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頁
飛鳥過江來,投影在江水。鳥逝水長流,此影何曾徙?
風過鏡平湖,湖面生輕縐。湖更鏡平時,此縐終如舊。
為他起一念,十年終不改。有召即重來,若忘而實在。
五〇、吾輩留學生的先鋒旗
(三月八日)
youshallknowthediferencenowthatwearebackagain.
-iliad,xviii,i.125
〔中譯〕如果我們已回來,你們請看分曉罷。
--《伊利亞特》十八章125行
英國前世紀之“牛津運動”(theoxfordmovement)(宗教改良之運動)未起時,其未來之領袖牛曼(newman)、傅魯得(froude)、客白兒(keble)諸人久以改良宗教相期許。三人寫其所作宗教的詩歌成一集。牛曼取荷馬詩中語題其上,即上所記語也。其意若曰:
如今我們已回來,你們請看分曉罷。
-ollard:oxfordmovement.
其氣象可想。此亦可作吾輩留學生之先鋒旗也。
五一、俄國突起革命
俄國突起革命,市戰三日而功成,俄沙退位,遜於其弟密雪兒大公。大公亦謙讓不敢當也。吾意俄國或終成民主耳。此近來第一大快心事,不可不記。
五二、讀報有感
(三月廿日)
英國報載二月一個月中德國人死傷者六萬人;又德國自開戰以來,死傷總數(海軍及屬地尚不在內)為四百十萬餘人。同日報載英國財政大臣羅氏報告,從一九一六年四月一日到一九一七年三月底,一年之中,英國政府每日平均支出六百萬金謗。(每鎊合美金五元,是每天支出三千萬金元。)
今晨報紙有此兩則,讀之惻然,附記於此,並系以詩:
揮金如泥,殺人如蟻。闊哉人道,這般慷慨!
吾徽人讀“蟻”字如“靄”,此古音也。今用以與“慨”為韻,“慨”亦讀上聲也。
五三、趙元任辨音
(三月廿日)
趙元任前來書雲(去年十月廿三日):
一、凡影紐之字,皆以韻起,或以喉端音起(喉端音者〔glottalstop〕,如德文之ein)。其字皆屬上聲。(此上聲,指上平,上上,上去,上入,非僅第二聲也。)
二、凡曉紐之字,皆以“h”(或後“ch”)起。其以“y”及“ü”為介者,以“hy”(或前“ch”即“hs”)起。其字皆在上聲。
三、凡屬喻紐之字,皆以韻起。其字皆在下聲。(下聲指下平,下上,下去,下入。)
疑凡喻紐之字,本以wyü三介之一發端。其前無紐音,故此三介皆成韻也。
〔注〕有數種方言,其喻紐之字皆讀以“ng”(疑)發端。其影、匣二紐則不然也。
四、匣紐之字,在江浙則以有音之“h”(孩)或“y”起,在官話則以“h”或“hs”起。其字皆屬下聲。
例(官)(蘇)(官)(蘇)
(1)影衣i1i1汪w1-w1鳴
(2)曉希hsi1hsi1荒hw1hw1呼
(3)喻移yi1yi1王w1w1吾
(4)匣奚hsi1yi1黃hw1hw1胡
原書為英文,此吾所譯也。
〔適按〕元任此說辨之甚精。惟其論喻紐下一注,有未盡然者。蓋影紐以韻起之字,在各方言中亦有以“ng”起者,如
(上平)哀,安,恩,諳,歐,鴉,在吾徽則讀如ngai,ngan,ngun,ngau,ngeu,ngo。
(上去)愛,懊。
(上上)藹,蟻。(此疑是下上)
(上入)惡,鴨。
則不獨喻紐為然也。適意以為古代疑紐之字上聲為影,下聲為疑,疑又變為喻耳。
因論蟻字,連類記此。吾徽無“上上”“下上”及“上入”“下入”之別,僅有六聲耳。今惟廣州有八聲,其他則至多僅有七聲耳。(如秦音能別“上入”“下入”,而不能別“上去”“下去”,又不能別“上上”“下上”也。福州雖有八聲,其“上上”“下上”實已無別,但存其名耳。)
元任辨音最精細,吾萬不能及也。
第90章 民國六年(1917)三月二十一日至六月一日(1)
一、《沁園春》俄京革命
(三月廿一日)
前日報記俄京革命之第一日,有此一段:
groupsofstudents,easilydistingui射dbytheirbluecapsanddarkuniforms,fellintostepwithroughunitsofrebelsoldiers,andwerejoinedbyotherheterogeneouselements,unitedforthetimebeingbyacausegreaterthanpartisandifferences.
