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頁
王樹聲笑了:“小鬼,可要好好待人家姑娘。”
接著,王樹聲突然壓低了聲音:“你有空的話,今天帶我去照一張。”
警衛員敬個禮,高興壞了:“是!首長!”
在照相館裡,坐在攝影師面前,王樹聲十分激動,臉色不斷變化,他想著這照片就要送給楊炬,心裡又緊張,又想做出威嚴的男子漢氣概,又想露點甜蜜的微笑給楊炬看。
就在這時,王樹聲聽見一句:“首長,嫂子可要笑話你這樣背地裡……”
不等他說完,王樹聲想想自己的這次行動,不禁“撲哧”笑了。
就這樣,留下了一個憨實、真誠、甜蜜的微笑。
又是中秋節。花好月圓。
夜已深,楊炬正要收拾好床,準備入睡,突然瞥見王樹聲正雙手背後,坐在床沿,沖自己傻笑。
“樹聲,你傻樂什麼呢?”
王樹聲還是呵呵傻笑著,拉過楊炬,把一件東西拍到楊炬手裡。
楊炬一看,王樹聲身著戎裝,在那張薄薄的照片上,正飽含深情地望著她笑呢。楊炬一時也不知道怎麼好了,只是心裡突突跳得很快。這可是他倆認識以來的第一張照片,兩人過去合影沒有,連互相的照片也沒有。
楊炬一翻照片,背面見王樹聲那熟悉的字跡:久別重逢今又別。
不知明月幾時圓?
傷思艱險猶嘗盡,誓將奮鬥會中原!
贈給我親愛的楊炬同志留念楊炬仿佛又回到了幾年前的中秋,也同樣是融融中秋圓月,綿綿夫妻情誼。她又似當年一般,一分嬌羞的紅霞飛上臉頰。
“喜歡嗎?”王樹聲也不好意思地問。
楊炬含笑點點頭。對於他們,這是一個難以忘懷的中秋。這首詩,也成為王樹聲畢生中唯一的愛情詩了。
這對既是親人、伴侶,又是戰友、同志的革命夫妻,沉浸在無限的幸福中,但他們又深知,相聚雖然甜蜜,但卻短暫。革命的漫漫長路還需要他們去奉獻、犧牲,生活的艱難困苦還需要他們相互關切,相互扶持去戰勝。他們堅信:勝利一定會到來,美好的生活也一定會來到。
車轔轔,馬蕭蕭。
王樹聲別過頭去,眼裡正滿是淚水。他夾夾胯下馬肚,上路了。
他不敢多看妻子、幼兒幾眼。離別的苦楚,親人的期望,組織的重託,全都裝在王樹聲的心裡。但王樹聲跨上戰馬,列隊南征,放眼祖國的山河,旖旎多嬌,一派生機,他心中即刻又是豪情沖天,又回復了當年的革命幹勁!
劉、鄧大軍真勇敢。
源河反攻魯西大勝,殲敵六七萬!
蔣介石正在手忙腳又亂。
我們又挺進大別山。
戰士們高唱戰歌,滿懷希望。而玉樹聲的心裡總有點七上八下,是因為鄂西北的失敗嗎?王樹聲現在總害怕自己擔不起解放家鄉親人的重任。可解放區的明朗天地,鄉親們的盈盈笑語,又使王樹聲一直激動不已。
王樹聲的病又復發了。
領導同志聽說王樹聲的病情後,執意要送他回後方休養。王樹聲一聽就急了:“黨是不信任我王樹聲吧?我說什麼也不要回去。放心,我一回大別山,準保百病都消。”
果然,一進大別山區,一看到巍巍群山、蔥蔥密林,王樹聲心裡就像喝了陳年佳釀,爽心通暢,精神倍增。他領著戰士們更是快馬加鞭,歸心似箭。
進入紅安、麻城一帶,王樹聲常常按捺不住心中的興奮,經常向戰士們誇耀道:“我過去說的可不假吧?我們這家鄉就是人傑地靈,山也青,水也秀。”
戰士們也常打趣道:“首長,這裡的水也准比別處甜吧。”
這也真是說到了王樹聲的心裡,他就是覺得家鄉的什麼都最親,什麼都最好。
途中,王樹聲接到了新的命令,任命他為劉、鄧大軍下的鄂豫軍區司令員。王樹聲覺得身上的擔子又重了幾分,但沒有這壓力,哪來的動力呢?王樹聲下決心,這次一定不辜負黨的重託。
說起鄂豫軍區,也是一卷翻不完的書。它在大別山區的中心,覆蓋湖北東部、河南南部,以及安徽西部諸縣,方圓達百餘里,人口七百五十多萬。說它是本翻不完的書,正因為它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它東懾南京,西叩武漢,南扼長江,腋制中原,是敵人的咽喉要地,也是敵軍戰略上最敏感、最薄弱的地區。
鄂豫軍區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從大革命、土地革命到抗日戰爭,這裡的英雄人民,一直聽從共產黨的號召,不折不撓地和敵人作鬥爭。
