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頁
此言一出,半晌過後無人應答。自從彭城兩軍交戰,眾人親眼目睹了項羽驍勇的雄姿,那樊噲與周勃平日就勝眾將一籌,他二人聯手與項羽交戰都不能退敵,餘下之人誰是項王對手?且項王僅僅帶著三萬精兵,就把漢王幾十萬人馬殺得七零八落,這也算是用兵史上的奇蹟了。眾人在用兵上合謀都對付不了項羽,況且是哪一個兩個大將呢?項羽那等既有過人之勇又有過人之謀者,常人豈能對付得了?所以,漢王發話,無人敢應。
漢王頓時大怒道:“我情願把關東之地分與豪傑,卻不知何人能破楚立功,享受這關東沃土!”
張良慢慢站起身來——自從從韓返漢以來,他一直體弱多病,未曾獨自領兵打過仗。作為謀臣,他深感自己對漢王陷入目前的境地有責任。“大王,臣以為,當今天下能叱吒風雲於殺場以助大王者,只有三個人,一是九江王英布,此人雖為項王所封,卻與項王有隙;二是昌邑人彭越,此人助齊反楚,有一番不凡戰績;三是大將韓信。前二人大王可以利相招而來,與韓信聯合。若大王將關東之地分封此三人,定會破楚。”
漢王面露喜色,片刻後卻道:“此乃破楚良策。韓信是本王屬將,彭越也關係較近,然不知那英布該派何人去勸說?”
眾人聞言,又都不說話了。誰都知道那英布為人粗俗,兇狠奸滑,弄不好就會命喪他手。漢王環顧四座,見眾人如此,不禁怒火又起:“像你們這樣的人,沒有夠得上可以共商天下大事的!”
“不知陛下此話指的是什麼?”漢王話音剛落,一個人應聲而起道。眾人一看,乃是漢王身邊新來不久的謁者隨何。“你願意為本王去勸說英布助我麼?”
“若大王不棄,臣願往!”隨何回答。
漢王喜形於色:“好,本王派你為使臣,帶隨從二十人前往九江!”
“謹遵王命!”隨何拜道。
第二天,隨何踏上了赴九江之路。
同時,韓信、彭越領漢王之命前往滎陽,他們將在那兒與漢王共商破楚大計。楚漢決戰的第二個浪潮開始掀動了。
漢王離開下邑,由梁至虞,又由虞到滎陽,一路風塵,卻不敢有絲毫怠慢。彭城之敗告訴他,機遇再好,若是放縱鬆懈,放縱慾望,也會導致滅頂之災。所以,一到滎陽他就與將士一道忙著安營紮寨,布置崗哨,四處派探馬去打探消息,整整忙了一夜。衛士已多次催促漢王歇息,漢王正要閉目養神片刻,突然一員大將踉蹌跌入帳來,倒在他的腳下大哭起來。
低頭一看,只見來人一襲喪服,全身素白,竟是同鄉故友王陵,連忙上前一步扶將起來,問:“王兄,快快請起,何故如此?”
只因一向稱王陵為兄長,此時尚未改口。不久前,讓王陵與另外二將打仗後去接自己的眷屬,如何會有這般光景。
王陵涕淚交流,嗚咽道:“那賊人項羽,我素來與他無冤無仇,只因我投於大王旗下,竟把臣老母擄去,逼得老母自殺不說,還把老母遺體煮了,這哪裡是人干出的事啊!”
漢王大驚,紅著眼睛問:“那項羽怎會如此歹毒?”
“大王,老母死前令人囑咐我,要我事漢無二。臣懇請大王撥一批人馬,讓臣與那逆賊決一雌雄,若不將那閻王碎屍萬段,臣絕不為人!”王陵抹去淚水,咬牙切齒地說。
“兄長且坐,多多節哀。我二人相處多年,情深義重,此仇一定要報。君有所不知,我的老父和妻子也被那項羽擄去了,不知是死是活。”
王陵抬起頭問道:“我前日聽說了,果真如此麼?”
