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頁
仁波切比哥寧活佛年長三十多歲,二人卻相交莫逆、情誼深厚。當年正是因為折服於哥寧活佛的學識和性格魅力,仁波切才決定追隨活佛守護札熙寺,弘法利生。
1979年,哥寧活佛四十二歲英年早逝,多吉秋炯仁波切痛不欲生。他說:“本以為我會走在活佛前面。這麼好的人,這麼年輕就走了!眾生的福報太淺啊!現在我留在這個世界上已經沒有太大意義了。”不久,仁波切也示現圓寂。
他一生修持光明大圓滿的成就這時才向世人顯露:由於法體縮小,他戴的五佛冠從頭上滑落到肩部又滑落到腰間,最後仁波切比普通人都更加高大魁梧的身體縮小到一尺左右。在場的人還聽到天樂,看見光團、彩虹等瑞相。法體荼毗後出現大量吉祥舍利。
上師用他一生的經歷向我們宣示了無上大圓滿法不可思議的功德和力量,哪怕是一介凡夫,哪怕罪孽深重,只要對密法和上師具足信心,勵力懺悔,精進修持,就一定可以成就、解脫。
我到札熙寺後依然頑皮,雖然有哥寧活佛袒護,還是時不時受到寺廟管家的訓斥。因為經堂被毀,法事活動只能將就在寺廟的廚房裡舉行,參加的人稍多一點就顯得擁擠不堪。我年齡小、資歷淺,凡舉行活動都由我來當小卻本,負責擺放、拋撒食子、供品。開法會用的長號等法器擺在地上,按理說我每次出來進去都應該繞道而行,但由於擁擠,也由於懶惰和調皮,我有時會端著盤子從上面跨過去,管家看見總要把我教訓一頓。
開法會時,招福彩箭通常也由我來拿。可有幾次,法會開到中途,該彩箭上場了,卻怎麼也找不到彩箭。原來我扛著彩箭偷跑出去玩耍,走得太遠,玩得太高興,竟把法會的事給忘了。
我一方面貪玩調皮,常做出讓管家搖頭的事,另一方面卻又好學上進,不但聞思佛法積極,對相關活動的儀式、程序和技藝也很感興趣。記得我初到札熙寺,看見寺里的小活佛和小扎巴聚在廚房裡,有的念經,有的吹號,有的敲鼓,人人都有技藝在身,心裡非常羨慕。那時我覺得自己是天底下最悲慘的人了,什麼都不會。我決心努力學習,要像其他小扎巴一樣,法會上十八般技藝樣樣精通。
赤誠嘉參堪布非常喜歡我。他出身貴族家庭,性情淡定,對世俗生活毫無興趣。堪布一生歷經坎坷,受盡不公平待遇,卻永遠是那樣溫文爾雅、謙卑柔和。據他說,多蹇的命運恰是他解脫的最大助緣,因為面對打擊、折磨,他沒有一天放棄過修持菩提心。
有一次,他帶我去附近村里一戶人家超度亡靈。亡者的屍體橫在屋子中央,本來不大的房間就更加轉不開身了。我仍然是負責拋撒食子,進進出出都得繞著走。後來我終於忍不住,故伎重演,趁無人注意,捧著食子從亡者身上跳了過去。赤誠嘉參堪布看見了卻沒有批評我,過了一會兒才把我叫到一邊,指著亡者小聲對我說:“阿布,恭敬一點吧,他也是出家人呢。”
堪布是個快樂的人,出外傳法帶上我,最愛給我表演變戲法的遊戲,每次都要從他的嘎物盒裡“變”出一件加持品作為禮物送給我。
根本上師多吉秋炯仁波切圓寂,對堪布來說是巨大的打擊。原本體弱的他一病不起,很快也追隨上師而去。
短短几年間,我的三位恩師相繼離世,帶著無限的遺憾離開了人間。他們沒有等到札熙寺恢復的那一天。
哥寧活佛圓寂時不到四十三歲,赤誠嘉參堪布四十七歲,都是正當壯年,而我印象中他們卻都是老喇嘛了。不知是因為我那時年紀太小,看誰都覺得老,還是他們的一生遭受了太多苦難和折磨,所以過早地衰老、辭世。
