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頁
聽到這一消息後,陳賡當即召開三兵團部處長以上幹部會議,確定一個月的訓練和後勤準備.
9 月3 日,志願軍司令部,陳賡拜見了彭德懷,參加黨委常委會.
會間,他根據所了解到的大量材料,冥思苦想構思著對付敵軍的最有效的方式和手段.
隨後,他根據這些構想,寫了一個戰術指示,以啟發中朝人民軍隊改正一些缺點.彭德懷對陳賡之作,非常讚賞,決定以"聯司"的名義發表.
這時,陳賡身體一直不好,失眠、頭痛、胸悶,呼吸困難.但他仍帶病堅持工作,幫助彭德懷制定作戰部署,鑑於戰爭已從大規模的運動戰轉向兩軍相持的陣地防禦戰,陳賡提出進行坑道作業.此時,小規模的前哨戰幾乎天天都有.陳賡決定抓緊戰事不緊的有利時機,趕築工事,鞏固陣地.志願軍司令部充分肯定了這一舉動.但有人提出:"這不是自掘墳墓嗎?"
為總結坑道作業的經驗,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4 月陳賡召集各軍參謀長會議.
他說:"坑道作業是保存自己,消滅敵人的重要依託.這是解放戰爭的實踐充分證明了的.今後我們的坑道作業,要向既能藏又能打的戰術坑道方向發展.坑道必須與野戰工事相結合,必須與防禦兵力相適應,還必須有作戰與生活的設備,有統一的規格標準."
會後,各部隊在陳賡親自督促與關懷下,對1951年秋季防禦作戰中出現的坑道工事雛形,經改進發展,到1952年夏季,一個以坑道為骨幹支撐點式的陣地防禦體系已在全線構成.這些工事,有的近抵敵軍幾十米,既保證了攻擊的突然性,又使進攻有了依託而大大減少了傷亡.即使表面野戰工事被占領,仍能堅守坑道配合預備隊實施反衝擊.
1952年10月14日.炮聲隆隆,戰火紛飛.
美軍動用三個師共六萬人的兵力,集中三百門大炮,一千餘輛坦克和大批飛機,發動了"金化攻勢",瘋狂地向志願軍十五軍防禦陣地進攻.
上甘嶺,十五軍駐守的陣地.在敵人瘋狂的轟炸下,我野戰工事幾乎全部被毀,表面陣地大部被敵占領.我軍依託地下坑道防禦工事,與敵展開了頑強的爭奪陣地的搏鬥.戰鬥持續四十三天,敵人傷亡二萬五千五百人,損失飛機三百架,大口徑火炮六十一門,僅占領了志願軍兩個班的前沿陣地.
敵人對我堅不可摧的坑道工事,毫無辦法.上甘嶺戰役的勝利,顯示了坑道工事在朝鮮戰場的巨大作用.這個在陳賡直接指揮下構築的地下鋼鐵長城,承受了世界戰爭史上空前集中的火力襲擊,至今仍傳為佳話.
陳賡兩次入朝,都在志願軍司令部幫助彭總工作.除了有關作戰方面的日常事務,他還常到前方部隊了解情況,研究美軍作戰特點,幫助彭德懷考慮部署.共同相處,陳賡和彭總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為了讓彭總緊張的神經可以松馳一下,陳賡想盡辦法.有時他拉上幾個人陪彭總下象棋.彭總輸了不眼氣,總要人家再來.有時贏了人家也不罷休,也對人家說"再來".幾盤棋下來,彭老總緊張的大腦得到了休息,陳賡臉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彭德懷為韓戰立下了不朽的功勳,受到中朝兩國人民深深的尊敬.
各報刊和通訊社記者,總想攝到彭總活動的照片.祖國去的慰問團、參觀團也總想拉他合影留念,可彭總最不喜歡宣傳他個人,尤其是不喜歡照相.每逢這時,攝影記者就請陳賡幫忙.陳賡欣然答應,說:"你們不要告訴他,悄悄地跟著我走."
