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
“大王,將軍已成竹在胸,他已令士卒沿著河邊修築了甬道,以運取敖倉糧食補給軍糧。”
“好!這下我放心多了。”
待眾人退去,漢王讓蕭何留下議事。漢王道:“丞相,大將軍堅守滎陽,乃是我軍一大轉機,度過這一關,應該是萬事皆順了。我想立了太子以安定人心,丞相以為如何?”
“大王所言極是。自從彭城大敗之後,各路諸侯大多背離了當初要共同討項的盟約,都在引頸看著大王。立了太子,以示大王取天下的決心,極好!”蕭何道,“然前方戰事緊急,大王不可久留櫟陽,立了太子後,請大王立即前往滎陽。”
“我也有此意。太子只有五歲,不省人事,一切宗廟、社稷之事,都交與丞相了。”
“大王放心,臣當盡力而為。關中安危,及轉漕運輸之事,臣定會謹慎行事。”
第二天,按照儀式立了太子之後,漢王帶著一隊衛士向滎陽出發了。五月的天,白日漸長,黑夜漸短。漢王日夜兼程,很快到了滎陽。君臣今日相會,已與前些日子不同。漢王問及如何以滎陽為中心阻楚西進,眾將意氣勃發,紛紛獻計。樊噲、周勃等人更是義憤填膺,要報仇雪恥。
眾將散去之後,有一個留了下來。漢王一看,乃是魏王魏豹。這才想起方才眾將議論紛紛之時,只有魏豹一人默默無語,似乎有什麼心事。
“大王,臣有一要事相求。”未等漢王發問,魏豹先發話了。
“請講!”漢王和顏悅色。
“昨日家中來人,說老母重病在身,讓臣回去探視。”說完,魏豹臉上露出了憂傷。
漢王一下子聯想起自己死去的母親,身在楚營中的父親和妻子。“既如此,你理應回鄉探視,何日啟程?”
“若大王允許,臣明日動身。”
“放心去吧,待你盡孝之後再歸。”漢王慨然應允。
“謝大王!”魏豹拜別而去。
過了一會兒,樊噲來了,漢王向他說了魏豹之事。
樊噲道:“大王,近日乃是漢楚相爭的關鍵時刻,少一個人就少了一份力量。”
漢王沉吟一會,說:“魏豹當初連下魏二十多城立為魏王,帶領精兵跟隨項羽入關有功,項羽封他為魏王。但是,他原來占據的梁地歸屬了項羽,項羽把他遷到了河東,稱為西魏王。因為這個,他心懷不滿,在我等還定三秦時他才投奔於我。如今形勢雖急,但他自歸屬以來始終相隨,從未擅離職守,可見他一心跟我。他老母病重,我怎麼能不答應他呢!”
“大王說得有理,但我擔心會有意外。”樊噲心有所思。
“本王待他如此仁厚,料他會如約歸來的。”漢王顯得很自信。樊噲聽了,還想說些什麼,卻見韓信匆匆來到,急急地向漢王道:“大王,探馬來報,項王新派了一隊騎兵,行動迅速,已達滎陽東南。”
“將軍有何退敵之策?”漢王知道此時韓信肯定有了方略,問道。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來犯之敵是騎兵必須以騎兵對之。請大王下令,挑選軍中善於騎射者為將,率騎兵制敵。”果然不出漢王所料。
“將軍以為誰可為騎兵將領?”其實,他相信韓信心中已有人選了。
“臣早已聽說李必、駱甲二人騎技射技皆精,可當此任。”
“此二人不是原來秦軍將領麼?”
“正是。大王,此二人曾為秦王屢立戰功。”漢王立即對左右道:“傳李必、駱甲來!”
“拜見大王!”二人片刻間來到了。
“大將軍向本王舉薦二位,以為二位精於騎射,萬里挑一。本王想拜二位為將,如何?”
李必、駱甲一愣,相互看了一眼。李必道:“大王,我二人原為秦將,歸屬大王之後尚未建立奇功,以我二人為將,恐難服眾,這對戰事不利。如若大王任命善於射騎者為主將,我二人願盡力輔佐。”
漢王沉思不語。片刻之後朗聲道:“好!本王拜灌嬰為中大夫令,李必、駱甲分別為左右校尉,立即領兵擊楚!”