〔中譯〕成群的學生很容易從他們的黑色制服和藍帽子被辨認出來,他們中還混有許多起義士兵的粗布衣裳;各色人等雜入其中。眼下他們消除了黨派之爭,為了一個更偉大的事業團結成一體。
吾讀之有感,因作《沁園春》詞記之:
吾何所思?凍雪層冰,北國名都。想烏衣藍帽,軒昂年少,指揮殺賊,萬眾歡呼。去獨夫“沙”,張自由幟,此意如今果不虛。論代價,有百年文字,多少頭顱。
此僅半闋,他日當續成之。
二、讀厄克登致媚利書信
(三月廿七日)
月前在舊書攤上得一書,為英國厄克登勳爵(lordacton1834-1902)寄格蘭斯頓之女媚利之書(媚利後嫁為朱魯〔drew〕夫人)。厄氏為十九世紀英國第一博學名宿,尤長於史學。後為康橋大學史學院長,今康橋所出之《康橋近世史》,即其所計劃者也。
厄氏有“蠹魚”之名,以其博學而不著書也。其所欲著之《自由史》終身不能成,朱魯夫人戲以“將來之聖母”稱之。(“聖母”者,耶穌之母,古畫家如拉飛爾皆喜用以為畫題。英文豪詹姆斯〔henryjames,本美國人〕有名著小說曰《將來之聖母》,記一畫家得一美人,將用以為“聖母”之法本,瞻視之二十年不敢下筆,而美人已老,畫師之工力亦消亡,遂擲筆而死)
然吾讀此諸函,論英國時政極詳,極多中肯之言。雖在異域,如親在議會。其關心時政之切,其見事之明,皆足一洗其“蠹魚”之謗矣。
人言格蘭斯頓影響人最大,獨厄氏能影響格氏耳,其人可想。
此諸書皆作於五六年之間(1879-1885),而多至八萬言(尚多刪節去者)。其所論大抵皆論學,論文,論政之言也。此亦可見西國男女交際之一端,故記之。
書中多可采之語,如云:
thegreatobjectintryingtounderstandhistory,political,religious,literaryorscientific,istogetbehindmenandtograspideas.ideashavearadiationanddevelopment,anancestryandposterityoftheirown,inwhichmenplaythepartofgodfathersandgodmothersmorethanthatoflegitimateparents....thoseelementsofsocietymustneedsreactuponthestate;thatis,trytogetpoliticalpoweranduseittoqualifythedemocracyoftheconstitution(infrance).andthestatepowermustneedstrytoreactonsociety,toprotectitselfagainstthehostileelements.thisisalawofnature,andthevividnessandforcewithwhichwetracethemotionofhistorydependsonthedegreetowhichwelookbeyondpersonsandfixourgazeonthings....thisismyquarrelwithseeley(“theexpansionofengland”).hediscernsnowhiggismbutonlywhigs....(p.99-100)
〔中譯〕努力了解歷史、政治、宗教和科學的最大目的在於徹底地了解人以及掌握人的思想。思想有其輻射和發展,有它的先祖,也有它的後裔,人在其中扮演了教父和教母的角色,而遠非一般意義上的雙親……那些社會的要素必須反作用於國家,也就是力圖取得政治的權力並運用它來證明民主憲法的合法地位(在法國)。而國家權力必須力圖反作用於社會,以保護其自身免受敵對因素的攻擊,這是自然的法則。我們用以追溯歷史發展的勃勃生氣和力量,有賴於我們超出個人著眼於事物的程度。……這就是我與塞利(“英格蘭的擴張”)的爭論之處。他只認識輝格黨人,卻並不了解輝格黨黨義。(99-100頁)
風過鏡平湖,湖面生輕縐。湖更鏡平時,此縐終如舊。
為他起一念,十年終不改。有召即重來,若忘而實在。
五〇、吾輩留學生的先鋒旗
(三月八日)
youshallknowthediferencenowthatwearebackagain.
