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頁
以通常媒體慣例論,將最好的位置最優秀的版面奉獻給GG商或娛樂新聞,倒也不是什麼特別丟人的事。很多國際知名雜誌報刊,通常會將其最好的版位或為數有限的彩版特別讓位給娛樂新聞或香水製造商。但在這樣做的同時,其封面文章或重點頭條的位置上,一定要麼關乎重要新聞事件,要麼關乎國計民生——如此切割與安排,其實已凸現出出版者明確的價值判斷——簡單說,銷售業績或GG匯款自然比什麼都重要,否則,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但在這同時,最有價值的東西也自應有其恰當的位置。
如此這般,我的想法是,僅其裝幀安排中那天寬地廣的版芯、部分彩印的版式以及無數精美插圖,其實都是一個個令人高興的信號:它提示說,其實小至教授、學者,大至家國、文化,全無從容鎮定的那種寬廣與優裕,其實也是一種最不應該的缺失——張藝謀老師當然可以理直氣壯、一個“英雄首發式”就“優裕”出去100萬,但在這同時,科學、文化這些關乎家國民族精神建設的大事情,也絕不該永遠灰頭土臉。
女性百科全書
劉伯紅 《我們的身體我們自己》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襪子顏色與領帶顏色是否協調不是常識
以通常的理解去理解,本書大致算所謂常識之書。這概念如此根深蒂固是因為我們向來對常識缺少常識。我們印象中的常識,不是往臉上貼黃瓜片,就是煮皮蛋粥時別忘了放薑末,或者榮升外企白領,襪子的顏色要和領帶搭配好……可再想想,這些常識對於一個人一生的幸福預期而言,果真重要?
這樣,該書作者最想告訴我們的其實是:常識中最最重要的那個部分剛好正是被我們一再忽略的那個部分。而我一直認為,有關“常識”,理念最重要。在《我們的身體我們自己》中,對於女性方方面面的提示、展示、勸慰、教導、告之,堪稱為一部女性百科全書。專家們將讀者設定為同胞而不是學生。用一位評論家的話說:“這是一本前所未有的極其重要的資料性讀物……讀者似乎置身於一個擁擠而舒適的桌旁,手拿一杯咖啡,加入一場熱烈的討論……漸漸地,讀者似乎聽到自己的聲音也加入了討論:我的情況是這樣。以平等的身份,即把自己的經歷作為一種知識供他(她)人學習借鑑,這不僅是一個受教育的過程,也是一個自我賦權的過程……”
這樣,依照諸如“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的陳詞濫調,本書也是寫給男性讀者,寫給兄弟、姐妹、爸爸、媽媽、叔叔、阿姨……所有人。如此判斷本書還真就擔當得起。
有很多不同於其它婦女自我保健書籍的獨特的“品質”——這些品質用用該書中文版主編劉伯紅的話說,主要包括六個方面:1/用婦女的眼睛看健康;2/女性的主體性和參與性;3/對婦女健康定義的再認識;4/賦予女性能力和權利;5/向醫學權威挑戰,堅持婦女的自助和互助;6/尊重婦女的生活經驗、多元化和知情選擇……這些看似抽象的介紹在書中都被一一還原為無數生動豐富的細節,使得本書真正成為一本百科全書——一本能夠讀懂的、能夠應用的、能夠真正對我們原有理念帶來變革的書。確切地說,那就是“新觀念的確立”和“舊常識的刷新”。
通常我們會以為,女性一定比男性更重視健康。但本書卻認為,“唯健康主義”恰恰正是很多女性(其實也是男性)普遍深信的一種“錯誤理念”。而所謂“唯健康主義”即過分強調保持健康。與“唯健康主義”緊密相關的另一個概念是“生活全面醫學化”。其潛在危害在於因為過於在乎身邊瑣屑的危害健康的小事而放棄了對於更重要的危害的關注。它會使我們將生活的無限豐富、駁雜、瞬息萬變的美感、激動和快樂簡單地以“健康”或“疾病”之類僵硬的尺子去衡量。而其結果即“鍛鍊”、“吃飯”、“冥想”、“呼吸新鮮空氣”、“蹦迪”、“閒聊”這些原本蘊涵豐富的生活細節也一一變成衡量健康的尺子而不再是生活樂趣本身。這樣,所謂“健康生活”意義何在?
