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
她的回答和她的氣憤又給了我一點希望,至少說明媽還有一個想活下去的願望。下午,豆花飯莊的老闆劉則智打電話給我,讓我一定到她那裡去一趟,她有要事相商。又說到台灣一位文化界的朋友想結識我。我那時心情已不甚好,再重要的事情與我和媽的困境又有何干,但想到台灣的朋友也許會為我的作品開拓另一份讀者,便又很自私地去做那商業化的應酬。劉則智的業務由於某些環節不暢,突然進入低谷,感慨多多,所以很晚才回到家。
到家就進客廳去看媽,可是媽已經睡著了。
※ ※ ※
媽出院後,我以為就剩下漸漸康復的問題。所以沒有更多的陪伴她,一直跑進跑出地為裝修新房子而忙碌。她不能老住在先生家裡,雖然在先生家裡住下後,對於住哪兒媽再沒有說過什麼,可我知道媽一定特別想住進自己的家。
從媽這個階段和小阿姨的談話中看出,媽的心情波動很大。
她問過小阿姨:「他們說我能活到一百歲,你說能嗎?」
小阿姨說:「當然能,你身體那麼好。」
媽能承受那樣大的手術,誰能說她身體不好呢?
她為什麼問這個?是她希望如此,還是她感覺到不對,想從別人那裡找到與此相反的證明。
她甚至提起我準備請美容師給她剪眼皮的事:「我女兒對我真好,我這麼老了她還要給我剪一剪眼皮。」她還對小阿姨說:「唐棣結婚的時候我要去參加她的婚禮,我已經沒病了。我也是該抱重孫子的人了,唐棣的同學都做媽媽了,她還沒有結婚呢?」
又說:「我們要是去參加唐棣的婚禮你也別走,就給我們看著貓。」
「你阿姨說,等我們搬進新房子,要請給我手術的大夫聚一聚,還要我和大夫們一起拍照留念呢。」
「等我好了,我帶你去北海公園玩。」
「等我好了,你阿姨說咱們五個人(包括先生和他的司機),到飯店裡好好慶祝一下。」
我想她說的「等我好了」可能是指她做完放療吧。
從這些談話可以看出,媽對生活是充滿希望的呀。
可也正是這個時期,媽越來越不想鍛鍊了。
記得剛做完手術的時候她自己還說:「我早點恢復還是好,老不走就不會走了。」那時她在醫院的走廊里來來回回走的很快呀,人們給她鼓掌,她還說謝謝呢。
她幾次對小阿姨說:「活著真沒意思,這麼老了還得從頭學起。」
又說:「我這麼老了,就這麼過就行了,還鍛鍊幹什麼。」
或是:「等你們到了我這麼大年紀,就知道了。」
我怎麼不知道呢?我不過是想盡辦法讓媽健康長壽。
我也奇怪,這些話她為什麼不對我說?也許是我老不在家,她沒機會說、或是她以為我那樣逼她鍛鍊是不同情她?
媽,您誤解了我。您誤解我倒沒什麼,但這樣誤解可就傷透了您的心,那不也就傷了我的心嗎。
還有一天她突然似乎是對我,又似乎是自言自語欲言又止地說:「這手術……嘁!」
我想她當然是對我說,但我沒有做出應有的呼應。我那時仍然認為她的感覺代替不了科學。正像我後來常聽一個朋友說的那樣,一切等科學做出回答就晚了。她去世後我回想起她說這句話時意味深長。有一種悔不該當初、說什麼都晚了、只好罷手的苦絕之情。她肯定已然察覺,正是手術後,她的情況更見不妙。媽是一個大英雄氣概的人,如果不是這樣,她對手術的態度,不會這樣出而反爾。這句話,她又是只說了半句。因為她早就知道,她就是把這句話說完,可能還是這個下場:我不會相信她,而是相信所謂的科學、相信大夫說的:一切都很正常。甚至還會調侃她、搶白她:一切都是她的多疑。
而且,她能說得過、爭得過、「最好的醫院、「最好的大夫」、「手術完美無憾」的現實嗎?
她說不過,也爭不過。
既然她說不過,爭不過,再說感覺不好就是她的荒謬。
有人相信嗎?
也許她自己也沒法相信吧?
