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總之,珍妃死了,無論是哪種說法,她的死都與慈禧太后有著直接的關係.珍妃死時年僅二十四歲.

  第二年10月,八國聯軍之事終於平息,慈禧一行返回北京,命人打撈起了珍妃的屍體.為了掩飾自己逼死珍妃的事實,慈禧太后宣布珍妃是節烈自盡,追封"貞貴妃".

  返京後大阿哥溥(亻雋)不久被廢.光緒帝則成了慈禧太后向列強示好的平安符保住了性命.然而他過得生不如死,不但被囚禁,而且過得非常痛苦,無論是衣食還是寢居,慈禧太后都對他異常虐待.冬天他的寢宮中不糊窗紙,平常飯菜還常有餿臭之物.光緒帝就在這樣身心全重的煎熬中度過了他餘下的人生.

  在未來的日子裡,光緒帝都對珍妃念念不忘,據說他從此再不曾親近過任何女人,當他在七年後(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公元1908年11月14日)離開人世時,他和他的堂兄同治帝一樣,沒有留下任何兒女.

  光緒帝為何沒有兒女?據清宮醫案考察,光緒帝本人有嚴重的男性疾病,加上對婚姻的挫敗感,性生活的成功率極低.不幸的是他專寵的珍妃也有月經不調的婦科疾病,也是一個受孕能力極低的女人.

  民間還有一種野話,說同治帝即位之時,為避帝諱,天下都將他"載淳"之名的淳字下面那個"子"部去掉.於是成了徵兆:不但同治帝本人無子,就連光緒帝,都因為其長子將過繼同治之故而不得不無子……過繼給同治的清遜帝溥儀也在此怪圈中……

  五、身與名俱滅

  光緒帝死的時間,僅比慈禧太后早一天.

  對於這個蹊蹺的去世日期,世人一直諸多猜測.更惹人猜測的是,光緒帝辭世的前一天深夜,患病的慈禧太后先已選定了光緒帝的繼承人:光緒帝異母弟醇親王載灃與榮祿之女瓜爾佳氏所生的兒子溥儀.溥儀入宮的次日,他的伯父、年方三十八歲的光緒帝就死了.所以一般都認為光緒帝是被慈禧太后害死的.

  不過也有另外的說法.

  一種說,光緒帝死於李蓮英之手,因為這位大太監怕光緒帝復起後報復.但據更多的記載,李蓮英很圓滑會做人,早給自己留下了退路,雖然迎合慈禧,卻也時時向光緒帝示好.慈禧太后因此在後來漸漸寵信另一個大太監崔玉貴.珍妃投井時向李蓮英呼救的傳說也表現了李蓮英的這一特點.慈禧西逃時甚至沒有人給光緒帝準備一副被褥,李蓮英發現後立即向光緒帝下跪請罪,立即將自己的鋪蓋給光緒帝用上.光緒帝曾經向人嘆息說:"如果沒有李諳達(即李蓮英),我恐怕早就死了."

  還有一種說,光緒帝死於袁世凱之手,因為袁大頭怕光緒帝追究出賣維新之罪.

  當然還有一種說法,說光緒帝是自然死亡,時間純屬巧合.

  慈禧皇太后終於死了,時年七十四歲.與光緒帝冷冷清清的身後事相比,這位執掌政權近五十載的皇太后的喪事辦得異常奢華隆重,給她上的諡號也美倫美奐:"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皇太后".

  然而再奢華的喪禮、再動聽的諡號,也不能掩蓋慈禧太后一生禍國殃民罪大於功的事實;陪她一起葬入陵墓中的珠寶雖然發著璀璨的光芒,卻擋不住她屍體的醜惡與腐爛.

  除了兩度違反規制策立小皇帝之外,慈禧太后的一生可謂賣國求榮之極.章太炎先生的一副對聯說盡了她對國家所犯的大罪:"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時再到古長安?嘆黎民膏血全枯,只為一人歌慶有;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灣,而今又割東三省,痛赤縣邦圻益蹙,每逢萬壽慶疆無!"

  《中法條約》及其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是光緒帝親政前,慈禧太后一手操作的.

  早在同治初年,法國軍隊就曾經大舉入侵越南,十一年後法軍又入侵河內.越南國王被迫請求隱居于越南保勝(老街)的中國廣西天地會分支黑旗軍幫助.1873年12月,黑旗軍領袖劉永福在河內擊敗法軍,擊斃法軍首領安鄴,法軍退出河內.光緒八年(公元1882)夏天,法軍再次入侵越南,清軍應邀駐紮越南北圻,劉永福也再次於河內擊敗法軍,擊斃法軍司令李威利.此後法軍拿著與越南政府簽訂的《順化條約》,逼清政府放棄宗主國地位,承認越南為法國殖民地.清政府拒絕後,法軍於十二月向中國駐軍開戰,中國應戰.1884年3月23日,中國軍隊在老將馮子材的帶領下,取得了對法作戰的一場大勝"鎮南關大捷",將法軍逐出郎甲,擊傷法軍統帥尼格里.並因此使得法國茹費里內閣垮台.

  然而陸上大捷的同時,海軍卻遭創.1885年,法軍進攻台北並騷擾浙江福建沿海.三月,法國占領了澎湖島.雖然在其後的戰事中中國軍隊擊斃了法國海軍將領孤拔,海軍的不足卻已經非常明顯.

  儘管中國對法國取得了勝利,慈禧太后卻一心掂著自己的五十大壽,更擔心對外作戰會使國內發生變故動搖王朝的統治,非但沒有乘勝追擊,反倒主動求和.1885年6月9日,清政府與法國簽訂《中法條約》,這項不平等條約不但承認法國為越南的宗主國,還將中國的邊境放開給法國,使中國南方門戶洞開.於是,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

  中日甲午戰爭,使中國再次失去大量領土.

  這年(公元1894)二月,清王朝的屬國朝鮮內部發生了農民起義,朝鮮政府請求清王朝以宗主國身份派兵協助平叛.清軍入駐朝鮮牙山的同時,早就垂涎中國大地、企圖以朝鮮為侵略跳板的日本,也以朝鮮內亂危及日本僑民為藉口,派大軍入朝.見到這個場面,無論是朝鮮政府還是起義的農民,都意識到內亂已經危及到國家的存亡,雙方懸崖勒馬,達成了和解.然而儘管朝鮮國內已和,日本卻拒絕與清政府同時撤軍.終於,7月25日這天,日本撕下了面具,一面派軍艦在黃海豐島海域悍然向中國兵船高升號發動進攻,將毫無防備的中國兵船擊沉,一面派陸軍向牙山的清軍進攻.八月一日,被迫應戰的中國和偷襲得手的日本同時宣戰.光緒帝頒布的宣戰旨:"著李鴻章嚴飭派出各軍迅速進剿,厚集雄師,陸續進發,以拯韓民於塗炭.並著沿江沿海各將軍督撫及統兵大臣整飭戎行,遇有倭人輪船入各口,即行迎頭痛擊,悉數殲除,毋得稍有退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