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新萊茵報》從創刊號直到最後一號,始終都忠實地遵循自己的政治綱領,國家統一、民主、共和的社會主義思想像一條紅線一樣,貫穿在每一期《新萊茵報》上。

  由於《新萊茵報》始終堅持把民主革命進行到底和支持一切民族的解放鬥爭,它贏得了廣大人民和堅定的民主派的信任。3個月內它的印數就達到了5000份,這是當時德國極少數幾家報紙才能達到的數字。同時它的鮮明的政治立場也自然引來了德國封建勢力和大資產階級的敵視和迫害,創刊號的文章激烈反對資產階級議會這個“清談館”的行徑,使一半資產階級股東退出,剩下的一半股東由於馬克思堅決支持巴黎工人六月起義也全部退出了。7月6日科倫法院傳訊馬克思,控告他侮辱國家官吏和警政人員,搜查了報紙編輯部。8月初科倫警察廳通知馬克思,科倫市政當局不承認他是“普魯士臣民”,妄圖再次把他驅逐出境。9月26日科倫實行戒嚴,《新萊茵報》同其他民主派報紙被勒令停刊。

  馬克思、恩格斯和他們的戰友經過種種努力,使報紙於10月12日復刊。11月14日馬克思再次被法院傳訊,1849年2月初普魯士政府又接連兩次控告馬克思危害國家,馬克思在法庭上義正辭嚴為《新萊茵報》的文章進行辯護,無情地揭露政府的種種無恥的迫害。1849年5月,普魯士反動政府相繼鎮壓了德勒斯登、愛北斐特等地的人民起義後,又立即把刺刀對準了《新萊茵報》……

  他坐在辦公室,長長的黑髮垂肩披著,蓬鬆的黑色鬍鬚里那張豐潤黝紅的嘴唇微微地閉著,大刀闊斧的筆圈閱一篇篇稿件,撰寫一篇篇檄文……好一個威嚴的總編。

  一個聽了馬克思在萊茵大會上演講的卡爾大學生說:

  “馬克思當時30歲,就在那時候他無疑已經是社會主義思想界的首腦人物,他體魄健壯,額部寬闊,留著長長的黑髮和蓬鬆的鬢須,立刻引起大家的注意。他被認為是他那個專門領域的大行家;不能否認,他所講的都很明了,邏輯性很強,而且很重要,但是我一生中從未遇到過像他那樣高傲到令人難以忍受的人。”

  《紐約每日論壇報》當時駐科倫記者阿伯特說:

  “他的面孔和整個體態都煥發出充沛的精力,但是在他的溫和而矜持的神情後面,任何人都能看得出燃燒著勇猛精神的熊熊烈焰。”

  他從總編室走向大街、會場、戰區、法庭……,如同他五千多份火一般的《新萊茵報》飛遍科倫,飛向柏林,飛向德國,他帶著一身的油墨和書卷香走進各國革命的硝煙、戰火——

  滿頭烏黑的長髮及鬢須和著他的長領開襟大衣飛也似地飄起來,像雄鷹擊浪、呼風喚雨、震撼著舊世界……

  維爾特在《新萊茵報》小品欄的一首諷刺詩歌寫道:

  今晨我前往杜塞道夫,

  與一位可敬的樞密顧問同行,

  一路上他肆意咒罵,

  對《新萊茵報》忿忿不平。他說這家報紙的編輯

  統統都是魔鬼,

  他們既不怕可親的上帝,

  連檢察長茨魏費爾也不懼畏;

  他們認為只有一個良方,

  可治人間一切禍災,

  這就是成立玫瑰紅色的共和國,

  把財產完全掌管起來;

  整個世界要重新分配,

  劃分為億萬等分,

  同樣多的地畝,同樣多的沙粒,

  連海濤也得搭配均分;

  人人都分得一個地段,

  大家都特別高興啦,

  而最好的一塊地方,

  就歸《新萊茵報》的編輯吧;

  他們還要實行公妻,

  一心想把婚姻關係廢棄,

  將來人人自由放任,

  結對交配可以隨意;經過這番摩登改造,

  整個世界必將改變面貌。

  而《新萊茵報》的編輯們,

  都要將最美麗的婦人擁抱;

  他們簡直要把一切毀滅掃空,

  唉,全身褻瀆神明的人,個個玩世不恭。

  至於私有財產之神,

  將來誰也不會供奉……

  至此樞密顧問大人不再言語,

  我卻驚訝不已,

  在我們這個瘋狂的世紀,

  您可真算是個明達人士。

  尊貴的大人啊,有您同行,

  真使我高興。

  說到《新萊茵報》的編輯,

  我本人就是其中一名。

  好啊,請繼續起程吧,請將我們的名聲

  隨著您傳播到世界各地,

  作為一個大人物和樞密顧問,

  您真有無窮的智慧和無限的想像力。

  我的好大人於是繼續往前走,

  我要在我們歡樂的小品欄里,

  為你樹立一座紀念碑,

  讀者會知道對榮譽如何估計。

  是啊,並非每一個蠢材,

  都挨到我們的腳踢,

  親愛的樞密顧問,

  我算有幸向您表示敬意。

  《新萊茵報》在總編的領導下,像一把利劍,又“真正像榴彈一樣”打擊敵人——

  《新萊茵報》第一號就無情地揭露大資產階級同國王進行的種種妥協活動,用每天發生的事件引導讀者看清反動派正在禁止集會和遊行,逮捕和武裝襲擊手段來奪回他們在三月暴動失去的陣地。

  《新萊茵報》堅決反對大資產階級企圖以奧地利或普魯士為中心來達到自上而下的統一。

  《新萊茵報》向德國報導具有歐洲意義的巴黎六月起義中勞動人民浴血奮戰的大無畏犧牲精神。1848年6月底,發生了馬克思早在二月革命爆發時就預言的事情:巴黎的無產階級第一次為了自己本身的利益築起了街壘。巴黎工人對那個冒牌的“社會共和國”深感失望之餘,於6月23日舉行了起義,以回答有產階級的挑釁。他們團結得像一個人一樣,以惟獨無產階級才能具有的堅韌不拔、果斷英勇和富於自我犧牲的精神,同力量比自己強大一倍並有良好裝備的資產階級軍隊進行鬥爭。並闡明這一巴黎4萬無產者的鬥爭的重要教訓:只有通過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並由無產階級奪取政權才能實現社會主義。

  巴黎工人經過幾天浴血奮戰之後,於6月26日遭到失敗。數以千計的無產者慘遭野蠻軍隊的屠殺,世界各國的新老反革命分子又以最卑鄙的方式對失敗者進行誹謗,而正是這個時候,《新萊茵報》把被擊敗的無產階級旗幟高高舉起。馬克思以革命樂觀主義的精神,於6月29日在他的“一篇極其有力的論文”中向這一英勇鬥爭——這一鬥爭預示著無產階級為自己的社會解放進行鬥爭的階級大搏鬥即將到來——表示祝賀。他寫道:

  “有人問,難道我們對那些在人民的憤怒面前犧牲的人,……不流一滴眼淚,不嘆一口氣,不發一言嗎?”

  “國家將關懷他們的孤兒寡婦,法令將頌揚他們,隆重的殯儀將送他們的遺體入土,官方的報刊將宣布他們永垂不朽,歐洲的反動派得從東方到西方到處讚揚他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