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一系列的戰事中,燕王朱棣很快就嶄露頭角.洪武二十三年,他應命與晉王朱棡出征元丞相咬住、平章乃兒不花,開國元勛傅友德馮勝也要受他們的節制.

  三月,北方大雪封山,晉王朱棡畏懼元兵掌握的天時地利,不敢追擊,只有朱棣不憚勞苦,冒雪行軍,出奇制勝地堵住了乃兒不花,迫使其投降.乃兒不花投降後,朱棣對其非常優待,乃兒不花被朱棣打動,主動去勸降咬住.最終,朱棣滿載而歸,成功地取得了這次重大戰事的勝利.

  三十歲的朱棣在這次戰役中不但輝煌亮相,而且得到了真正的軍伍鍛鍊.對於兒子智勇雙全的表現,朱元璋大喜,頗有"此兒象我"之感,此後朱棣越發受到重用,和晉王一起得到了直接向皇帝本人稟報軍事要務的權力.

  頻繁的軍備戰事並沒有妨礙燕王夫婦之間的情誼.雖然做丈夫的頻頻出門在外,在家的時間非常稀少,燕王妃徐氏仍然連續生下了三子二女至少五個孩子,占朱棣所有子女數的一半還多.——由此可見,世上以"忙"做為感情冷淡藉口的,基本都是些沒誠意的男女.

  重用藩王領兵,當初對於朱元璋來說,是一個非常出色的構想,既可避免外姓諸臣節制軍事跋扈成災,又能使諸王"外衛邊陲,內資夾輔",何況照他的預想,諸王"列爵而不臨民,分藩而不錫土",應該也不會有什麼大麻煩.

  然而朱元璋怎麼也沒有想到,長子朱標竟早早地就在洪武二十五年去世了,晚年的朱元璋面對幼弱的皇太孫朱允炆,雖知重用藩王領兵可能會為這個文弱小兒埋下隱患,但他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甩下自己的兒子去用那些令他一百個不放心的外姓大將,於是他始終還是沒有把削藩提上議事日程.只是一再地寄希望於能在自己生前為太孫多聚些人脈眾望,寄希望於朱家子孫都懂得尊老愛幼之理,體恤骨肉血緣之親.大約也正是出於這層考慮,老皇帝先是應允孫兒修改了自己施行多年過於苛刻的刑律七十三條,為朱允炆贏得了"天下莫不頌德"的美名.在洪武二十九年的時候,他還特地重新制定了朝見太孫之禮,又規定叔父們在公開場合須向侄子行君臣之禮,回到後宮皇太孫才向叔父們行家禮.為了增進家人感情,第二年他又讓其它的侄輩和叔輩們一起遊歷天下山川.

  然而,再妥當的想法,也終歸只是想法,只能保障生前,難以保障身後.終於,在洪武三十一年閏四月乙酉日這天,七十一歲的朱元璋拋下他的嫡長孫朱允炆,還有他那一大群兒子,以及在他多年治理下民生休養生息逐漸興旺的大明帝國,離開了人世.

  朱元璋去世了,隨著這位擁有絕對雄才偉略,在皇家內更擁有絕對權威的老皇帝棄世,皇家的骨肉親情迅速土崩瓦解.

  建文帝待臣民仁厚,那是沒得話說的,然而這位書生氣十足的年青皇帝卻重用了一群書生,如齊泰、黃子澄、方孝儒等人.君臣們雖知照著書行仁政,卻幾乎沒有真正的政治鬥爭和軍事人事方面的實際經驗,遇上有事就只會翻故典,方孝儒更是個《周禮》專家,一門心思就想復古,把朱元璋施行了三十年的制度來個徹底推翻,總之就是一堆紙上談兵的人物.當然,推翻朱元璋制定的制度對他們還是有好處的,至少幾位輔臣們的權力是大大地暴漲了.

  早在即位之前,朱允炆(建文帝)就對叔叔們起了提防之心,這倒也還是可以想得通的.但是他以及親信大臣們在對待這個問題時所採用的急眼兒方法,卻著實令人不敢恭維.

  建文帝最疑心的,莫過於智勇雙全的燕王朱棣,對於其它的叔父,他也巴不得立即廢了完事,只是急切間找不到下刀子的地方,只能和親信眾臣暗中商議.邪門的是,他私下與輔臣們商議的這等機密大事,居然沒幾天工夫就傳遍了京城,也不知到底是哪位先生大人口不把風."皇帝要削藩",這消息一傳出就引得一眾藩王惶恐不安,就算沒異想的也急得上竄下跳了.

  偏偏就在這個當口,建文帝"磕睡碰到了枕頭",朱棣的胞弟周王朱橚家中出了事故.朱橚才幹過人且頗有抱負,曾做《元宮詞》百章,還體恤百姓,在封地興修水利減租減稅,並先後組織編寫了《保生余錄》、《袖珍方》、《普濟方》和《救荒本草》,這些藥方廣泛流傳中外民間,並成為李時珍《本草綱目》的重要引用依據,為普救百姓疾苦立下大功.可是這位文武全材的親王偏偏治家無方,次子汝南郡王因為與兄弟們爭風心懷怨恨,向建文帝上書,密告自己的父親圖謀不軌,還說燕王朱棣齊王朱榑湘王朱柏都與此事有關.

  建文帝立即迫不及待地抓住了這個機會.他派朱元璋養孫李景隆假稱巡邊,路過開封,不由分說就把毫無防備的周王朱橚連同妃嬪兒女統統抓了起來.

  朱元璋死了還不到四個月,周王朱橚就被侄兒廢為庶人,先是流放雲南蒙化,不久又和兒子們一起被囚禁在京城.

  到朱元璋周年忌的時候,建文帝打算將另外幾位引起自己忌憚的叔父也統統擒拿,湘王朱柏得知消息,與妻子一起在自己的王宮中自焚而死.朱柏也是一位文武全材的親王,他為大明王朝立下過不少戰功,膂力過人,善弓矢刀槊,馳馬若飛,還酷愛讀書雅好道術,即使出征也要將書隨身攜帶,遇有美景山色還常常徘徊終日.湘王以慘烈的死法,申辯自己並無謀反之意,然而建文帝的削藩之舉卻再也不能停下.不久,齊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也先後被"告發有罪",廢為庶人.

  也不知道書生們的書都是怎麼讀的,包括建文帝本人在內,非但沒有從漢景帝漢武帝父子兩次削藩的歷史中得到什麼啟發,倒是都以為當了皇帝就是天下第一,以天下敵一隅是小事一樁.更沒有把朝廷中已無干將的現實看在眼裡.更令人不解的是,就在他們認定朱棣才是最大禍患的同時,偏偏又把朱棣留在京中的三個兒子給放走了,而且還一面放,一面認為這是可以麻痹朱棣的聰明做法.殊不知,五位親王的下場,即使看在弱智的眼裡,也足夠引起警惕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