-iliad,xviii,i.125
〔中譯〕如果我們已回來,你們請看分曉罷。
--《伊利亞特》十八章125行
英國前世紀之“牛津運動”(theoxfordmovement)(宗教改良之運動)未起時,其未來之領袖牛曼(newman)、傅魯得(froude)、客白兒(keble)諸人久以改良宗教相期許。三人寫其所作宗教的詩歌成一集。牛曼取荷馬詩中語題其上,即上所記語也。其意若曰:
如今我們已回來,你們請看分曉罷。
-ollard:oxfordmovement.
其氣象可想。此亦可作吾輩留學生之先鋒旗也。
五一、俄國突起革命
俄國突起革命,市戰三日而功成,俄沙退位,遜於其弟密雪兒大公。大公亦謙讓不敢當也。吾意俄國或終成民主耳。此近來第一大快心事,不可不記。
五二、讀報有感
(三月廿日)
英國報載二月一個月中德國人死傷者六萬人;又德國自開戰以來,死傷總數(海軍及屬地尚不在內)為四百十萬餘人。同日報載英國財政大臣羅氏報告,從一九一六年四月一日到一九一七年三月底,一年之中,英國政府每日平均支出六百萬金謗。(每鎊合美金五元,是每天支出三千萬金元。)
今晨報紙有此兩則,讀之惻然,附記於此,並系以詩:
揮金如泥,殺人如蟻。闊哉人道,這般慷慨!
吾徽人讀“蟻”字如“靄”,此古音也。今用以與“慨”為韻,“慨”亦讀上聲也。
五三、趙元任辨音
(三月廿日)
趙元任前來書雲(去年十月廿三日):
一、凡影紐之字,皆以韻起,或以喉端音起(喉端音者〔glottalstop〕,如德文之ein)。其字皆屬上聲。(此上聲,指上平,上上,上去,上入,非僅第二聲也。)
二、凡曉紐之字,皆以“h”(或後“ch”)起。其以“y”及“ü”為介者,以“hy”(或前“ch”即“hs”)起。其字皆在上聲。
三、凡屬喻紐之字,皆以韻起。其字皆在下聲。(下聲指下平,下上,下去,下入。)
疑凡喻紐之字,本以wyü三介之一發端。其前無紐音,故此三介皆成韻也。
〔注〕有數種方言,其喻紐之字皆讀以“ng”(疑)發端。其影、匣二紐則不然也。
四、匣紐之字,在江浙則以有音之“h”(孩)或“y”起,在官話則以“h”或“hs”起。其字皆屬下聲。
例(官)(蘇)(官)(蘇)
(1)影衣i1i1汪w1-w1鳴
(2)曉希hsi1hsi1荒hw1hw1呼
(3)喻移yi1yi1王w1w1吾
(4)匣奚hsi1yi1黃hw1hw1胡
原書為英文,此吾所譯也。
〔適按〕元任此說辨之甚精。惟其論喻紐下一注,有未盡然者。蓋影紐以韻起之字,在各方言中亦有以“ng”起者,如
(上平)哀,安,恩,諳,歐,鴉,在吾徽則讀如ngai,ngan,ngun,ngau,ngeu,ngo。
(上去)愛,懊。
(上上)藹,蟻。(此疑是下上)
(上入)惡,鴨。
則不獨喻紐為然也。適意以為古代疑紐之字上聲為影,下聲為疑,疑又變為喻耳。
因論蟻字,連類記此。吾徽無“上上”“下上”及“上入”“下入”之別,僅有六聲耳。今惟廣州有八聲,其他則至多僅有七聲耳。(如秦音能別“上入”“下入”,而不能別“上去”“下去”,又不能別“上上”“下上”也。福州雖有八聲,其“上上”“下上”實已無別,但存其名耳。)
元任辨音最精細,吾萬不能及也。
第90章 民國六年(1917)三月二十一日至六月一日(1)
一、《沁園春》俄京革命
(三月廿一日)
前日報記俄京革命之第一日,有此一段:
groupsofstudents,easilydistingui射dbytheirbluecapsanddarkuniforms,fellintostepwithroughunitsofrebelsoldiers,andwerejoinedbyotherheterogeneouselements,unitedforthetimebeingbyacausegreaterthanpartisandifferences.
