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朱文正夫婦死的時候,他們的兒子,小名鐵柱的朱煒才剛剛四歲.朱元璋雖然殺了侄兒夫婦,卻收養了他們的兒子.現在這個乳臭小兒是朱家長房唯一的傳人了,朱元璋希望自己能把這個小男孩調教得乖巧懂事,因此他親自為朱煒改了一個意義很深的名字:朱守謙.

  並不是開國元勛們沒有誰願意主動交權,"所以朱元璋學不了宋太祖".

  很多開國元勛是死在退休以後的.

  "洪武二十一年,信國公湯和還鄉

  二十三年,魏國公徐輝祖、開國公常、曹國公李景隆、宋國公馮勝、申國公鄧鎮、穎國公傅友德還鄉

  明年,涼國公藍玉,江夏、長興、永平、南雄、崇山、懷遠、鳳翔、定遠、安慶、武定、鞏昌、鶴慶、東川、靖寧、宣寧、普定、景川諸侯"(明王世貞《皇明異典錄》)

  但是退休還鄉後,他們還是被殺掉了.

  如傅友德等人之死,在《明史》上都給出了"理由",似乎老朱殺得有理.可是南明王朝時期卻先後為好幾位開國功勳"正名平反",大致意思就是祖宗殺得其實毫無道理,而對此大家都是心裡有數的.

  相比之下,老朱還是更相信跟自己有親的人,比如兒子,比如養子.

  李文忠是朱元璋二十幾個養子中的一個,他的死確實問題多多.不過除他之外,大多數養子都得到很好的待遇,除了戰死的.黔國公沐英就是養子之一.

  ^O^康熙皇帝那會,韋小寶還對沐王爺家羨慕得不行呢.

  朱文正夫婦是被處死的另一個佐證,是朱元璋收養朱守謙時的一席話.面對那個雖然年幼無知,卻對自己萬分畏懼的小小孩童,朱元璋很是傷感,遂撫著他的頭安慰道::"孩子,你不要害怕.你父親落得那般下場,是因為他屢教不改,令我太過失望.你只要做個好孩子,我絕不會把你父親的罪過牽連到你身上的."——"兒無恐,爾父倍訓教,貽我憂,我終不以爾父故廢爾."

  朱元璋果然說到做到.當朱守謙長大之後,大明王朝在洪武三年分封的第一批王爺中,除了朱元璋自己親生的九個兒子(朱樉為秦王,朱為晉王,朱棣為燕王,朱橚為吳王,朱楨為楚王,朱榑為齊王,朱梓為潭王,朱杞為趙王,朱檀為魯王)之外,另一位王爺就是朱守謙了,他被封為靖江王.

  初封的時候,朱守謙做為侄孫,雖然被破格封為親王,不過得到的待遇是"祿視郡王,官屬親王之半".不過朱元璋對他仍然寄予了厚望:"稽古帝王撫有方夏,必茂建親支,所以惇族固本,其來尚矣.朕以布衣,遭時弗靖,躬歷行伍,秉運開基,艱難有年,遂成丕(王)業.是皆天地眷佑、祖宗積德之由.今朕既為天子,追念吾兄,以爾守謙,兄之孫也,俾王靖江,以鎮廣海之域.於戲!爾其思予創業之難,謹爾受封之制,毋忘訓言,益修厥身,永為國家藩輔,尚慎戒哉!"

  洪武八年(公元1375)八月,朱元璋為十四歲的朱守謙選定了廣西都指揮使徐成的女兒為嫡妃(這位靖江王妃的姓氏值得再次注意).完婚後的朱守謙便算是成年,可以"就藩"去自己的封國了.

  朱守謙將自己的封地和叔叔們的比較了一番之後,不禁嗒然若喪:諸王要去的是西安、長沙、太原……這些地方怎麼說都比自己要去的那個桂林要繁華富饒得多了,叔祖父口口聲聲說要厚待自己,可這算是怎麼回事.於是,朱守謙很不情願,在南京城裡拖拖拉拉不肯離開.

  朱元璋也覺得有些過意不去,但是隆重的封王典禮已經舉行,何況桂林是邊陲軍事要地,一定得有王爺坐鎮,他不打算改變主意.最終,在朱守謙的軟磨硬泡下,馬皇后為了安慰自己一手帶大的侄孫兒,在丈夫的面前竭力打圓場,終於使朱元璋同意增加靖江王的待遇.於是,朱守謙本應為銀質的靖江王冊印改成了親王規格的金印金冊,俸祿也隨之上漲.官屬儀仗則達到了皇太子的規格.在所有就藩的王爺中,他的出發隊伍是最浩蕩神氣的.(可以想像,馬皇后花了多大的精神,才把自己的兒子們都一一說服).朱守謙在叔祖母的百般寬慰下,總算是"勉為其難"地就藩去了.

  可惜的是,到任以後的朱守謙並沒有遵守自己對馬皇后許下的承諾,才不過三年的功夫,他就惹得兩廣地方的官員百姓們一片嗟嘆怨恨聲.朱元璋遂先將其召回南京管教,又廢為庶人軟禁於鳳陽皇城.七年後他覺得侄孫兒態度有所改變,便重新恢復他的王爵,派他去雲南當王,給予他的待遇也維持了自己當初應允妻子而給予的那些.誰知道朱守謙很快就故態復萌.最過分的是洪武二十五年,當太子朱標早逝之後,他不但不悲傷叔叔的早逝,反而自鳴得意地宣稱:"如今國中沒有太子,皇太孫朱允炆是個無知小兒,又身有殘疾.而我是朱家長房長孫,既年長,又享有太子的一切待遇,如今我就是太子了."

  這番話的後果當然可想而知.朱元璋聽說侄孫竟如此歪曲亡妻的好意,對亡妻子孫如此沒有家人情誼,當即勃然大怒.於是朱文正的歷史再次重演:就在這一年,朱守謙被"錮之京師",隨後便"卒"了.而他的長子朱贊儀則被朱元璋給收養了.

  這一回朱元璋吸取了教訓,對朱贊儀的管教非常嚴格.洪武三十年,剛剛十五歲的朱贊儀便隨著十三位叔祖父(朱元璋之子:晉、燕、周、楚、齊、蜀、湘、代、肅、遼、慶、谷、秦十三王)一起長途遊歷(自湘、楚入蜀,歷陝西,抵河南、山西、北平,東至大寧、遼陽,還自山東),不但在路途中增進彼此家人情誼,更廣覽山川,飽經勞苦.於是,朱贊儀在史書上留下了"恭慎好學"的美名.只是等到他恢復父親爵封的時候,桂林靖江王府的待遇被降到了"旁支郡王"的水平.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