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岳飛的青年時代,正遇上北宋政治上最黑暗的時期。十二世紀的開頭25年,正是宋徽宗趙佶在位的時代。宋徽宗是個荒淫奢侈的皇帝,他處理軍國大事的昏庸,和其在音樂、繪畫、書法,棋藝、詩詞等方面的才華,融合於一身。他寵信“六賊”蔡京、童貫、王黼、梁師成、李彥及楊戩、高俅等人,朝政十分腐敗。這些貪官污吏為了滿足自己的荒淫揮霍,巧立名目,建立“應奉局”、“西城括田所”、“御前生活所”等專事搜刮民脂民膏的機構,弄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各地農民紛起反抗,北宋政權搖搖欲墜。

  這時,北方女真族崛起。女真族原居住在我國東北松花江流域和黑龍江下游一帶。他們起初過著半漁獵半農耕的生活。十二世紀初年,一個女真部落的首領阿骨打統一了分散的各部女真。女真族的力量強大起來。1115年,阿骨打建立了金朝。以後,金的勢力不斷擴張,一直發展到黃河流域,且屢屢打敗北方的遼國。北宋政府為了轉移人民的視線,緩和國內的階級矛盾,異想天開,企圖利用金國的力量,收回被遼國占領的燕雲十六州。宣和二年(1120),宋與金訂立了“海上之盟”。盟約規定 :宋、金夾擊遼 國,然後宋出兵攻占燕京、燕雲十六州歸宋,而宋貢遼的歲幣得如數送金。1122年,金軍按約出兵,迅速攻下了遼國的中京大定府。在金國的催促下,北宋朝廷派童貫領兵十萬“巡邊 ”,督師攻打燕京,並派參議官劉(韋合)在河北招募“敢戰士 ”。少年立志以身許國的岳飛,慨然應募,第一次從軍。

  劉(韋合)在檢閱應募者時,很快地看中了這個青年。岳飛頭顱頗大,方臉大耳,眉宇開闊,眉毛較短,雙目炯炯有神。身材中等偏高,極其壯實,生就一副雄糾糾的勇士氣概。劉(韋合)同他談話時,岳飛申訴了自己誓死保衛鄉土、堅決抗擊遼軍的決心,劉(韋合)當即任命他為小隊長。

  但是當時遼軍沒有,也不可能乘勝攻宋,於是劉(韋合)就用這支隊伍來對內進行鎮壓。當時相州有一支農民起義軍,他們屢敗官軍,號稱“劇賊 ”。岳飛主動向劉(韋合)請求帶兵前往剿匪,帶領步、騎戰士200名,星夜趕到相州。他在摸清游寇陶俊、賈進和的實力以後,故意讓游寇將30名士兵裝扮的行商劫進營中,又乘夜間設伏兵百餘人於山下。這一詐一潛,終將眾嘍羅一舉擊敗,陶、賈二人當場被擒獲。

  岳飛初次上陣,就表現出了一定的軍事指揮才能,凱旋之後,因功補承信朗。不久,其父病故,岳飛急 忙奔回湯陰守喪。後來,朝廷下令解散“敢戰士 ”,岳飛的第一次從軍經歷便結束了。

  守喪期間,岳飛在故相韓琦後裔晝錦堂韓家做過守門院的莊客。他倚仗高超的箭術,能為韓府保要解危,深得主人賞識,因此,他被允許借閱韓府所藏書籍。

  在岳飛守喪這三年間,宋金關係逐步惡化。金軍不戰而克燕京後,將燕京掠奪一空,並以索取100萬貫“燕京代稅錢”的高昂代價,將空城燕京及其附近地區歸還宋朝。更嚴重的是,金貴族由此看到了宋政府的無能,虎視耽耽,轉而伺機準備滅宋。而北宋君臣卻陶醉於“收復燕雲”的虛假勝利之中。岳飛雖身在草野,目光卻注視著國家的安危,為國家的生死存亡深感焦慮。

