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頁
紹興九年七、八月間,金朝大將兀朮帶頭發動政變,將掌權的撻懶等人殺死,採用種種手段壓迫朝臣臣服。從此兀朮就掌握了金朝的大權,自己封為行台尚書省事、都元帥,還兼掌著整個的軍事大權。兀朮很久以來就懷著侵吞南宋的野心,只是大權旁落,他一時無法實現自己的心愿,這一次他終於找出種種理由,如蓄意謀反和把河南的土地還給宋朝等,將撻懶等人給殺了,然後就開始著手,準備大舉進攻南宋。
兀朮改變秋季發動攻勢的軍事常規,改為在炎熱的夏季用兵,他以“大閱”為名,把各部兵力調集到祁州(今河北安圖縣)的元帥府。紹興十年 (公元1140年)五月,金朝兵分四路南下 ,一路攻打陝西,一路直取洛陽,兀朮親自領兵進入開封。金朝騎兵如疾風驟雨,很快就占領了不設防的河南各州縣。
高宗和秦檜早就得到金朝將要廢棄議和的可靠情 報。紹興九年三月,宋使王倫到達開封,與兀朮辦理交割河南地界的手續。兀朮帳下有個王倫從前的屬下,他顧念舊日恩情,悄悄地向王倫透露了兀朮準備發動政變,殺撻懶等人的陰謀。王倫聽了急忙寫了一道秘密的奏摺,將這危急的形勢報告給了高宗,請求宋廷開始加緊防備,派張俊守在東京開封府,韓世忠守南京應天府,岳飛守西京河南府,吳玠守長安,並由張俊重開督都府,統領各路大將,以便在發生不測時容易調派。但是高宗和秦檜對此卻不理不睬,命令王倫照舊出使金朝。紹興九年六月,王倫渡過黃河,剛到達中山府,就被金朝扣壓起來,沒有絲毫行動的自由。金朝貴族派宋朝副使藍公佐回到宋朝,按照議和時的約定索取巨額的“歲幣 ”,並且提出了宋朝必須用金朝年號等無禮要求,大肆對宋朝進行挑釁,為進一步發動戰爭作準備。形勢已經發展到有一點火星就要引起熊熊戰火的地步,可是高宗依然不緊不慢的,在眾將領的一再要求下,還是不肯派大部隊進駐河南。
韓世忠眼看著金朝發生政變,於是主張先發制人,乘虛掩擊。高宗卻照樣對之不加理睬,還說韓世忠是一個村野武夫,不識大體,說什麼如宋動兵,那金國又怎麼會信任我們呢。就這樣,高宗沒有採取任何相應的措施,只是在坐等金國翻臉毀約。
秦檜以前曾經表明,要以誠意來對待敵人,其實, 投降派的所謂以誠對敵,只是用來掩蓋其投降的真正面目罷了,按照慣例,在屈膝求和破產之後,作為議和派首領的秦檜應該自動請罪離職,但是,在這兩年時間裡,抗戰派官員大都被貶黜了,秦檜悉心培植的黨羽已經遍布朝廷,並且還控制著朝中輿論,他的勢力可以貫通朝廷上下,所以秦檜唯一擔憂的就是高宗
的態度了。為了保住相位,不再重複被罷免相職的歷史,秦檜不斷地派出親信去探聽高宗的意圖。經過秦檜精密的籌劃,御史中丞王次翁第一個向高宗進言 :“如果因為發生了一點小事,就更換宰相,那麼新宰相未必就比原來的賢明,而且如果更換人員,那麼其他官員也得不斷更替,對於國家來說沒什麼好處,希望皇上能以此為戒,不要在這個時候讓小人乘虛而入 。”王次翁說這話的目的就是要高宗不要罷免秦檜,而高宗聽得連連點頭。有了一次承諾,秦檜依然放心不下,又派人進行試探,了解高宗在和戰問題上是不是態度已經有所改變。這人就是皇帝的侍從官馮檝,他是秦檜的心腹。一天,馮檝乘著皇帝身邊沒人,就問高宗 :“如今金人要進犯我國,我們必定要起兵抵擋,像張俊這樣的大將,必定是要帶兵上陣的吧 !”高宗聽了,怒氣沖沖地說 :“即使要亡國,我也不會採用這樣的人 。”