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
喬意低下頭,看到她雪白圓潤的腳指頭在開裂的紅色塑料鞋裡,十分可憐的樣子。他的心脹得滿滿的,趕緊騎上自行車逃跑開去。
轉眼是冬天,學期末的最後一節課,他對同學們念萊蒙托夫的《絕句》:凡是愛我的一切必定要毀滅,
或像我痛苦到最後一日。
我的意志同我的希望對立著,
我愛別人,卻怕也有人來愛我。
……
我不是感情而是行動的主人,
即使不幸——也讓我一個人去不幸。
一整個教室的人,他眼裡卻只有她一個聽眾。為了這一個小小的聽眾,他把心都掏出來了。他的聲音在房間裡激起迴響,字句在他的胸腔里激盪。他感覺到自己鼻腔的酸楚,他索性任憑淚水肆意,紙上的字跡變得模糊。
那次期末,一向以嚴厲著稱的他,給包括她在內的所有學生都打了史無前例的高分。
除夕夜,他邀請本系寒假不回家的男生來他的宿舍吃涮羊肉。開始男生們還很侷促,誰也不肯陪他喝酒,羊肉熟了,虛讓一番,先孝敬給他。他看大家實在死板,就添油加醋地講了自己大學時候的情事娛樂大家,這才打開局面。又在男生們的慫恿之下,講了一個圈子裡頗有名氣的中年女詩人如何挑逗他,把他們聽得羨慕躁動,紛紛敬他酒。
他微醺,從書架上找出一本人體攝影的圖冊。男生們虔誠地傳閱著這本書,黑白陰影里的大腿和乳房。二十瓶啤酒很快就喝完了,他讓課代表——一個聰明驕傲的男孩兒去買酒。男孩兒一開門,忽然看到她站在門口。
她穿一件白色羽絨服,長發燙成蔓延的大卷,雲鬢嵯峨,倒不顯得成熟,只越發覺得她瘦小。她慌張地介紹手上兩個大鐵飯盒裡是自己包的餃子。
喬意問:“你怎麼知道今天我們聚會?”他聲音很大,緊緊地捏著酒杯。
來了一個女孩兒,氣氛立刻發生微妙的變化。那本滿是裸女的書被匆忙地扔在了桌底。不知誰帶頭開始跳舞,高高瘦瘦的男孩兒們,像螳螂一樣揮舞雙臂,吸引雌性的注意。羊肉的膻氣和蒸騰的荷爾矇混合,房間裡一股腥氣。
他眯起眼睛,想像自己是站在動物園柵欄外的遊客,往裡丟了塊肉,看小獸們爭破頭。可這或許是他的幻覺,他愛她,所以覺得所有人都愛她,他覺得自己才是可笑的那個,喝了口酒,燒灼得很,眼淚都辣出來了。
“你也去跳啊。”隔著桌子,他對她笑道。
她很鎮定地看著他,眼神里第一次出現輕蔑,嘲笑他刻意與她劃清界限的徒勞。他逃不了,他們都逃不了。
這時,一直坐在她身邊的課代表起身拿起靠在書架上的吉他,錚錚彈唱:“我曾經問個不休,你何時跟我走——”
少年的聲音平平得沒有什麼起伏,聽著很遠,像是來自草原另一邊的呼聲,忽然變得很近,仿佛微風中棕櫚葉的撫摩。男孩兒當然是唱給她的,房間裡的所有人都歡呼起來。
喬意感覺到自己的雙腿用力支撐起身子,走到少年身邊,一隻手搭著他的肩膀,另一隻手握成拳頭,重重地朝著他鼻樑正面揮去。
“這一拳也打穿了我和她之間隔著的紙。”喬意說。
“然後呢?”井上忍問道。
“我不想講了。”喬意說。他感到有些惱怒,這些回憶對他來說又有什麼用呢?
