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岳家軍的班師,使整個戰局逆轉了。韓世忠率兵攻打淮陽軍,久攻不下,也只好在宋廷的命令下撤軍了。

  高宗得到郾城的捷報後,派楊沂中的殿前司軍開往淮西,明為配合,暗則牽制。後來楊沂中到達宿州,帶著五千騎兵乘夜襲擊柳子鎮,結果撲了個空。因為金兵在路上伏下了重兵,楊沂中嚇得趕緊逃跑。全軍占領宿州後,因為當地老百姓曾經歡迎過張俊的軍隊,所以便在城中大肆屠殺,施行報復。

  紹興十年的宋金戰爭,從順昌之戰開始,以宿州失陷告終。秦檜和高宗推行投降主義路線,幫助金軍重新占領河南地盤,使宋軍屢次大捷的輝煌戰果毀於一旦。

  岳飛在往臨安的途中走了大半路程,才接到高宋的一道手詔。允許他暫留京西,但必須與楊沂中、劉錡兩部共同進退。稍後,高宗又發來一道手詔,他得知岳飛班師的消息,害怕留在前線的韓世忠西部失利,命岳飛暫緩班師,只是為了牽制岳飛。岳飛明白了高宗是絕對不願看到自己北伐成功的。他單獨完成北伐的希望徹底毀滅了。抵達臨安後,他不再有任何的表示,只是竭力地請求解除軍務,並懇求辭去少保的虛銜。雖然高宗和岳飛的裂痕越來越大,但是高宗怕會再有戰事發生,因此還不敢輕易地削奪岳飛的兵權。

  害怕大將久握重兵,難以約制,這是高宗等人始終引以為患的。將大將的兵權罷免,這在高宗已經謀劃三年多了,但因為戰事頻繁,高宗一直未能如願。儘管宋金戰爭並沒有結束,但高宗通過各種途徑,知道金軍有議和的意圖,於是就開始著手這件事情。

  一天,高宗一面在西湖設宴款待岳飛、韓世忠和張俊三名大帥,一面連夜起草制詞,任韓世忠和張俊為樞密使,岳飛為樞密副使,明升暗降,留朝任職。宋朝歷史上的第二次“杯酒釋兵權”又發生了。

  岳飛早已經提出過辭呈,但是,他沒有料到朝廷竟然會採取這樣的措施,於是,他請求朝廷將自己帶來的親兵遣回鄂州,只留下少量人馬,高宗立刻答應了。

  張俊暗地裡和秦檜早有約定,等罷免了眾將的兵權後,再由張俊掌兵權,所以他是最先交出所管轄的軍馬的。

  淮東、淮西、京湖三宣撫司緊接著撤銷了。此後,直接聽候三省、樞密院取旨調發。

  王貴接替岳飛,擔任鄂州駐紮御前諸軍都統制,張憲任副都統制,負責指揮岳家軍。宋廷對他們不放心,特別任命秦檜的黨羽林大聲擔任總領,進行監視。

  劉錡也被罷免了軍職,出任荊南知府,岳飛愛惜他是個人才,奏請留他掌兵,高宗也拒絕了。

  高宗在給三大帥的制詔中,說盡了許多冠冕堂皇的好話,但是,一場更為狠毒的政治陰謀,卻正在加緊籌劃當中。

  九、風波冤案 名揚千古

  削除朝中大將的兵權後,高宗等人又加緊了議和的行動,金朝也表示了議行和談的意圖。岳飛明明知道皇上主意已定,但他還是上書,陳明了議和的害處。

  秦檜本來對岳飛就滿懷忌恨,這一下,更促使奉檜加速了謀害岳飛的步伐。他唆使右諫議大夫万俟X和御史中丞何鑄、殿中侍御史羅汝楫出面彈劾岳飛。可是,他們找來找去,也找不出一條可以陷害岳飛的理由,像岳飛這樣忠心耿耿、獻身於民族戰場的人,確實是沒有什麼把柄可供他們抓的。

  万俟X曾任湖北路轉運判官。當時,岳飛在西湖開府,因工作關係,岳飛與他有過接觸,從而覺察到這個人奸詐狡猾,不可相信。萬俊X感覺到岳飛對他的冷淡,對岳飛產生了怨恨。後來秦檜看中了他,拉他入朝當了個監察御史。他一直在伺機報復岳飛,這回秦檜叫他彈劾岳飛,恰好給了他一個發泄私怨的機會。

