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中國最需要的是能源、礦產、原料和糧食,絕大部份來自亞非拉國家。現在甚至加拿大、澳洲、紐西蘭、俄羅斯也一邊買進中國產品而另一邊為中國提供能源、礦產、原料、糧食,所以中國也可以視它們為第三世界國家了。人民幣與主要貿易國都建立了雙邊貨幣交換機制,儼然已跟美元、歐羅一樣成了世界流通的貨幣。中國已經是跟美國、歐盟、日本一樣重要的經濟體,而後三者都在冰寒火熱的滯脹期,中國這邊風景獨好,通貨膨脹控制在可接受的百分之七、百分之八,增長則連續第三年在百分之十五,這種態勢在三十年前改革開放早期曾經見過,1982至1984年中國GDP年增長也到過百分之十五,不過當時的總量小。簡單的說,中國現在是整個世界經濟增長的惟一火車頭,難怪亞非拉國家都向中國靠近,難怪有人說,美國帝國年代告終,中國世紀正式開始。

  老陳、小希、方草地都是不懂經濟的,但他們關心中國,也知道關心中國不能不關心經濟,所以都很認真的聽何東生解說。令他們聽得更是張口結舌的是當何東生從經濟轉而談到國際形勢的時候。

  美國經濟再糟糕,仍是世界第一軍事強國,惟有它擁有全球打擊的力量。

  中國不能走冷戰時期蘇聯的老路,跟美國全球爭霸,作軍備競賽,搞什麼保證相互毀滅的對稱的恐怖均衡。不,那不是平天下之道,不是中國長治久安的國家利益。像何東生這種理性的,並且是深藏不露的中國式理想主義者,知道此路不通,中國國力承受不了。要牽制美國發動遠程戰爭,中國用的是先發制人和非對稱的遠程襲擊能力,要防止國土受侵略並維護國家利益,中國要成為周邊區域的大阿哥而不是世界霸權,用國際理解的話語這就是中國的門羅主義。

  美國的核武器,可以遠程一擊毀掉中國,所以中國要讓美國清楚知道,中國是不會等待美國發動第一擊進攻的,而是會在之前搶先攻擊美國的。換句話說,美國不能惡形惡相的以核武來要脅中國,以免刺激中國先使用核武。這就是先發制人策略。

  中國的遠程攻擊力量,僅足以毀掉夏威夷和美國西岸的一些大城市,但這就已經足夠,已將是美國不能承受的損失,就算之後美國的反擊可對中國造成百倍的損毀,對美國人民來說代價還是太大。就是用這兩招,先發制人和非對稱遠程襲擊,來阻嚇美國發動對中國的遠程核戰爭。

  這也是一種非對稱的同生共死默契,核戰爭是勝者也要付出過大代價的。中國的戰略是公開的而且清楚的告訴了美國,以免美方有人弄不清楚狀況。同時,中國一直在勸美國不要建設東太平洋反飛彈防禦網,因為這樣會引發中美的核武競賽,迫使中國發展能夠突破美國防禦網的洲際飛彈、核武潛艇和太空武器。

  何東生不認為中美會發生核戰,更認為美國以常規戰爭方式入侵中國國土的機率幾乎是零,雖然美國仍在東亞布了重兵。

  他說,中華民族歷來最大的憂患是外族入侵,國土割裂,以至受異族統治,但現在這些擔憂都是多餘的。今天中國的國土安全係數是華夏五千年歷史上最高的:誰還會敢派兵侵略中國本土?

