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頁
一聲“國伢”,這地道的鄉音,這深情的乳名暱稱,觸動了了王樹聲一直以來心底最深的那根弦,他也眼發熱、鼻發酸了。
王樹聲扶老人坐下:“乾娘,我回來看您,看鄉親們了。”
“我可總算盼到了這一天了呀。”說著,她不禁用衣袖擦擦滾出眼眶的淚水。
“乾娘,這麼多年來,您和鄉親們都受大苦了。”
老娘嘆了口氣,道:“國伢,這些提不得呀。”“乾娘,咱王家怎麼就留您一個人?”
“他,他們……”乾娘又是一把鼻涕一把淚了,“那千刀萬剮的國民黨把我們王家的人都殺光了。其實何止是咱們王家的人,只要是鬧革命的人,曉得他們殺了多少畦!”
“乾娘,我現在回來了,回來趕走國民黨反動派,解放鄉親們來了。”
“國伢,你就是有出息!”老太太又壓低聲音道,“聽說,劉、鄧大軍來了這裡,你可去找找他們!”
“乾娘,我們就是劉鄧大軍!”
乾娘扶住王樹聲,上上下下看了看:“乾娘沒白疼你,你可真替咱王家爭了臉!”她笑道,“乾娘還記得你們當年初鬧革命的光景,那時,你搖著一根長矛子,攆著白狗,打得匪子們滿山跑,那個快勁!”
“可不是!”王樹聲也笑了,“可不就在那個山頭上麼?那時我們的武裝,嘿!還真土!”
就在這時,幾聲“汪汪”犬吠,劃破深夜的寧靜,顯得格外刺耳。
乾娘一驚,拉住王樹聲:“伢呀,還忘了告訴你,這鄉里有國民黨的‘小保隊’,這些狗腿子們常在深更半夜出來害人,還惡狠狠地嚇唬我們,說共產黨呆不長!”
“乾娘,您放心,我們回來了,不趕走這些狗東西們,我們就不走。再說了,我們不是二十年前的愣頭小子了。”
夜己深了,王樹聲和乾娘聊了許多。但王樹聲還有重任在身,只能告辭。
臨走時,他從兜里掏出三塊銀洋,塞到乾娘手中:“乾娘,這些年來,我這做乾兒子的不孝,讓您老人家吃了太多苦,這些錢算是我的賠罪。也算盡做乾兒子的一點心意吧!”
乾娘執意不要,把錢還給王樹聲說:“乾娘知道你的心意。乾娘挺得住,這錢你自己省著用,好狠狠打反動派。”
“乾娘,國伢只有這點表示,不然,國伢說什麼心也不忍。”王樹聲說著,就要給老乾娘跪下。警衛員見狀,也忙勸乾娘:“大娘,您就收了首長的這心意吧。”
乾娘也實在扭不過這強性子的王樹聲。她接過了銀洋,說:“國伢,娘為你感到自豪!”
“乾娘,時候不早了,您早點休息吧,我就先告辭了。”
乾娘摸摸王樹聲的額頭:“國伢,你也要好好照顧自己,鄉親們還都盼著再見你哩!”
王樹聲點點頭,起身告辭了。
大別山的窮苦大眾盼星星,盼月亮,做夢都在翹望的共產黨,真的盼到了。
炮火隆隆,槍聲不斷。
王樹聲和戰士們又開始了轉磨磨式的游擊戰。這可是磨性子的事情。戰士們有的打慣了硬拼硬殺的大戰鬥,對這樣和敵人東躲躲,西藏藏,處處感到彆扭,覺得心裡窩火、憋氣。
尤其是郭天民,王樹聲的助手,鄂豫軍區的副司令員。王樹聲每每看到他,眼前就浮現出一個熟悉的影子——當年的“活張飛”劉昌義。
王樹聲也常想:真是巧扳眼,自己總跟這樣的猛員打將結下不解之緣。
走了個“活張飛”劉昌義,又來了個打將“活李逵”郭天民。
王樹聲打心眼裡喜歡這樣的英雄,但度過了二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他更知道應該如何保護這樣“猛勇”威將。
每次,和敵人磨煩了,郭天民就氣得揮晃大拳,哇哇大叫:“這幫狗雜種,我非把你們打個落花流水不可!”
看到這位“活李逵”火了,王樹聲總是不緊不慢地深入誘導:
“夥計,你以為大傢伙都願意這麼憋氣呀!想當年,我也隨徐老總到這裡,打過好多痛快的大仗,頭破血流也沒少過。可想想現在,敵人就巴不得我們去跟他們拼命,吃虧的可是咱們呀。”
“我就是心裡窩火!”郭天民還是氣呼呼的歪著腦袋。
“咱們現在是上什麼山,唱什麼歌。現在革命需要咱們忍,咱們就要忍。
再說,咱們得要保存實力,要看紅旗插遍大別山呀。放心,會有你出氣的日子。“
王樹聲一方面穩定戰士們的情緒,一方面也加緊對戰爭的研究。
夜裡,常看見一盞微弱的燈光在夜色中閃動。
王樹聲不再是紅軍時代的那個“愣頭小子”了,他老成,穩重多了。現在他不僅親自觀察地形,晚上還要對照地圖,精心分析敵情,向組織起草電報或報告。他字字句句仔細斟酌,一絲也不怠慢。飯後,睡前,他常捧著毛澤東的著作,仔細研讀。時間一長,王樹聲眼也熬紅了,人也瘦了。
警衛員們見狀,常勸道:“首長,您得保重身體才是,咱們幹革命還得靠你領導哇!”
