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頁
是曰,治喪委員會決定次日出殯程序,發表公告:(一)二十二日下午二時, 送殯行列,從萬國殯儀館出發。(二)行列經過膠州路、靜安寺路、大西路至虹橋路。(三)下午三時半,到達虹橋路萬國公墓。(四)三時三刻,各界人士致最後敬禮。(五)四時人穴,禮成。同時並通過三種歌曲:《魯迅先生輓歌》、《哀悼魯迅先生》和《安息歌》,將在送喪時歌唱。
二十二日,上午八時到下午一時止,仍為瞻仰遺容時間,前往致敬的青年群眾,還是那麼擁擠。午後一時五十分行啟靈祭奠,與祭者:家屬、治喪委員及親友三十餘人。二時許,親友扶柩出禮堂,移置上了柩車,執紼者隨車而出。二時半,長達里許的六七千群眾的送殯行列,在音樂隊和歌聲中從殯儀
館門前出發了。原定路線,因人數過多,改由膠州路、極司非而路、地豐路折人大西路而至虹橋。行列前導是奏樂隊,輓聯隊,花圈隊、輓歌隊。其後為柩
車,執紼的群眾又接在後面。同時又組織了自行車隊,糾察隊,救護隊,在行列前後照料著。"哀悼魯迅先生,他是我們民族的靈魂,他是新時代的號聲。……"哀歌不斷地在隊伍中發出來。無數的紙片從隊伍飛向街道兩旁觀
眾的手中,那紙片共有1.《魯迅先生輓歌》;2,《安息歌》;3,魯迅先生生前救
亡主張;4,《魯迅先生略傳》四種。
行列到達萬國公墓時,巳經下午五時左右了。葬儀就在紀念堂前舉行, 靈柩安置在廣場上,主席團治喪委員等站在堂前石階上,群眾行列,分站在堂前大道上。奏樂後,首由主席蔡元培致詞說:"要使魯迅先生的精神永遠不死,我們必要繼續負擔起他的責任來。"次由沈鈞儒報告魯迅事略,接著宋慶
齡、章乃器、田軍、內山完造、鄒韜奮諸氏相繼演說,群眾的情緒,一時非常振奮。後由胡愈之代表主席團讀哀詞,辭雲
魯迅先生離開我們而永逝了。魯迅先生不單是一個偉大的作家和思想家,而且是世界勞苦大眾之友,青年的導師,中國民族解放的英勇鬥士。魯迅先生一生所企圖的,是人類社會自由解放,與世界和平,所教導我們的,是為和平自由而艱苦鬥爭。魯迅先生的遺體,埋藏於黃土之中, 魯迅先生的遺教,卻將永遠埋藏在全世界愛好和平與自由的人們的心底。參加魯迅先生葬儀的主席團和全體群眾,在向遺體致最後敬禮的時刻,特鄭重宣言,我們決定繼承魯迅先生的遺志,與世界上一切惡劣勢力
奮鬥,不妥洽,不投降。
接著,許廣平也在柩前致哀辭,云:"悲哀的氛圍,籠罩了一切,我們對你的死,有什麼話說?你曾對我說:6我好像一隻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牛奶。' 你不曉得什麼是休息什麼是娛樂,工作,工作,死的前一日,還在執筆。如今, 希望我們大家鍥而不捨,跟著你的足跡。,,
其後,大家向靈柩行最後敬禮,並靜默誌哀。並由王造時,沈鈞儒,章乃器,李公朴四人獻旗,旗為白緞黑絨,上綴"民族魂"三字。旗幟覆上了靈柩, 夜幕巳經下垂,《安息歌》在墓道上起伏著:
願你安息^安息在土地里!
