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
圖特說:“你們兩人資質都很好,但幸雄這次接收到的彩蛋,威力比你的大上數十倍,他有點招架不住了。”
幸雄看到向東這麼關心他,心裡有些安慰,終於開口說話了:“我前妻要把孩子帶到美國去念書。”
向東“哦!”的一聲,心裡著實為幸雄感到難過。
忽然間,幸雄抬起頭對圖特說:“我知道這是我創造出來的一個彩蛋,想讓我從中收回自己隱藏的力量。我也知道我不是這具血肉之軀,我的真實面貌要高超多了,但是,但是……”幸雄在此打住,不知道該怎麼接下去。“我……我無法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負面情緒,怎麼辦?”
圖特柔聲地開口,就像在安慰一個跌倒之後正在哭泣的孩子:“我了解,我了解,你需要一個對治負面情緒的強而有力的工具。”接著他突然轉身對向東說:“向東,下個周末你到台灣去。”
向東聽了大吃一驚。“去台灣?大陸人要去很難耶。”
圖特回答:“不用擔心,我會安排。你陪幸雄去上一堂課,會讓你們受益無窮。”
第二天上班,向東驚訝地發現,公司居然早就安排好要她去台灣參加一個海峽兩岸的人力資源研討會,而且就在圖特老師指定的那一周。向東決定多請兩天假,去上圖特老師介紹的課程,同時看看幸雄出生、成長的地方。
她用簡訊通知了幸雄,海峽那端的幸雄總算帶著些笑意地回覆:“太好了!我去機場接你!”
36平安喜悅在哪裡?——由內在解脫煩惱
幸雄的凌志跑車在台北近郊的新店山路上奔馳著。向東好奇地一直向外張望,她覺得台灣的山真是美麗,那麼青翠,那麼油亮滋潤,跟北方枯燥斑黃的山景全然不同。
幸雄則是一肚子納悶,圖特怎麼會指引他到這個鳥不生蛋的地方求教?求教於誰啊?他上網查了資料,什麼中嶺山禪院黃庭禪(注),奇怪,居然叫他來學禪?幸雄需要的不是枯禪,而是情緒的管理和對治啊!
帶著滿腔的疑惑,幸雄將車子滑進中嶺山禪院的停車場。
向東一下車,就被周圍環繞著的滿山翠綠給吸引了,這裡真美啊!
幸雄隨後下車,看到雲霧裊繞、居高臨下的美麗風光,也張大了嘴。沒想到距離台北巿區一個小時車程的山裡,居然有這麼美麗的風景。
禪院的志工人員看見他們到了,熱忱地表示歡迎。安排好住宿,穿上灰撲撲的禪服,幸雄坐在禪堂當中,覺得自己儼然是個有道行的修道人了。
剛開始,助教們解釋了這兩天閉關禪修的大致作息。幸雄一聽五點就要起床,差點站起來走人,但隨即一想,也不過就是一、兩個早上嘛,忍耐一下就過去了。
在眾人的期待下,中嶺山禪院的創辦人張講師終於出現了。
向東打量這位年紀不大的禪師,他看起來最多四十來歲,清癯的面孔,炯炯有神的雙眼,說話的時候嘴角和眼梢都在微笑。
連幸雄也感受到從張講師的內在流露出來的喜悅和自在,這是他衷心嚮往的。幸雄不由得坐直了身體,靜心聽他說話,像個等待老師發落的小學生。
張講師開口了。他首先問候大家,並解釋自己不姓黃,而是姓張,“黃庭禪”是他所創的。接著,他直截了當地說:“很多人來到這裡,都是想追求內心的平安和喜悅。其實,這是我們人類最大的一個困惑,我們也稱它為‘迷思’。”
他看到正襟危坐的幸雄,就問他:“你的平安喜悅發生在哪裡?內在還是外在?”
幸雄老老實實地回答:“內在!”
“好!”講師又問,“那麼,當你失去了你的平安和喜悅,是在外面失去的,還是在內在失去的?”
幸雄還是像小學生一樣乖乖地回答:“內在!”
“很好。”講師點頭。“那,如果你想找回你失去的平安和喜悅,是要從外面找,還是在內在找?”
幸雄已經變成一隻鸚鵡了:“內在!”
“沒錯,但是你們看看,”講師無奈地說,“世界上的人每當內心有痛苦和負面情緒時,他們是往內心去尋找安寧呢,還是試圖去擺平外在引起他們情緒波動的人事物?”
幸雄想到那天晚上,他真是氣得差點動手打他的前妻曉菲,顯然他認為如果把這個障礙消除了,他就可以獲得平靜。
講師繼續說:“很多人以為只要他們能掌控生活中的大小事情,就可以高枕無憂了。但事實上,無論你如何控制外在的人事物,只要你內在的動盪和戰爭不消弭,你就無法獲得永遠的平安和喜悅。關鍵就是這個‘內在’!”
