取得侯王之位,有一個安逸榮華的生活。以前漢王也曾對臣下們示意過,將來要用關中以東的土地封賞有功之人,這不是一次兌現麼?
正在千思萬轉之際,信使從漢王處回來了。韓信聞訊大喜,心中的一塊石頭也落了地。張良到來後,即代表漢王授予韓信印綬,正式封韓信為齊王。韓信歡喜萬分,盛情招待張良。張良乘機督促韓信儘快攻楚,韓信一一應承了。
直到送張良踏上回程之路,韓信才獨自靜下來享受受封的歡樂。看看手中的侯王印綬,往日的一切一一浮現在跟前,尤其是少年時的悲酸辛苦,凝固在前面,怎麼也揮不走。
韓信被封為王,全軍歡喜。左右舉酒祝賀,韓信微笑接受,對眾人道:“漢王對我恩深,我等只好全力攻楚予以報答。一旦打敗楚軍,我會一一重賞各位!”
眾人道:“大王英名,天下皆知,我等能跟隨大王,十分榮幸,且大王給我們賞賜的金銀夠豐厚的,大王不必多慮。”韓信笑道:“漢王都能賞罰分明,我會心中沒數麼!”
正在說笑間,一個軍吏快步走進來,大聲道:“項王使者前來求見!”
“是何許人也?”韓信吃驚地問。
“是武涉。”軍吏回答。
韓信暗想:我和楚軍乃是敵對雙方,項王為何派使者前來?噢,想必是來作說客的。我心中有主張,任憑他怎麼說也不會怎麼樣。他會說些什麼,我倒要聽聽。“傳他進來!”韓信道。
須臾,武涉快步走入。韓信看這武涉,乃是一白面書生,一表人材,看上去是個有主意的人。
“恭賀齊王新封大喜!”武涉倒身便拜。看來,他已知道漢王封賞的消息了。
韓信起座答禮,微笑道:“你不是專程來為我祝賀,是為項王做說客的吧!”
“大王既然一語道破,我就直言不諱了。很久以來,天下人都被秦王害苦了,所以,陳涉揭竿而起,各路英雄就同心協力攻打秦朝。秦王滅亡之後,諸侯軍將領們按功勞大小,劃分土地,分封為王,士卒才得以休息,百姓得到安寧。但是,漢王如今又興兵東進,侵占人家的國土,侵犯人家的王位。他已把三秦拿到手,卻還要再領兵出函谷關,糾集諸侯的軍隊向東去攻打楚國。他的心意很明了,是不占領全天下誓不罷休,真可謂是貪得無厭,永不知足,就為人來說,那漢王是靠不住的。回首往日,他曾多次淪落項王手中,項王憐憫他每次都給他留一條生路,放他一馬。然而,只要一脫身,他就會背棄盟約,轉身攻打項王,這種人能讓人親近信賴麼?現在,表面上看您和漢王交情深厚,大王,要知道這是你自己以為的。你替他賣命,殫精竭慮地去為他用兵打仗,將來有一天,你會被他拿下的。漢王對你早有殺戮之心,你之所以能苟活到今天,完全是由於項王存在。單就一對一來說,漢王哪裡是項王的對手?誰都看得清楚,目前楚、漢二王成敗之事,關鍵就在於足下。足下向西依附漢王,漢王就會獲勝;向東投靠項王,項王就能成功。倘若項王今日遭受滅頂之災,那麼下一個就輪到足下了。回想往日,您跟隨項王多時,項王不曾虧待過足下,為什麼如今不反叛漢國來和楚國聯合,將來三家瓜分天下呢?!現在放過這個良機,跟著漢王來攻打楚王,這不是一個智者的選擇。”
韓信道:“我事奉項王的時候,官職不過是個郎中,地位不過是個持戟的衛士;平時說話項王不聽,所獻的計策項王不用,為此我才棄楚歸漢的。漢王授給我的,則是上將軍的官印,撥給我幾萬人馬,甚至脫下他的衣服讓我穿,送過他的食物給我吃,對我是言聽計從,以至使我達到今天的位置。人家如此親近我,信任我,我要再背叛人家,那就違背天理了。明白告訴你,即使死,我也不會改變跟隨漢王的主意!只好請你向項王替我道歉了。”武涉凝視韓信良久,心中道:想不到韓信對漢王如此忠貞,這就可以看出漢王與項王的不同。漢王善於用人,使人樂於自己被用。但是,韓信你真的了解漢王麼?說起義字,漢王比項王差多了。我真不明白韓信這種堅決的態度是可喜還是可悲!看來,大凡軍事家對政治都是陌生的,漢王正是靠這種手腕收買人心的。將來天下太平了,漢王用不著你了會怎麼樣,你想過麼?武涉還想再說些什麼,但韓信熱情地命左右招待他,然後客客氣氣送他出了軍營。
◎令英布截斷楚軍後路
廣武山上,不知不覺又是幾十天過去了。漢王盼望著韓信到來,卻一直不見韓信的影子,心中萬分著急。同張良、陳平商討一番後,他派出使者,帶著印綬到了英布處,封英布為淮南王,令他火速趕赴九江,截斷楚軍後路。英布心中高興,爽快地答應了,即日就帶兵上路了。與此同時,漢王又派人前往彭越軍中,讓彭越深入梁腹地,繼續想方設法截斷楚軍的輜重運輸。
初秋來臨,廣武山上草木開始變黃,原本綠色蔥蘢的一切漸漸呈現了衰敗模樣。地上開始有落葉,空中開始有飛飄的黃草葉兒。一日黃昏,漢王獨立在一塊大石頭上,看著前邊的一片樹林發呆。那是一個很大的原始樹林,遮天蔽日的蒼天大樹擋住了陽光,樹林裡一片昏暗。成群結隊的鳥兒不時地飛進來飛出去。仔細一看,鳥兒每次從外面飛向樹林,嘴上都銜著東西。有的是一片乾草葉兒,有的是一個松果,有的是一根結種子的草杆,有的是一隻小蟲子。漢王就坐在林子邊上,它們卻一點也不害怕。“它們這是在準備過冬的東西哩。”漢王想,“它們的窩裡一定有老鳥,有小鳥。它們要積存食物,加固窩兒,為全家老小安全過冬而忙碌。”忽然間,他悲從中來,“連鳥兒都知道顧及家小,何況人呢?我的老父親,我的老妻都還在項羽軍中,他們怎麼樣了?冬天將近,項王的糧草快盡了,他會怎麼做呢?如果要不得不撤離,他會把我的老父、老妻怎麼樣?”
他坐不住了,起身回到營帳,召來了張良和陳平,說了自己的心事。最後,眼中含淚道:“若是項羽那廝急了,要了我老父和髮妻的性命,我該如何對一雙兒女交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