這天晚飯後,陳賡又拉著彭總和幾個副司令員散步.攝影記者也悄悄地跟在他們後面,看到一切準備好了,陳賡就拉上甘泗淇等圍住彭總,說:"彭總,我們一起照張合影,留個紀念."彭總拿他沒辦法,也就高高興興地和大家一起站過來,讓記者拍照.後來留下的彭總在朝鮮戰場的一些照片,大多數都是通過這種途徑拍攝下來的.
1952年6 月初,陳賡奉調回國.
6 月16日,陳賡滿載朝鮮人民的偉大友誼,渡過鴨綠江,踏上歸國之路.
第十四章 辦軍校育英才春蠶吐絲盡1952年6 月.北京.
陳賡應黨中央之召喚,離開戰火紛飛的朝鮮戰場,回到北京.
一到北京,陳賡來不及與妻兒敘別,就直奔中南海.他想知道,毛主席召他回國,到底有啥子急事?
陳賡一步跨進中南海會議室,只見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一一在座.
"主席!總理!你們好!"陳賡欣喜他說.
"哦,陳賡,你來了,快請坐!前線辛苦了!"毛澤東緊緊握住陳賡的雙手.
"召我回來,是有急事兒?"陳賡問.
"不要急嘛,坐下來慢慢談."毛澤東說.
"先談談朝鮮前線的形勢吧!"周恩來說.
陳賡端起一杯茶,喝了幾口,說:"現在抗美援朝戰爭正處於戰略相持階段.第五次戰役已經打過,上甘嶺戰役己勝利結束.看來美帝國主義想要打敗我們絕不可能,我們一時要把美帝國主義趕出朝鮮也是不可能的.我們的軍隊是一支政治素質最好的、作戰最勇敢的人民軍隊,但是我們的技術裝備太差,蘇聯所支援的新式武器裝備,我們也缺乏駕馭技術的力量.所以我認為,為了取得戰爭的徹底勝利,必須加緊培養技術人才,掌握現代化技術,把我軍建設成為優良的現代化軍隊,以利於在將來有把握地戰勝帝國主義的侵略."陳賡一口氣講開了.
"說得很好!問題就在這裡,為了徹底打敗帝國主義,我們必須抓緊培養現代化的軍事人才!"毛澤東說.
"陳賡,我們召你回來,就是為這件事啊,黨中央決定創辦一所軍事工程學院,你看怎麼樣?"周恩來說.
"那太好了!"陳賡欣喜地回答.
毛澤東問:"誰來辦?"他望望在座的周恩來,又望望陳賡,然後說:"你來辦吧!"
"我來辦?"陳賡疑惑地問,"主席,這個我隔行,恐怕辦不好!"
主席笑道:"你隔行,我們黨內還有哪位懂行?你指出來.還是你去干吧,不懂就學嘛!"
其實,對於這解放軍第一所高等學府校長的選擇,毛澤東是經過了一番深思熟慮的.旱在三十年代,毛澤東就提出過,要辦好一所學校,第一件事就是選好校長.陳賡身經百戰,不僅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很高的政治素養,而且又有較高的文化基礎,他先後赴越、朝,同美、法帝國主義作過較量,對新形勢下之敵手,己具備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何況三十年代他還當過紅軍學校的校長呢.對,陳賡確實是最合適的人選.
就這樣,陳賡領受了創辦軍事工程學院的任務.
從司令員到學院院長,這是陳賡人生旅程上的一次重大轉折.
擺在陳賡面前的困難是巨大的,校舍、教師、教材和設備均無著落,而他又從來沒有辦軍事技術院校的經驗,更不要說辦這樣的高等軍事技術院校了.
困難嚇不倒他,既然接了任務,就一定要辦好,這是他的一慣風格.他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人民解放軍是一隻猛虎,創辦軍事工程學院,就是在為猛虎添翼.當然,創業是艱難的,但是革命的一切都是從無到有,軍事工程學院也能夠從無到有.我陳賡要是辦不好軍事工程學院,誓不為人!"