〔中譯〕成群的學生很容易從他們的黑色制服和藍帽子被辨認出來,他們中還混有許多起義士兵的粗布衣裳;各色人等雜入其中。眼下他們消除了黨派之爭,為了一個更偉大的事業團結成一體。
吾讀之有感,因作《沁園春》詞記之:
吾何所思?凍雪層冰,北國名都。想烏衣藍帽,軒昂年少,指揮殺賊,萬眾歡呼。去獨夫“沙”,張自由幟,此意如今果不虛。論代價,有百年文字,多少頭顱。
此僅半闋,他日當續成之。
二、讀厄克登致媚利書信
(三月廿七日)
月前在舊書攤上得一書,為英國厄克登勳爵(lordacton1834-1902)寄格蘭斯頓之女媚利之書(媚利後嫁為朱魯〔drew〕夫人)。厄氏為十九世紀英國第一博學名宿,尤長於史學。後為康橋大學史學院長,今康橋所出之《康橋近世史》,即其所計劃者也。
厄氏有“蠹魚”之名,以其博學而不著書也。其所欲著之《自由史》終身不能成,朱魯夫人戲以“將來之聖母”稱之。(“聖母”者,耶穌之母,古畫家如拉飛爾皆喜用以為畫題。英文豪詹姆斯〔henryjames,本美國人〕有名著小說曰《將來之聖母》,記一畫家得一美人,將用以為“聖母”之法本,瞻視之二十年不敢下筆,而美人已老,畫師之工力亦消亡,遂擲筆而死)
然吾讀此諸函,論英國時政極詳,極多中肯之言。雖在異域,如親在議會。其關心時政之切,其見事之明,皆足一洗其“蠹魚”之謗矣。
人言格蘭斯頓影響人最大,獨厄氏能影響格氏耳,其人可想。
此諸書皆作於五六年之間(1879-1885),而多至八萬言(尚多刪節去者)。其所論大抵皆論學,論文,論政之言也。此亦可見西國男女交際之一端,故記之。
書中多可采之語,如云:
thegreatobjectintryingtounderstandhistory,political,religious,literaryorscientific,istogetbehindmenandtograspideas.ideashavearadiationanddevelopment,anancestryandposterityoftheirown,inwhichmenplaythepartofgodfathersandgodmothersmorethanthatoflegitimateparents....thoseelementsofsocietymustneedsreactuponthestate;thatis,trytogetpoliticalpoweranduseittoqualifythedemocracyoftheconstitution(infrance).andthestatepowermustneedstrytoreactonsociety,toprotectitselfagainstthehostileelements.thisisalawofnature,andthevividnessandforcewithwhichwetracethemotionofhistorydependsonthedegreetowhichwelookbeyondpersonsandfixourgazeonthings....thisismyquarrelwithseeley(“theexpansionofengland”).hediscernsnowhiggismbutonlywhigs....(p.99-100)
〔中譯〕努力了解歷史、政治、宗教和科學的最大目的在於徹底地了解人以及掌握人的思想。思想有其輻射和發展,有它的先祖,也有它的後裔,人在其中扮演了教父和教母的角色,而遠非一般意義上的雙親……那些社會的要素必須反作用於國家,也就是力圖取得政治的權力並運用它來證明民主憲法的合法地位(在法國)。而國家權力必須力圖反作用於社會,以保護其自身免受敵對因素的攻擊,這是自然的法則。我們用以追溯歷史發展的勃勃生氣和力量,有賴於我們超出個人著眼於事物的程度。……這就是我與塞利(“英格蘭的擴張”)的爭論之處。他只認識輝格黨人,卻並不了解輝格黨黨義。(99-10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