幾日後喜訊傳來,騎兵大敗楚軍,殲敵五千。
漢王見局勢好轉,又牽掛起櫟陽。張良理解他的心思,向他提出了建議:釋放獄中犯人,把他們收編成軍隊,令他們到邊防去守邊。同時想方設法把關中一部分百姓遷到漢中去,這樣,既可鞏固後方,又可減輕關中經濟上的壓力。漢王一一照此發布了命令。
卻說蕭何留在櫟陽,除服侍太子之外,更要處理各種事務。制定規章制度,設立郡縣,徵集糧草兵馬,運輸兵器衣食,日夜操勞不息。一般事務,他自主處理,重要事務,就派信使請示漢王,一切井井有條,與漢王相處多年,他了解漢王,相信漢王。將來取天下者必是漢王——這是他的信念。所以,他要竭盡全力消除漢王的後顧之憂。
韓信的用兵與蕭何的輔政令漢王稍稍安了一顆憂慮的心,然而,另一件事卻攪得他煩躁不寧。
魏豹回到平陽之後,立即將河口截斷,派人把守,帶兵投向了項王。漢王平日待魏豹也不薄,不知何故他卻投向了項王。漢王派酈食其去勸說無效,於是派韓信派兵攻打。那魏豹除了為人粗豪之外並無他長,雙方交戰不到幾個回合,就被活捉了。
灌嬰、曹參押著魏豹一家,迤邐到了滎陽,漢王立即撥三萬人馬交與二人,張耳帶人也在其中。之後,令人將魏豹提將出來,上來就把那魏豹罵了個狗血噴頭。魏豹識相,由著漢王盡情怒罵,一邊如搗蒜一般叩頭請罪不止。漢王看那樣子最後不由得笑了:“瞧你那狗熊樣!你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看自己有多大能耐,也敢和我對抗!今日且饒你不死,若是以後再生二心,我一定滅了你全族!”隨又令左右:“魏豹全家除老母外,立即入官為奴。”
魏豹聽得,懊悔不迭,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當初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非要和漢王來一番較量,唉——不覺落下淚來。韓信見援兵三萬已到,立即著手東行攻打代郡。用兵如神的韓信用背水一戰之術打敗陳余,代王除余趙王趙歇兵敗被殺。漢軍平定了趙地。
將士分別報上各自戰功之後,紛紛向韓信道賀,騎都尉靳歙卻忍不住發問:“兵書上指出,凡欲取勝之戰,須在布軍列勢時要右邊和背面靠山,前面和左邊臨水,將軍這次卻讓我們背水布陣,說什麼要待打敗趙軍後再會餐,我們當時都頗不信服,但後來竟然打勝了,這用的是什麼戰術?”
韓信笑了:“其實,這戰術也是兵書上有的,只是你們沒有留意罷了,書法上不是說‘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麼?況且,我所率領的並不是平時訓練有素的將士,這就相當於驅趕街市上的平民百姓去作戰,一定要把他們置於死地,使他們人人為各自的生存而戰才行。倘若給他們留下活路,他們就會逃走了。”眾將聽言,紛紛稱是。各人都在心中道:都道韓信用兵如神,果然如此,吾等實在比不上他!
“好!這下我放心多了。”
待眾人退去,漢王讓蕭何留下議事。漢王道:“丞相,大將軍堅守滎陽,乃是我軍一大轉機,度過這一關,應該是萬事皆順了。我想立了太子以安定人心,丞相以為如何?”
“大王所言極是。自從彭城大敗之後,各路諸侯大多背離了當初要共同討項的盟約,都在引頸看著大王。立了太子,以示大王取天下的決心,極好!”蕭何道,“然前方戰事緊急,大王不可久留櫟陽,立了太子後,請大王立即前往滎陽。”
“我也有此意。太子只有五歲,不省人事,一切宗廟、社稷之事,都交與丞相了。”
“大王放心,臣當盡力而為。關中安危,及轉漕運輸之事,臣定會謹慎行事。”
第二天,按照儀式立了太子之後,漢王帶著一隊衛士向滎陽出發了。五月的天,白日漸長,黑夜漸短。漢王日夜兼程,很快到了滎陽。君臣今日相會,已與前些日子不同。漢王問及如何以滎陽為中心阻楚西進,眾將意氣勃發,紛紛獻計。樊噲、周勃等人更是義憤填膺,要報仇雪恥。
眾將散去之後,有一個留了下來。漢王一看,乃是魏王魏豹。這才想起方才眾將議論紛紛之時,只有魏豹一人默默無語,似乎有什麼心事。
“大王,臣有一要事相求。”未等漢王發問,魏豹先發話了。
“請講!”漢王和顏悅色。
“昨日家中來人,說老母重病在身,讓臣回去探視。”說完,魏豹臉上露出了憂傷。
漢王一下子聯想起自己死去的母親,身在楚營中的父親和妻子。“既如此,你理應回鄉探視,何日啟程?”
“若大王允許,臣明日動身。”
“放心去吧,待你盡孝之後再歸。”漢王慨然應允。
“謝大王!”魏豹拜別而去。
過了一會兒,樊噲來了,漢王向他說了魏豹之事。
樊噲道:“大王,近日乃是漢楚相爭的關鍵時刻,少一個人就少了一份力量。”
漢王沉吟一會,說:“魏豹當初連下魏二十多城立為魏王,帶領精兵跟隨項羽入關有功,項羽封他為魏王。但是,他原來占據的梁地歸屬了項羽,項羽把他遷到了河東,稱為西魏王。因為這個,他心懷不滿,在我等還定三秦時他才投奔於我。如今形勢雖急,但他自歸屬以來始終相隨,從未擅離職守,可見他一心跟我。他老母病重,我怎麼能不答應他呢!”
