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退隱崇德宮後,再次手詔群臣拒絕垂簾聽政:"昔以皇帝幼沖,從群後之議,既以暗弱,又頻丁極艱,銜恤歷祀,沈憂在疚.司徒親尊德重,訓救其弊,王室之不壞,實公是恁.帝既備茲冠禮,而四海未一,五胡叛逆,豺狼當路,費役日興,百姓困苦.願諸君子思量遠算,戮力一心,輔翼幼主,匡救不逮.未亡人永歸別宮,以終余齒.仰惟家國,故以一言托懷."

  然而,褚蒜子歸隱之後,朝中以司馬昱為首的重臣們雖然身為男子,卻沒有褚蒜子的權謀之術,在他們的手裡,桓溫一步步地放縱起來.

  首先是司馬昱.很早之前,劉惔就曾經向他進言,說桓溫"不可使居形勝之地,其位號常宜抑之.",然而司馬昱是只繡花枕頭,雖然長了副俊美的好皮囊,實際上是集東晉士族腐氣大成於一身,是個只會"清談"的軍政弱智,他想學褚裒的"皮裡春秋",卻學了個四不象的表面文章,褚裒的不表態只是權宜之計,司馬昱卻是真正的不表態、不策謀、不出主意,輔政的方法只是得過且過,拱手點頭而已.——對於劉惔的提醒和正確主張,他不作任何反應,任憑桓溫聲勢日益高漲.

  桓溫是一代英雄,有雄心也有奇才,如果控制得宜,他也許真能成就大功業,然而問題在於司馬昱等人是一干庸物,根本不懂、也無力駕馭,這就造成了後來桓溫對東晉朝廷的蔑視以及桓溫桓玄父子的"逆亂".

  在褚蒜子首次聽政的最後一年裡,桓溫再次北伐.這一次北伐的成果更大,他光復了洛陽,還修整了在戰亂中毀壞的歷代漢晉帝王陵墓.晉穆帝正式執政後,高唱凱歌南返的桓溫被厚加褒賞,自己被加封郡公不算,就連次子桓濟都被封為"臨賀縣公"(長子桓玄是要繼承父爵的).到此時,桓溫在軍隊和民間的聲望,已是舉國無人能及.

  桓溫意氣風發的同時,褚蒜子歸隱後的日子其實非常坎坷.

  昇平五年(公元361)夏五月丁巳,褚蒜子遭到了人生的又一次重大打擊:她唯一的孩子晉穆帝司馬聃忽然得了重病,很快就去世了.這時他才只有十九歲.不到四十歲的褚蒜子在青年喪偶之後,不得不又接受喪子的厄運.

  但是老天並不合作,它連哀傷的時間都沒有多給褚蒜子,就要讓她面對王朝的又一次危機:早逝的穆帝沒有兒子,晉王朝的新帝從何來?她很快就理清頭緒,從司馬氏諸王中找到了血統上與帝位最接近的人選:晉成帝長子琅琊王司馬丕.

  幾乎就是司馬聃病逝的同一天,褚蒜子的"皇太后令"就頒布了,令曰:"帝奄不救疾,胤嗣未建.琅邪王丕,中興正統,明德懋親.昔在咸康,屬當儲貳.以年在幼沖,未堪國難,故顯宗高讓.今義望情地,莫與為比,其以王奉大統."

  司馬聃去世後的第三天,他二十一歲的堂兄司馬丕登上了東晉王位.是為哀帝.

  司馬丕已經成年,作為嬸母的褚蒜子自然沒有垂簾聽政的必要.也許是因為嬸母的策立,也許是因為嬸母的影響力,司馬丕稱帝後僅僅封自己的生母周氏為皇太妃.東晉王朝仍然只有褚蒜子這一位太后.

  然而在治國的方略雄圖上,這位年青人卻辜負了褚蒜子的期望,他苟安膽小,而且貪生怕死.他即位的第二年,桓溫向哀帝上書,請求遷都洛陽,讓痛失故土的北方人都返回家園.然而哀帝和他的文臣們既怕戰亂後的洛陽荒涼貧苦,又怕因此受制於將領,桓溫的這項主張得到了哀帝和大臣們的如此回應:"我們這些南遷的人已經在此生活了幾代,早就習以為常,最初遷來的人們很多也埋藏在此.如果離開的話,如今在南方的田宅誰來照管?照管不來又賣給誰?北返的車馬也很難齊備,北方雖收復一些地方,但是仍然不安定,不值得為此拋棄南方的安逸生活."

  遷都與否,恐怕是哀帝當政時遇過的最大件政務了.除此之後,他年紀輕輕的不想著奮發,盡想著如何修道煉丹、長生不老.他對滿桌美酒佳肴連看都不看,一天到晚儘是拿著各種配方的丹藥當嘎嘣豆吃.一吃二吃地就吃出了問題,很快就一病不起.到他當皇帝的第三年三月,病得越發地重了,神智不清.倒也達到了超凡脫俗的目的:雖然身在塵世,卻已不是塵世的人了,什麼東西什麼人都不認識,更遑論治理國家.

  無可奈何的朝臣們只得再次上表,請求褚太后代皇帝治理國家.

  褚蒜子再次垂簾不到一年,哀帝司馬丕終於如願以償地"登仙"去了.興寧三年(公元365)正月、二月,哀帝妻王皇后與哀帝先後病逝.哀帝時年僅二十五歲.

  兒子與侄兒都這樣早死,實在大出意料之外.哀帝崩逝的第二天,褚蒜子頒下了又一道冊帝的太后詔書:"帝遂不救厥疾,艱禍仍臻,遺緒泯然,哀慟切心.琅邪王奕,明德茂親,屬當儲嗣,宜奉祖宗,纂承大統.便速正大禮,以寧人神."

  被迎立的新皇帝是司馬丕的同胞弟弟,名司馬奕,字延齡,史書稱其為"海西公".

  在這個時候,由於丞相司馬昱無能,朝廷缺乏有力的牽制,桓溫的勢力已成尾大不掉之勢.他是一個有雄心壯志的人,但隨著幾次北伐的不盡如意,這成就功業的心思便漸漸轉向,開始有了篡位為帝的想法.也就在這個時期,桓溫說出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名言:"若不能流芳後世,就要遺臭萬年!"

  從前桓溫是以忠勇之士劉琨、溫嶠為榜樣的,到這時也發生了變化,倒過來將溫嶠討伐擊潰的逆臣王敦當成了榜樣.有一次他路過王敦墓,向著墓冢稱慕不已,連連說:"可人、可人!"——既然王敦成了他心目中的"可人",那他想幹什麼就很明顯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