憑著這樣的信念,他開始了艱難的辦學.他像指揮打仗一樣,先從調查研究入手,制定作戰部署.
9 月3 日,志願軍司令部,陳賡拜見了彭德懷,參加黨委常委會.
會間,他根據所了解到的大量材料,冥思苦想構思著對付敵軍的最有效的方式和手段.
隨後,他根據這些構想,寫了一個戰術指示,以啟發中朝人民軍隊改正一些缺點.彭德懷對陳賡之作,非常讚賞,決定以"聯司"的名義發表.
這時,陳賡身體一直不好,失眠、頭痛、胸悶,呼吸困難.但他仍帶病堅持工作,幫助彭德懷制定作戰部署,鑑於戰爭已從大規模的運動戰轉向兩軍相持的陣地防禦戰,陳賡提出進行坑道作業.此時,小規模的前哨戰幾乎天天都有.陳賡決定抓緊戰事不緊的有利時機,趕築工事,鞏固陣地.志願軍司令部充分肯定了這一舉動.但有人提出:"這不是自掘墳墓嗎?"
為總結坑道作業的經驗,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4 月陳賡召集各軍參謀長會議.
他說:"坑道作業是保存自己,消滅敵人的重要依託.這是解放戰爭的實踐充分證明了的.今後我們的坑道作業,要向既能藏又能打的戰術坑道方向發展.坑道必須與野戰工事相結合,必須與防禦兵力相適應,還必須有作戰與生活的設備,有統一的規格標準."
會後,各部隊在陳賡親自督促與關懷下,對1951年秋季防禦作戰中出現的坑道工事雛形,經改進發展,到1952年夏季,一個以坑道為骨幹支撐點式的陣地防禦體系已在全線構成.這些工事,有的近抵敵軍幾十米,既保證了攻擊的突然性,又使進攻有了依託而大大減少了傷亡.即使表面野戰工事被占領,仍能堅守坑道配合預備隊實施反衝擊.
1952年10月14日.炮聲隆隆,戰火紛飛.
美軍動用三個師共六萬人的兵力,集中三百門大炮,一千餘輛坦克和大批飛機,發動了"金化攻勢",瘋狂地向志願軍十五軍防禦陣地進攻.
上甘嶺,十五軍駐守的陣地.在敵人瘋狂的轟炸下,我野戰工事幾乎全部被毀,表面陣地大部被敵占領.我軍依託地下坑道防禦工事,與敵展開了頑強的爭奪陣地的搏鬥.戰鬥持續四十三天,敵人傷亡二萬五千五百人,損失飛機三百架,大口徑火炮六十一門,僅占領了志願軍兩個班的前沿陣地.
敵人對我堅不可摧的坑道工事,毫無辦法.上甘嶺戰役的勝利,顯示了坑道工事在朝鮮戰場的巨大作用.這個在陳賡直接指揮下構築的地下鋼鐵長城,承受了世界戰爭史上空前集中的火力襲擊,至今仍傳為佳話.
陳賡兩次入朝,都在志願軍司令部幫助彭總工作.除了有關作戰方面的日常事務,他還常到前方部隊了解情況,研究美軍作戰特點,幫助彭德懷考慮部署.共同相處,陳賡和彭總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為了讓彭總緊張的神經可以松馳一下,陳賡想盡辦法.有時他拉上幾個人陪彭總下象棋.彭總輸了不眼氣,總要人家再來.有時贏了人家也不罷休,也對人家說"再來".幾盤棋下來,彭老總緊張的大腦得到了休息,陳賡臉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彭德懷為韓戰立下了不朽的功勳,受到中朝兩國人民深深的尊敬.
各報刊和通訊社記者,總想攝到彭總活動的照片.祖國去的慰問團、參觀團也總想拉他合影留念,可彭總最不喜歡宣傳他個人,尤其是不喜歡照相.每逢這時,攝影記者就請陳賡幫忙.陳賡欣然答應,說:"你們不要告訴他,悄悄地跟著我走."