“你必須講完。”井上忍的聲音忽然變得很嚴肅。
直到這時,喬意才感受到她身上的那股日本血液,令人生畏地執著。
兩人沉默,僵持良久。他感覺到井上忍在靠近,水在流向他。他感到她站在他的對面,氣息靠得很近。他只要往前一探,就能倉促而熟練地給她一吻。
“我們的嘴唇很像。”喬意囈語道。
“我們?”半晌,井上忍羞澀地問道。
“不是,我和她。”喬意說。當然是她,那個記憶里的舊鬼魂。
他和她的嘴唇相似得可笑,唇似彎弓,飽滿厚實。可她的嘴唇永遠冰涼,吻她像是親吻鏡子。為了避人耳目,她總是深夜偷偷跑到他的宿舍,兩人遲疑地親熱一會兒,好像都懷疑對方不是真的。他甚至連隔著衣服撫摩她都小心翼翼。對女人,他一輩子再沒有過那樣的耐性。
“等我畢業了,就好了。”她總是這樣說。
於是,“畢業”就成了兩個人心心念念的目標,一遍遍地重複,反而越發覺得渺茫。他有時悲傷得要發瘋,覺得那天永遠不會來。
“結果竟然真的和我們的預感一樣。”喬意說。
“那件事發生了。”井上忍說。
那不是一件事,而是整個無比刺激也無比疲憊的夏天。他作為學校里的思想先鋒自然不能錯過,他記得自己站在高處,拿著大喇叭朗誦胡風的詩句。他記得她總來廣場看他,周圍是人聲和音響的巨大聲浪,仿佛要把天地震碎。趁諸神恍惚,他們偷竊溫存,私訂終身。他還記得黃昏的公園裡傳來鮑勃·迪倫吟唱的《地下鄉愁藍調》。
“You don't need a weatherman to know which way the wind blows(你不需要一個天氣預報員來告訴你風往那邊吹).”在如同被猛烈晃動過的雞尾酒一樣混沌的記憶里,只有這句歌詞刻骨銘心。
所有人都知道風往哪邊吹,吹向失敗。
他沒來得及向她道別,就開始了逃亡之路。騎自行車到火車站——太疲憊了,幾乎一邊騎一邊睡。他買了一張到南方家鄉的火車票。火車剛剛開動,他就意識到自己不能回家,於是在中間的某站就下了車。坐了一天一夜的船,上岸之後,隨機買了一張公共汽車票,到了一座他從來沒有聽說過的小城市。
他在那個陌生的小城市待了幾個月。風聲平息後繼續南下,去了南部沿海城市的廣播電台,當了電台主持。
第四章
有大聲談笑的聲音靠近,似乎是幾個喝醉的日本人正打算進入這黑暗的溫泉。嘈雜聲把喬意從沉溺的回憶中叫醒,他每一個毛孔都在警覺。那群人在門外議論了一會兒,打消了主意,木屐的嗒嗒聲終於遠去了。
“真沒想到就這樣結束了。”井上忍說。
喬意再次被她輕鬆的語調刺痛了。聽故事的人永遠是最無情的。聽故事的人不會知道,那個夏天是如何沉重地壓在他的生活、寫作、性格上,讓他至今都時常恍惚恐懼,無法坦然與人交流。不,這些她都無法完全理解。
那麼他為什麼還要講給這個陌生人聽?難道純粹為了用自己離奇的經歷去討好她?不,他是為了自己。為了自己終於能夠用第一人稱敘述那個故事,而不是躲在幕後。他必須將不想回憶的那些事重述,為忘記的人賦予語言,把走過的那條路再走一遍,才能從沉重的記憶中逃離出來。
“不,還沒有結束。”喬意說。
大半年之後的初春,他與她重逢了。在一條狹窄得不得不快速通過的街道上,他們相向而行。幾乎同時,他們毫不掩飾地盯著彼此短時間內發生劇烈變化的臉。
轉眼是冬天,學期末的最後一節課,他對同學們念萊蒙托夫的《絕句》:凡是愛我的一切必定要毀滅,
或像我痛苦到最後一日。
我的意志同我的希望對立著,
我愛別人,卻怕也有人來愛我。
……
我不是感情而是行動的主人,
即使不幸——也讓我一個人去不幸。
一整個教室的人,他眼裡卻只有她一個聽眾。為了這一個小小的聽眾,他把心都掏出來了。他的聲音在房間裡激起迴響,字句在他的胸腔里激盪。他感覺到自己鼻腔的酸楚,他索性任憑淚水肆意,紙上的字跡變得模糊。
那次期末,一向以嚴厲著稱的他,給包括她在內的所有學生都打了史無前例的高分。
除夕夜,他邀請本系寒假不回家的男生來他的宿舍吃涮羊肉。開始男生們還很侷促,誰也不肯陪他喝酒,羊肉熟了,虛讓一番,先孝敬給他。他看大家實在死板,就添油加醋地講了自己大學時候的情事娛樂大家,這才打開局面。又在男生們的慫恿之下,講了一個圈子裡頗有名氣的中年女詩人如何挑逗他,把他們聽得羨慕躁動,紛紛敬他酒。
他微醺,從書架上找出一本人體攝影的圖冊。男生們虔誠地傳閱著這本書,黑白陰影里的大腿和乳房。二十瓶啤酒很快就喝完了,他讓課代表——一個聰明驕傲的男孩兒去買酒。男孩兒一開門,忽然看到她站在門口。
她穿一件白色羽絨服,長發燙成蔓延的大卷,雲鬢嵯峨,倒不顯得成熟,只越發覺得她瘦小。她慌張地介紹手上兩個大鐵飯盒裡是自己包的餃子。
喬意問:“你怎麼知道今天我們聚會?”他聲音很大,緊緊地捏著酒杯。
來了一個女孩兒,氣氛立刻發生微妙的變化。那本滿是裸女的書被匆忙地扔在了桌底。不知誰帶頭開始跳舞,高高瘦瘦的男孩兒們,像螳螂一樣揮舞雙臂,吸引雌性的注意。羊肉的膻氣和蒸騰的荷爾矇混合,房間裡一股腥氣。
他眯起眼睛,想像自己是站在動物園柵欄外的遊客,往裡丟了塊肉,看小獸們爭破頭。可這或許是他的幻覺,他愛她,所以覺得所有人都愛她,他覺得自己才是可笑的那個,喝了口酒,燒灼得很,眼淚都辣出來了。
“你也去跳啊。”隔著桌子,他對她笑道。
她很鎮定地看著他,眼神里第一次出現輕蔑,嘲笑他刻意與她劃清界限的徒勞。他逃不了,他們都逃不了。
這時,一直坐在她身邊的課代表起身拿起靠在書架上的吉他,錚錚彈唱:“我曾經問個不休,你何時跟我走——”
少年的聲音平平得沒有什麼起伏,聽著很遠,像是來自草原另一邊的呼聲,忽然變得很近,仿佛微風中棕櫚葉的撫摩。男孩兒當然是唱給她的,房間裡的所有人都歡呼起來。
喬意感覺到自己的雙腿用力支撐起身子,走到少年身邊,一隻手搭著他的肩膀,另一隻手握成拳頭,重重地朝著他鼻樑正面揮去。
“這一拳也打穿了我和她之間隔著的紙。”喬意說。
“然後呢?”井上忍問道。
“我不想講了。”喬意說。他感到有些惱怒,這些回憶對他來說又有什麼用呢?
