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的,即如我即其一例。住在上海的人大抵聰明,就簽上一個姓名,橫豎他簽了也什麼不做,像不簽一樣。我看你也還是加入的好,一個未經世故的青年,真可以被逼得發瘋的。加入以後,倒未必有什麼大麻煩,無非幫幫所謂指導者攻擊某人抬高某人,或者做點較費力的工作,以及聽些謠言。國際文學的作

  品是不會有的。只不過攻打何人何派反對國防文學,罪大惡極。這樣糾纏下去,一直弄到自己無聊,讀者無聊,於是在無聲無臭中完結。假如中途來了壓迫,那麼指導的英雄一定首先銷聲匿跡,或者聲明脫離,和小會員更不相干

  了。冷箭是上海'作家,的特產,我有一大把拔在這裡,現在在生病,俟愈後, 要把它發表出來給大家看看。即如最近,作家協會發起人之一,在他所編的刊物上說我是'理想的奴才,,而別一發起人卻在勸我入會,他們以為我不知

  ,、圍圍、圍一」圍:圍:、國111、 .1 !

  魯迅評傳

  。、 々

  ,

  、

  道那一枝冷箭是誰射的。你可以和大家接觸接觸就會明白的更多。"他對一個十分熟識的青年作家說了這一番話,也可以了解他當時對文壇的看法。在他死後,奉之為神明,說一切都是他所領導的,他聽了不一定十分快意的。

  有一個有趣的題目,擺在我們的面前,便是:魯迅假使活到現在,中共對他會如何?他對中共將如何?照胡適的說法,他是看了胡風被清算了,認為魯迅也不免於被清算被鬥爭的。我呢,覺得胡適到了紐約,畢竟坐井觀天,他是不懂得中共的政策的。我敢斷言胡適留在北京的話,決不會被清算的,他還是做他的歷史研究;他的紅學的考證,一定更有收穫;生活也許清苦一些, 但他的生平志願,一定可以完全達到了。那些下半部的著作,不會那麼發願了幾回,也沒有交代了。中共對於"人盡其才",這一點是做得很不錯的。魯迅先生在現在的話,他的創作,將有什麼成就,我不敢說。他的學術研究,一定有驚人的收穫,那是可以斷言的。至少,他那部中國文學史,一定可以寫成的了。至于思想上的自我批評,一向是很勤奮的,他那回受了創造社的攻擊,

  便努力研究社會主義的文藝理論,一下子,就搞得比他的敵手們還通些。他如若活在現在,他可以替中共政權建立新的文藝理論的〈我們要明白:中共的政治路向,也是建立了自己的北京路線,並不依存於莫斯科路線的:)。

  魯迅也和一般士大夫相同,不一定生活與思想完全調和的。我們不要從他的文章,就推斷他的為人如何如何。他也和我們一樣,也要在這個社會活下去的,莫把他想像得如伯夷叔齊一樣,以不食周粟為高的。他當然對北洋軍閥的作風疾首痛心的,但他一直在北洋政府的教育部中做事,直到段執政時代為止。他對於蔣介石政權,也是十分頭痛的;但他也在國民政府教育部屬下的中央研究院供職;直到一,二八的炮火震破了南京為止。為了"生存",抱關擊柝,我們都可以做到的,因為魯迅也和我們一樣是"手不能提,肩不能挑",沒有別的生存技能的人(一定要把魯迅想像得高不可攀的人,也是可笑的〉。

  還有一個有趣的問題,在魯迅生前,就有人問:魯迅有沒有錢。以我所知,魯迅並不是一個吝嗇的人,但是,他並沒有錢。那位攻擊魯迅的十大罪狀的蘇雪林,卻說魯迅很富有,卻如盧杞一樣惡衣惡食,裝得很窮。照一般的錯

  誤推想,魯迅的書,銷路很不錯(在那一時期,只能說是不錯);一則他的書,沒

  、乂

  曾在商務發行,再多也是有限的。一則,讀者圈子是很狹小的,我們不能把自己圈子的情形來了解出版界的情形。但北新欠他的版稅,累積一筆很大的? 目,直到他死後,還差得很多,有一時期,幾乎鬧到法庭上去的。魯迅作品的銷數增多,乃在他死後,到了大陸解放,才有驚人的數字。魯迅生前,其銷數只能以千計,解放以後,才進到以萬計。我們不能拿目前的市場,來估計先前

  的市場的

  關於"錢"的事(我的說法,和朱熹的說法相同,不管聖賢或豪傑,都不可一曰無錢的;魯迅應該有點錢,那是當然的),許廣平曾經有一段近記。她說: "魯迅不但幫助朋友出書,也幫朋友的兒子送入醫院醫病。有一位南京同學, 後來在教育部同事的張君,他的兒子患病,好幾個醫院都說嚴重,找到了魯迅,他立刻托朋友介紹入一醫院;自己時常去探病,替他們付出千多元的醫藥費。出院之後,又替他們請全院的醫生吃飯,表示謝意。他的慷慨,真叫人奇怪。有時人們以平常上海洋場心理推測先生,以為先生能那樣替人花錢,一定是個富翁了 ,誰知他卻用錢之所要用,什麼留底都不存了。還有一位老朋友陳子英,是老革命黨,留學時代的老同學,他們在上海相見了。魯迅不會對

  一切朋友隱藏什麼,這位老友自然也曉得他肯隨便拿錢給人。有一天,這位老友來了,向魯迅借支五百元,說明不久就還。魯迅以忠厚待人,決不疑心於

  他,立刻向別人轉借給他。因為是老友,相互之間自然相信得過,別人也相信他們,把千餘元的存摺,連圖章托他去取五百。誰知這一來,真是天曉得,變了'黃鶴'了。他寫信去催,圖章寄回來了 ,摺子已被沒收,從此一概不理。後來從另外的朋友那兒聽到,那位老友在說:4人家說他收盧布,恐怕是真的

  罷!'盧布是共產的,人人可得而用之,無怪這位老友敢於這麼做了。"從這故事倒可以看出魯迅的對於錢的態度。他的"花錢"比"存錢"氣量大得多呢。

  附錄

  魯迅小說為一般人所難於領受的,還是那些歷史小說《故事新編》;在魯迅自己,當然認為這是積意經營之作。有一位年青的讀者,他就老實告訴我:

  魯迅的諷刺小說,他不十分懂,而《故事新編》的小說,他完全不懂。恰巧那幾

  魯

  年諍

  輪

  篇歷史小說,都是諷刺小說(周作人替魯迅小說人物作註解,獨有這幾篇,他也下不了註解〕。

  他的最早的歷史小說,該是《不周山》〔曾收在《吶喊》中,後來抽掉了的。後來改名《補天》收入《故事新編》中)。他自謂:"那時的意見,是想從古代和

  現代都採取題材,來做短篇小說,《不周山》便是取了4女媧鍊石補天,的神話,

  動手試寫的第一篇。"他又在《故事新編》序言中說:"對於歷史小說,則以為博

  考文獻,言必有據者,縱使有人認為'教授小說,,其實是很難組織之作,至於

  只取一點因由,隨意點染,鋪成一篇,倒無需怎樣的手腕;……現在總算編成了一本書。敘事有時也有一點舊書上的根據,有時卻不過信口開河。……不

  過並沒有將古人寫得更死,卻也許暫時還有存在的餘地的罷。"①(他自稱《故事新編》為神話、傳說及史實的演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