所以,王樹聲接到任命後,喜優兼半。喜的是這裡的有利內、外環境,憂的還是自己的那份重任。
此時任中原軍區副司令員的李先念,則打消了王樹聲這重重的顧慮:“樹聲同志,首先我代表中原軍區和劉、鄧首長,祝賀你的任命和鄂豫軍區的建立。我主要想告訴你和大家,現在的形勢。
與當年我們中原突圍時,大大不一樣了。我們劉、鄧大軍,已牽制住國民黨幾十萬軍隊,就要在這裡,我們最早的根據地——大別山,跟敵人決一勝負。我們沒有後顧之憂,只需要放手去干就是!我和你都是大別山人民的子弟,我們一定要和大別山人民共存亡,為重建大別山根據地戰鬥到底!“
一席話驅散了王樹聲心頭的陰雲。他緊緊地握住李先念的手。
果然如李先念所說,這次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對國民黨反動派,幾乎是一把利劍深深插入了心臟。
蔣介石又驚又怕,急調二十多個旅兵力,想要保護心臟,這次敵人的老套數“重點圍剿”不一定奏效。王樹聲經過數次征戰,對國民黨的先發制人這一套,早已明略在胸。鄂豫軍區一成立,王樹聲就制訂了周密的作戰計劃,與色厲內荏的敵人展開角逐。
月光輕瀉,山川入睡。
轉戰途中,王樹聲已帶兵來到乘馬崗附近。夜色里的山是那麼清秀,樹是那麼蔥鬱。王樹聲這些時日一直盡力吮吸著故鄉的山水氣息。
在這寂靜的夜裡,他多想大聲說出埋在心頭已久的願望:“親人們,你們的兒子回來了!”
尤其經過其中的一個山灣,那裡住著王樹聲的一位窮苦幹娘。王樹聲說什麼也忍不住了,他決定去看望,看望那位老人家。
穿過叢叢樹林,撥開層層霧靄,王樹聲走得越來越急,越來越疾。
那條路,一別竟然已是二十年過去了,終於,他來到了那扇小破門跟前。他舉起顫抖的手指,敲響了門。
“誰……誰呀!”
出現在王樹聲面前的乾娘,哪裡還是當年動人、健壯的模樣?現在她已分明是個白髮滿頭的老太婆了。乾娘面對的也不是那個健壯如牛的年輕小伙子啦。
直到王樹聲喊出一聲鄉音十足的“乾娘”,老人家才失聲叫出:
“餵!國伢—”她終於認出了自己日夜懷念的乾兒子。
老乾娘一時淚如泉下,枯瘦的手顫抖著握住了王樹聲的手。
接著,王樹聲突然壓低了聲音:“你有空的話,今天帶我去照一張。”
警衛員敬個禮,高興壞了:“是!首長!”
在照相館裡,坐在攝影師面前,王樹聲十分激動,臉色不斷變化,他想著這照片就要送給楊炬,心裡又緊張,又想做出威嚴的男子漢氣概,又想露點甜蜜的微笑給楊炬看。
就在這時,王樹聲聽見一句:“首長,嫂子可要笑話你這樣背地裡……”
不等他說完,王樹聲想想自己的這次行動,不禁“撲哧”笑了。
就這樣,留下了一個憨實、真誠、甜蜜的微笑。
又是中秋節。花好月圓。
夜已深,楊炬正要收拾好床,準備入睡,突然瞥見王樹聲正雙手背後,坐在床沿,沖自己傻笑。
“樹聲,你傻樂什麼呢?”
王樹聲還是呵呵傻笑著,拉過楊炬,把一件東西拍到楊炬手裡。
楊炬一看,王樹聲身著戎裝,在那張薄薄的照片上,正飽含深情地望著她笑呢。楊炬一時也不知道怎麼好了,只是心裡突突跳得很快。這可是他倆認識以來的第一張照片,兩人過去合影沒有,連互相的照片也沒有。
楊炬一翻照片,背面見王樹聲那熟悉的字跡:久別重逢今又別。
不知明月幾時圓?
傷思艱險猶嘗盡,誓將奮鬥會中原!
贈給我親愛的楊炬同志留念楊炬仿佛又回到了幾年前的中秋,也同樣是融融中秋圓月,綿綿夫妻情誼。她又似當年一般,一分嬌羞的紅霞飛上臉頰。
“喜歡嗎?”王樹聲也不好意思地問。
楊炬含笑點點頭。對於他們,這是一個難以忘懷的中秋。這首詩,也成為王樹聲畢生中唯一的愛情詩了。
這對既是親人、伴侶,又是戰友、同志的革命夫妻,沉浸在無限的幸福中,但他們又深知,相聚雖然甜蜜,但卻短暫。革命的漫漫長路還需要他們去奉獻、犧牲,生活的艱難困苦還需要他們相互關切,相互扶持去戰勝。他們堅信:勝利一定會到來,美好的生活也一定會來到。
車轔轔,馬蕭蕭。
王樹聲別過頭去,眼裡正滿是淚水。他夾夾胯下馬肚,上路了。
他不敢多看妻子、幼兒幾眼。離別的苦楚,親人的期望,組織的重託,全都裝在王樹聲的心裡。但王樹聲跨上戰馬,列隊南征,放眼祖國的山河,旖旎多嬌,一派生機,他心中即刻又是豪情沖天,又回復了當年的革命幹勁!
