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礙。因此我要教導的方法是,讓你的內在不再被‘煩惱’捆綁,而當這個從內在解脫的能力成熟了,不論外境如何來襲,你的內在絲毫不會受到捆綁。因此,‘由內在解決’才是最釜底抽薪的終極辦法。“

  此時,禪堂里的四十位同學臉上都露出了無限嚮往的神情,講師看了就說:‘在這兩天的閉關禪中,我會讓你們體會到這種境界,哪怕只是短短的三秒鐘,各位也就值回票價了!”

  註:克里斯多福·孟是我二00八年得到的最佳禮物,而二00九年初,老天又給了我一個大禮物——黃庭禪。這裡談到的觀點,是我參加黃庭禪的禪修班,以及看黃庭禪的創辦人張慶祥的書總結出來的。我建議在台灣的讀者一定要找機會去體驗一下!

  37拿槍的禪師——觀黃庭的氣機起伏

  接下來的課程中,助教播放了一些介紹黃庭禪基本觀念的教學影片,幸雄這才知道,黃庭真的不是人名,而是古人說的一個身體部位,就是胸口的正中央。在放映片子的過程中,幸雄很驚訝自己沒有預期中的昏昏欲睡,反而興致盎然,因為所謂的黃庭禪,居然就是情緒管理的究竟方法,正好切合幸雄的需求。

  基本上,黃庭禪的觀點是:無論我們當下升起的是哪一種情緒,也無論你當時覺得哪裡不舒服(頭痛、背緊繃、脖子僵硬、腿酸痛),所有的情緒都會在你的黃庭中造成氣血的波動。情緒本身是無礙的,造成我們痛苦的其實是我們對它的抗拒——再縮小範圍來說,是我們對黃庭中氣血動盪感到不安才造成痛苦、煩惱的。

  講師在影片中引經據典地證明中國的古書中,有多處記載了“黃庭”,而它的位置,就在我們胸口正中央、兩辱中間、大約一寸見方的那一小塊區域,深入皮下幾寸。

  讓幸雄覺得有趣的是下面這一段話:

  “人們總以為情緒是由腦中的想法所引發的,然而這只是一部分的原因而已。想法必須有黃庭中一丁點的氣血起伏互相配合、推波助瀾,才能成為煩惱。如果少了胸中這一丁點感受,腦袋再怎麼想,也不會成為煩惱的。例如你的腦袋告訴自己不要生氣、不要生氣,但是如果胸中的氣血一直起伏不定的話,這腦袋

  中的想法是沒有用的,你還是照常生氣,一直要等到氣血平復之後,才能平靜下來。

  “反之,若是你的胸中很平靜,你卻一直告訴自己要生氣、要生氣,如果胸中氣血不配合,再怎麼裝也無法讓你真正生氣的。由此可知,在情緒的領域來說,腦袋中的思想,或是你所聽見、看見的,都只是配角而已,情緒真正的主角是胸中潮起潮落的氣血,不是別的。”

  “這是真的嗎?”幸雄心想,如果煩惱的關鍵就只在於我們胸口的這一點氣血的起伏,那麼對於幸雄來說,真是天大的好消息啊。只是,只是,這胸口的起伏要怎麼樣去感應啊?如果感受到了,是不是用自我安撫的方法來消除它呢?

  幸雄滿腔疑問,恨不得立刻找個人來問問。他偷看一眼坐在女生區的向東,瘦弱的向東此刻包在大大的禪服里,顯得格外嬌小。

  向東則是興奮之情溢於言表。畢竟受過唯物主義的薰陶,向東覺得這種把看不清摸不著的情緒,解釋為肉體感受得到的氣血振盪的說法,實在太有幫助了。如果這是真的,那麼從情緒煩惱的枷鎖當中解脫出來,也是指日可待了。