“所以,”講師朗聲地說,“讓我們煩惱不堪的罪魁禍首,不是外在的境遇或腦袋中的想法,也不是身體的感受,而是來自我們的內心!”
向東已經忍不住了,她舉手發問:“講師,你說的我也同意,但我們的煩惱有時的確是因外境而起的。比如說,前一分鐘我坐在這裡好好的,然後我突然想到下周我有一個重要的會議必須做準備,我會立刻感到焦慮。又比方說,如果此刻我的肚子突然痛起來,那麼,從我來到這個山上之後所感受到的平靜與喜悅,立刻就會化為烏有,不是嗎?”
向東清晰的邏輯和慡朗的京片子,引起不少同學的矚目,也有很多人點頭附議。幸雄坐在一旁,覺得挺驕傲的。
講師帶著嘉許的眼光看著向東。“你說的沒錯。但是你有沒
有想過,你的這些反應都是在無意識之中日積月累養成的積習?
而且對你而言,它們並不是最好的、有意識的選擇?比方說,你的焦慮能讓你現在就去準備會議所需的資料,或是讓你準備得更好嗎?你為肚子痛煩惱,會讓它比較不痛嗎?”
向東若有所思地搖搖頭。
講師轉向大家。“當那些外在的境遇都被你們擺平之後,就再也不會有煩惱了嗎?看看那些要什麼有什麼的人,他們真的不再煩惱了嗎?”
有人在台下小聲地回答:“比爾·蓋茲也有一堆煩惱。”
講師點頭。“好!如果今天我們課程的主題是在探討‘引起煩惱的原因’,那麼‘外境’當然是必須探討的主角之一。但是別忘了,今天我們探討的主題是要去除‘煩惱’,而不是聚焦在去除那些引發煩惱的原因上,因為引發煩惱的原因永遠也解決不完!”
幸雄搔搔頭問:“可是……如果不去除引發煩惱的因素,那我的煩惱不是會一再地發生嗎?“
“從外面去除讓你煩惱的誘因,“講師解釋道,”即使有所收穫也是短暫的。但是如果可以做到內在就沒有煩惱,那就可以一勞永逸了。舉例來說,一個體弱多病的人,就算再怎麼努力防範任何可能引發病痛的外因,效果還是不如增強自己的免疫力;當內在有了抗體之後,外面再多的病菌都不會對你造成任何妨
幸雄看到向東這麼關心他,心裡有些安慰,終於開口說話了:“我前妻要把孩子帶到美國去念書。”
向東“哦!”的一聲,心裡著實為幸雄感到難過。
忽然間,幸雄抬起頭對圖特說:“我知道這是我創造出來的一個彩蛋,想讓我從中收回自己隱藏的力量。我也知道我不是這具血肉之軀,我的真實面貌要高超多了,但是,但是……”幸雄在此打住,不知道該怎麼接下去。“我……我無法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負面情緒,怎麼辦?”
圖特柔聲地開口,就像在安慰一個跌倒之後正在哭泣的孩子:“我了解,我了解,你需要一個對治負面情緒的強而有力的工具。”接著他突然轉身對向東說:“向東,下個周末你到台灣去。”
向東聽了大吃一驚。“去台灣?大陸人要去很難耶。”
圖特回答:“不用擔心,我會安排。你陪幸雄去上一堂課,會讓你們受益無窮。”
第二天上班,向東驚訝地發現,公司居然早就安排好要她去台灣參加一個海峽兩岸的人力資源研討會,而且就在圖特老師指定的那一周。向東決定多請兩天假,去上圖特老師介紹的課程,同時看看幸雄出生、成長的地方。
她用簡訊通知了幸雄,海峽那端的幸雄總算帶著些笑意地回覆:“太好了!我去機場接你!”
36平安喜悅在哪裡?——由內在解脫煩惱
幸雄的凌志跑車在台北近郊的新店山路上奔馳著。向東好奇地一直向外張望,她覺得台灣的山真是美麗,那麼青翠,那麼油亮滋潤,跟北方枯燥斑黃的山景全然不同。
幸雄則是一肚子納悶,圖特怎麼會指引他到這個鳥不生蛋的地方求教?求教於誰啊?他上網查了資料,什麼中嶺山禪院黃庭禪(注),奇怪,居然叫他來學禪?幸雄需要的不是枯禪,而是情緒的管理和對治啊!
帶著滿腔的疑惑,幸雄將車子滑進中嶺山禪院的停車場。
向東一下車,就被周圍環繞著的滿山翠綠給吸引了,這裡真美啊!