  不祥的戰爭風雲,籠罩在宋朝臣民的頭頂之上。人民流離失所,生計艱難,因此許多盜匪、流寇紛紛起來,打家劫舍,危害百姓。岳飛武藝高強的名聲在家鄉傳得很廣,因此有的人竟來請岳飛去做“山大王”,但岳飛都義正嚴詞地拒絕了。岳飛熱愛祖國,熱愛人民 ,從小練就一身武藝 ,只是為了忠君報國,因此他決不會放棄一生的原則去為害人民。岳飛的母親雖然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但是她心胸開闊,深明大義,亦非常愛國。因此當她知道岳飛拒絕為寇 這件事後,深感欣慰。一天,她把岳飛叫到跟前,對兒子說 :“兒啊,在這件事上你做得很對,為娘的感到很高興。但是,這並不能代表說今後你就不會為別的誘惑所打動,所以娘希望你一直都將一句話銘刻於心,做到一生無愧於心 。”岳母叫兒媳劉氏捧來針線,讓岳飛脫下衣服,轉過身背對著岳母雙膝跪下。岳母用筆醮墨,鄭重地在岳飛的背上寫下“精忠報國”四個大字,然後用針線一針一針地往皮膚上繡。岳飛明白了母親的用心,咬著牙關忍著痛,一動不動地跪在地上,任憑豆大的汗珠滑下來。當最後一筆終於刺成時,岳母的臉上已爬滿了淚花,母子同心,每一針都同刺在慈母心上一般啊。

  這就是流傳至今的撼人心扉的“岳母刺字 ”,岳母的一番苦心是要讓岳飛記住這一生都不要背叛國家,背叛民族,而應儘自己的全力去報效國家和人民。岳母的苦心沒有白費,岳飛用一生的行動來實踐了這四個字。

  宣和六年(1124),憂國為懷的岳飛,毅然告別堂上老母和家中妻兒,第二次從軍,投入了河東路平定軍。這一年,岳飛22歲。

  1125年(徽宗宣和七年),金朝統治者向北宋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金東路軍由都統帥斡離不率領,一口氣打到了黃河邊。宋徽宗皇帝趙佶嚇得連皇帝也 不做了,匆匆下了一個“罪己詔 ”,就把皇帝的位子讓給他的兒子趙桓。趙桓就是欽宗,用靖康作年號。金軍渡過黃河,圍困京師33天,由於東京留守李綱和京師軍民英勇地進行了京都保衛戰,金軍搜括了一番後,于靖康元年(1126)二月北撤了。

  西路金軍由副統率粘罕率領,進攻太原。太原軍民英勇抵抗,使金軍不能靠近太原城池,阻滯了西路金軍的入侵。

  岳飛的平定軍投入了保衛太原的戰鬥。在他的率領之下,打了金兵一個措手不及。金兵未及調動重兵,壽陽、榆次便被攻克 。岳飛因功被提拔為“ 進義副尉”。後來金軍重兵反撲,在太原前線 ,宋金雙方展開了激戰。由於宋援軍失期不至,陝西老將种師中部糧盡援絕,為金軍所擊潰。解救太原之圍的戰鬥失敗了 。當宋軍潰散時 ,岳飛於夜間渡河時不慎丟失了“告身”(任命文書)。岳飛又一次離開了隊伍,回到了相州。

  這一年秋天,金軍攻下了堅守達八九個月之久的太原。太原宋城軍民全部壯烈犧牲,在抗金史上譜寫了悲壯的一頁。

  太原陷落後,宋朝的軍事形勢已經非常嚴峻了。許多愛國之臣上奏摺,主張退而積蓄力量,以圖收復失地。然而欽宗並不採納,他的主要對策還是不斷地 遣使求和。靖康元年十一日,閏十一月,金軍攻陷京師開封 。在大肆搜刮京師金銀財寶之後 ,靖康二年(1127)四月,金軍把徽宗、欽宗,連同宗室、后妃、百官、工匠等三千多人俘掠北去,開封的金帛、寶貨,朝廷的文物、圖冊也被洗劫一空。北宋王朝至此覆亡。這就是歷史上所謂的“靖康之恥”。

  在金軍攻陷京師之前,欽宗命趙構為天下兵馬大元帥,令速領兵入京師。京師失陷後,十二月,康王趙構,在磁州(今河北磁縣)守臣宗澤等扶持下,於相州(今河南安陽)正式開大元帥府,打出了抗金旗號。在國家危亡之秋,岳飛毅然投奔相州大元帥府的勤王之師。這是他第三次從軍,過去兩次當兵,其實都是因為生計所迫,而現在第三次從軍,卻是一個自覺的愛國者。岳母姚氏明知戰爭風雲險惡,此去凶多吉少,但她深明大義 ,毫不猶豫地勉勵兒子“從戎報國”。岳飛記取母親的教導,含淚告別了隨時都可能陷入敵手的老母、妻兒,從此南征北戰,再沒有回過故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