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①一般用為西人出庭作證之宣誓。』

  『②此句亦為莎士比亞一部戲劇的題目。』

  【2.進諫無門】

  自沙丘之變以來,老丞相李斯沉默了許多,甚至已經從我們的視線中消失。我們不免要問,這段時間以來,李斯都幹了些什麼?在此天下分崩離析之時,在帝國最需要他的挽救之時,他又在做些什麼?

  事實上,當胡亥剛剛露出放縱無道的苗頭之時,李斯便曾挾丞相之尊,及時直諫道:“放棄《詩》、《書》,極意聲色,祖伊所以懼也;輕積細過,恣心長夜,紂所以亡也。願陛下鑒之。”

  面對李斯的教訓,胡亥慚愧不能答,回宮謂趙高道:“朕雖欲快意此生,無奈丞相不許,這下怕是沒樂子可耍了。”

  趙高道:“五帝、三王樂各殊名,示不相襲。上自朝廷,下至人民,得以接歡喜,合殷勤,非此和說不通,解澤不流,亦各一世之化,度時之樂,何必華山之耳而後行遠乎?”

  胡亥生性優柔寡斷,趙高所言正給了他繼續行樂的理論支撐,於是大喜,放蕩如故,不以李斯之諫為意。

  此後,胡亥聽了趙高之計,一門心思閉守深宮,練習自神之術,李斯便和胡亥斷了聯繫,連面也無法得見。帝國如今的局勢已經不容樂觀,李斯有如此多的話要告訴給胡亥,有如此多的經驗要傳授給胡亥,有如此多的智慧要分享給胡亥,可現在兩人連面都見不上,任他有再大本事,也只能是徒然感嘆宮殿深深深幾許而已。

  等到陳勝舉事,李斯再也無法安坐,日日命使入宮,向胡亥表達求見之意,皆被趙高攔下不奏。趙高屢屢從中作梗,自思也終非長久之計,於是主動出擊,往見李斯,道:“關東群盜多,今上急益發徭治阿房宮,聚狗馬無用之物。臣欲諫,為位賤。此真君侯之事,君何不諫?”

  李斯不能見胡亥,本來一直懷疑乃是趙高從中作祟,如今趙高主動來訪,其意甚切,看來作祟者另有其人,於是嘆道:“吾欲諫之久矣。今時上不坐朝廷,上居深宮,吾有所言者,不可傳也,欲見無間。”

  趙高道:“君誠能諫,請為君侯上間語君。”

  李斯大喜,道:“如此,則吾靜候君之佳音。”

  趙高待胡亥方燕樂,婦女居前,使人告李斯:“上方間,可奏事。”李斯巴巴地從丞相府趕到宮門,請求上謁。見糟老頭李斯,何如與美人為歡,這筆帳胡亥自然會算,傳令下去:不見。

  趙高故伎重施,再施,如此者三。胡亥大怒,道:“吾常多閒日,丞相不來。吾方燕私,丞相輒來請事。丞相豈以我年幼故輕我哉?”

  趙高陰笑,回告李斯道:“陛下震怒,丞相宜迴避,進言之事,容異日再議。”

  李斯一言不發,只是陰沉著臉。他已經明白過來,知道自己被趙高設計了,心中滿是怒火:老夫這麼大把年紀,卻被你當猴遛來遛去,一次次巴巴地從丞相府趕到皇宮,一次次地空手而返。趙高啊趙高,可真有你的。

  李斯冷眼掃了趙高一眼,拂袖而去。趙高目送李斯,心頭泛起一陣寒意。他知道,這個漸漸走遠的老頭一定會再想辦法進入皇宮,見到胡亥。這個老頭將是橫亘在他野心之路上的最大障礙。

  【3.趙高讒言】

  隨著陳勝的勢如破竹、節節勝利,使者從帝國各地紛至沓來,向胡亥上奏求救。前面我們說過,胡亥對此選擇了掩耳不聽、閉目不視的鴕鳥主義。在李斯的支持下,更多的奏章遞入皇宮,胡亥也不由得發了慌,召趙高問計。

  趙高道:“區區鼠竊狗偷,不久自滅,陛下何須掛懷?”