幸雄隨後下車,看到雲霧裊繞、居高臨下的美麗風光,也張大了嘴。沒想到距離台北巿區一個小時車程的山裡,居然有這麼美麗的風景。
禪院的志工人員看見他們到了,熱忱地表示歡迎。安排好住宿,穿上灰撲撲的禪服,幸雄坐在禪堂當中,覺得自己儼然是個有道行的修道人了。
剛開始,助教們解釋了這兩天閉關禪修的大致作息。幸雄一聽五點就要起床,差點站起來走人,但隨即一想,也不過就是一、兩個早上嘛,忍耐一下就過去了。
在眾人的期待下,中嶺山禪院的創辦人張講師終於出現了。
向東打量這位年紀不大的禪師,他看起來最多四十來歲,清癯的面孔,炯炯有神的雙眼,說話的時候嘴角和眼梢都在微笑。
連幸雄也感受到從張講師的內在流露出來的喜悅和自在,這是他衷心嚮往的。幸雄不由得坐直了身體,靜心聽他說話,像個等待老師發落的小學生。
張講師開口了。他首先問候大家,並解釋自己不姓黃,而是姓張,“黃庭禪”是他所創的。接著,他直截了當地說:“很多人來到這裡,都是想追求內心的平安和喜悅。其實,這是我們人類最大的一個困惑,我們也稱它為‘迷思’。”
他看到正襟危坐的幸雄,就問他:“你的平安喜悅發生在哪裡?內在還是外在?”
幸雄老老實實地回答:“內在!”
“好!”講師又問,“那麼,當你失去了你的平安和喜悅,是在外面失去的,還是在內在失去的?”
幸雄還是像小學生一樣乖乖地回答:“內在!”
“很好。”講師點頭。“那,如果你想找回你失去的平安和喜悅,是要從外面找,還是在內在找?”
幸雄已經變成一隻鸚鵡了:“內在!”
“沒錯,但是你們看看,”講師無奈地說,“世界上的人每當內心有痛苦和負面情緒時,他們是往內心去尋找安寧呢,還是試圖去擺平外在引起他們情緒波動的人事物?”
幸雄想到那天晚上,他真是氣得差點動手打他的前妻曉菲,顯然他認為如果把這個障礙消除了,他就可以獲得平靜。
講師繼續說:“很多人以為只要他們能掌控生活中的大小事情,就可以高枕無憂了。但事實上,無論你如何控制外在的人事物,只要你內在的動盪和戰爭不消弭,你就無法獲得永遠的平安和喜悅。關鍵就是這個‘內在’!”
“所以,”講師朗聲地說,“讓我們煩惱不堪的罪魁禍首,不是外在的境遇或腦袋中的想法,也不是身體的感受,而是來自我們的內心!”
向東已經忍不住了,她舉手發問:“講師,你說的我也同意,但我們的煩惱有時的確是因外境而起的。比如說,前一分鐘我坐在這裡好好的,然後我突然想到下周我有一個重要的會議必須做準備,我會立刻感到焦慮。又比方說,如果此刻我的肚子突然痛起來,那麼,從我來到這個山上之後所感受到的平靜與喜悅,立刻就會化為烏有,不是嗎?”
向東清晰的邏輯和慡朗的京片子,引起不少同學的矚目,也有很多人點頭附議。幸雄坐在一旁,覺得挺驕傲的。
講師帶著嘉許的眼光看著向東。“你說的沒錯。但是你有沒
有想過,你的這些反應都是在無意識之中日積月累養成的積習?
而且對你而言,它們並不是最好的、有意識的選擇?比方說,你的焦慮能讓你現在就去準備會議所需的資料,或是讓你準備得更好嗎?你為肚子痛煩惱,會讓它比較不痛嗎?”
向東若有所思地搖搖頭。
講師轉向大家。“當那些外在的境遇都被你們擺平之後,就再也不會有煩惱了嗎?看看那些要什麼有什麼的人,他們真的不再煩惱了嗎?”
有人在台下小聲地回答:“比爾·蓋茲也有一堆煩惱。”
講師點頭。“好!如果今天我們課程的主題是在探討‘引起煩惱的原因’,那麼‘外境’當然是必須探討的主角之一。但是別忘了,今天我們探討的主題是要去除‘煩惱’,而不是聚焦在去除那些引發煩惱的原因上,因為引發煩惱的原因永遠也解決不完!”
幸雄搔搔頭問:“可是……如果不去除引發煩惱的因素,那我的煩惱不是會一再地發生嗎?“
“從外面去除讓你煩惱的誘因,“講師解釋道,”即使有所收穫也是短暫的。但是如果可以做到內在就沒有煩惱,那就可以一勞永逸了。舉例來說,一個體弱多病的人,就算再怎麼努力防範任何可能引發病痛的外因,效果還是不如增強自己的免疫力;當內在有了抗體之後,外面再多的病菌都不會對你造成任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