  万俟X絞盡腦汁,羅列出了岳飛的幾條罪證。第一,志得意滿,時時有歸隱之心。第二,淮西戰役,拒旨不行,不肯出師。第三,說楚州“不可守 ”,公開主張放棄楚州。前一條只能說明岳飛不願身居高位, 而後兩條則完全是捏造的,找不到任何的證據。此外,他們甚至對岳飛建議皇儲和去年大舉北伐,也大加誣衊。高宗也把握時機,親自出面配合。

  岳飛看穿了高宗的陰謀,便再三地請求解職。不久,高宗解除他的樞密副使的職務,令他任萬壽觀使的閒職。

  岳飛被解除職務後,悵悵地離開杭州,重上廬山閒居去了。

  秦檜一夥隨後就著手摧殘岳家軍,同時進一步羅織誣陷岳飛的罪狀。張俊利用職權,對岳飛的部下王貴進行威脅利誘。因為王貴曾在一次戰役中怯戰,岳飛要將他斬首示眾,因眾將懇求而獲免。秦檜和張俊以為王貴一定會怨恨岳飛,但是王貴拒絕了。最後,秦繪一夥又抓住他家的隱私進行脅持,王貴為了保全家性命,終於屈從了。秦檜一夥費盡了心思,在鄂州全軍將領中,也只收買到了三四個敗類。

  張憲的前軍統制王俊,綽號叫王雕兒,他平常坑害無辜,無惡不作,就像雕捕食一樣。自從編入岳家軍後,他從來沒有立過功,也沒能獲得升遷,而且還因為他作惡多端,屢屢遭到張憲制裁,因此早就懷恨在心。後來秦檜拉攏黨羽時,便將他收了進來。

  當王貴返回鄂州後,王俊便向王貴投呈了誣告狀,說張憲得知岳飛罷官賦閒後,陰謀裹脅大軍去襄陽, 以威逼朝廷把軍隊還給岳飛。狀詞偽造得非常拙劣,仔細看就能看出許多破綻來。王俊曾經將狀紙投送湖北路轉運使,但不被接受。王貴心裡明白,這是在誣陷,卻違心地將狀紙交給秦檜的黨羽林大聲,林大聲又以急報發往鎮江樞密行府。

  張俊接到狀紙時,張憲剛好抵達鎮江。張俊立刻便將張憲逮捕了。張俊親自主持審訊,把張憲打得體無完膚,幾次昏死過去,張憲還是沒說出什麼他們想要的口供。喪心病狂的秦檜奏請高宗,要將張憲、岳雲押送到大理寺,並召岳飛到大理寺一同審訊。高宗立刻同意了。

  岳飛罷官後,不願意繼續留在臨安,於是便告假回到江州的私邸暫住。

  長年在外作戰的岳飛,終於可以乘此機會好好地享受天倫之樂了。岳雲等兄妹都成立家室。39歲的岳飛正當盛年,已成為抱兒弄孫的祖父。

  初冬十日,廬山天氣已經非常寒冷。一天,岳飛正在室內練字,忽聽僕人報“楊殿帥”來了。楊殿帥,即殿前都指揮使楊沂中,是禁衛軍的長官,高宗的親信。他為什麼要到廬山來?岳飛大惑不解。

  楊沂中進屋後就親熱地招呼起岳飛來。

  岳飛見到楊沂中後,稍稍寒暄了幾句,就開門見山地問道 :“你到這來有什麼事嗎?”

  楊沂中吱唔著說不上話來,最後還是把秦檜親手交給他的“堂牒”遞了過去。

  岳飛看著“堂牒 ”,陷入了沉思中。這時,丫環捧出托盤,向楊沂中獻上了一杯酒。楊沂中產生了懷疑,這是毒酒,還是美酒?難道岳飛看出了自己來傳堂牒的的不良企圖?最後,楊沂中還是強作鎮定地將酒喝乾了。

  這下,岳飛便相信了楊沂中此行並無惡意,不禁對他放鬆了防備。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