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頁
崩潰(6)
五
亂臣賊子最後成其霸業,大致有四個步驟。第一步是借多事之秋壯大實力;第二步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第三步則是剷除異己;第四步是最終僭取帝位。
王重榮據蒲、陝,李昌符據鳳翔,諸葛爽據河陽、洛陽,李克用據太原、上黨,朱全忠據汴、滑,秦宗權據許、蔡,時溥據徐、泗,高駢據淮南八州,其餘如邢、洺、鄆、齊、曹、濮、淄、青、宣、歙以及浙東諸州,無不由方鎮擅據。各地均不聽朝令,更無論貢賦,而兩河及江淮的賦稅早已斷絕,國家已處在生死的邊緣。以上的人中,肯定有一位其事竟成,只是現在仍不知是哪一個而已。
在朝廷方面,田令孜已成為南北司實際上的首領,自然也是天子的代表。可僖宗回到長安時,中央政府已經幾乎是手無寸鐵,只有田令孜在蜀中招募的五六萬禁軍,還在支撐著名存實亡的天子。可是這些人也要吃飯領餉,單是京畿的賦稅,養活朝廷南北司官屬尚且不充,又怎麼能再有餘額分一杯羹?田令孜要恢復朝廷和天子權威,重新建立強大的禁軍,已是不大可能。
田令孜苦尋良策,想到了安邑、解縣兩個鹽池的鹽利,這是目前朝廷惟一能夠伸手的經濟來源。可兩地是河中節度使王重榮的專有,令孜要想收回兩池,就得拿王重榮開刀。光啟元年(公元885年)四月,令孜宣布受命兼任兩池鹽利使,下令收其利以贍禁軍。王重榮上章論訴,表示不能同意。五月,令孜調重榮為泰寧節度使,重榮拒不赴任,上表朝廷大罵令孜。令孜於是交結寧節度使朱玫、鳳翔節度使李昌符與之對抗。其時,許、蔡的秦宗權已公開反叛,僭稱皇帝,田令孜在此關頭又開事端,麻煩是一天比一天大。
十月,王重榮求救於李克用,克用正氣憤朝廷不肯將朱全忠治罪,見有機會發泄怨氣,求之不得,立即招兵買馬,聚結諸胡,準備參戰。但克用的目標仍是朱全忠,他對王重榮說:“待我先滅全忠,再回掃鼠輩。”重榮慌忙回書道:“待公得勝班師,我早成俘虜。不如先清君側之惡田令孜,再擒全忠。”克用想想有理,決定先攻朱玫、李昌符。因為他知道這兩人與朱全忠關係匪淺,都是仇恨自己的人,先掃除外圍,也很有利。
這一場爭鬥是李克用取得勝利。十二月,克用與重榮兩軍逼近長安,田令孜只得挾天子落荒而逃,奔往鳳翔。僖宗在不到十年的工夫里兩次出逃,在帝國的歷史上是頭一回。事變後朱玫、李昌符都倒向克用,而克用意在全忠,無心再戰,自率兵回鎮。王重榮、朱玫、李昌符則上表皇帝,以誅田令孜作為回駕長安的條件。在強大壓力下,田令孜終於失勢,讓位給另一位宦官楊復恭。而朱玫竟和不少痛恨田令孜的朝官在長安改立皇帝,給自己招來反對力量,結果丟掉了性命。朱玫的失敗證明,不按一定的步驟就想成事,確是不大可能的。
僖宗流亡又接近兩年。在此期間,朱玫被其部將王行瑜所殺,王重榮亦被部將常行儒所殺,常行儒又被重榮之弟王重盈殺掉。神策軍將李茂貞在光啟三年(公元887年)八月也成功地消滅了李昌符,三位殺人者都取而代之,分別成為新的藩鎮之首。除了克用以外,靠近中央的幾個藩鎮由於和權力離得太近,處在一個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局面中,誰也無法獨領風騷。而朱全忠卻憑據汴州扼制四方的地利,正慢慢地積聚著力量。看來還是他眼光遠大,是真正懂得“霸業”訣竅的人。