先生就在這歌聲中被安放在墓穴里了 (先生的墳墓,到了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九日,又由滬西萬國公墓遷移到虹口公園去了 ;)。〔詳見:鄧珂雲《大眾的殯儀及魯迅先生紀念集》。〉
魯迅先生逝世後,海內外悼念的文字,見之魯迅先生紀念集中,巳有三百餘篇,那只是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底以前所見的文字。其後紀念魯迅的文字,幾乎
每年都有,約略估計,當在三千篇以上。這兒只介紹幾篇直接史料的文字
甲、許壽裳:《懷亡友魯迅》^"魯迅在弘文時,課餘喜歡看哲學文
學的書。他對我常常說到三個相聯的問題:〗.怎樣才是理想的人性? 2,中國國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麼? 3,它的病4艮何在?這可見當時他的
思想已經超出於常人。後來,他又談到志願學醫,要從科學入手,達到解
決這三個問題的境界。我從此就非常欽佩:以一個礦學畢業的人,理想
如此高遠,而下手工夫又如此切實,真不是膚淺凡庸之輩所能夢見的
他對於這文藝運動,也就是對於國民性劣點的研究、揚發、攻擊、肅清,終
國」、國」^1^11國^|10+".國、.國國,
國國—國—國—國—圍—國」國國01 國—國」國國一、、,
身不懈三十年如一日
乙、知堂(周作人):《關於魯迅》^"魯迅寫小說散文又有一特點, 為別人所不及者,即對於中國民族的深刻的觀察,大約現代文人中,對於中國民族抱著那樣一片黑暗的悲觀的,難得有第二個人吧。豫才從小喜歡雜覽,讀野史最多,受影響亦最大。在書本里得來的知識上面,又加上親自從社會裡得來的經臉,結果便造成一種只有苦痛與黑暗的人生觀,
,就是那些作
,,
丙、孫伏園:《哭魯迅先生》^"魯迅先生居家生活非常簡單:衣食住幾乎全是學生時代的生活,他雖然作官十幾年,教書十幾年,對於一般
人往往無法避免的無聊娛樂,如賭博,如舊戲,如妓院,他從未沾染絲毫
魯迅評傳
》國
??。;
、
、、、^。、《
教育部同人都知道他是4怪人,,而且知道這所謂'怪者,也無非書生本色,所以大家都尊敬他。他平常只穿舊布衣,像一個大學生。西服的褲子總是單的,就是在北平的大冷天,魯迅先生也永遠穿著這樣的單褲。一天,周老太太叫周太太做了一條棉褲,偷偷的放在他的床上,希望他不留神能換上,萬不料竟被他扔出來了 。老太太認為我的話有時還能邀老師的信仰,所以讓我勸勸他。魯迅先生給我的答話卻是不平庸的。他說:'一個獨身的生活,決不能常往安逸方面著想的。豈但我不穿棉褲而已,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沒有換的老棉花,我不願意換。你再看我的鋪被,我從來不願意換藤繃或棕繃,我也從來不願意換厚褥子。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這是的確的。魯迅先生的房中,總只有床鋪,網籃,衣箱,書案,這幾樣東西。萬一什麼時候要出走,他只要把
國仁一國1國國1國國國國^?!.?..——:—,—;—國—一國^」」弋、,圍「,圍「國弋圍圍國I 國、;!
附錄一魯迅年譜
鋪蓋或衣箱任取一樣,就是登程的旅客了。他永遠在奮鬥的途中,從來
不夢想什麼是較為安適的生活。
丁、李霧野:《憶魯迅先生》^"和先生接觸過的人,都知道他的談
話中有一種特殊的機智和風趣,是^艮值得記載的,先生的生活若好好的
寫起來,對於世人也可以有無限的教益。先生的不歡喜有傳記,從他的
最後一次說話中,我是知道的;然而我覺得糹艮是可惜,所以北來寫信時仍
二十二日,上午八時到下午一時止,仍為瞻仰遺容時間,前往致敬的青年群眾,還是那麼擁擠。午後一時五十分行啟靈祭奠,與祭者:家屬、治喪委員及親友三十餘人。二時許,親友扶柩出禮堂,移置上了柩車,執紼者隨車而出。二時半,長達里許的六七千群眾的送殯行列,在音樂隊和歌聲中從殯儀
館門前出發了。原定路線,因人數過多,改由膠州路、極司非而路、地豐路折人大西路而至虹橋。行列前導是奏樂隊,輓聯隊,花圈隊、輓歌隊。其後為柩
車,執紼的群眾又接在後面。同時又組織了自行車隊,糾察隊,救護隊,在行列前後照料著。"哀悼魯迅先生,他是我們民族的靈魂,他是新時代的號聲。……"哀歌不斷地在隊伍中發出來。無數的紙片從隊伍飛向街道兩旁觀
眾的手中,那紙片共有1.《魯迅先生輓歌》;2,《安息歌》;3,魯迅先生生前救
亡主張;4,《魯迅先生略傳》四種。
行列到達萬國公墓時,巳經下午五時左右了。葬儀就在紀念堂前舉行, 靈柩安置在廣場上,主席團治喪委員等站在堂前石階上,群眾行列,分站在堂前大道上。奏樂後,首由主席蔡元培致詞說:"要使魯迅先生的精神永遠不死,我們必要繼續負擔起他的責任來。"次由沈鈞儒報告魯迅事略,接著宋慶
齡、章乃器、田軍、內山完造、鄒韜奮諸氏相繼演說,群眾的情緒,一時非常振奮。後由胡愈之代表主席團讀哀詞,辭雲
魯迅先生離開我們而永逝了。魯迅先生不單是一個偉大的作家和思想家,而且是世界勞苦大眾之友,青年的導師,中國民族解放的英勇鬥士。魯迅先生一生所企圖的,是人類社會自由解放,與世界和平,所教導我們的,是為和平自由而艱苦鬥爭。魯迅先生的遺體,埋藏於黃土之中, 魯迅先生的遺教,卻將永遠埋藏在全世界愛好和平與自由的人們的心底。參加魯迅先生葬儀的主席團和全體群眾,在向遺體致最後敬禮的時刻,特鄭重宣言,我們決定繼承魯迅先生的遺志,與世界上一切惡劣勢力
奮鬥,不妥洽,不投降。
接著,許廣平也在柩前致哀辭,云:"悲哀的氛圍,籠罩了一切,我們對你的死,有什麼話說?你曾對我說:6我好像一隻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牛奶。' 你不曉得什麼是休息什麼是娛樂,工作,工作,死的前一日,還在執筆。如今, 希望我們大家鍥而不捨,跟著你的足跡。,,
其後,大家向靈柩行最後敬禮,並靜默誌哀。並由王造時,沈鈞儒,章乃器,李公朴四人獻旗,旗為白緞黑絨,上綴"民族魂"三字。旗幟覆上了靈柩, 夜幕巳經下垂,《安息歌》在墓道上起伏著:
願你安息^安息在土地里!
