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漢王心頭一震:好一個睿智的老人,竟然有此高見!過去,我並沒把義帝當成自己的主子,更沒想到利用義帝之死大做文章,這裡的奧妙太多了。對付項羽,有正當的名義跟沒有正當的名義絕不相同。師出有名的一方理直氣壯,可鼓舞士氣;戴有罪名的一方理屈詞窮,易瓦解軍心。而今,我的實力比不上項羽,但是,如果我打出名正言順的堂皇旗號,即使不能給自己增添實力,也能給對方造成被動和干擾,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對方的力量。“說得太好了!”漢王不禁讚嘆,“如果沒有老先生的指教,我不會想到這些。好,本王封你為成侯!”內心激動,漢王脫口而出。

  “感激漢王封賞之恩。”董公叩拜道,神態依然自若。

  說做就做,漢王立即召集了隨行的文武群臣。一俟眾人到齊,漢王脫掉上衣光著脊背,淚流滿面地對大家說:“義帝為項王所殺,此乃我漢國之大悲。我要為義帝發喪,守喪三日!”

  話畢,竟嗚嗚哭出聲來。

  眾人先是一驚,接著也哭起來。

  過了一會兒,漢王擦去淚水,令道:“從即日起,我漢將聲討項王弒主之舉。”

  接著,令禮官朗讀《發使告諸侯書》。只聽上面寫道:

  “天下共立義帝,北面事之。今項羽殺義帝於江南,大逆不道。寡人親為發喪,諸侯皆縞素。悉發關內兵,收三河土地,南浮江漢以下,願以諸侯王擊楚之殺義帝者。”

  當下,漢軍上下群情激奮,紛紛稱道:“漢王真是正義之君,義帝並非我們漢國之主,只是名義上的長者,漢王卻親自為他守喪三日!”

  “古人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漢王如此深明大義,我等跟著他值得!”

  “多行不義必自斃!我們殺到楚國去,懲罰弒主的不義之人!”各諸侯王也先後收到了漢王的聲討書,紛紛表明擁護漢王。大逆不道是自古以來人人唾罵的,哪個會不表示自己對這種行為的堅決反對呢?於是,各路人馬陸陸續續聚到漢王身邊。

  也許是受董姓老翁的啟示,漢王想到還應採取一系列配合東征的相應措施。在關中及巴蜀,已擇立三老,大赦罪人,把秦王朝皇室苑囿闢為民田,但這只是在安定內部,爭取民心;外部各方怎麼辦?

  一天,漢王問張良道:“我欲派兵略邊地,你意下如何?”

  “大王,此事臣已思慮多日。安內攘外同等重要。西部、北部地域廣闊,是關中的屏障。擁有它,就消除了西部、北部的隱患,一般情況下就可高枕無憂了。”

  “然當此之際,略西部、北部必會分散一部分人馬,恐於擊楚不利。”漢王說出了自己的擔憂。

  “這個不難解決。西部、北部自二世死後,已陷入無主狀態,將領們基本上是各自為戰。且兵力不多,人心混亂,大王在東征楚國之前即可派兵收回。”

  “你是說本王應在攻楚之前平定那些地方麼?”

  “臣以為應該如此。這樣,既壯大自己,又穩定了後方,還起到震懾敵軍的作用。”張良顯得胸有成竹。

  幾天後,幾位將領分別受命奔隴西、北地、上郡而去。一個多月後,捷報頻頻傳來:各路皆已略定所到邊地。

  相應地,漢王在西部、北部分別設立了一系列郡縣:隴西、北地、上郡、渭南、河上、中地、河南等。放眼望去,大片廣闊地盤已列入漢本土版圖之中。

  轉眼間已是四月,漢王帶領大軍浩浩蕩蕩向楚國開去。剛離開洛陽三天。他忽然感到一種莫名其妙的心煩意亂。看到士兵們大多已脫盡了冬衣,而自己穿的還十分厚實,漢王心想:也許是天氣回陽,我穿得太多了吧。

  這天晚上,漢王一直忙到二更天才睡。躺下來,只覺全身酸痛,不禁自言自語:年歲不饒人哪!

  迷迷糊糊之中,從外面走進一個人來。看上去,此人身體單薄,似有老態。只見那人慢慢走到他的床前,輕聲喊道:“季兒,季兒!”

  他仔細一看,原來是他的母親。他吃驚地問:“娘,是您老么?”

  “季兒,是娘。”還是那麼慈祥溫柔的聲音。

  “娘,您老不是病死了麼?您老這是打哪來的?”

  一陣咳嗽聲。過了一會,老人喘息道:“季兒,娘沒死,娘只是換了個地方,到你祖父祖母那裡住去了,為的是侍候他們,他們年歲大了。”

  他看到娘還是死時模樣,面色蒼白而瘦削,只是頭髮全白了。“季兒,娘常跟著你哩,放不下心哪!今兒個娘是來看看你的。”

  “娘,您老有什麼要吩咐兒麼?”他知道母親的脾氣,很少對兒子提出什麼要求。

  “兒呀,自從你出生後,娘就知道你會有出息。如今你太忙了,也不容易。可是為娘的有一句話要說。”

  “請娘吩咐,兒定照辦。”

  “你在外面日子不短了,一個人太孤單。該把家小接來了。你爹年紀也大了,也該在你身邊。一個人沒有老小,就是沒有源的水啊!”

  “娘,兒知道了,您老坐會兒吧!”

  “兒呀,天不早了,天亮我就回不去了,你自己保重,娘走了。”

  “娘!”

  他喊叫一聲想上前拉住她,卻轉眼不見了她的身影,不禁嚇了一跳,大叫道:“娘!娘!”

  “大王,大王!你怎麼了!”

  幾個侍衛的聲音把他驚醒過來,環顧四周,才知剛才在夢中,看帳外,昏黃的燈光下,樹影婆娑,一片靜寂,什麼也沒有,一陣悵惘之情襲上他的心頭。

  老父為人憨厚,自從母親去世後他變了許多。常言道,少年夫妻老來伴。離開母親的陪伴,父親顯得孤獨、落落寡歡。常常在日落西山之際,他看到父親一個人坐在門口望著天邊發呆。以前,由於父親常訓斥他,他對父親沒有什麼好感,甚至有點厭煩。但是,看著父親孤單的神情,他心頭升起一種憐憫。也許是年紀大了,父親顯得格外疼愛孫子。他的一雙兒女最親近的人是祖父。父親沒有什麼錢,但常常給孩子買一點零食。只要孩子站在父親面前,父親的目光就變得靈活了。

  妻子呂雉也夠難的。一個女人領著一雙兒女,吃呀穿呀用呀,可不是容易供應的。老丈人把女兒嫁給他,至今可沒沾上什麼光,除常常補貼之外,就是擔驚受怕。這些年來,呂雉學會了各種農活,種、割、犁、鋤,樣樣都能拿得起放得下,連講話都是粗聲大氣了,哪裡還有什么小姐架子,都是生計所逼。能想像得出,呂雉每天都會在黃昏時向遠處眺望,盼望他平安,盼望他早日回家。

  第二天中午,他召來了薜歐和王吸。此二人都是他的部將。“你們二位即日引兵前往南陽,那兒有王陵駐紮。本王已修書一封與他,令他與你們一同前往沛邑,迎接本王的眷屬入關。”二人領命而去。

  薜歐、王吸剛剛離開,一封奏章從邊關飛送到了漢王手中,漢王打開一看,只見上面寫道:“河上塞已修繕完畢,隨時隨地可阻擋匈奴入秦。”閱畢,漢王喜形於色。原來,這是他制定的另一措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