公元888年初,僖宗還京,改元“文德”。不久,皇上舊病發作,不治身亡。帝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皇帝在享盡了富貴也飽嘗了顛沛流離之苦後,年僅二十七歲,就告別了人世。僖宗在位的這十四年,是帝國災難深重的十四年,也是李家天下開始崩潰的時代。天不假壽,也許是件幸事,因為地下的僖宗應該知道,祖宗基業沒有在他手上結束,還算是他的造化。接下來的繼任者,就不會再有這樣的好運氣了。
當年的懿宗有七位皇子,僖宗皇帝排行第五,但他的四位兄長早在他登基之初就被宦官劉行深、韓文約弒殺,所以現在只剩下皇弟吉王李保和壽王李傑。按照禮制,自應是年長者繼嗣,所以朝廷上下都欲立吉王。文德元年(公元888年)三月僖宗病危,群臣便欲請吉王監國,但當權的宦官,十軍觀察使楊復恭卻另有打算:他要立壽王李傑。
無論再怎麼說不過去,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因為眼下只有楊復恭說了算。宦官們對地方藩鎮也許並無計策,但對天子廢立是有絕對的權威的,前幾朝的事實對此早就下了結論了,用不著誰來表示不同意見。於是壽王李傑被立為皇太弟監軍國事。僖宗亡故後,壽王即位,改名“曄”,時年二十二歲。這就是歷史上的“昭宗”。
想不到的是,楊復恭卻歪打正著,給垂死的帝國立了一位英明賢達的天子。新帝雖然也只有二十二歲,但據說他體貌明粹,好文學、重儒術,尊禮大臣,追想前賢,尤其具有恢復祖輩舊業的豪邁志氣。即位之後,果然讓大家感覺到此言不虛,一時朝廷內外,稱頌不已。
這是懿、僖兩帝給人的感覺太壞了,所以一旦有品行稍佳的天子出世,有了一個對比,人們便很容易為內中的情緒所感動。他們也不想一想,在如今的現狀下,即使堯、舜再世,又當如何?!
五
亂臣賊子最後成其霸業,大致有四個步驟。第一步是借多事之秋壯大實力;第二步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第三步則是剷除異己;第四步是最終僭取帝位。
王重榮據蒲、陝,李昌符據鳳翔,諸葛爽據河陽、洛陽,李克用據太原、上黨,朱全忠據汴、滑,秦宗權據許、蔡,時溥據徐、泗,高駢據淮南八州,其餘如邢、洺、鄆、齊、曹、濮、淄、青、宣、歙以及浙東諸州,無不由方鎮擅據。各地均不聽朝令,更無論貢賦,而兩河及江淮的賦稅早已斷絕,國家已處在生死的邊緣。以上的人中,肯定有一位其事竟成,只是現在仍不知是哪一個而已。
在朝廷方面,田令孜已成為南北司實際上的首領,自然也是天子的代表。可僖宗回到長安時,中央政府已經幾乎是手無寸鐵,只有田令孜在蜀中招募的五六萬禁軍,還在支撐著名存實亡的天子。可是這些人也要吃飯領餉,單是京畿的賦稅,養活朝廷南北司官屬尚且不充,又怎麼能再有餘額分一杯羹?田令孜要恢復朝廷和天子權威,重新建立強大的禁軍,已是不大可能。
田令孜苦尋良策,想到了安邑、解縣兩個鹽池的鹽利,這是目前朝廷惟一能夠伸手的經濟來源。可兩地是河中節度使王重榮的專有,令孜要想收回兩池,就得拿王重榮開刀。光啟元年(公元885年)四月,令孜宣布受命兼任兩池鹽利使,下令收其利以贍禁軍。王重榮上章論訴,表示不能同意。五月,令孜調重榮為泰寧節度使,重榮拒不赴任,上表朝廷大罵令孜。令孜於是交結寧節度使朱玫、鳳翔節度使李昌符與之對抗。其時,許、蔡的秦宗權已公開反叛,僭稱皇帝,田令孜在此關頭又開事端,麻煩是一天比一天大。