先生就在這歌聲中被安放在墓穴里了 (先生的墳墓,到了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九日,又由滬西萬國公墓遷移到虹口公園去了 ;)。〔詳見:鄧珂雲《大眾的殯儀及魯迅先生紀念集》。〉
魯迅先生逝世後,海內外悼念的文字,見之魯迅先生紀念集中,巳有三百餘篇,那只是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底以前所見的文字。其後紀念魯迅的文字,幾乎
每年都有,約略估計,當在三千篇以上。這兒只介紹幾篇直接史料的文字
甲、許壽裳:《懷亡友魯迅》^"魯迅在弘文時,課餘喜歡看哲學文
學的書。他對我常常說到三個相聯的問題:〗.怎樣才是理想的人性? 2,中國國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麼? 3,它的病4艮何在?這可見當時他的
思想已經超出於常人。後來,他又談到志願學醫,要從科學入手,達到解
決這三個問題的境界。我從此就非常欽佩:以一個礦學畢業的人,理想
如此高遠,而下手工夫又如此切實,真不是膚淺凡庸之輩所能夢見的
他對於這文藝運動,也就是對於國民性劣點的研究、揚發、攻擊、肅清,終
國」、國」^1^11國^|10+".國、.國國,
國國—國—國—國—圍—國」國國01 國—國」國國一、、,
身不懈三十年如一日
乙、知堂(周作人):《關於魯迅》^"魯迅寫小說散文又有一特點, 為別人所不及者,即對於中國民族的深刻的觀察,大約現代文人中,對於中國民族抱著那樣一片黑暗的悲觀的,難得有第二個人吧。豫才從小喜歡雜覽,讀野史最多,受影響亦最大。在書本里得來的知識上面,又加上親自從社會裡得來的經臉,結果便造成一種只有苦痛與黑暗的人生觀,
,就是那些作
,,
丙、孫伏園:《哭魯迅先生》^"魯迅先生居家生活非常簡單:衣食住幾乎全是學生時代的生活,他雖然作官十幾年,教書十幾年,對於一般
人往往無法避免的無聊娛樂,如賭博,如舊戲,如妓院,他從未沾染絲毫
魯迅評傳
》國
??。;
、
、、、^。、《
教育部同人都知道他是4怪人,,而且知道這所謂'怪者,也無非書生本色,所以大家都尊敬他。他平常只穿舊布衣,像一個大學生。西服的褲子總是單的,就是在北平的大冷天,魯迅先生也永遠穿著這樣的單褲。一天,周老太太叫周太太做了一條棉褲,偷偷的放在他的床上,希望他不留神能換上,萬不料竟被他扔出來了 。老太太認為我的話有時還能邀老師的信仰,所以讓我勸勸他。魯迅先生給我的答話卻是不平庸的。他說:'一個獨身的生活,決不能常往安逸方面著想的。豈但我不穿棉褲而已,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沒有換的老棉花,我不願意換。你再看我的鋪被,我從來不願意換藤繃或棕繃,我也從來不願意換厚褥子。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這是的確的。魯迅先生的房中,總只有床鋪,網籃,衣箱,書案,這幾樣東西。萬一什麼時候要出走,他只要把
國仁一國1國國1國國國國^?!.?..——:—,—;—國—一國^」」弋、,圍「,圍「國弋圍圍國I 國、;!
附錄一魯迅年譜
鋪蓋或衣箱任取一樣,就是登程的旅客了。他永遠在奮鬥的途中,從來
不夢想什麼是較為安適的生活。
丁、李霧野:《憶魯迅先生》^"和先生接觸過的人,都知道他的談
話中有一種特殊的機智和風趣,是^艮值得記載的,先生的生活若好好的
寫起來,對於世人也可以有無限的教益。先生的不歡喜有傳記,從他的
最後一次說話中,我是知道的;然而我覺得糹艮是可惜,所以北來寫信時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