王樹聲卻總是笑道:“我沒事,與你們小伙子差不多!眼前形勢這麼逼人,不學不行。咱們現在面臨的是嶄新的難題,套模式、搬經驗可不管用,土地革命,我是個‘蒙頭生’,吃了好多虧呀,所以現在趕緊加班加點,能補多少就補多少。”
王樹聲不僅自己爭分奪秒地補課,他還規定,戰士們也要自己抓緊學習,尤其對警衛員;他更是嚴格要求:“從現在開始,你們每天必須識會至少五六個新字,我會隨時考問的。”
警衛員們傳達口令或命令時,他一定要他們重複一遍給他聽,說對了,他才放心讓他們去。
對參謀人員,王樹聲要求更嚴,標準更高。對此,他語重心長地說道:“你們參謀,參謀,運籌帷幕,就是全軍的大腦。腦子混亂了,還怎麼指揮手、腳的行動呢?差之分毫,謬之千里,你們可不能犯錯誤,否則戰士們拿多少鮮血和生命去換回呀!”
就在王樹聲的嚴格訓練、規劃整頓下,全軍紀律嚴明、作風過硬,一派欣欣向榮景象。
1947年11月,鄂豫軍區成立。以後,王樹聲率領手下的五個軍分區的廣大指戰員,在大別山這塊戰略基地上大展宏圖。
王樹聲配合主力部隊,按照劉、鄧首長的部署,先立穩腳跟,打好基礎。
隨後,他率部粉碎了敵人三十萬“大軍”的重點清剿;擊潰敵軍據點,扶植建立地方各級政權,籌辦當地民兵武裝;領導群眾,暗地裡進行土地改革……
大別山根據地一片熱氣騰騰。畢竟春天就要來了。
1948年春天,春雷滾滾,大地從嚴冬中甦醒。革命的局勢更加複雜了。
但山丹丹花開,仍然紅艷艷。
一開春,劉、鄧野戰軍大部主力,因全國戰局的需要,從大別山調整走,轉到淮河以北地區,休整待發新戰機。敵人乘隙,趕快反撲。
王樹聲扶老人坐下:“乾娘,我回來看您,看鄉親們了。”
“我可總算盼到了這一天了呀。”說著,她不禁用衣袖擦擦滾出眼眶的淚水。
“乾娘,這麼多年來,您和鄉親們都受大苦了。”
老娘嘆了口氣,道:“國伢,這些提不得呀。”“乾娘,咱王家怎麼就留您一個人?”
“他,他們……”乾娘又是一把鼻涕一把淚了,“那千刀萬剮的國民黨把我們王家的人都殺光了。其實何止是咱們王家的人,只要是鬧革命的人,曉得他們殺了多少畦!”
“乾娘,我現在回來了,回來趕走國民黨反動派,解放鄉親們來了。”
“國伢,你就是有出息!”老太太又壓低聲音道,“聽說,劉、鄧大軍來了這裡,你可去找找他們!”
“乾娘,我們就是劉鄧大軍!”
乾娘扶住王樹聲,上上下下看了看:“乾娘沒白疼你,你可真替咱王家爭了臉!”她笑道,“乾娘還記得你們當年初鬧革命的光景,那時,你搖著一根長矛子,攆著白狗,打得匪子們滿山跑,那個快勁!”
“可不是!”王樹聲也笑了,“可不就在那個山頭上麼?那時我們的武裝,嘿!還真土!”
就在這時,幾聲“汪汪”犬吠,劃破深夜的寧靜,顯得格外刺耳。
乾娘一驚,拉住王樹聲:“伢呀,還忘了告訴你,這鄉里有國民黨的‘小保隊’,這些狗腿子們常在深更半夜出來害人,還惡狠狠地嚇唬我們,說共產黨呆不長!”
“乾娘,您放心,我們回來了,不趕走這些狗東西們,我們就不走。再說了,我們不是二十年前的愣頭小子了。”
夜己深了,王樹聲和乾娘聊了許多。但王樹聲還有重任在身,只能告辭。
臨走時,他從兜里掏出三塊銀洋,塞到乾娘手中:“乾娘,這些年來,我這做乾兒子的不孝,讓您老人家吃了太多苦,這些錢算是我的賠罪。也算盡做乾兒子的一點心意吧!”