失去導師,失去依怙。苦難讓我迅速成熟起來。直到這時我才開始明白為什麼赤誠嘉參堪布每次講到上師功德、眾生痛苦等內容時,都會痛哭流涕。上師的眼淚終於流進我那顆頑劣的心裡,從此我的心裡也有了淚。
離開札熙寺後,我到甘孜扎闊跟隨根容堪布學習《入行論》和《普賢上師言教》。堪布在札熙寺獲得學位並一直致力於為寺廟培養僧才,寺廟解散後,他才到扎闊。他很器重我,對我的法恩極大。後來我去佐慶熙日森和喇榮五明佛學院繼續求學,堪布則回到札熙寺,繼哥寧活佛之後,承擔起護持寺廟的核心重任。在根容堪布的帶領下,札熙寺終於開始恢復、重建。
堪布一面主持寺廟建築的修復,一面督促回歸的僧團精進聞思,並傾盡全力為僧眾修行提供助緣。在他不足十平方米的住所內,常年有五六位僧人在他的指導下共修五加行。他吃住全包,免去了修行者的後顧之憂。
我在外求學期間,每次回家鄉都必回札熙寺看望上師和道友,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見根容堪布。
我知道上師們在世間的停留有多麼短暫,每一次見面的機會都無比珍貴。然而,分別還是來臨了。
札熙寺修復工作開始不到兩年,根容堪布積勞成疾,示現圓寂。臨終前,他派人到五明佛學院,請我務必回去見他一面。我沒有想到這麼快又一位上師要離我而去。匆匆趕到上師身邊,他讓我握住他消瘦的手,對我說:“不論你將來走到哪裡,都不要忘記札熙寺,一定要盡力幫助札熙寺。”
根容堪布圓寂是在1985年。至此,札熙寺德高望重的老一代活佛、堪布全部圓寂了。一時間,沒有人再有足夠的威信把整個寺廟凝聚起來。
那時我二十三歲,正在喇榮五明佛學院跟隨大恩根本上師法王如意寶學習。我從來沒有忘記札熙寺的恩師們,但我既非活佛又非堪布,只是一個普通的出家人,我不知道怎樣以及何時才能幫助了卻他們的心愿。
年輕的我心滿意足地跟隨在法王如意寶身邊聞思修行,無憂無慮,那是我一生最快樂的時光。我常想:我們是多麼不幸,無數珍寶般的上師過早地離世,如流星划過夜空,我們只能遺憾地看那璀璨光芒隱沒的痕跡。然而我們又是幸運的,至少法王如意寶留下來了。因為他老人家在,我這個四處找尋佛法的遊子才停止了漂泊。
很多年後,我突然明白一個道理:哥寧活佛、根容堪布之所以把寺廟振興的希望寄托在我身上,是因為我將遇見並依止法王如意寶,憑藉法王如意寶不可思議的福德力,札熙寺將得以復興。
法王是眾生的如意寶。憑藉他不可思議的福德力,雪域高原無數寺廟、經院得以復興,無數新道場得以建立。他老人家一直關心著札熙寺,並通過我對寺廟的發展給予指導和建議。
1985年,札熙寺部分僧侶響應法王如意寶的號召,對寺廟進行整頓。
其實,為了保持僧團的清淨無染,自佛陀時代開始就不斷對僧團進行過整頓,兩千餘年來一直堅持這一傳統,將來也仍會繼續。即使如此,這次整頓還是引發了一些紛爭,擁護整頓的人備受打擊。
法王如意寶曾叮囑我:對於那些在最艱難的時刻給予我們支持的人,永遠不要忘記他們的情義。
經過近十年的反覆、曲折,札熙寺終於圓滿完成整頓,寺內外面貌一新,處處井然有序,僧團戒律清淨。人們到這時才完全體會到法王如意寶力排眾議、推進整頓的良苦用心,無論僧侶還是在家信眾都對法王如意寶生起了堅定的信心。