這天晚飯後,陳賡又拉著彭總和幾個副司令員散步.攝影記者也悄悄地跟在他們後面,看到一切準備好了,陳賡就拉上甘泗淇等圍住彭總,說:"彭總,我們一起照張合影,留個紀念."彭總拿他沒辦法,也就高高興興地和大家一起站過來,讓記者拍照.後來留下的彭總在朝鮮戰場的一些照片,大多數都是通過這種途徑拍攝下來的.
1952年6 月初,陳賡奉調回國.
6 月16日,陳賡滿載朝鮮人民的偉大友誼,渡過鴨綠江,踏上歸國之路.
第十四章 辦軍校育英才春蠶吐絲盡1952年6 月.北京.
陳賡應黨中央之召喚,離開戰火紛飛的朝鮮戰場,回到北京.
一到北京,陳賡來不及與妻兒敘別,就直奔中南海.他想知道,毛主席召他回國,到底有啥子急事?
陳賡一步跨進中南海會議室,只見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一一在座.
"主席!總理!你們好!"陳賡欣喜他說.
"哦,陳賡,你來了,快請坐!前線辛苦了!"毛澤東緊緊握住陳賡的雙手.
"召我回來,是有急事兒?"陳賡問.
"不要急嘛,坐下來慢慢談."毛澤東說.
"先談談朝鮮前線的形勢吧!"周恩來說.
陳賡端起一杯茶,喝了幾口,說:"現在抗美援朝戰爭正處於戰略相持階段.第五次戰役已經打過,上甘嶺戰役己勝利結束.看來美帝國主義想要打敗我們絕不可能,我們一時要把美帝國主義趕出朝鮮也是不可能的.我們的軍隊是一支政治素質最好的、作戰最勇敢的人民軍隊,但是我們的技術裝備太差,蘇聯所支援的新式武器裝備,我們也缺乏駕馭技術的力量.所以我認為,為了取得戰爭的徹底勝利,必須加緊培養技術人才,掌握現代化技術,把我軍建設成為優良的現代化軍隊,以利於在將來有把握地戰勝帝國主義的侵略."陳賡一口氣講開了.
"說得很好!問題就在這裡,為了徹底打敗帝國主義,我們必須抓緊培養現代化的軍事人才!"毛澤東說.
"陳賡,我們召你回來,就是為這件事啊,黨中央決定創辦一所軍事工程學院,你看怎麼樣?"周恩來說.
"那太好了!"陳賡欣喜地回答.
毛澤東問:"誰來辦?"他望望在座的周恩來,又望望陳賡,然後說:"你來辦吧!"
"我來辦?"陳賡疑惑地問,"主席,這個我隔行,恐怕辦不好!"
主席笑道:"你隔行,我們黨內還有哪位懂行?你指出來.還是你去干吧,不懂就學嘛!"
其實,對於這解放軍第一所高等學府校長的選擇,毛澤東是經過了一番深思熟慮的.旱在三十年代,毛澤東就提出過,要辦好一所學校,第一件事就是選好校長.陳賡身經百戰,不僅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很高的政治素養,而且又有較高的文化基礎,他先後赴越、朝,同美、法帝國主義作過較量,對新形勢下之敵手,己具備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何況三十年代他還當過紅軍學校的校長呢.對,陳賡確實是最合適的人選.
就這樣,陳賡領受了創辦軍事工程學院的任務.
從司令員到學院院長,這是陳賡人生旅程上的一次重大轉折.
擺在陳賡面前的困難是巨大的,校舍、教師、教材和設備均無著落,而他又從來沒有辦軍事技術院校的經驗,更不要說辦這樣的高等軍事技術院校了.
困難嚇不倒他,既然接了任務,就一定要辦好,這是他的一慣風格.他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人民解放軍是一隻猛虎,創辦軍事工程學院,就是在為猛虎添翼.當然,創業是艱難的,但是革命的一切都是從無到有,軍事工程學院也能夠從無到有.我陳賡要是辦不好軍事工程學院,誓不為人!"
憑著這樣的信念,他開始了艱難的辦學.他像指揮打仗一樣,先從調查研究入手,制定作戰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