乾娘執意不要,把錢還給王樹聲說:“乾娘知道你的心意。乾娘挺得住,這錢你自己省著用,好狠狠打反動派。”
“乾娘,國伢只有這點表示,不然,國伢說什麼心也不忍。”王樹聲說著,就要給老乾娘跪下。警衛員見狀,也忙勸乾娘:“大娘,您就收了首長的這心意吧。”
乾娘也實在扭不過這強性子的王樹聲。她接過了銀洋,說:“國伢,娘為你感到自豪!”
“乾娘,時候不早了,您早點休息吧,我就先告辭了。”
乾娘摸摸王樹聲的額頭:“國伢,你也要好好照顧自己,鄉親們還都盼著再見你哩!”
王樹聲點點頭,起身告辭了。
大別山的窮苦大眾盼星星,盼月亮,做夢都在翹望的共產黨,真的盼到了。
炮火隆隆,槍聲不斷。
王樹聲和戰士們又開始了轉磨磨式的游擊戰。這可是磨性子的事情。戰士們有的打慣了硬拼硬殺的大戰鬥,對這樣和敵人東躲躲,西藏藏,處處感到彆扭,覺得心裡窩火、憋氣。
尤其是郭天民,王樹聲的助手,鄂豫軍區的副司令員。王樹聲每每看到他,眼前就浮現出一個熟悉的影子——當年的“活張飛”劉昌義。
王樹聲也常想:真是巧扳眼,自己總跟這樣的猛員打將結下不解之緣。
走了個“活張飛”劉昌義,又來了個打將“活李逵”郭天民。
王樹聲打心眼裡喜歡這樣的英雄,但度過了二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他更知道應該如何保護這樣“猛勇”威將。
每次,和敵人磨煩了,郭天民就氣得揮晃大拳,哇哇大叫:“這幫狗雜種,我非把你們打個落花流水不可!”
看到這位“活李逵”火了,王樹聲總是不緊不慢地深入誘導:
“夥計,你以為大傢伙都願意這麼憋氣呀!想當年,我也隨徐老總到這裡,打過好多痛快的大仗,頭破血流也沒少過。可想想現在,敵人就巴不得我們去跟他們拼命,吃虧的可是咱們呀。”
“我就是心裡窩火!”郭天民還是氣呼呼的歪著腦袋。
“咱們現在是上什麼山,唱什麼歌。現在革命需要咱們忍,咱們就要忍。
再說,咱們得要保存實力,要看紅旗插遍大別山呀。放心,會有你出氣的日子。“
王樹聲一方面穩定戰士們的情緒,一方面也加緊對戰爭的研究。
夜裡,常看見一盞微弱的燈光在夜色中閃動。
王樹聲不再是紅軍時代的那個“愣頭小子”了,他老成,穩重多了。現在他不僅親自觀察地形,晚上還要對照地圖,精心分析敵情,向組織起草電報或報告。他字字句句仔細斟酌,一絲也不怠慢。飯後,睡前,他常捧著毛澤東的著作,仔細研讀。時間一長,王樹聲眼也熬紅了,人也瘦了。
警衛員們見狀,常勸道:“首長,您得保重身體才是,咱們幹革命還得靠你領導哇!”
王樹聲卻總是笑道:“我沒事,與你們小伙子差不多!眼前形勢這麼逼人,不學不行。咱們現在面臨的是嶄新的難題,套模式、搬經驗可不管用,土地革命,我是個‘蒙頭生’,吃了好多虧呀,所以現在趕緊加班加點,能補多少就補多少。”
王樹聲不僅自己爭分奪秒地補課,他還規定,戰士們也要自己抓緊學習,尤其對警衛員;他更是嚴格要求:“從現在開始,你們每天必須識會至少五六個新字,我會隨時考問的。”
警衛員們傳達口令或命令時,他一定要他們重複一遍給他聽,說對了,他才放心讓他們去。
對參謀人員,王樹聲要求更嚴,標準更高。對此,他語重心長地說道:“你們參謀,參謀,運籌帷幕,就是全軍的大腦。腦子混亂了,還怎麼指揮手、腳的行動呢?差之分毫,謬之千里,你們可不能犯錯誤,否則戰士們拿多少鮮血和生命去換回呀!”
就在王樹聲的嚴格訓練、規劃整頓下,全軍紀律嚴明、作風過硬,一派欣欣向榮景象。
1947年11月,鄂豫軍區成立。以後,王樹聲率領手下的五個軍分區的廣大指戰員,在大別山這塊戰略基地上大展宏圖。
王樹聲配合主力部隊,按照劉、鄧首長的部署,先立穩腳跟,打好基礎。
隨後,他率部粉碎了敵人三十萬“大軍”的重點清剿;擊潰敵軍據點,扶植建立地方各級政權,籌辦當地民兵武裝;領導群眾,暗地裡進行土地改革……
大別山根據地一片熱氣騰騰。畢竟春天就要來了。
1948年春天,春雷滾滾,大地從嚴冬中甦醒。革命的局勢更加複雜了。
但山丹丹花開,仍然紅艷艷。
一開春,劉、鄧野戰軍大部主力,因全國戰局的需要,從大別山調整走,轉到淮河以北地區,休整待發新戰機。敵人乘隙,趕快反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