1979年,哥寧活佛四十二歲英年早逝,多吉秋炯仁波切痛不欲生。他說:“本以為我會走在活佛前面。這麼好的人,這麼年輕就走了!眾生的福報太淺啊!現在我留在這個世界上已經沒有太大意義了。”不久,仁波切也示現圓寂。
他一生修持光明大圓滿的成就這時才向世人顯露:由於法體縮小,他戴的五佛冠從頭上滑落到肩部又滑落到腰間,最後仁波切比普通人都更加高大魁梧的身體縮小到一尺左右。在場的人還聽到天樂,看見光團、彩虹等瑞相。法體荼毗後出現大量吉祥舍利。
上師用他一生的經歷向我們宣示了無上大圓滿法不可思議的功德和力量,哪怕是一介凡夫,哪怕罪孽深重,只要對密法和上師具足信心,勵力懺悔,精進修持,就一定可以成就、解脫。
我到札熙寺後依然頑皮,雖然有哥寧活佛袒護,還是時不時受到寺廟管家的訓斥。因為經堂被毀,法事活動只能將就在寺廟的廚房裡舉行,參加的人稍多一點就顯得擁擠不堪。我年齡小、資歷淺,凡舉行活動都由我來當小卻本,負責擺放、拋撒食子、供品。開法會用的長號等法器擺在地上,按理說我每次出來進去都應該繞道而行,但由於擁擠,也由於懶惰和調皮,我有時會端著盤子從上面跨過去,管家看見總要把我教訓一頓。
開法會時,招福彩箭通常也由我來拿。可有幾次,法會開到中途,該彩箭上場了,卻怎麼也找不到彩箭。原來我扛著彩箭偷跑出去玩耍,走得太遠,玩得太高興,竟把法會的事給忘了。
我一方面貪玩調皮,常做出讓管家搖頭的事,另一方面卻又好學上進,不但聞思佛法積極,對相關活動的儀式、程序和技藝也很感興趣。記得我初到札熙寺,看見寺里的小活佛和小扎巴聚在廚房裡,有的念經,有的吹號,有的敲鼓,人人都有技藝在身,心裡非常羨慕。那時我覺得自己是天底下最悲慘的人了,什麼都不會。我決心努力學習,要像其他小扎巴一樣,法會上十八般技藝樣樣精通。
赤誠嘉參堪布非常喜歡我。他出身貴族家庭,性情淡定,對世俗生活毫無興趣。堪布一生歷經坎坷,受盡不公平待遇,卻永遠是那樣溫文爾雅、謙卑柔和。據他說,多蹇的命運恰是他解脫的最大助緣,因為面對打擊、折磨,他沒有一天放棄過修持菩提心。
有一次,他帶我去附近村里一戶人家超度亡靈。亡者的屍體橫在屋子中央,本來不大的房間就更加轉不開身了。我仍然是負責拋撒食子,進進出出都得繞著走。後來我終於忍不住,故伎重演,趁無人注意,捧著食子從亡者身上跳了過去。赤誠嘉參堪布看見了卻沒有批評我,過了一會兒才把我叫到一邊,指著亡者小聲對我說:“阿布,恭敬一點吧,他也是出家人呢。”
堪布是個快樂的人,出外傳法帶上我,最愛給我表演變戲法的遊戲,每次都要從他的嘎物盒裡“變”出一件加持品作為禮物送給我。
根本上師多吉秋炯仁波切圓寂,對堪布來說是巨大的打擊。原本體弱的他一病不起,很快也追隨上師而去。
短短几年間,我的三位恩師相繼離世,帶著無限的遺憾離開了人間。他們沒有等到札熙寺恢復的那一天。
哥寧活佛圓寂時不到四十三歲,赤誠嘉參堪布四十七歲,都是正當壯年,而我印象中他們卻都是老喇嘛了。不知是因為我那時年紀太小,看誰都覺得老,還是他們的一生遭受了太多苦難和折磨,所以過早地衰老、辭世。