劉、鄧大軍真勇敢。
源河反攻魯西大勝,殲敵六七萬!
蔣介石正在手忙腳又亂。
我們又挺進大別山。
戰士們高唱戰歌,滿懷希望。而玉樹聲的心裡總有點七上八下,是因為鄂西北的失敗嗎?王樹聲現在總害怕自己擔不起解放家鄉親人的重任。可解放區的明朗天地,鄉親們的盈盈笑語,又使王樹聲一直激動不已。
王樹聲的病又復發了。
領導同志聽說王樹聲的病情後,執意要送他回後方休養。王樹聲一聽就急了:“黨是不信任我王樹聲吧?我說什麼也不要回去。放心,我一回大別山,準保百病都消。”
果然,一進大別山區,一看到巍巍群山、蔥蔥密林,王樹聲心裡就像喝了陳年佳釀,爽心通暢,精神倍增。他領著戰士們更是快馬加鞭,歸心似箭。
進入紅安、麻城一帶,王樹聲常常按捺不住心中的興奮,經常向戰士們誇耀道:“我過去說的可不假吧?我們這家鄉就是人傑地靈,山也青,水也秀。”
戰士們也常打趣道:“首長,這裡的水也准比別處甜吧。”
這也真是說到了王樹聲的心裡,他就是覺得家鄉的什麼都最親,什麼都最好。
途中,王樹聲接到了新的命令,任命他為劉、鄧大軍下的鄂豫軍區司令員。王樹聲覺得身上的擔子又重了幾分,但沒有這壓力,哪來的動力呢?王樹聲下決心,這次一定不辜負黨的重託。
說起鄂豫軍區,也是一卷翻不完的書。它在大別山區的中心,覆蓋湖北東部、河南南部,以及安徽西部諸縣,方圓達百餘里,人口七百五十多萬。說它是本翻不完的書,正因為它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它東懾南京,西叩武漢,南扼長江,腋制中原,是敵人的咽喉要地,也是敵軍戰略上最敏感、最薄弱的地區。
鄂豫軍區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從大革命、土地革命到抗日戰爭,這裡的英雄人民,一直聽從共產黨的號召,不折不撓地和敵人作鬥爭。
所以,王樹聲接到任命後,喜優兼半。喜的是這裡的有利內、外環境,憂的還是自己的那份重任。
此時任中原軍區副司令員的李先念,則打消了王樹聲這重重的顧慮:“樹聲同志,首先我代表中原軍區和劉、鄧首長,祝賀你的任命和鄂豫軍區的建立。我主要想告訴你和大家,現在的形勢。
與當年我們中原突圍時,大大不一樣了。我們劉、鄧大軍,已牽制住國民黨幾十萬軍隊,就要在這裡,我們最早的根據地——大別山,跟敵人決一勝負。我們沒有後顧之憂,只需要放手去干就是!我和你都是大別山人民的子弟,我們一定要和大別山人民共存亡,為重建大別山根據地戰鬥到底!“
一席話驅散了王樹聲心頭的陰雲。他緊緊地握住李先念的手。
果然如李先念所說,這次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對國民黨反動派,幾乎是一把利劍深深插入了心臟。
蔣介石又驚又怕,急調二十多個旅兵力,想要保護心臟,這次敵人的老套數“重點圍剿”不一定奏效。王樹聲經過數次征戰,對國民黨的先發制人這一套,早已明略在胸。鄂豫軍區一成立,王樹聲就制訂了周密的作戰計劃,與色厲內荏的敵人展開角逐。
月光輕瀉,山川入睡。
轉戰途中,王樹聲已帶兵來到乘馬崗附近。夜色里的山是那麼清秀,樹是那麼蔥鬱。王樹聲這些時日一直盡力吮吸著故鄉的山水氣息。
在這寂靜的夜裡,他多想大聲說出埋在心頭已久的願望:“親人們,你們的兒子回來了!”
尤其經過其中的一個山灣,那裡住著王樹聲的一位窮苦幹娘。王樹聲說什麼也忍不住了,他決定去看望,看望那位老人家。
穿過叢叢樹林,撥開層層霧靄,王樹聲走得越來越急,越來越疾。
那條路,一別竟然已是二十年過去了,終於,他來到了那扇小破門跟前。他舉起顫抖的手指,敲響了門。
“誰……誰呀!”
出現在王樹聲面前的乾娘,哪裡還是當年動人、健壯的模樣?現在她已分明是個白髮滿頭的老太婆了。乾娘面對的也不是那個健壯如牛的年輕小伙子啦。
直到王樹聲喊出一聲鄉音十足的“乾娘”,老人家才失聲叫出:
“餵!國伢—”她終於認出了自己日夜懷念的乾兒子。
老乾娘一時淚如泉下,枯瘦的手顫抖著握住了王樹聲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