“千真萬確!只是我軍剛剛吃了敗仗,正處於低谷階段。敵強我弱,眼下不是硬拼的時候,復仇之事,還當從長計議。”漢王說到這裡,臉上一片憂慮。
“大王,無論如何,我都會拼死相隨大王,以遵母命的。”說到母親,王陵的淚又落下來了。漢王一邊安慰,一邊細問,得知了王母自殺前後的詳情。
幾個月前,王陵見漢王力量壯大,可以做倚仗之人,就帶領自己的幾千人馬歸屬了漢王。那時,正是項王剛剛得知漢王還攻三秦之時。本來就是怒火中燒,又聽說王陵投了漢王,項王不禁惱羞成怒,發誓要親手殺掉王陵。
◎這不是要我們的命麼
幾日之後,韓信與蕭何等分別率兵來此。眾人分頭招兵買馬,不論老小弱幼,只要願意即可。清點人數,士卒又有了十幾萬之眾。
漢王大喜,對韓信道:“滎陽為河右要衝,只要扼住此城,就可阻擋楚兵西進,你統軍駐此,本王暫且帶一雙兒女回櫟陽去。”
韓信應令,立即分兵布陣,忙個不休。漢王則匆匆登程。一雙兒女雖在身邊,卻不能讓他內心安寧。一想到老父和妻子,他內心就焦躁不安,如火燒火燎一般。到了櫟陽,每日裡吃不香睡不安,思前想後,對自己目前處境怎麼也樂觀不起來。
兒子劉盈與女兒魯元對父親並不親近,他們年齡雖小,可是忘不掉前些日逃難路上父親多次把他們推下車的那一幕。姐弟二人一天到晚相伴著,手拉著手在一起玩耍。一天中午,漢王似睡非睡之中聽到姐弟倆在門口的樹下小聲說話。
“姐,你說爹是我們的親爹麼?”
“怎麼不是?當然是親爹。”
“那為什麼他要把我倆推下車去?這不是要我們的命麼?”
“爹是嫌車子太重了,跑得慢。”
“那也不能不要我們呀!娘不會這樣。爹的心有點狠,是吧,姐?”
“別說爹的事了,娘和祖父不知怎麼樣了。”
“我想他們,姐。”
“爹說他們會沒事的,別怕。”
……
忽然間,漢王感到有些悵然若失。當初在豐邑,在泗水亭,一切都是那麼愜意,那麼安寧。喝喝酒,種種地,在亭里處理些小是小非,無風無雨,順順噹噹。如今,一天到晚憂心忡忡,安危不定,這是何苦來著。情緒低落之時,覺得萬事都不如意。但是,他又轉念道:自古以來成龍成鳳的人都是這麼過來的,我又怎能例外呢?“報大王,大將軍派人送信來了!”
一聲喊叫把漢王從沉思中驚醒,他一下子從臥榻上驚坐起來,立起身道:“快,快請他進來。”
“報大王,大將軍讓我稟告大王,我軍近日與楚軍三戰三捷!”漢王認得,來人是韓信的一個偏將。
“快說詳情!”
漢王一陣歡喜,令左右送上一杯水後,命令道。
“楚軍八天前抵滎陽城外,大將軍帶兵趁楚軍立足未穩迎頭痛擊,楚軍疲憊之下大敗,死傷三千人。兩天後,大將軍追到鄭京,在鄭京郊外與楚軍大戰一場,殲敵兩千多。三天後,楚兵逃到索城,大將軍在索城設下一個包圍圈,楚兵又丟下了三四千具屍體。三戰三勝,我軍士氣大振。”
“大將軍勞苦功高,接下去將如何部署?”
漢王頓時大怒道:“我情願把關東之地分與豪傑,卻不知何人能破楚立功,享受這關東沃土!”
張良慢慢站起身來——自從從韓返漢以來,他一直體弱多病,未曾獨自領兵打過仗。作為謀臣,他深感自己對漢王陷入目前的境地有責任。“大王,臣以為,當今天下能叱吒風雲於殺場以助大王者,只有三個人,一是九江王英布,此人雖為項王所封,卻與項王有隙;二是昌邑人彭越,此人助齊反楚,有一番不凡戰績;三是大將韓信。前二人大王可以利相招而來,與韓信聯合。若大王將關東之地分封此三人,定會破楚。”
漢王面露喜色,片刻後卻道:“此乃破楚良策。韓信是本王屬將,彭越也關係較近,然不知那英布該派何人去勸說?”
眾人聞言,又都不說話了。誰都知道那英布為人粗俗,兇狠奸滑,弄不好就會命喪他手。漢王環顧四座,見眾人如此,不禁怒火又起:“像你們這樣的人,沒有夠得上可以共商天下大事的!”
“不知陛下此話指的是什麼?”漢王話音剛落,一個人應聲而起道。眾人一看,乃是漢王身邊新來不久的謁者隨何。“你願意為本王去勸說英布助我麼?”
“若大王不棄,臣願往!”隨何回答。
漢王喜形於色:“好,本王派你為使臣,帶隨從二十人前往九江!”
“謹遵王命!”隨何拜道。
第二天,隨何踏上了赴九江之路。
同時,韓信、彭越領漢王之命前往滎陽,他們將在那兒與漢王共商破楚大計。楚漢決戰的第二個浪潮開始掀動了。
漢王離開下邑,由梁至虞,又由虞到滎陽,一路風塵,卻不敢有絲毫怠慢。彭城之敗告訴他,機遇再好,若是放縱鬆懈,放縱慾望,也會導致滅頂之災。所以,一到滎陽他就與將士一道忙著安營紮寨,布置崗哨,四處派探馬去打探消息,整整忙了一夜。衛士已多次催促漢王歇息,漢王正要閉目養神片刻,突然一員大將踉蹌跌入帳來,倒在他的腳下大哭起來。
低頭一看,只見來人一襲喪服,全身素白,竟是同鄉故友王陵,連忙上前一步扶將起來,問:“王兄,快快請起,何故如此?”