失去導師,失去依怙。苦難讓我迅速成熟起來。直到這時我才開始明白為什麼赤誠嘉參堪布每次講到上師功德、眾生痛苦等內容時,都會痛哭流涕。上師的眼淚終於流進我那顆頑劣的心裡,從此我的心裡也有了淚。
離開札熙寺後,我到甘孜扎闊跟隨根容堪布學習《入行論》和《普賢上師言教》。堪布在札熙寺獲得學位並一直致力於為寺廟培養僧才,寺廟解散後,他才到扎闊。他很器重我,對我的法恩極大。後來我去佐慶熙日森和喇榮五明佛學院繼續求學,堪布則回到札熙寺,繼哥寧活佛之後,承擔起護持寺廟的核心重任。在根容堪布的帶領下,札熙寺終於開始恢復、重建。
堪布一面主持寺廟建築的修復,一面督促回歸的僧團精進聞思,並傾盡全力為僧眾修行提供助緣。在他不足十平方米的住所內,常年有五六位僧人在他的指導下共修五加行。他吃住全包,免去了修行者的後顧之憂。
我在外求學期間,每次回家鄉都必回札熙寺看望上師和道友,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見根容堪布。
我知道上師們在世間的停留有多麼短暫,每一次見面的機會都無比珍貴。然而,分別還是來臨了。
札熙寺修復工作開始不到兩年,根容堪布積勞成疾,示現圓寂。臨終前,他派人到五明佛學院,請我務必回去見他一面。我沒有想到這麼快又一位上師要離我而去。匆匆趕到上師身邊,他讓我握住他消瘦的手,對我說:“不論你將來走到哪裡,都不要忘記札熙寺,一定要盡力幫助札熙寺。”
根容堪布圓寂是在1985年。至此,札熙寺德高望重的老一代活佛、堪布全部圓寂了。一時間,沒有人再有足夠的威信把整個寺廟凝聚起來。
那時我二十三歲,正在喇榮五明佛學院跟隨大恩根本上師法王如意寶學習。我從來沒有忘記札熙寺的恩師們,但我既非活佛又非堪布,只是一個普通的出家人,我不知道怎樣以及何時才能幫助了卻他們的心愿。
年輕的我心滿意足地跟隨在法王如意寶身邊聞思修行,無憂無慮,那是我一生最快樂的時光。我常想:我們是多麼不幸,無數珍寶般的上師過早地離世,如流星划過夜空,我們只能遺憾地看那璀璨光芒隱沒的痕跡。然而我們又是幸運的,至少法王如意寶留下來了。因為他老人家在,我這個四處找尋佛法的遊子才停止了漂泊。
很多年後,我突然明白一個道理:哥寧活佛、根容堪布之所以把寺廟振興的希望寄托在我身上,是因為我將遇見並依止法王如意寶,憑藉法王如意寶不可思議的福德力,札熙寺將得以復興。
法王是眾生的如意寶。憑藉他不可思議的福德力,雪域高原無數寺廟、經院得以復興,無數新道場得以建立。他老人家一直關心著札熙寺,並通過我對寺廟的發展給予指導和建議。
1985年,札熙寺部分僧侶響應法王如意寶的號召,對寺廟進行整頓。
其實,為了保持僧團的清淨無染,自佛陀時代開始就不斷對僧團進行過整頓,兩千餘年來一直堅持這一傳統,將來也仍會繼續。即使如此,這次整頓還是引發了一些紛爭,擁護整頓的人備受打擊。
法王如意寶曾叮囑我:對於那些在最艱難的時刻給予我們支持的人,永遠不要忘記他們的情義。
經過近十年的反覆、曲折,札熙寺終於圓滿完成整頓,寺內外面貌一新,處處井然有序,僧團戒律清淨。人們到這時才完全體會到法王如意寶力排眾議、推進整頓的良苦用心,無論僧侶還是在家信眾都對法王如意寶生起了堅定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