“你必須講完。”井上忍的聲音忽然變得很嚴肅。
直到這時,喬意才感受到她身上的那股日本血液,令人生畏地執著。
兩人沉默,僵持良久。他感覺到井上忍在靠近,水在流向他。他感到她站在他的對面,氣息靠得很近。他只要往前一探,就能倉促而熟練地給她一吻。
“我們的嘴唇很像。”喬意囈語道。
“我們?”半晌,井上忍羞澀地問道。
“不是,我和她。”喬意說。當然是她,那個記憶里的舊鬼魂。
他和她的嘴唇相似得可笑,唇似彎弓,飽滿厚實。可她的嘴唇永遠冰涼,吻她像是親吻鏡子。為了避人耳目,她總是深夜偷偷跑到他的宿舍,兩人遲疑地親熱一會兒,好像都懷疑對方不是真的。他甚至連隔著衣服撫摩她都小心翼翼。對女人,他一輩子再沒有過那樣的耐性。
“等我畢業了,就好了。”她總是這樣說。
於是,“畢業”就成了兩個人心心念念的目標,一遍遍地重複,反而越發覺得渺茫。他有時悲傷得要發瘋,覺得那天永遠不會來。
“結果竟然真的和我們的預感一樣。”喬意說。
“那件事發生了。”井上忍說。
那不是一件事,而是整個無比刺激也無比疲憊的夏天。他作為學校里的思想先鋒自然不能錯過,他記得自己站在高處,拿著大喇叭朗誦胡風的詩句。他記得她總來廣場看他,周圍是人聲和音響的巨大聲浪,仿佛要把天地震碎。趁諸神恍惚,他們偷竊溫存,私訂終身。他還記得黃昏的公園裡傳來鮑勃·迪倫吟唱的《地下鄉愁藍調》。
“You don't need a weatherman to know which way the wind blows(你不需要一個天氣預報員來告訴你風往那邊吹).”在如同被猛烈晃動過的雞尾酒一樣混沌的記憶里,只有這句歌詞刻骨銘心。
所有人都知道風往哪邊吹,吹向失敗。
他沒來得及向她道別,就開始了逃亡之路。騎自行車到火車站——太疲憊了,幾乎一邊騎一邊睡。他買了一張到南方家鄉的火車票。火車剛剛開動,他就意識到自己不能回家,於是在中間的某站就下了車。坐了一天一夜的船,上岸之後,隨機買了一張公共汽車票,到了一座他從來沒有聽說過的小城市。
他在那個陌生的小城市待了幾個月。風聲平息後繼續南下,去了南部沿海城市的廣播電台,當了電台主持。
第四章
有大聲談笑的聲音靠近,似乎是幾個喝醉的日本人正打算進入這黑暗的溫泉。嘈雜聲把喬意從沉溺的回憶中叫醒,他每一個毛孔都在警覺。那群人在門外議論了一會兒,打消了主意,木屐的嗒嗒聲終於遠去了。
“真沒想到就這樣結束了。”井上忍說。
喬意再次被她輕鬆的語調刺痛了。聽故事的人永遠是最無情的。聽故事的人不會知道,那個夏天是如何沉重地壓在他的生活、寫作、性格上,讓他至今都時常恍惚恐懼,無法坦然與人交流。不,這些她都無法完全理解。
那麼他為什麼還要講給這個陌生人聽?難道純粹為了用自己離奇的經歷去討好她?不,他是為了自己。為了自己終於能夠用第一人稱敘述那個故事,而不是躲在幕後。他必須將不想回憶的那些事重述,為忘記的人賦予語言,把走過的那條路再走一遍,才能從沉重的記憶中逃離出來。
“不,還沒有結束。”喬意說。
大半年之後的初春,他與她重逢了。在一條狹窄得不得不快速通過的街道上,他們相向而行。幾乎同時,他們毫不掩飾地盯著彼此短時間內發生劇烈變化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