十月二十六號,星期六。早上照料媽起床的時候,她躺在床上對我說:「我今天特別不舒服。」
我看著她安詳、寧靜、看不出一絲病痛,略顯遲疑、迷惆因而也就毫不理直氣壯的臉,想不出她說的特別不舒服是什麼意思。而那時我還滿懷逃出劫難的喜悅,仍然固執地認為,手術以後什麼病都沒了,一切順利、萬事大吉。所以遲疑地站在那裡,一時不知怎樣去做。
這時小阿姨在一旁說道:「她就是這樣,等會一再問她哪兒不舒服,她又說沒有什麼不舒服了。」
聽小阿姨如是說,便想起手術後沒幾天,媽也對我說過:「發燒了。」給她量了一下體溫,三十六度都不到。當時以為,她說的「發燒」就像她的「譫妄」一樣,是手術後一種雖然不正常,可又是必然的反應,其實正像醫生預料的那樣,媽果然沒能經受住手術的打擊,早從那時起就開始應驗了這個預料。
媽去世後小阿姨對我說,還有一兩次媽也對她說:「我覺得我病了。」
過一會兒小阿姨再問她情況怎樣,她又說她沒病了。
到家就進客廳去看媽,可是媽已經睡著了。
※ ※ ※
媽出院後,我以為就剩下漸漸康復的問題。所以沒有更多的陪伴她,一直跑進跑出地為裝修新房子而忙碌。她不能老住在先生家裡,雖然在先生家裡住下後,對於住哪兒媽再沒有說過什麼,可我知道媽一定特別想住進自己的家。
從媽這個階段和小阿姨的談話中看出,媽的心情波動很大。
她問過小阿姨:「他們說我能活到一百歲,你說能嗎?」
小阿姨說:「當然能,你身體那麼好。」
媽能承受那樣大的手術,誰能說她身體不好呢?
她為什麼問這個?是她希望如此,還是她感覺到不對,想從別人那裡找到與此相反的證明。
她甚至提起我準備請美容師給她剪眼皮的事:「我女兒對我真好,我這麼老了她還要給我剪一剪眼皮。」她還對小阿姨說:「唐棣結婚的時候我要去參加她的婚禮,我已經沒病了。我也是該抱重孫子的人了,唐棣的同學都做媽媽了,她還沒有結婚呢?」
又說:「我們要是去參加唐棣的婚禮你也別走,就給我們看著貓。」
「你阿姨說,等我們搬進新房子,要請給我手術的大夫聚一聚,還要我和大夫們一起拍照留念呢。」
「等我好了,我帶你去北海公園玩。」
「等我好了,你阿姨說咱們五個人(包括先生和他的司機),到飯店裡好好慶祝一下。」
我想她說的「等我好了」可能是指她做完放療吧。
從這些談話可以看出,媽對生活是充滿希望的呀。
可也正是這個時期,媽越來越不想鍛鍊了。
記得剛做完手術的時候她自己還說:「我早點恢復還是好,老不走就不會走了。」那時她在醫院的走廊里來來回回走的很快呀,人們給她鼓掌,她還說謝謝呢。
她幾次對小阿姨說:「活著真沒意思,這麼老了還得從頭學起。」
又說:「我這麼老了,就這麼過就行了,還鍛鍊幹什麼。」
或是:「等你們到了我這麼大年紀,就知道了。」
我怎麼不知道呢?我不過是想盡辦法讓媽健康長壽。
我也奇怪,這些話她為什麼不對我說?也許是我老不在家,她沒機會說、或是她以為我那樣逼她鍛鍊是不同情她?
媽,您誤解了我。您誤解我倒沒什麼,但這樣誤解可就傷透了您的心,那不也就傷了我的心嗎。
還有一天她突然似乎是對我,又似乎是自言自語欲言又止地說:「這手術……嘁!」
我想她當然是對我說,但我沒有做出應有的呼應。我那時仍然認為她的感覺代替不了科學。正像我後來常聽一個朋友說的那樣,一切等科學做出回答就晚了。她去世後我回想起她說這句話時意味深長。有一種悔不該當初、說什麼都晚了、只好罷手的苦絕之情。她肯定已然察覺,正是手術後,她的情況更見不妙。媽是一個大英雄氣概的人,如果不是這樣,她對手術的態度,不會這樣出而反爾。這句話,她又是只說了半句。因為她早就知道,她就是把這句話說完,可能還是這個下場:我不會相信她,而是相信所謂的科學、相信大夫說的:一切都很正常。甚至還會調侃她、搶白她:一切都是她的多疑。
而且,她能說得過、爭得過、「最好的醫院、「最好的大夫」、「手術完美無憾」的現實嗎?
她說不過,也爭不過。
既然她說不過,爭不過,再說感覺不好就是她的荒謬。
有人相信嗎?
也許她自己也沒法相信吧?
十月二十六號,星期六。早上照料媽起床的時候,她躺在床上對我說:「我今天特別不舒服。」
我看著她安詳、寧靜、看不出一絲病痛,略顯遲疑、迷惆因而也就毫不理直氣壯的臉,想不出她說的特別不舒服是什麼意思。而那時我還滿懷逃出劫難的喜悅,仍然固執地認為,手術以後什麼病都沒了,一切順利、萬事大吉。所以遲疑地站在那裡,一時不知怎樣去做。
這時小阿姨在一旁說道:「她就是這樣,等會一再問她哪兒不舒服,她又說沒有什麼不舒服了。」
聽小阿姨如是說,便想起手術後沒幾天,媽也對我說過:「發燒了。」給她量了一下體溫,三十六度都不到。當時以為,她說的「發燒」就像她的「譫妄」一樣,是手術後一種雖然不正常,可又是必然的反應,其實正像醫生預料的那樣,媽果然沒能經受住手術的打擊,早從那時起就開始應驗了這個預料。
媽去世後小阿姨對我說,還有一兩次媽也對她說:「我覺得我病了。」
過一會兒小阿姨再問她情況怎樣,她又說她沒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