秦檜聽說後,知道高宗絕對不會用張俊這個很有聲望的抗戰派將領,就像吃了一顆定心 丸,可以高枕無憂了。這就意味著,高宗仍然沒有堅決抗金的打算,妥協投降的政策還是沒有改變,自己的相位就不會失去。實際上,即使沒有王次翁為秦檜作說客,高宗也不會罷免秦檜的。因為兩人都一心向著求和。在緊迫的形勢下,他們反而會靠得更近,以便更好地壓制抗戰派的活動,更好地獲得金國的歡心。這樣,秦檜不僅保住了相位,而且真正成了高宗的寵臣,並在這個高位上牢牢地坐了18年之久,實在是費了秦檜好大一番苦心啊。
在金軍大舉進犯的危急情勢下,儘管高宗等人骨子裡依然想的是如何在金國的遮蔽下尋求一塊地盤,但是面對這樣的威脅,還是要作一番抵抗的。於是,南宋朝廷發布聲討檄文,以節度使的官銜,銀五萬兩、絹五萬匹、田一百頃、第宅一座,懸賞擒殺兀朮;同時任命韓世忠、張俊和岳飛兼河南、河北諸路招討使,擺出一副要收復失地的模樣。
在朝廷為再次北伐作準備的時候,北方人民的抗金鬥爭出現了新的高潮。雖然女真貴族進入中原已有十幾年,但是貪慾依然在不斷地膨脹,還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紹興十年夏天,金元帥下了一道命令,命令那些積欠了公私債務而無力償還的人,要以本人和妻子兒女的人身抵償,這樣一來,許多宋國人民就會因為還不起債務而淪為奴隸。於是,一切不願做奴隸 的人們,便紛紛舉起義旗,反抗金人的暴政,或者被迫攜家帶口,紛紛逃往他鄉,有的甚至將債主殺死,然後聚在村野山谷里,占山為王。
後來撻懶又頒布新的法令,法令規定如果有哪家哪戶敢隱藏逃亡者,那麼戶主就會被處死,家財由官府和告發者平均分配,人口一半充當官府奴隸,一半給告發者當私人奴婢,甚至連周圍的人家也得因此而罰錢三百貫。同時,撻懶還出動許多金軍,四處進行搜索。搜捕隊非常兇狠殘暴,遇到村民,就進行拷打審問,即使沒有什麼,也要非逼問村民說出點什麼來,如果村民不服,起來反抗,那麼不是被捕就是被毒打致死。在大街小巷中,村民的屍體經常橫七豎八地堆積在地上。搜捕隊還藉此機會,大肆搜刮,見物搶物,見屋拆毀,金軍每過一處,那個地方就如同遭了戰火一般。在苛政、暴行、重賦、饑荒等交相煎逼下,人民無以為生,於是大批大批的人屠宰耕牛,焚燒房屋,高舉義旗,紛紛加入抗擊金兵的行列。由於宋朝投降派的出賣和金軍的無情鎮壓,北方人民的抗金鬥爭日漸低落,自從岳飛克復襄漢,大力開展聯結河朔的工作以後,北方人民的抗金鬥爭又走向了高潮。
其中太行山的義士們最為活躍,他們和岳飛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繫,他們英勇善戰,河東路的很多通道都被他們截斷了。
在京東路,岳飛派遣的李寶,開闢了新的抗金游擊戰場。李寶慣舞雙刀,綽號為“潑李三 ”,是山東荷澤縣人。李寶原先攏聚了幾千人馬,企圖殺死金朝的濮州知州,但是失敗了。於是他回到南方,進了臨安城,希望能進入宋營,為抗金大業做些貢獻。但是當時高宗等人正忙於和金國進行議和活動,根本就對李寶不理不睬。後來,有事面見皇上的岳飛到了臨安。正不知如何是好的李寶找到了這位令他慕名已久的統帥,向岳飛表達了自己的一番報國志向,岳飛於是收留了他,並將他帶回鄂州當馬軍。李寶抱著滿腔熱忱來投軍,只盼著朝廷趕緊出兵,收復失地,但是朝廷卻一直按兵不動,因此李寶心裡悶悶不樂,並且私下裡結識了幾十個熱血軍士,準備私渡長江北上。後來這件事情被發現了,岳飛更為賞識他,封了李寶一個“統領忠義軍馬”的頭銜,發遣還鄉。李寶回到京東以後,與其他幾個人組織抗金武裝隊伍,到處襲擊金軍,成為一支有力的抗金隊員。