  建國後,拋開台海、西藏、新疆的衝突不說,中國對外曾先後跟印度、蘇聯、前南越和越南在邊遠地區短期開戰,但對國家安全真正有威脅的惟一一次是抗美援朝,六十多年前的事了。中國周邊有十四個接壤國家和六個海域毗鄰國家。49年後,中國已總共協商解決了十四處陸地邊界糾紛和兩個外島爭議。但是,短期內解決不了的邊界糾紛還是有,磨擦斷層由印度不承認屬於中國的三萬八千平方公里的新疆阿克賽欽地區,到中國不承認屬於印度的八萬四千平方公里的麥克馬洪線以南的藏南達旺地區或阿魯納恰爾邦,到中越新馬菲及汶萊在南海,到中日在東海,甚至跟喜瑪拉雅小國不丹現在都有邊界爭議。另外,中國在西藏和雲南興建大型水壩和改變河道的項目,越來越受非議,引起了跨國水源爭奪糾紛,因為南亞和東南亞多國境內,除了恆河之外的所有主要河流,源頭都在我們這邊的喜瑪拉雅地區。

  不過,這些糾紛甚至武裝衝突都不太可能演變成國與國之間的全面戰爭。

  當然,何東生知道軍方有人很不喜歡他這種論調,那涉及軍費利益的問題。不過他雖然不同意那些軍方利益集團整天貪得無厭的要求國家多撥軍費,但他不會天真到以為大國崛起可以不靠武力作為後盾。他是個現實主義者,想的是如何最有效的優化國家利益,不用以武制勝。這就要講大戰略。

  他認為一個國家若是陳義太高,反惹人懷疑,以前中國不斷強調絕不稱霸、和平崛起、和諧世界,人家相信嗎?現在是別人顧忌中國的時候,倒不如把國家利益和戰略清楚的攤出來,讓別人知道進退。這就是為什麼中國近期搬出門羅主義的說法。

  在1820年代,美國的門羅總統宣布崛起中的美國不會跟當時的歐洲列強爭霸,但列強也不要來侵犯美洲,或想把美洲特別是拉丁美洲再度變為歐洲殖民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是為門羅主義。

  現在中國也仿效當年的美國,宣布中國絕不會和列強爭奪全球霸權,但是,東亞是東亞人的東亞,請歐美列強勢力其實是指美國退出東亞。這裡,東亞包括東北亞和東南亞,在現代之前是屬於中國朝貢體系內的。

  當亞洲北部和西部的大草原文明和發源自地中海的歐洲文明在不斷碰撞交融的年代,中國在大漠高山的阻隔下,相對自給自足的自封中土,自視為天下,文化上有很強的連貫性。可能是地緣理由,古老的中華帝國對外的侵略性和擴充性,不如歷史上許多強大軍政集團,像亞歷山大、羅馬帝國、阿提拉、十字軍、蒙古人、帖木兒、奧斯曼帝國、拿破崙,或大航海殖民主義時期的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國、法國、比利時、德國、義大利、俄羅斯、日本,或在冷戰結束後多年的今天,還在全球各國土地上有八百五十個駐軍點的美國。

  何東生強調說:中國才不要當吃力不討好的世界警察,更不想統治別國。到今天有聽說中國想去占領別人的國土嗎?

  他說,以他的理解,中國世紀不是中國獨享的世紀,中國世紀是指中國終於可以恢復十九世紀中以前的原有歷史地位。中國坐擁自己的天下就夠了,不貪圖君臨世界。這個企圖,要讓歐美列強知道。中國不想通吃,但歐美也不要想擋住由中國主導的東亞的崛起和一體化。趁這個世界貿易收縮、歐美都主張自我保護的機遇,中國趁機推出的門羅主義可以改寫世界秩序,只要美國在政治上退出東亞,中美歐三強各有互不侵犯的勢力範圍,各自都可以活得很好。以政治影響的區域化代替爭奪全球霸權,反而會在這個無可阻擋的中國崛起時期保障世界和平。

  其實在政治以外的經濟領域,全球早就大致形成三個區域,一是歐盟國家,二是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三是亞太地區。各區域的內部貿易和直接投資,總量超過區域與區域之間的經濟活動。歐洲國家的主要貿易夥伴是其他歐盟國家,而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主要生意夥伴是美國而不是日本或中國。甚至除中東以外但包括澳紐在內的亞洲國家,自2007年開始超過一半的貿易是跟其他亞洲國家。現在只是要將政治與經濟等量起來,都加以區域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