是,通常,我們很難相信,女性常常比男性要接受或承載更多的生活壓力——但在《我們的身體我們自己》一書中,專家卻認為,如此“很難相信”剛好就是事實。專家在本書中為讀者仔細拆解存在於我們尤其是女性日常生活中那些說不出來女性男性所共有的“壓力”。同時,作者特別開列出女性生活中的一些特有壓力,如出外出工作外,還要全部承擔持家、照顧孩子的責任、而且還要求自己將兩件事情都做得完美無缺、在社會上工作報酬很低而且不允許女性更多地發揮自己的獨創性……專家說,面對如此繁雜“壓力”,常常洗一個熱水澡或給好友打一個漫長的電話便足以解決問題,可在更多的時候,面對壓力,最重要的也是最困難的是要找到產生壓力的根源——在很多時候,找到壓力的根源至少與想出辦法面對壓力同樣重要。有些壓力自己就可以面對,而有些壓力則需要整個女性乃至於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能面對。
如此這般,我的想法是,僅其裝幀安排中那天寬地廣的版芯、部分彩印的版式以及無數精美插圖,其實都是一個個令人高興的信號:它提示說,其實小至教授、學者,大至家國、文化,全無從容鎮定的那種寬廣與優裕,其實也是一種最不應該的缺失——張藝謀老師當然可以理直氣壯、一個“英雄首發式”就“優裕”出去100萬,但在這同時,科學、文化這些關乎家國民族精神建設的大事情,也絕不該永遠灰頭土臉。
女性百科全書
劉伯紅 《我們的身體我們自己》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襪子顏色與領帶顏色是否協調不是常識
以通常的理解去理解,本書大致算所謂常識之書。這概念如此根深蒂固是因為我們向來對常識缺少常識。我們印象中的常識,不是往臉上貼黃瓜片,就是煮皮蛋粥時別忘了放薑末,或者榮升外企白領,襪子的顏色要和領帶搭配好……可再想想,這些常識對於一個人一生的幸福預期而言,果真重要?
這樣,該書作者最想告訴我們的其實是:常識中最最重要的那個部分剛好正是被我們一再忽略的那個部分。而我一直認為,有關“常識”,理念最重要。在《我們的身體我們自己》中,對於女性方方面面的提示、展示、勸慰、教導、告之,堪稱為一部女性百科全書。專家們將讀者設定為同胞而不是學生。用一位評論家的話說:“這是一本前所未有的極其重要的資料性讀物……讀者似乎置身於一個擁擠而舒適的桌旁,手拿一杯咖啡,加入一場熱烈的討論……漸漸地,讀者似乎聽到自己的聲音也加入了討論:我的情況是這樣。以平等的身份,即把自己的經歷作為一種知識供他(她)人學習借鑑,這不僅是一個受教育的過程,也是一個自我賦權的過程……”
這樣,依照諸如“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的陳詞濫調,本書也是寫給男性讀者,寫給兄弟、姐妹、爸爸、媽媽、叔叔、阿姨……所有人。如此判斷本書還真就擔當得起。
有很多不同於其它婦女自我保健書籍的獨特的“品質”——這些品質用用該書中文版主編劉伯紅的話說,主要包括六個方面:1/用婦女的眼睛看健康;2/女性的主體性和參與性;3/對婦女健康定義的再認識;4/賦予女性能力和權利;5/向醫學權威挑戰,堅持婦女的自助和互助;6/尊重婦女的生活經驗、多元化和知情選擇……這些看似抽象的介紹在書中都被一一還原為無數生動豐富的細節,使得本書真正成為一本百科全書——一本能夠讀懂的、能夠應用的、能夠真正對我們原有理念帶來變革的書。確切地說,那就是“新觀念的確立”和“舊常識的刷新”。
通常我們會以為,女性一定比男性更重視健康。但本書卻認為,“唯健康主義”恰恰正是很多女性(其實也是男性)普遍深信的一種“錯誤理念”。而所謂“唯健康主義”即過分強調保持健康。與“唯健康主義”緊密相關的另一個概念是“生活全面醫學化”。其潛在危害在於因為過於在乎身邊瑣屑的危害健康的小事而放棄了對於更重要的危害的關注。它會使我們將生活的無限豐富、駁雜、瞬息萬變的美感、激動和快樂簡單地以“健康”或“疾病”之類僵硬的尺子去衡量。而其結果即“鍛鍊”、“吃飯”、“冥想”、“呼吸新鮮空氣”、“蹦迪”、“閒聊”這些原本蘊涵豐富的生活細節也一一變成衡量健康的尺子而不再是生活樂趣本身。這樣,所謂“健康生活”意義何在?
是,通常,我們很難相信,女性常常比男性要接受或承載更多的生活壓力——但在《我們的身體我們自己》一書中,專家卻認為,如此“很難相信”剛好就是事實。專家在本書中為讀者仔細拆解存在於我們尤其是女性日常生活中那些說不出來女性男性所共有的“壓力”。同時,作者特別開列出女性生活中的一些特有壓力,如出外出工作外,還要全部承擔持家、照顧孩子的責任、而且還要求自己將兩件事情都做得完美無缺、在社會上工作報酬很低而且不允許女性更多地發揮自己的獨創性……專家說,面對如此繁雜“壓力”,常常洗一個熱水澡或給好友打一個漫長的電話便足以解決問題,可在更多的時候,面對壓力,最重要的也是最困難的是要找到產生壓力的根源——在很多時候,找到壓力的根源至少與想出辦法面對壓力同樣重要。有些壓力自己就可以面對,而有些壓力則需要整個女性乃至於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能面對。