十月,王重榮求救於李克用,克用正氣憤朝廷不肯將朱全忠治罪,見有機會發泄怨氣,求之不得,立即招兵買馬,聚結諸胡,準備參戰。但克用的目標仍是朱全忠,他對王重榮說:“待我先滅全忠,再回掃鼠輩。”重榮慌忙回書道:“待公得勝班師,我早成俘虜。不如先清君側之惡田令孜,再擒全忠。”克用想想有理,決定先攻朱玫、李昌符。因為他知道這兩人與朱全忠關係匪淺,都是仇恨自己的人,先掃除外圍,也很有利。
這一場爭鬥是李克用取得勝利。十二月,克用與重榮兩軍逼近長安,田令孜只得挾天子落荒而逃,奔往鳳翔。僖宗在不到十年的工夫里兩次出逃,在帝國的歷史上是頭一回。事變後朱玫、李昌符都倒向克用,而克用意在全忠,無心再戰,自率兵回鎮。王重榮、朱玫、李昌符則上表皇帝,以誅田令孜作為回駕長安的條件。在強大壓力下,田令孜終於失勢,讓位給另一位宦官楊復恭。而朱玫竟和不少痛恨田令孜的朝官在長安改立皇帝,給自己招來反對力量,結果丟掉了性命。朱玫的失敗證明,不按一定的步驟就想成事,確是不大可能的。
僖宗流亡又接近兩年。在此期間,朱玫被其部將王行瑜所殺,王重榮亦被部將常行儒所殺,常行儒又被重榮之弟王重盈殺掉。神策軍將李茂貞在光啟三年(公元887年)八月也成功地消滅了李昌符,三位殺人者都取而代之,分別成為新的藩鎮之首。除了克用以外,靠近中央的幾個藩鎮由於和權力離得太近,處在一個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局面中,誰也無法獨領風騷。而朱全忠卻憑據汴州扼制四方的地利,正慢慢地積聚著力量。看來還是他眼光遠大,是真正懂得“霸業”訣竅的人。
公元888年初,僖宗還京,改元“文德”。不久,皇上舊病發作,不治身亡。帝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皇帝在享盡了富貴也飽嘗了顛沛流離之苦後,年僅二十七歲,就告別了人世。僖宗在位的這十四年,是帝國災難深重的十四年,也是李家天下開始崩潰的時代。天不假壽,也許是件幸事,因為地下的僖宗應該知道,祖宗基業沒有在他手上結束,還算是他的造化。接下來的繼任者,就不會再有這樣的好運氣了。
當年的懿宗有七位皇子,僖宗皇帝排行第五,但他的四位兄長早在他登基之初就被宦官劉行深、韓文約弒殺,所以現在只剩下皇弟吉王李保和壽王李傑。按照禮制,自應是年長者繼嗣,所以朝廷上下都欲立吉王。文德元年(公元888年)三月僖宗病危,群臣便欲請吉王監國,但當權的宦官,十軍觀察使楊復恭卻另有打算:他要立壽王李傑。
無論再怎麼說不過去,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因為眼下只有楊復恭說了算。宦官們對地方藩鎮也許並無計策,但對天子廢立是有絕對的權威的,前幾朝的事實對此早就下了結論了,用不著誰來表示不同意見。於是壽王李傑被立為皇太弟監軍國事。僖宗亡故後,壽王即位,改名“曄”,時年二十二歲。這就是歷史上的“昭宗”。
想不到的是,楊復恭卻歪打正著,給垂死的帝國立了一位英明賢達的天子。新帝雖然也只有二十二歲,但據說他體貌明粹,好文學、重儒術,尊禮大臣,追想前賢,尤其具有恢復祖輩舊業的豪邁志氣。即位之後,果然讓大家感覺到此言不虛,一時朝廷內外,稱頌不已。
這是懿、僖兩帝給人的感覺太壞了,所以一旦有品行稍佳的天子出世,有了一個對比,人們便很容易為內中的情緒所感動。他們也不想一想,在如今的現狀下,即使堯、舜再世,又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