兀朮改變秋季發動攻勢的軍事常規,改為在炎熱的夏季用兵,他以“大閱”為名,把各部兵力調集到祁州(今河北安圖縣)的元帥府。紹興十年 (公元1140年)五月,金朝兵分四路南下 ,一路攻打陝西,一路直取洛陽,兀朮親自領兵進入開封。金朝騎兵如疾風驟雨,很快就占領了不設防的河南各州縣。
高宗和秦檜早就得到金朝將要廢棄議和的可靠情 報。紹興九年三月,宋使王倫到達開封,與兀朮辦理交割河南地界的手續。兀朮帳下有個王倫從前的屬下,他顧念舊日恩情,悄悄地向王倫透露了兀朮準備發動政變,殺撻懶等人的陰謀。王倫聽了急忙寫了一道秘密的奏摺,將這危急的形勢報告給了高宗,請求宋廷開始加緊防備,派張俊守在東京開封府,韓世忠守南京應天府,岳飛守西京河南府,吳玠守長安,並由張俊重開督都府,統領各路大將,以便在發生不測時容易調派。但是高宗和秦檜對此卻不理不睬,命令王倫照舊出使金朝。紹興九年六月,王倫渡過黃河,剛到達中山府,就被金朝扣壓起來,沒有絲毫行動的自由。金朝貴族派宋朝副使藍公佐回到宋朝,按照議和時的約定索取巨額的“歲幣 ”,並且提出了宋朝必須用金朝年號等無禮要求,大肆對宋朝進行挑釁,為進一步發動戰爭作準備。形勢已經發展到有一點火星就要引起熊熊戰火的地步,可是高宗依然不緊不慢的,在眾將領的一再要求下,還是不肯派大部隊進駐河南。
韓世忠眼看著金朝發生政變,於是主張先發制人,乘虛掩擊。高宗卻照樣對之不加理睬,還說韓世忠是一個村野武夫,不識大體,說什麼如宋動兵,那金國又怎麼會信任我們呢。就這樣,高宗沒有採取任何相應的措施,只是在坐等金國翻臉毀約。
秦檜以前曾經表明,要以誠意來對待敵人,其實, 投降派的所謂以誠對敵,只是用來掩蓋其投降的真正面目罷了,按照慣例,在屈膝求和破產之後,作為議和派首領的秦檜應該自動請罪離職,但是,在這兩年時間裡,抗戰派官員大都被貶黜了,秦檜悉心培植的黨羽已經遍布朝廷,並且還控制著朝中輿論,他的勢力可以貫通朝廷上下,所以秦檜唯一擔憂的就是高宗
的態度了。為了保住相位,不再重複被罷免相職的歷史,秦檜不斷地派出親信去探聽高宗的意圖。經過秦檜精密的籌劃,御史中丞王次翁第一個向高宗進言 :“如果因為發生了一點小事,就更換宰相,那麼新宰相未必就比原來的賢明,而且如果更換人員,那麼其他官員也得不斷更替,對於國家來說沒什麼好處,希望皇上能以此為戒,不要在這個時候讓小人乘虛而入 。”王次翁說這話的目的就是要高宗不要罷免秦檜,而高宗聽得連連點頭。有了一次承諾,秦檜依然放心不下,又派人進行試探,了解高宗在和戰問題上是不是態度已經有所改變。這人就是皇帝的侍從官馮檝,他是秦檜的心腹。一天,馮檝乘著皇帝身邊沒人,就問高宗 :“如今金人要進犯我國,我們必定要起兵抵擋,像張俊這樣的大將,必定是要帶兵上陣的吧 !”高宗聽了,怒氣沖沖地說 :“即使要亡國,我也不會採用這樣的人 。”秦檜聽說後,知道高宗絕對不會用張俊這個很有聲望的抗戰派將領,就像吃了一顆定心 丸,可以高枕無憂了。這就意味著,高宗仍然沒有堅決抗金的打算,妥協投降的政策還是沒有改變,自己的相位就不會失去。實際上,即使沒有王次翁為秦檜作說客,高宗也不會罷免秦檜的。因為兩人都一心向著求和。在緊迫的形勢下,他們反而會靠得更近,以便更好地壓制抗戰派的活動,更好地獲得金國的歡心。這樣,秦檜不僅保住了相位,而且真正成了高宗的寵臣,並在這個高位上牢牢地坐了18年之久,實在是費了秦檜好大一番苦心啊。