“大王說得有理,但我擔心會有意外。”樊噲心有所思。
“本王待他如此仁厚,料他會如約歸來的。”漢王顯得很自信。樊噲聽了,還想說些什麼,卻見韓信匆匆來到,急急地向漢王道:“大王,探馬來報,項王新派了一隊騎兵,行動迅速,已達滎陽東南。”
“將軍有何退敵之策?”漢王知道此時韓信肯定有了方略,問道。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來犯之敵是騎兵必須以騎兵對之。請大王下令,挑選軍中善於騎射者為將,率騎兵制敵。”果然不出漢王所料。
“將軍以為誰可為騎兵將領?”其實,他相信韓信心中已有人選了。
“臣早已聽說李必、駱甲二人騎技射技皆精,可當此任。”
“此二人不是原來秦軍將領麼?”
“正是。大王,此二人曾為秦王屢立戰功。”漢王立即對左右道:“傳李必、駱甲來!”
“拜見大王!”二人片刻間來到了。
“大將軍向本王舉薦二位,以為二位精於騎射,萬里挑一。本王想拜二位為將,如何?”
李必、駱甲一愣,相互看了一眼。李必道:“大王,我二人原為秦將,歸屬大王之後尚未建立奇功,以我二人為將,恐難服眾,這對戰事不利。如若大王任命善於射騎者為主將,我二人願盡力輔佐。”
漢王沉思不語。片刻之後朗聲道:“好!本王拜灌嬰為中大夫令,李必、駱甲分別為左右校尉,立即領兵擊楚!”
幾日後喜訊傳來,騎兵大敗楚軍,殲敵五千。
漢王見局勢好轉,又牽掛起櫟陽。張良理解他的心思,向他提出了建議:釋放獄中犯人,把他們收編成軍隊,令他們到邊防去守邊。同時想方設法把關中一部分百姓遷到漢中去,這樣,既可鞏固後方,又可減輕關中經濟上的壓力。漢王一一照此發布了命令。
卻說蕭何留在櫟陽,除服侍太子之外,更要處理各種事務。制定規章制度,設立郡縣,徵集糧草兵馬,運輸兵器衣食,日夜操勞不息。一般事務,他自主處理,重要事務,就派信使請示漢王,一切井井有條,與漢王相處多年,他了解漢王,相信漢王。將來取天下者必是漢王——這是他的信念。所以,他要竭盡全力消除漢王的後顧之憂。
韓信的用兵與蕭何的輔政令漢王稍稍安了一顆憂慮的心,然而,另一件事卻攪得他煩躁不寧。
魏豹回到平陽之後,立即將河口截斷,派人把守,帶兵投向了項王。漢王平日待魏豹也不薄,不知何故他卻投向了項王。漢王派酈食其去勸說無效,於是派韓信派兵攻打。那魏豹除了為人粗豪之外並無他長,雙方交戰不到幾個回合,就被活捉了。
灌嬰、曹參押著魏豹一家,迤邐到了滎陽,漢王立即撥三萬人馬交與二人,張耳帶人也在其中。之後,令人將魏豹提將出來,上來就把那魏豹罵了個狗血噴頭。魏豹識相,由著漢王盡情怒罵,一邊如搗蒜一般叩頭請罪不止。漢王看那樣子最後不由得笑了:“瞧你那狗熊樣!你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看自己有多大能耐,也敢和我對抗!今日且饒你不死,若是以後再生二心,我一定滅了你全族!”隨又令左右:“魏豹全家除老母外,立即入官為奴。”
魏豹聽得,懊悔不迭,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當初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非要和漢王來一番較量,唉——不覺落下淚來。韓信見援兵三萬已到,立即著手東行攻打代郡。用兵如神的韓信用背水一戰之術打敗陳余,代王除余趙王趙歇兵敗被殺。漢軍平定了趙地。
將士分別報上各自戰功之後,紛紛向韓信道賀,騎都尉靳歙卻忍不住發問:“兵書上指出,凡欲取勝之戰,須在布軍列勢時要右邊和背面靠山,前面和左邊臨水,將軍這次卻讓我們背水布陣,說什麼要待打敗趙軍後再會餐,我們當時都頗不信服,但後來竟然打勝了,這用的是什麼戰術?”
韓信笑了:“其實,這戰術也是兵書上有的,只是你們沒有留意罷了,書法上不是說‘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麼?況且,我所率領的並不是平時訓練有素的將士,這就相當於驅趕街市上的平民百姓去作戰,一定要把他們置於死地,使他們人人為各自的生存而戰才行。倘若給他們留下活路,他們就會逃走了。”眾將聽言,紛紛稱是。各人都在心中道:都道韓信用兵如神,果然如此,吾等實在比不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