  胡亥搖搖頭道:“不然,依奏章看來,賊勢浩大,不可不早定計。”

  趙高道:“前此,有使者自東方來,以反者聞於陛下,陛下怒,將使者下吏,以警告後來。如今使者不斷,奏章不絕,渾不懼下獄,其背後必有人指使。”

  胡亥大驚,道:“何人指使?”

  趙高意味深長地望著胡亥,道:“陛下以為呢?”

  胡亥道:“莫非丞相?”

  趙高微笑,既不承認也不否認,又道:“賊勢浩大,以陛下之見,當如何應對?”

  胡亥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固常理也。”

  趙高頷首,道:“不錯。如今帝國軍隊,一在南方,五十萬人守五嶺;一在北方,三十萬人備匈奴。南方之軍,遠而難調,雖有危難,救之不及;北方之軍,自直道而行,五日之內可到咸陽。故欲救難,必徵調北方之軍。”

  胡亥道:“既然如此,寡人這便下詔。”

  趙高忽然哭將起來。胡亥詫異問道:“趙君因何而泣?”

  趙高道:“北方之軍,盡皆蒙恬舊部,如今領軍者,先帝舊臣王翦之孫王離也,監軍者,丞相舍人也。北方之軍入咸陽,必聽丞相之命,而不受命於陛下。丞相如趁機為變,陛下無歸處也。臣思及此,不覺泣下,深為陛下憂也。”

  胡亥大駭,道:“丞相至於此乎?”

  趙高道:“丞相之智,天下共知,臣固非其敵,舉朝也無復抗手。丞相命使者誇大賊情,名為國事,其意固已遠也。以臣之見,先帝治國數十載,海內昇平,黔首安伏。陛下方受國,而盜賊滋起,天下大亂,豈有是理哉!非欺陛下而何歟?為今之計,陛下居中深處,不變不驚,使丞相不可測。丞相既不可測,則必不敢妄動,然後可徐而圖之。”

  胡亥本不相信李斯會謀反,但趙高說得有鼻子有眼,卻也將信將疑起來,於是納趙高之言,自閉愈深。

  李斯見胡亥仿佛烏龜,聽任反賊攻城略地,就是縮頭不出,心中不禁大為失望。嬴政播下的明明是龍種,怎會收穫了胡亥這麼個跳蚤!

  又有使者來報,報曰:“武臣自立為趙王,魏咎為魏王,田儋為齊王,劉邦起沛,項梁舉兵會稽郡。”

  每聽一句,李斯臉上的憂色便加重一分。

  使者再報,陳勝以吳廣為假王,監諸將,西向而來,意圖攻擊秦國本土。

  聽到此處,李斯的目光忽然閃亮起來,似乎不憂反喜。

  使者退,李斯伏案,修書一封。書畢,李斯執書,仰天長嘆,垂淚道:“知我者,其唯此書乎?罪我者,其唯此書乎?”

  【4.用心良苦】

  三川郡郡守官邸之內,李由神情凝重,在他面前是李斯派人火速遞來的書信。書信並不長,寥寥數字而已,云:賊將西向,但堅守不出,任賊過去,不禁。P.S.閱後即焚,切記切記。

  李由乃是李斯的長子,時任三川郡守,郡治滎陽。三川郡為首都咸陽的門戶,其郡守之位不可謂不重,但李由仍感覺心意難平,不能滿足。三川郡郡守終究只能算是地方大員,不能和三公九卿相比。而他在三川郡郡守的位子上已經待了十多年,仕途一直在原地踏步,不得升遷。他年近五十,再不有所突破的話,恐怕日後升遷的機會只會更加渺茫。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