在金軍大舉進犯的危急情勢下,儘管高宗等人骨子裡依然想的是如何在金國的遮蔽下尋求一塊地盤,但是面對這樣的威脅,還是要作一番抵抗的。於是,南宋朝廷發布聲討檄文,以節度使的官銜,銀五萬兩、絹五萬匹、田一百頃、第宅一座,懸賞擒殺兀朮;同時任命韓世忠、張俊和岳飛兼河南、河北諸路招討使,擺出一副要收復失地的模樣。
在朝廷為再次北伐作準備的時候,北方人民的抗金鬥爭出現了新的高潮。雖然女真貴族進入中原已有十幾年,但是貪慾依然在不斷地膨脹,還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紹興十年夏天,金元帥下了一道命令,命令那些積欠了公私債務而無力償還的人,要以本人和妻子兒女的人身抵償,這樣一來,許多宋國人民就會因為還不起債務而淪為奴隸。於是,一切不願做奴隸 的人們,便紛紛舉起義旗,反抗金人的暴政,或者被迫攜家帶口,紛紛逃往他鄉,有的甚至將債主殺死,然後聚在村野山谷里,占山為王。
後來撻懶又頒布新的法令,法令規定如果有哪家哪戶敢隱藏逃亡者,那麼戶主就會被處死,家財由官府和告發者平均分配,人口一半充當官府奴隸,一半給告發者當私人奴婢,甚至連周圍的人家也得因此而罰錢三百貫。同時,撻懶還出動許多金軍,四處進行搜索。搜捕隊非常兇狠殘暴,遇到村民,就進行拷打審問,即使沒有什麼,也要非逼問村民說出點什麼來,如果村民不服,起來反抗,那麼不是被捕就是被毒打致死。在大街小巷中,村民的屍體經常橫七豎八地堆積在地上。搜捕隊還藉此機會,大肆搜刮,見物搶物,見屋拆毀,金軍每過一處,那個地方就如同遭了戰火一般。在苛政、暴行、重賦、饑荒等交相煎逼下,人民無以為生,於是大批大批的人屠宰耕牛,焚燒房屋,高舉義旗,紛紛加入抗擊金兵的行列。由於宋朝投降派的出賣和金軍的無情鎮壓,北方人民的抗金鬥爭日漸低落,自從岳飛克復襄漢,大力開展聯結河朔的工作以後,北方人民的抗金鬥爭又走向了高潮。
其中太行山的義士們最為活躍,他們和岳飛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繫,他們英勇善戰,河東路的很多通道都被他們截斷了。
在京東路,岳飛派遣的李寶,開闢了新的抗金游擊戰場。李寶慣舞雙刀,綽號為“潑李三 ”,是山東荷澤縣人。李寶原先攏聚了幾千人馬,企圖殺死金朝的濮州知州,但是失敗了。於是他回到南方,進了臨安城,希望能進入宋營,為抗金大業做些貢獻。但是當時高宗等人正忙於和金國進行議和活動,根本就對李寶不理不睬。後來,有事面見皇上的岳飛到了臨安。正不知如何是好的李寶找到了這位令他慕名已久的統帥,向岳飛表達了自己的一番報國志向,岳飛於是收留了他,並將他帶回鄂州當馬軍。李寶抱著滿腔熱忱來投軍,只盼著朝廷趕緊出兵,收復失地,但是朝廷卻一直按兵不動,因此李寶心裡悶悶不樂,並且私下裡結識了幾十個熱血軍士,準備私渡長江北上。後來這件事情被發現了,岳飛更為賞識他,封了李寶一個“統領忠義軍馬”的頭銜,發遣還鄉。李寶回到京東以後,與其他幾個人組織抗金武裝隊伍,到處襲擊金軍,成為一支有力的抗金隊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