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咸安元年(公元371),一個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流言在朝野廣為流傳,說的是年青的皇帝司馬奕其實是個廢人,早在做藩王的時候就喪失了親近女人的能力,甚至於搞同性戀他也只能充當假女人的角色.如今他宮中田美人孟美人所生的三位皇子,實際上全是他的男寵相龍、計好、硃靈寶的"成果".——如今三位皇子都已經到了給予太子、親王之封的年齡,假如讓這樣的西貝貨兒成為王朝儲君,就要顛覆國家根本了.——這消息言之鑿鑿,絕大多數的官兵百姓一時都信服得很.雖然皇族高官們知道這是一派胡言,卻架不住群情洶湧和軍隊的立場動搖.

  這條令人噁心的謠言,就是桓溫和他的參軍郗超的得意之作了.

  當謠言傳得最熱火的關頭,在當年十一月丁未日,桓溫恰到好處地進京朝見來了.他以此謠言為由,向朝廷提議廢司馬奕,改立丞相司馬昱為帝.

  這樣的大事當然不是朝臣敢作決定的,於是桓溫的奏章便一直送到了深宮褚太后的手裡.

  這道廢帝表章送到的時候,褚蒜子正在佛堂燒香,內侍稟報導:"外有急奏."褚蒜子接過奏章,靠在佛堂門邊閱視,才看了幾行她就明白了,嘆道:"流言初起的時候,我就已經開始疑心是這麼回事了."然而如今已是騎虎難下,桓溫手掌重兵,流言又使得皇帝失去了底層軍民的支持,假如一定要較真的話,說不定晉王朝立即就要掀起內戰,最終結果難以預料.因此,褚蒜子才看了一半就不願再看下去,逕自拿筆批覆:"未亡人罹此百憂,感念存沒,心焉如割."默許了更換皇帝的請求.

  說來好笑,在等待褚蒜子批覆的時間裡,等在宮外的桓溫卻是汗流滿面、膽戰心驚,見於顏色.他敢於統率千軍萬馬,敢於誹謗皇帝、敢於蔑視群臣,卻在與一個連面都沒有露的中年婦人決定翻牌的時候嚇得神魂不定.

  當褚蒜子同意更換皇帝的詔書送出宮門的時候,桓溫這才大喜,立即召集百官,頒布了這道太后令:"王室艱難,穆、哀短祚,國嗣不育儲宮靡立.琅邪王奕親則母弟,故以入纂大位.不圖德之不建,乃至於斯.昏濁潰亂,動違禮度.有此三孽,莫知誰子.人倫道喪,醜聲遐布.既不可以奉守社稷,敬承宗廟,且昏孽並大,便欲建樹儲籓.誣罔祖宗,頌移皇基,是而可忍,孰不可懷!今廢奕為東海王,以王還第,供衛之儀,皆如漢朝昌邑故事.但未亡人不幸,罹此百憂,感念存沒,心焉如割.社稷大計,義不獲已.臨紙悲塞,如何可言."

  三十歲的司馬奕只穿著一件白色的單衣,在大臣們無奈的注視下悽惶地坐著牛車離開了皇宮,做了六年皇帝的他被廢為東海王,丞相司馬昱成為新帝即晉簡文帝.

  簡文帝司馬昱是晉明帝司馬睿的小兒子,這時他年已五旬,論輩份更是褚蒜子的夫家伯父.不過他只是桓溫精心選中的傀儡,他自己也很清楚這一點.在當皇帝之前他可能還敢在桓溫面前吱一聲兒,等到當上了皇帝,他就只有在桓溫面前抹眼淚水兒這一項本事了.

  林妹妹抹淚的結果是夭折,司馬昱抹淚的結果來得更快,擔驚受怕的哭包皇帝才當了八個月,就一命歸西.

  由於司馬昱實在死得太快,以至於他死時桓溫還身在外地,他逼帝禪讓的大計更還沒來得及著手辦理.所以留在京城內的官員們如願地勸諫成功,簡文帝留下了立自己兒子司馬曜為繼承人——即孝武帝的遺詔,僅僅讓桓溫當"諸葛亮、王導"的角色.

  得知消息的桓溫大怒,然而木已成舟,他也已是花甲之年沒有了年青時的衝勁,所以造反奪位的事情他始終沒有付諸實施.七月,六十二歲的桓溫白日見鬼,病入膏盲,不久便死在了安徽當塗駐地.他雖有六個兒子,但是臨終時選定自己的弟弟桓沖繼承自己的地位.

  桓溫的選擇是很有道理的,他的長子次子是二世祖式的人物,本事才幹沒有多少,野心膽量卻是不小,非把桓溫幾十年打下的基礎闖砸了不可;而三子五子忠厚老實,也不是搞政治鬥爭的材料;四子更絕,是個五穀不分的白痴.最小的兒子桓沖生有異征,但是年紀還太小,因此傳位弟弟是最好的選擇.

  眼看著正當壯年、跟著哥哥熟諳軍政內幕的桓沖掌控了兵權,東晉朝臣們都忐忑不安,唯恐又重蹈覆轍.在這樣的情況下,尚書謝安又想到了富於見地和膽識聲望的褚蒜子.雖然褚蒜子只是孝武帝的堂嫂,但是非常時期,堂嫂也要垂簾聽政了.

  桓溫死後的第二個月,謝安率百官上表,請求退隱崇德宮的褚蒜子再次臨朝聽政.表曰:"王室多故,禍艱仍臻,國憂始周,復喪元輔,天下惘然,若無攸濟.主上雖聖資奇茂,固天誕縱.而春秋尚富,如在諒闇,蒸蒸之思,未遑庶事.伏惟陛下德應坤厚,宣慈聖善,遭家多艱,臨朝親覽.光大之美,化洽在昔,謳歌流詠,播溢無外.雖有莘熙殷,妊姒隆周,未足以喻,是以五謀克從,人鬼同心,仰望來蘇,懸心日月.夫隨時之義,《周易》所尚,寧固社稷,大人之任.伏願陛下撫綜萬機,厘和政道,以慰祖宗,以安兆庶.不勝憂國喁喁至誠."

  收到奏章之後,褚蒜子作了這樣的批覆:"王室不幸,仍有艱屯.覽省啟事,感增悲嘆.內外諸君並以主上春秋沖富,加蒸蒸之慕,未能親覽,號令宜有所由.苟可安社稷,利天下,亦豈有所執,輒敬從所啟.但暗昧之闕,望盡弼諧之道."

  八月壬子日,五十歲的褚蒜子再次垂簾,開始了她的第三次臨朝聽政.國中大事,均以"皇太后詔令"頒布施行.

  這也是褚蒜子的最後一次臨朝聽政.三年後,桓沖履行了自己對兄長的承諾,將爵位給了守孝期滿的桓溫幼子桓玄.此時的桓玄年僅七歲,褚太后和謝安等眾臣成功地將桓溫六子的權力官職都予以了削減,局面已經平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