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朱守謙父子的人生因果,就這樣結束,看起來是很尋常的皇族恩怨.然而他們卻與成祖朱棣夫婦有著一層非比尋常的關係——朱文正的嫡妻謝氏,即朱守謙的生母,她與明成祖朱棣的嫡妻徐皇后之母是親生姐妹,都是朱元璋稱吳王時的將領謝再興的女兒.

  算一算年齡,朱棣生於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朱守謙生於至正二十一年,而徐皇后則生於至正二十二年.也就是說,在這三年間先後出生的三人中,朱守謙與徐皇后是表兄妹,卻得管表妹夫朱棣叫叔父.徐氏在做女孩兒的時候,若不是跟規矩稱朱棣為燕王,就是跟著表兄一起管他叫叔叔,而如今她與朱棣卻成了夫妻.

  既然說到了徐皇后的母親謝氏,就不得不說謝氏與徐達的婚姻,以及謝氏的父親,也就是徐皇后的外祖父謝再興了.

  謝再興是朱元璋在淮西時的舊將,在紅巾軍中作戰非常勇猛,立下了許多汗馬功勞.他有兩個漂亮聰明的女兒,被很多人所傾慕.只是謝再興擇婿甚苛,女兒的婚事一直沒有定下來.傾慕大小謝氏的人中有兩位身份非同尋常,乃是朱元璋的侄兒朱文正、得力的猛將徐達.朱文正倒也罷了,徐達卻是早已娶妻(在民間傳說中,徐達的這位糟糠之妻因為大嘴巴亂說話,後來被處死了),因此儘管他各方麵條件都不錯,謝再興也不情願把女兒嫁給他.

  對這些情況,朱元璋都心中有數,他決定"成人之美".

  由於元末時群雄割據,甚麼"吳王""漢王"滿世界都是,因此為了控制在外的將士不敢叛變,朱元璋很早就定下了將士家眷不得隨軍的規矩(這規矩後來還惹出了麻煩,將領邵榮因長年征戰不能與妻兒團聚,覺得自己與朱元璋同為小明王部屬,不甘受他的轄制,惱恨之下竟打算暗殺朱元璋,結果事敗被殺).總之,朱元璋趁著謝再興兄弟父子都出鎮在外的機會,硬是自作主張地把大謝氏嫁給了朱文正,小謝氏配給了徐達.謝再興的惱怒可想而知,只是得知消息時生米已煮成了熟飯,自己又剛剛犯了錯,只能暗中切齒.

  謝再興犯的錯說起來很簡單:他當時鎮守諸暨,派了兩個部屬去杭州做買賣.此事不久被朱元璋發現.當時的杭州還是張士誠的地盤,朱元璋認為有私斂財物以及走漏軍機的嫌疑,不但立即把兩人抓起殺了,還把兩人的腦袋掛在謝再興辦公的場所.隨後又讓李夢庚去做"參軍",謝再興凡事都得聽這位參軍的節制.

  李夢庚與知州欒鳳眼見朱元璋如此不給謝再興這個"親家"面子,也就仗勢欺人,聯成一氣,對謝再興很不恭敬,處處與他為難.謝再興是個武人,與兩人的關係也越來越僵.

  事情很快就達到高潮:就在謝再興整備軍事,要與張士誠決一死戰的時候,身為文官本應輔助他的知州欒鳳因為一點小事,竟然敢把謝再興捆起來訓斥.

  結果,謝再興終於忍耐不住,決定另找高枝.

  就在朱元璋與張士誠之間的戰事千均一發之際,朱元璋一方的重要將領謝再興領兵反叛,殺了欒鳳夫婦,擒了李夢庚,投降張士誠.

  雖然他在隨後的戰事中朱元璋一方接連取勝,並最終將謝再興兄弟父子統統擒殺,但是對於謝再興叛敵的前因後果,朱元璋心裡自有一筆帳.而欒鳳和李夢庚不但為凌辱謝再興付出了性命代價,死後也沒有得到朱元璋給予的撫恤.

  謝再興的一雙女兒沒有被朱元璋牽連追究,她們雖然失去了父兄的庇護,卻又因為各自丈夫的地位升遷而夫榮妻貴,並接連生兒育女.

  算起來,徐達與朱文正乃是連襟弟兄,做為外姓臣子,他先是看著老丈人謀反,又看著朱文正謀反被誅,同時又深知朱元璋對開國元勛們深存猜忌,雖然外甥(朱守謙)被封了王,徐達心裡的擔憂仍然可想而知.朱元璋對他的心事應該也是猜得出來的.綜合所有因素前後考慮一下,朱元璋為何要親自出馬為兒子向徐達求親,而徐達又為何在應承婚約時激動得連話都說不出來,只知"頓首謝",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事了.無論君臣二人心中的真實想法如何,那一幕也實在算得是"君臣相契"至極的一刻.

  話說回來,朱元璋雖然以猜忌功臣出名,但對於元勛們的兒女他還是相當不錯的.晚年他一次就提拔功臣子孫百餘人入仕成就功名,好幾個女兒嫁了勛臣之家,為兒子們娶的妻子也多為勛臣之女.雖然其中也有怨偶,但多數皇子與自己"將門虎女"的嫡妃之間感情甚篤.

  嫁入皇家的徐大小姐果然不負眾望,非但才貌出眾更兼品德賢能,在一大群子侄輩的媳婦里,她得到了馬皇后的格外喜愛,與婆母的關係也非常親密.馬皇后曾經不止一次地當眾稱讚過年青的燕王妃.

  不過徐氏並沒有在公婆身邊侍奉多久.洪武十三年三月,十九歲的徐氏跟著自己的丈夫燕王朱棣"就藩"北平,成為燕王府的女主人.

  由於朱棣並不是一位坐享富貴的親王,做為他的王妃,徐氏肩上也有一幅很重的擔子.

  朱元璋不但對兒子們的管教非常嚴,還對他們寄予了"上衛國家,下安生民"的厚望.為了避免皇族孱弱,明初的藩王們雖然貴為皇子,卻自幼就接受兵事訓練,朱元璋還時常在鳳陽家鄉等地針對皇子們"講武""練兵",給他們上軍事課.當時的明王朝並不能算真正平安,元順帝北逃之後,元皇族在北方建立了北元政權,威脅著明王朝的統治.因此明初皇子們多數封往邊塞重地,太原、北平、西安、開封、大同、寧夏、平涼、桂林、雲南、大寧……遍布在明王朝的整個邊防線上(虧煞老朱兒子多).親王們在各自的封國中屯田築城練兵,被稱為"塞王".(如十七子寧王朱權藩大寧,其地在河北遵化喜峰口外,乃是千百年皆然的軍事重鎮,六百餘年後還是抗日"大刀隊"發生地.朱權在此重鎮治藩屬護衛兵,竟達甲士八萬、兵車六千).親王們既有了這樣的實力,當然就要在國家發生戰事時,親帶各自的兵將奔赴戰場,漸有取代開國元勛之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