只因一向稱王陵為兄長,此時尚未改口。不久前,讓王陵與另外二將打仗後去接自己的眷屬,如何會有這般光景。
王陵涕淚交流,嗚咽道:“那賊人項羽,我素來與他無冤無仇,只因我投於大王旗下,竟把臣老母擄去,逼得老母自殺不說,還把老母遺體煮了,這哪裡是人干出的事啊!”
漢王大驚,紅著眼睛問:“那項羽怎會如此歹毒?”
“大王,老母死前令人囑咐我,要我事漢無二。臣懇請大王撥一批人馬,讓臣與那逆賊決一雌雄,若不將那閻王碎屍萬段,臣絕不為人!”王陵抹去淚水,咬牙切齒地說。
“兄長且坐,多多節哀。我二人相處多年,情深義重,此仇一定要報。君有所不知,我的老父和妻子也被那項羽擄去了,不知是死是活。”
王陵抬起頭問道:“我前日聽說了,果真如此麼?”
“千真萬確!只是我軍剛剛吃了敗仗,正處於低谷階段。敵強我弱,眼下不是硬拼的時候,復仇之事,還當從長計議。”漢王說到這裡,臉上一片憂慮。
“大王,無論如何,我都會拼死相隨大王,以遵母命的。”說到母親,王陵的淚又落下來了。漢王一邊安慰,一邊細問,得知了王母自殺前後的詳情。
幾個月前,王陵見漢王力量壯大,可以做倚仗之人,就帶領自己的幾千人馬歸屬了漢王。那時,正是項王剛剛得知漢王還攻三秦之時。本來就是怒火中燒,又聽說王陵投了漢王,項王不禁惱羞成怒,發誓要親手殺掉王陵。
◎這不是要我們的命麼
幾日之後,韓信與蕭何等分別率兵來此。眾人分頭招兵買馬,不論老小弱幼,只要願意即可。清點人數,士卒又有了十幾萬之眾。
漢王大喜,對韓信道:“滎陽為河右要衝,只要扼住此城,就可阻擋楚兵西進,你統軍駐此,本王暫且帶一雙兒女回櫟陽去。”
韓信應令,立即分兵布陣,忙個不休。漢王則匆匆登程。一雙兒女雖在身邊,卻不能讓他內心安寧。一想到老父和妻子,他內心就焦躁不安,如火燒火燎一般。到了櫟陽,每日裡吃不香睡不安,思前想後,對自己目前處境怎麼也樂觀不起來。
兒子劉盈與女兒魯元對父親並不親近,他們年齡雖小,可是忘不掉前些日逃難路上父親多次把他們推下車的那一幕。姐弟二人一天到晚相伴著,手拉著手在一起玩耍。一天中午,漢王似睡非睡之中聽到姐弟倆在門口的樹下小聲說話。
“姐,你說爹是我們的親爹麼?”
“怎麼不是?當然是親爹。”
“那為什麼他要把我倆推下車去?這不是要我們的命麼?”
“爹是嫌車子太重了,跑得慢。”
“那也不能不要我們呀!娘不會這樣。爹的心有點狠,是吧,姐?”
“別說爹的事了,娘和祖父不知怎麼樣了。”
“我想他們,姐。”
“爹說他們會沒事的,別怕。”
……
忽然間,漢王感到有些悵然若失。當初在豐邑,在泗水亭,一切都是那麼愜意,那麼安寧。喝喝酒,種種地,在亭里處理些小是小非,無風無雨,順順噹噹。如今,一天到晚憂心忡忡,安危不定,這是何苦來著。情緒低落之時,覺得萬事都不如意。但是,他又轉念道:自古以來成龍成鳳的人都是這麼過來的,我又怎能例外呢?“報大王,大將軍派人送信來了!”
一聲喊叫把漢王從沉思中驚醒,他一下子從臥榻上驚坐起來,立起身道:“快,快請他進來。”
“報大王,大將軍讓我稟告大王,我軍近日與楚軍三戰三捷!”漢王認得,來人是韓信的一個偏將。
“快說詳情!”
漢王一陣歡喜,令左右送上一杯水後,命令道。
“楚軍八天前抵滎陽城外,大將軍帶兵趁楚軍立足未穩迎頭痛擊,楚軍疲憊之下大敗,死傷三千人。兩天後,大將軍追到鄭京,在鄭京郊外與楚軍大戰一場,殲敵兩千多。三天後,楚兵逃到索城,大將軍在索城設下一個包圍圈,楚兵又丟下了三四千具屍體。三戰三勝,我軍士氣大振。”
“大將軍勞苦功高,接下去將如何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