  好不容易又盼到講師出現了。講師一上台就說:“很多人來到這裡,都說他們感受不到黃庭。所以在這短短的兩天裡面,我們除了提供一些基本知識外,最主要就是幫助大家感受黃庭。

  “黃庭,就是很多人說的心輪,古人所謂的‘方寸大亂’,那個方寸,指的就是黃庭。”他看看大家,然後繼續說:“你們現在可以試試看,呼出一口氣之後,儘量先別吸氣,到了非吸氣不可的時候再吸,看看有什麼感覺。”

  幸雄試了。當胸口已經憋不住的時候,他猛然吸氣,居然嗆了一下,咳了半天。

  張講師看到幸雄的窘樣,諒解地笑笑,“沒關係,慢慢來。

  剛才那個叫你吸氣的就是黃庭!”

  語畢,他居然從桌上的一塊布下方拿出一把大衝鋒鎗。幸雄心想:“這真是奇怪了!這個禪師上課拿的不是禪棒,居然是這麼大的一把槍!”

  張講師挺著槍,告訴大家:“這是一把空氣槍,被打到的時候會有強烈的氣感,但是不痛。它的聲音很大,”說著他就砰砰地連開兩槍,嚇了向東一跳,“會讓你的黃庭很不舒服。我現在就來訓練你們觀黃庭。請大家圍個圓圈站好,背對著我。”

  學員們就像等著上刑場的人一樣,乖乖地圍成一圈,講師拿著槍在中間繞著圈子走。“我走路的時候會發出腳步聲,走到你附近時,我可能會給你一槍,也或許是給你旁邊的人一槍。沒有關係,就把注意力放在你胸口的正中央,看看它有什麼起伏。”

  幸雄心口怦怦直跳,剛才要他吸氣的地方也是這裡,難道這就是黃庭?才這麼想的時候,講師就在一旁說了:“如果你覺得

  黃庭跳得很快,那其實不是黃庭在跳,是你的心臟啦!黃庭的感覺比較細微、含蓄——緊緊的、麻麻的、熱熱的、痒痒的。”

  話音一落,講師一槍打在幸雄身上,幸雄感覺自己的胸口一緊,然後能量向四周散開,隨之而來的,是高度緊張之後的鬆弛,因為講師已經走遠啦。

  向東則是感覺那種緊張、恐懼是在自己的四肢,手腳冰涼而且發麻。當講師的腳步聲靠近時,真的有那種又驚恐又期待的痛苦,胸口正中央也是緊繃到不行,讓她很不舒服,甚至想逃離現場。

  這時講師的聲音又響起了:“用平等心來感受你黃庭的起伏震盪,不要附加任何想法或價值判斷上去,也就是說,不要有分別、取捨。你不必喜歡它,也不必討厭它,它只是我們身體上自然的氣機震盪,怎麼來,怎麼去。就像天上的白雲一樣,讓它自在,你就會自在。”

  於是向東開始觀照自己黃庭內的動靜。她發現,一旦能夠以不批判的心看著胸口的激盪起伏,那麼雖然她的黃庭隨著老師來來去去的腳步而起起伏伏,卻跟她——這個觀察者!—毫無關係。她可以用一種超然的立場來看待這些氣血的波動,感覺好極了!原來,自己的恐懼和憤怒等負面情緒,都可以這樣拉開距離來看待!

  38相同的感受,不同的標籤——內在不安的起源“剛才你們很多人都已經體會到了黃庭的動盪,現在我們要進一步地告訴你們,怎麼樣去接納黃庭的動盪,並與之和平共處。”講師繼續苦口婆心地教導。

  “很多心靈成長或心理勵志的課程都鼓勵大家,在感受到內在的不安之後,用各種方式去平撫你們的負面情緒。你們的經驗如何呢?”講師問。

  “是啊,”幸雄立刻回答,“我以前學過一種自我安撫的方法,就是教我們用呼吸去安撫自己的負面情緒,然後呼求光和愛來整合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